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对老挝直接投资的动因及贸易效应分析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由于工业生产较为落后,老挝的许多商品,日用品及工业原材料都要依靠于进口,贸易长期处于逆差状态,而且逆差额不断扩大。近年来,由于中国与越南的产品相对泰国价格较低,使得老挝与中国及越南的贸易亦有大幅度增长。目前,电力输出为老挝最主要的出口项目。木材过去一直也是老挝的出口最主要的商品。但由于森林过度砍伐大致许多环境问题,老挝政府一开始禁止原木出口,并鼓励出口有一定技术行亮的木质产品的出口。
截止 2015 年 6 月,老挝主要贸易伙伴包括泰国、越南、中国、欧盟、澳大利亚、韩国等。贸易商品结构方面,主要出口产品有矿产品、林产品、资源性初级产品。主要进口产品有石油、加工制成品、建材、日用品及食品、家用电器等。 2012 年 11 月,老挝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一动态有望促进老挝贸易的增长,多样化、丰富化老挝的贸易伙伴以及贸易结构。
本文以老挝吸引外资状况、老挝宏观发展环境以及老挝贸易现状为研究背景,希望可以找出老挝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动因。进一步,分析老挝贸易与吸引外资存在互补关系还是替代关系,希望可以给老挝政府提出一些建议来更好地吸引和使用外资。
......................
1.2研究方法
本文基本上用五个研究方法:
第一是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中国期刊网”、“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中国国内外数据库,收集东南亚学者的相关研究,并通过其他中文和外文期刊网等数据库,充分阅外商对外投资、外商直接投资对贸易影响、老挝投资环境的文献资料等。了解其相关理论的研究现状作为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的基础。
第二是实践研究法:通过各个政府部门和驻老挝的外商了解投资实际情况。为了增加该方面的知识本人将到某家驻老挝的外商实习和到各部门访问。
第三是数据分析研究法:数据将从老挝政府部门如:计划与投资部,统计局,及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等,最新和准确性最高的数据会通过统计分析方法,而得出可靠性的结果。实证分析将在论文的第五章进行,第一部分将老挝与各国的进出口贸易数据进行具体分析
第二部分将把外商在老挝投资指数,国外企业对老挝投资和老挝与各国进口贸易额进行回归分析。
第四是逻辑分析法:本文采用的理论研究方法主要为对比法和归纳法。本文在研究终老双边贸易结构和发展概况都采用了比较分析的方法,再总结归纳出之间的不足和缺失,为后续创新方法提供有利说明。
最后是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从静态分析用图表来说明老挝与各国的贸易状况及直接投资特点到动态模型具体数据分析,把进出口贸易和投资放在互相辩证关系下进行详细分析。
.......................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2.1 国际直接投资的基本概念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科技发展特别快日新月异,生产力水平有着空前提高,国际分工不断深化,各国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国际投资特别是国际直接投资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也越来越显著,是推动世界经济、投资国经济及东道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在资本主义向垄断主义阶段过渡的进程中,随着银行资本与产业资本的融合与发展,形成庞大的金融系统,因此,资本输出有很好的基本条件,逐渐发展,最终超越过传统的商品输出。国际投资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参与国际经济活动的主要形式。
国际直接投资也称对外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FDI)是指一个国家或经济体的居民对另外一个国家或经济体进行生产性直接投资,以此获得对投资企业的管理控制权和获取长期特许的利益的一种资本流动,是国际经济分工一种重要方式。其中,资本流出的国家成为投资国,而资本流入的国家成为东道国。
从投资国的视角来看,对外直接投资有三种基本形式。
一是水平型对外直接投资(Horizontal FDI),是指跨国公司在东道国投资生产与投资国相同或类似的产品。水平型对外直接投资多数发生于市场中同类产品的差异化,跨国公司扩大产品的垄断优势和规避投资国国内反托拉斯法律等。二是垂直型对外直接投资(Vertical FDI),是指跨国公司对产品生产的上游原材料供应环节或下游流通业环节的投资,将产品生产的全部环节由外部化转为内部化。包括逆向垂直投资和正向垂直投资。三是混合型对外直接投资,同时具有上面两种投资的特征。
从东道国的视角来看,对外直接投资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一是进口替代型对外直接投资(Import-Substituting FDI),是指跨国公司在东道国投资生产原来必须向投资国进口的产品。二是出口扩大型对外直接投资(Export-Increasing FDI),是指跨国公司为了获取东道国的廉价生产要素或产品生产的中间投入品而投资。三是政府促动型对外直接投资(Government- Initiated FDI),是指东道国政府为了减少政府外汇短缺等原因,而鼓励跨国公司对本国的投资。
一般来说,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通常都属于上面的两种类型,比如同时是由于东道国政府的优惠税收政策,也是东道国廉价的劳动,原材料所引起。
.........................
2.2 外商对老挝直接投资的动因理论
有关国际直接投资动因理论众多,目前国际上具有比较影响力的理论包括:国际直接投资主流理论(发展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投资动因解释)和国际非主流投资理论(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动因研究)。国际直接投资主流理论包括海默教授与金德尔伯格在 20 世纪60 年代提出的垄断优势理论,巴克莱、卡森和拉格曼的内部优势化,邓宁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佛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小岛清为代表的日本学者提出的边际产业理论。国际直接投资非主流理论相对于国际直接投资主流理论出现更晚一些,主要解释从 1970年以后一些发展中国家为什么出现对外的直接投资现象,最具有代表性的有刘易斯威尔斯的小规模技术理论,拉奥的局部技术变动理论及坎特维尔的技术积累理论。
本文将以邓宁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为主,其他理论为辅对外商投资到老挝进行探究其动因。解释国际直接投资动因国际生产这种理论是被运用最多最广泛的理论。该理论认为外商之所以对东道国进行国际直接投资主要因为三个优势:所有权优势(Ownership Specific Advantages)内部化优势(Internalization Specific Advantages)和区位优势理论(Location Specific Advantages)也就是 OIL 模式。外商想进行国际直接投资应该要同时拥有三个优势,从企业拥有这三项优势的不同情况,投资的方式也会发生变化:
对于发展中国家企业直接投资动因理论主要参考拉奥(1983)的局部技术变动理论。该理论研究结果主要结论有三个。第一,发展中国家的的技术知识当地化之后就不同于在发达国家环境进行的,所以基于环境相似共同很多相邻的发展中国家会出现国际直接投资。第二,发展中国家企业所生产出来的产品能更好地满足该国市场特点,因此在市场需求有很多共同性发展中国家之间也可以进行国际直接投资。第三,发展中国家的跨国企业不仅在生产过程和产品的当地销售供给条件与需求条件紧密结合有竞争优势,,而且还来自于其在小规模生产的条件新创新技术会产生更多的效益。
.........................
第三章 外商投资老挝概况............................... 16
3.1 外商对老挝直接投资阶段............................. 16
3.2 外商对老挝直接投资规模的增长.................................. 17
第四章 外商对老挝投资动因实证分析...................... 21
4.1 外商投资老挝的动因分析....................... 21
4.1.1 所有权特定优势..................... 21
4.1.2 区位特定优势...................... 22
第五章 外商投资对老挝外贸影响的实证分析..................... 34
5.1 本文的数据来源与处理说明......................... 34
5.2 国际直接投资按国别分行业的贸易影响实证回归分析............. 35
第五章 外商投资对老挝外贸影响的实证分析
5.1 本文的数据来源与处理说明
本文会采用面板数据构建老挝贸易引力模型,最主要的目的是分析 FDI 变量对老挝贸易的影响。按理论来说,不同的行业部门会受到不同的影响,为了更准确量化测量这些具体影响,本文也会按不同行业来分析。对于商品贸易进行行业或产品细分方法很多。
本文主要借鉴英国学者 S.Lall(2000)的 5 大类法,分别是:初级产品(PP)、资源型制成品(RB)、低技术产品(LT)、中技术产品(MT)、高技术产品(HT)。然后再将后四类产品进一步细分为 9 个小类: 以农业为基础的资源型制成品(RB1) 、主要包括经加工的肉类、饮料、木制品、植物油等;其他资源型制成品(RB2),主要包括金属精矿、石化产品、水泥、玻璃、石材等; 纺织服装等低技术产品(LT1) ,主要包括纺织产品、服装、帽子、皮革制造、箱包等; 其他低技术产品(LT2),主要包括陶瓷、简单金属铸件、家具、珠宝、玩具、塑料制品等; 汽车工业产品(MT1) ,主要包括商业及客用车辆、摩托车及零件; 加工工业产品(MT2),主要包括合成纤维、化工产品、颜料、合成肥料、钢材等; 工程机械产品(MT3)主要包括各种制造业机器设备、水泵、轮船、钟表、常用家电等;电子电力产品(HT1) ,主要包括办公自动设备、视频接收发送器、发电机等; 其他高技术产品(HT2), 主要包括医药产品、航空设备、精密光学仪器等。具体分类请看附件。可是该分类过于详细,只适用于 SITC 编码系统,而老挝的国际贸易数据大多数都采用 HS 编码。
本文的数据来源说明:不同国别的外商对老挝的投资金额,不同投资领域的投资金额,不同国别不同领域的投资金额的数据来自于老挝投资与计划局和老挝统计局(见附件);老挝的贸易数据(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 UNCOMTRADE)国民生产总值、人口、平均收入来自世界银行数据库;各国的绝对地理距离,本文采用来自于网站的距离测算器(Distance Calculator)能测量两个国家中心的距离为两国的距离。
.........................
第六章 主要结论及建议
6.1 本文的主要结论
本文采用理论分析和定量实证分析相结合,主要来探讨两个问题 :外商对老挝进行直接投资的动因和贸易效应分析。
老挝外商直接投资呈现出不稳定的增长趋势特点。不同时期的外商直接投资变化较大,在投资规模、投资项目数量以及实际投资资金总额都有很大的波动性。但总体来看,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不仅项目个数,而且投资金额也大幅上升。在投资领域方面,外商在老挝的活动日益活跃,从实体经济的行业,农林业、手工业、建筑业到服务业,旅游、咨询、金融都有外商的积极参与。
6.1.1 外商对老挝直接投资的动因结论
使用邓宁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为主要理论依据,结合当前发展中国家投资理论,本文发现促进外商对老挝投资最主要有老挝丰富的自然资源、老挝当地较为稳定的社会治安、老挝因为不发达国家地位所享有的普惠制制度等。
投资动因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外商直接投资的各解释变量都显著,说明实证研究结果是支持理论分析的预期。进一步表明,目前影响外商对老挝投资有内部化优势因素,控制老挝市场、控制老挝的原材料供应链(泰国,中国,越南)。还有区位优势因素:在其他因素不变,越是发达国家对老挝投资越多,说明这些国家的外商通过利用老挝的区位优势,也就是最不发达国家地位所享有的关税减免、东盟成员国地位对东盟市场准入零关税、等。最显著的是所有权优势,这也解释中国、越南、泰国是老挝投资最多国家的原因。因为,三个国家与老挝有相连的边界,有共同的文化社会背景以及政治体系,所以相对于其他国家这三个国家的企业的技术方面,资金管理方面更适用于老挝的特殊国情,导致他们所有权优势明显促进了这些国家企业对老挝投资。除此之外,老挝相对于中国、泰国、越南,资金更加短缺,技术更加落后,管理经验更少,而这三国的企业关系往来却很密切。因此,造成中国、泰国、越南对老挝所有权优势最明显。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563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56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