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研究生论文 >

融资约束视域下工业企业出口对自主创新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6-06-08 22:17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是我国经济腾飞的重要转折点,在这三十多年的历程中,我国经济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着,在这个过程中,我国从依赖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吸收阶段逐渐过渡到依靠自主创新来提高生产力,这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有着巨大推动作用,这样才能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不落后于其他技术先进国家。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国务院制定的中长期科技发展纲要(2006-2020 年)提出“自主创新”和“引领未来”这两大主题,同时这一战略方针也强调了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重要地位,本土的自主创新是我国技术进步的重要驱动力,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等同于国家的创新能力上升一个台阶。另一方面,我国出口贸易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从 2009 年起便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1978 年至 2014 年,我国出口年均增长率为 16.32%,远高于我国 GDP 的增长速度,据统计出口贸易对于 GDP 年均增长的贡献率超过了 25%,但是我国对外贸易取得巨大成就的背后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我国企业出口的商品技术含量低,创新因素较少,只是扮演了价值链底层的“初级加工者”,那么如何继续维持出口的持续增长以及使得出口由“集约型”向“扩展型”发展,根本解决方法就是加强企业创新意识,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以国家政策支持为基础,走自主创新道路。但我国企业不论是出口还是开展创新活动,都不得不面临融资约束问题,特别是我国金融市场发展并不完善,企业进行经济活动出现融资难的情况屡有发生。林毅夫(2005)就指出,中国的金融机构在目前的金融制度下更偏向于给国有企业或者大型企业提供资金支持,而中小企业获得其资金支持则要困难得多,并且就算获得了资金其融资成本也远高于那些国有企业的“低廉租金”。综上所述,我国虽是创新大国和贸易大国,但由于受到融资约束等条件的限制,还没有达到世界强国水平,还有一段距离需要我们继续努力,因此,如何缓解融资约束给企业出口和创新活动带来的压力和制约,并在此背景下研究企业出口对于创新的影响,是改善企业所处金融环境,提高我国企业出口水平和创新强度的重要解决方法。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以往企业创新理论关于企业创新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企业规模、产权、人力资本等企业“异质性”单因素特征上,这些研究由于使用的方法不同,加之不同国家、地区和行业数据的差异,使得研究结论并不统一。企业的出口行为也是影响企业创新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企业融资约束的存在会对企业出口产生显著作用,所以本文将基于融资约束的视域下研究企业出口对于其自身创新的影响。一方面,这样的研究考虑更加全面、系统,完成了“融资约束-出口”、“出口-创新”、“融资约束-创新”三段式效应到“融资约束-出口-创新”的单链式效应的递推,丰富了创新理论内涵;另一方面,目前国内外此类文献相对稀缺,并且大多是研究融资约束、出口与创新中两两关系之间的文献,特别是没有将融资约束的存在在出口与创新关系的影响作用中凸显出来,并且国内关于三者关系的文献大多以国家、地区等宏观层面或者是行业中观层面进行研究,而本文从企业微观层面着手研究三者之间的作用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此类研究的空白。

 二、现实意义

本文作为一项应用性研究蕴含了一定的政策内涵。随着改革开放力度不断加大,我国出口贸易也得到长足发展,在 2009 年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但是我国企业出口产品普遍存在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低等特点,这使得我国无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工厂”,并且这样的出口模式不利于我国企业占领全球价值链的顶端。我国企业逐渐意识到要摆脱这一困境,加强自身创新能力是有效解决手段,而我国是发展中国家,金融发展相对滞后,融资制度并不完善,我国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普遍存在融资约束的问题,那么在这种现实压力下,“出口”这一形式能否帮助我国企业由“制造”走向“创造”便成为值得研究的问题。因此本文在融资约束视域下关于出口对企业创新影响的研究会对我国提升创新能力提供一些新的帮助,为我国当前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一些微观经验,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对于我国企业来说,本文的研究充分考虑企业面对的现实经济环境,对企业利用出口优势保持长期竞争力和提高创新能力也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


第二章   相关文献综述


第一节   出口贸易对创新的影响

根据新贸易理论和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出口是众多影响企业创新的因素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目前大多数学者支持出口对于创新具有正向影响,但也有学者对此持反对意见。

(一)支持论

大多数西方学者普遍认为出口行为的产生会对国家或者企业的创新带来一种积极效应。早在 1990 年,Romer 等人就开始注意到出口贸易对创新有着重要影响,Grossman 和 Helpman(1991)、Young(1991)都强调了出口贸易会产生学习效应,即一国出口商出口产品到其他国家会得到当地市场的反馈,从而对产品本身或者生产流程进行改进和创新。Hobday (1995)、Aghion 和 Howitt (1998)也提出了这一效应对于创新的影响,他们同样认为出口贸易不仅会推动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也会在潜意识里不断加强国家的学习技术、知识能力和竞争意识,从而为创新提供了前提条件,并且随着出口规模逐渐扩大会带来规模经济效应,使得国家或者企业有能力承担更高的创新成本。Melitz (2003)通过衡量企业从出口贸易中获得技术和知识积累量,认为出口贸易确实提高了企业的创新能力。Criscuolo 等  (2010),Bratti 和 Felice(2012)分别利用英国和意大利企业的数据,研究均发现企业的出口行为会对创新产生一种正向激励效应。Hahn 和 Park (2011)应用得分倾向匹配方法和面板 VAR 模型,指出参与出口的韩国企业生产率提高更快,创新活动也明显加强。

国内学者也为此进行了实证研究。邹武鹰等(2008)通过使用全国 1986 年-2004 年省级面板数据(包含 28 个省市自治区),研究出口贸易对我国技术创新的影响,其结果表明出口贸易对技术创新产生了积极的效应。宇官胜(2011)使用中国 1986 年-2008 年的国内专利申请数来衡量我国技术创新,采用联立方程组的方法进行时间序列数据回归,其结果显示出口与创新互有正向促进关系。刘秀玲(2012)利用高技术制造业、非高技术制造业、采掘业和建筑业上市企业数据,采用多元统计和面板数据模型,研究了中国出口企业的技术创新,发现出口额的增加与企业获得的技术溢出效应具有一致性,有利于提高企业自身创新能力。赖永剑和贺祥民(2013)采用 Heckman 两步模型,利用 2005 年-2008 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研究出口贸易溢出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不论是出口水平溢出还是后向关联溢出对企业自主创新均有显著正影响。

........................


第二节   融资约束、出口与创新

一、融资约束对出口的影响

根据新新贸易理论的观点,由于企业异质性、沉没成本和更高投资要求的存在,当企业面临国外市场想要出口产品获取更多利益的时候会遇到内部资金短缺,需要进行外部融资,从而提高了融资成本,引发融资约束的问题。

(一)融资约束的存在抑制了企业出口行为

Chaney (2005)认为不良的融资状况会影响到企业的出口,融资约束的缓解是企业出口的格兰杰原因。作者指出当企业进入国外市场时会存在一个沉没成本,当企业为了克服这个成本进行融资时会受到流动性约束限制,融资约束会成为企业的外部障碍,所以企业在拥有良好的融资环境、充足的现金流时才应该考虑出口。同样,Moini  (2007)认为克服沉没成本是企业成功进入国际市场的有效手段,作者调查美国的生产商后,认为受融资约束的企业最好不要从事出口,否则将会遇到资金匮乏,周转不灵的问题。在借鉴 Melitz(2003)的异质性企业模型的基础上,Manova  (2008)的理论成果表明无论是在国家还是产业层面,融资约束的存在对于出口都是阻碍因素,出口贸易额和出口企业数量都会明显下降。Buch et al.(2009)研究金融危机对世界贸易额产生的影响后,发现企业的融资由于受到经济危机的波及而大幅受到限制,企业的国际参与能力也随之下降,出口行为受到抑制,这是国际贸易额下降的重要原因。

Bellone et al. (2008)对 1993 年-2005 年法国制造业企业的出口数据进行分析,并着重研究了融资与出口之间的关系,认为前者对后者存在显著的事前效应。作者发现由于金融市场环境的不平衡,企业的出口行为受到融资约束的限制,只有当企业面临的融资压力得到缓解,企业出口的可能性才会提高。但是没有明显的证据证明,企业出口会缓解已经存在的融资约束,即融资问题并没有得到改善。类似的,Manolehe 和  Spatareanu  (2009)利用捷克企业的出口数据研究发现,当企业融资门槛下降,融资环境得到改善,那么企业会很乐意进行出口以获取更多利润,但是融资和出口之间不存在反向关系。Minetti 和 Zhu (2011)认为信贷约束是融资约束中非常重要的一块,他们通过对 4700 家意大利企业微观层面的数据研究发现,受到信贷约束的企业在出口概率和出口额等方面都低于无信贷配给限定的企业,尤其是高技术产业或需要外部融资的企业中此类现象更为显著。Berman  和  Hericourt(2008)则是对 9 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孟加拉国、印度、印尼、摩洛哥、菲律宾、南非和越南)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层面数据进行调研,他们考察了融资约束对企业贸易边界的影响,其结果表明企业的良好融资状况将帮助企业作出出口行为的选择。

.......................


第三章  企业创新、出口与融资环境现状分析 ................... 11

第一节  我国工业企业自主创新现状 ................. 11

一、我国创新活动整体概况 ................. 11

二、中国工业企业创新能力分析 .............. 12

第四章  融资约束视域下出口对企业创新影响机理分析 ..................... 23

第一节  企业自主创新和融资约束概念界定 ................. 23

一、企业自主创新界定 ...................... 23

二、融资约束界定 ............................ 24

第五章  融资约束视域下工业企业出口对创新影响的实证分析 ............ 31

第一节  影响工业企业出口对创新作用的因素 .................. 31

第二节  数据来源和变量描述 ......................... 32


第五章  融资约束视域下工业企业出口对创新影响的 实证分析


第一节  影响工业企业出口对创新作用的因素

关于融资约束、企业出口和创新的研究,国外学者更偏向于利用企业数据进行分析,而国内学者对这方面的研究更多集中在区域或行业等中观层面,这是因为我国企业数量较多,分步较广,具有一定的统计难度,所以基于企业微观层面的研究较为匮乏,赵伟、韩媛媛和赵金亮(2012)曾以 2000 年-2003 年的企业微观数据对这三者之间的作用关系进行了研究。本文使用 2005 年-2007 年工业企业数据库,在大量企业微观层面数据的基础上,建立实证模型,具体分析融资约束视域下企业出口对其自主创新的影响作用,在分析时还要考虑影响这个作用的三个因素,即企业规模、不同地区和企业所有制,也是后面分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的基础。

(一)企业规模

作为创新理论的创始人,熊彼得认为企业规模的差异性对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具有不同的促进作用,他还指出企业和市场组织的最优形式并不是固定不变的,类似静态资源配置所要求的与经济动态效应以及技术进步的要求就存在不同。按照熊彼得的理论,若市场是完全竞争的,那么小型企业可能才是静态资源配置的最佳工具,而在集中程度较高的市场,大型企业更有利于技术的进步和产出的持续增长。在此基础上,学者们提出了两个假设:第一,企业规模变大使得企业创新加速增长;第二,创新与市场集中度正向相关。但关于企业规模与创新的研究还没有得到一致结论,早先的研究指出企业的创新能力是随着企业规模的变大而提高,但最近研究的结果与之前的结论存在差异,Scherer(1990)指出在企业规模扩大初期,企业创新能力与之呈正向关系,而当企业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后,这种正向关系有可能会变成负相关,甚至可能出现不显著的关系。此外,企业规模与企业融资也有紧密联系,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在我国已成为普遍现象,现有研究结论指出,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并不通畅,首先中小企业直接融资困难,国内资本市场体系目前无法充分满足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其次银行贷款困难,相对于信息不完全的中小企业,银行更愿意贷款给大型企业,最后由于中长期贷款难以获得,中小企业只能凭借融资成本较高的短期贷款维持自身经济活动。

.......................


第六章  结论与政策启示


第一节  本文主要结论

通过第三部分对我国企业创新、出口和融资环境的现状分析,以及第四部分关于三者综合机理的理论分析,并且在第五部分通过对总体样本的工业企业、不同地区的工业企业、不同所有制的工业企业和不同规模的工业企业进行实证研究,从不同角度分析了融资约束视域下工业企业出口对自主创新的影响,本文总结出以下结论:

(一)国家对于自主创新越发重视,我国工业企业已经成为创新活动的主体,并且创新意识在不断加强,但整体创新强度仍然偏低;我国工业企业出口贸易总量近年来不断增加,出口产品结构一直在不断调整和优化,长期以来依赖劳动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的局面有所改善,出口重点已逐步转向资本密集度产品;在融资方面,我国起步较晚,发展速度较快,融资渠道也逐渐丰富,但仍存在不少问题,例如区别对待不同所有制和规模的企业,银行信贷融资因地区而异,,政府在银行信贷中仍具有较强的影响作用。

(二)我国企业是创新活动融资的主体,但是企业获得创新融资的渠道过于单一,政府在不断增加创新投入,但是投入强度仍然偏低,当企业面临融资约束的问题时,企业很难从其他渠道获取支持,所以融资约束对于企业创新活动具有较强的抑制性,如果改善企业的融资环境,企业可以筹集更多的经费用于创新,那么对于我国整体创新的前进是一股巨大的推动力。同样,企业出口活动也与企业融资有着紧密联系,只有当外部融资环境较为良好时,企业才更可能地进行出口贸易。

(三)在不考虑融资约束的情况下,我们发现企业出口对其自主创新有着正向激励作用,企业在出口的同时可以凭借规模经济效应、竞争效应、“出口中学”效应、技术聚合效应等吸收先进技术,加强自主创新能力。而在考虑融资约束的情况下,当企业受到外部流动性冲击越大,出口行为对企业创新的激励作用越小;当外部融资成本提高,出口企业依赖外部融资的条件将恶化,同样不利于企业进行创新活动,即融资约束的存在会给这种激励作用带来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549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549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6e4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