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研究生论文 >

新媒体环境下北京市大学生媒介依存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6-06-14 07:30

第1章绪论


1.1研究意义和目的

人与媒介的关系自人类产生来就一直是一个值得不断探索的命题。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和传播方式的进步,人与媒介的关系也随之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点和现实意义。进入21世纪后,人类与大众传播媒介的关系愈加紧密,新媒体与旧媒体互相碰撞,草根媒体与商业媒体互相交叠,媒体生产者与媒体消费者亦以前所未有的方式相互影响。这一切正在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社会的传播格局,进而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价值观念。作为社会未来的中坚为量,面对新旧媒体剧烈变革的背景,大学生群体的媒介接触、媒介使用及媒介依赖呈现哪些特点,或者说他们的媒介生存状态是怎样的,就成为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基于上原因,本研究将聚焦大学生这一社会群体,在文献分析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借助于媒介依存理论,从媒介效果和受众分析出发,试图呈现出大学生与媒介的依存关系,研究该群体在新媒体环境下的生存状态,并由此为提升媒介素养与引导方式提供相应的借鉴。

大学生这一特殊的群体,具备较高的知识水平,平时接触媒介较为频繁,是中国人口学分组中比较活跃的一个人群。研究大学生的媒介依存状况,不仅为当今新媒体环境下受众与媒介关系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有份量的样本,而且也为如何引导大学生提高媒介素养提供了借鉴。

......................


1.2文献综述

1.2.1关于受众与媒介的研究

受众与媒介的研究自传播学诞生以来就一直是新闻传播界不断探索和研究的主题,拉扎斯菲尔德将传播分为线性的5W模式,将受众作为其中的一环,其后关于受众的研究,多从受众的媒介使用目的和选择行为、受众与媒介效果等方面入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的《传播学概论》对与受众相关的传播理论进行了概括与介绍,如使用与满足理论。关于受众选择行为,英国学者克拉珀提出的受众的三种选择性行为:选择性注意,选择性理解,选择性记忆。国外对于受众的调查,多用于统计学意义中的社会研究、政治学研究或者广告公司的媒介研究,目前国外已经形成较为成熟和独立的调查机构,如盖洛普、尼尔森等公司;国内的受众调查是中国人民新闻事业的一种传统,改革开放后关于某种媒介,某一媒体,某一地区,某一人群的调查逐渐增多,《中国新闻年鉴》、《中国广播电视年鉴》,各种报纸、期刊每年都会发布一些受众调查。大学的新闻研究机构也逐渐成为受众调查的主力军,如上海交通大学社会调查中也发布的《2014年中国大学生媒体使用习惯与最喜爱的媒体调查报宵》,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上海梵谋文化传媒集团在上海联合发布的《2014中国大学生媒介与消费调研报告》,都是本文可以借鉴参考的重要文献。

1.2.2关于新媒体环境

新媒体环境是近年内十分热门的一个话题。由于新的传播技术的发展,新的媒介形态改变了传播系统的各个方面,因此国内学者对于新媒体环境的研究涉及媒介研究的方方面面。

关于当今新媒体时代的特征,熊澄宇认为可以用四个词概括:并存、互补、融合和创新,即新旧媒体并存、功能互补、边缘融合和媒介形态创新。新媒体环境下的媒介传播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美国新媒体研究专家凡克劳思贝认为,新媒体时代是"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潘瑞芳在《新媒体新说》中认为"新媒体"是相对"旧媒体"而言,并非特指某种媒体,它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及传播方式的改变而形成的载体方式,引入新技术、新渠道改变传统媒体的表达方式是有必要的,而且有些是新旧媒体的结合,如电子书和电影中所运用的电脑特效和动画效果等。马为公、罗青主编的《新媒体传播》中从五个角度总结了新媒体的传播特征:一,信息资源急剧膨胀;二,数字他的制作传播手段,传播中介简洁化、传播终端移动化、传播范围广泛化、传播时效迅速化、并且为不同形态的信息提供了融合的技术平台;三,传受双方具备互动性;四,充分整合运用各种传播途径,扩大了传播行为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五,媒介权力转变,传播者信息垄断地位受到削弱。

.....................


第2章新媒体环境下北京市大学生媒介依存表现及分析


2.1研究设计

2.1.1信度分析和效度分析

在发放调查问卷之前,笔者对于问卷中的两个量表进行了信度与效度分析,确保调查研究的可信性和有效性。笔者采用了副本信度测量法,对于两个量表中的问题进行了语句和结构上的变更,同时保留了语句的原义,从而生成一份副本问卷。笔者于一周前后分别发放给同一组被访者问卷原版和副本问卷,对于两组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其相关系数为0.8,具备较强的相关性,证明问卷的可信性较强。

进行信度分析后,笔者对于问卷的内容效度进行了测量,采用"单项与总和相关效度分析"法来测量问卷内容与研究目标之间是否合适。首先,根据相关新闻传播理论,笔者对于量表中的问题能否准确地衡量媒介依赖的程度和受媒介依赖影响的程度进行主观分析,其次,笔者计算每个题项得分与题项总分的相关系数,剔除掉相关性小的题项和反意题项,最后得出有效问卷。

2.1.2样本选择

本次调查研究的对象为北京市普通高等学校的在校本科生与研究生,共约67.56万人,笔者将北京市的大学按照类型划分为综合类大学、文科类大学、理科类大学、工科类大学及艺术类学院等五种,每类大学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一所学校,分别为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和解放军艺术学院。笔者在以上五所大学中采取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自2015年2月末至3月初,通过在图书馆、自习室、及校园里随机发放纸质问卷的形式,共发放问卷1200份。回收后对于不可用问卷进行剔除,共得到1000份有效问卷,有效回收率达到83%。

..........................


2.2新媒体环境下北京市大学生的媒介选择

面对新媒体环境,大学生的媒介使用和依赖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问卷的第一部分针对大学生的媒介选择和媒介使用目的进行了调查,涉及的媒介包括广播、报纸、杂志、电视、电脑和手机,其中手机媒介则特指使用手机互联网,报纸、杂志指的是实物版的媒介载体。

对于问卷中的排序题,笔者计算出每个选项的平均综合得分,此判断每个选项的重要程度。排序题的选项平均综合得分是根据所有填写者对选项的排序情况计算得出的,它反映了选项的综合排名情况,得分越离表示综合排序越靠前。计算方法为:选项平均综合得分。权值由选项被排列的位置决定。例如有3个选项参与排序,那排在第一个位置的权值为3,第二个位置权值为2,第三个位置权值为1。例如本题一共被填写12次,选项A被选中并排在第一位置2次,第二位置4次,第S位置6次,那选项A的平均综合得分二(2X3+4X2+6X0/12二1.67分。下同。

新媒体环境下北京市大学生媒介依存的实证研究

.........................


第3章新媒体环境下北京市大学生媒介依存的影响............25

3.1大学生对于新媒体依赖的影响..............25

3.1.1文化身份认知................27

3.1.2情感...........29

第4章影响大学生媒介依赖程度的因素分析...........36

4.1社会因素............37

4.1.1数据分析..............37

4.1.2社会理论阐释............37

第5章结论.............44


第4章影响大学生媒介依赖程度的因素分析


4.1社会因素

4.1.1数据分析

在调查问卷第(1)题中,考察被访大学生"发生重大社会事件时,如地震、非典、飞机失联等"对于媒介的依赖状况时,39.8%的被访者选择"大于平常",39.4%的人选择"视我对事件是否感兴趣而定"。

在调查问卷第(2)题中,在考察大学生"每当我国政治界、经济界或者文化界举办重要的会议或者开展举世瞩目的活动时"的媒介依赖程度时,54.8%的人选择"随着新闻的增多,我依赖媒介了解社会的程度加大",40.4%选择"没什么太大的改变"。

由此可看出,当发生社会性重大事件时,一半的大学生被访者会加强对于媒介信息的依赖和对于媒介的使用,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会根据自我的兴趣而选择是否通过媒介关注该事件。这个结果显示出新媒体环境下当代大学生的社会性状态,即自主性和社群性。思想开放和信息多元的环境下,当代大学生身处媒介的包围下,他们对于社会的发展给予大量的关注,但不再是完全受到社会环境和媒介议程的控制,而是更加具备自主地选择性,从总体上看大学生对于新媒体的使用一直呈上升趋势,对于媒介的信息依赖也是逐渐增强,但是学生们的关注点不会像大众传播时期一样集中在一点上,而是逐渐呈现出分散的趋势,而这种兴趣、利益和关注点的多元化反过来亦对整个社会产生刺激作用,从而改变了社会冲突和舆情事件的发展。

...........................


第5章结论

在经历了口语时代、书写时代、印刷时代、电子时代之后,如今人类踏入新媒体时代,送是一个高度融合的时代,也是一个人类与媒介的关系空前紧密的时代。在这个新时代,大学生的媒介使用行为及媒介对于大学生的影响均呈现出新的特点。本文借助于媒介依存理论,对于新媒体环境下北京市大学生的媒介依存情况进行了实证研究,目的在于深入了解和探究新媒体时代大学生与媒介的关系,及影响大学生与媒介关系的因素。北京市高校的大学生身处媒介环境发达、信息丰富的地域,相对而言与媒介互动更为超前,选择北京市大学生作为本研究的调查对象,具备示范性的意义。通过对于北京市大学生的媒介依存状况进行实证分析,笔者得出下几点结论。

第一,新媒体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各种媒介的融合并存发展,数字化新媒体发展势头强劲。当今的大学生身处新媒体蓬勃发展的时期,见证了各种新媒介、新技术的成长,已经成为新媒体的主流用户。张艳秋教授将现今的青少年称为"数字原住民"或"数字一代",她认为"深度参与"已经成为青少年对新媒体使用的最大特点。通过对于北京市大学生的媒介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可以发现,当前北京市的大学生也形成了与新媒体的深度关験:一,从媒介接触时间和不同情境下的媒介选择结果来看,依托于互联网技术的手机、电脑、移动智能终端等新媒体在大学生的生活、学习中占据了主导地位,电视、报纸、广播等传统媒体的地位逐渐没落。二,从不同媒介的使用目的调查结果来看,获取信息依然是北京市大学生使用各种媒介的主要目的之一,这也体现出媒介自古至今最显著的功能——传递信息;同时,新媒体时代媒介的功能分化亦在调查中体现出来,除了信息获取之外,北京市大学生使用不同媒体时基于不同的特定目的,如使用手机时更加凸显其社交性,使用电视时则更加凸显其娱乐性。

媒介依赖理论认为,从微观层面看,受众因个人的生产、生活需求,对媒介产生理解依赖、定向依赖和娱乐依赖。这一说法与使用与满足理论一脉相承,两者将受众的传媒使用与传媒效果相结合,认定受众基于一定的目标和动机,为寻求满足而使用媒介。本文的调查研究显示,新媒体时代北京市的大学生受众依赖新媒体以实现理解自身与社会、互动指引和娱乐的需求,并且呈现出新的特点,表现为媒介的工具性作用和仪式性作用逐渐凸显,大学生以更加积极的姿态使用新媒体,寻求生活服务,参与社会热点事件的讨论,推动事件的进行,新媒体由此承担了更多的功能与角色,而不仅仅停留在传统媒体的信息功能、监测功能和娱乐教育功能。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570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570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553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