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研究生论文 >

心理学视野下关于教师赏识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6-06-15 05:39

第一部分研究概述

个别赏识他人的例子自古以来就有很多,比如刘备对诸葛亮三顾茅庐之事,甚至对动物的赏识,比如伯乐对千里马。但多停留在个别对象,而未能形成一套系统性、科学化赏识的教育理论。二十多年前中国家长周弘用一套教育方法,将一位双耳全聋的女儿培养成《中国妇女》十大时代人物。周弘本人心从此走上了亲子教育规律的探索和总结之路,后来再经过杨瑞清等学者的概括与提升,并提出了赏识教育这个理论。然而这套从家庭亲子教育经验总结的教育,如何有效地转化为学校课堂教育,尚缺乏科学上理论的系统性。对此需要有人去进行一系列的研究,并形成逼合学校课堂教育的理论。二十多年前某独中学生因家境关系,在上半年时本已打算富中毕业后就出来社会工作。但后来因为有一位高中化学老师-谢家敏老师"看得起"该生,虽然该生的学业成绩不究,但仍肯定该生的平时的学习态度,并愿意牺牲自己的闲暇时间以行动支持该生,对该生无私的进行个人的指导。这样的行为感染了该生,让他开始认真对待考试而后来终于进了大学并攻读化学系,更考进研究所,通过贷款和奖学金方式,完成硕士学位。最终返回中学时代的母校教学,并在工作期间兼职攻读博士。那位学生就是作者本人,怀着感恩的心饮水思源,心希望自己能更好的掌握赏识教育,为学校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

心理学视野下关于教师赏识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


2研究背景


2.1马来西亚华文教育背景

因此,大蓝困忽视华教长期以来所面对的诸多问越及解决方案,无视华文小学以华文作为主要教学媒介与行政媒介的本质与持征,一味强调国文与英文,忽视公平对待华文和淡米尔文等多元母语教育的发展,并抖加强华小的国文程度为借曰,企图把华小‘‘国小化",最终将导致华小变质为国小。大蓝图心忽视华文独立中学和改制中学(“国民型中学’’)的存在以及它们的建设与发展,其目标是推动所有的华小生都进入国中。这就是华教所面临的存亡危机。"简而言之,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的道路依然艰苦。

2.2马来西亚独中教育背景简介

多年的努力下来,董总的努为逐渐被世界所认同,比如全国统一考试(简称统考)就获得很多国家的承认(讽刺的是马来西亚却还未承认)。相对种种外在的不利,独中教育内在的不利之处还有师资的人手不足、教师学历起点低、师资专业化不窩、教师薪金的偏低和教师流动率大的等等的问题。幸运的是,对于热爱华文教育的马来西亚华人,仍然抱着华文是民族文化么根的信念与态度,坚持让孩子接受母语教育,慷慨解寞,出钱出力办华文教育。教师方面,心是有越来越多独中毕业的学生回校教学,壮大教师团队。教学管理方面,心因为有独特的教学、管理的自主权,让独中成功究壮成长,让马来西亚成为海外华文教育最成功的国家。

3研究目标..........5

3.1从教育心理学视角界定“教究赏识"概念........5
3.2编制教师赏识量表,为有关教师赏究研究提供合用的工具........5
3.3从教育心理学的视角研究赏识教育对学生的影响......5
4研究意义......7
4.1实践意义:为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矛盾寻找和谐共处的交汇点......7
4.2理论意义:从心理学视究丰富和深化教师赏识的理论内涵.......7
5研究综述......9
5.1赏识教育的概念界定......9
5.2有关赏识教育的研究综述.......9

7研究七教师赏识在翻转课室教学上的运用


7.1学思达教学法的概述

什么是学思达教学法?学思达教学法,是一种抖学生为学习中必,透过要求学生自学,并以制作全新的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单激发学生思考,再透过小组间"既合作又竞争"的新学习模式,,将讲台还给学生,让老师转换成主持人、引导者,让学习权完全交还给学生,从而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増加学生各种能为、増进学生阅读、思考、表达、写作等综合能力的教学法。是一种被公认为真正能训练学生自"学"、阅读、"思"考、讨论、分析、归细、表"达"、写作等能力的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比,学思达最大的不同点之一学思达教学法是(以学生为学习中心,因此师生的互动要比传统讲授多很多。因此笔者认为教师赏识为学思达提供了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课堂氛围;学思达的过程为表达教师赏识提供了机会。学思达教学使学生有了大量的展示自己优势的平台等,这些特色能让教师赏识与学思达教学法更好的融合在一起,也 能减轻很多传统教授型的老师从单向讲授型过度到师生互动型教学的负担。简单来说,教师赏识是促进学思达教学法成功的重要因素。


7.2学思运教学法教育原理

这段话的意识是说:引导学生,而不强制学生,鼓励学生,而不抑制学生,启发学生而不代替学生这成结论。引导而不强制,师生么间就会和谐相处;鼓励进取而不抑制,学生就会感到轻松愉快;进行启发而不代替回答,就能独立思考。既能够心平气和又能感到轻松愉快,并能够勤于思索,可称么为善于教学了。张辉诚老师对自己的学思达教学法,总结为两大核心概念:①让学生成为学习主角,学生在课堂上才真正拥有学习主动权。②想办法不断诱发和维持住学生的好奇心与思考。笔者认为,要让学生成为学习主角及不教诱发和维持学生的好奇心与思考迭两个核心,心正是教师赏识能让学思达相辅相成之处。

.......


8总结与展望


8.1总结

笔者根据已有文献对赏识教育的定义、本质、原则、理论依据进行分析,并对问卷和访谈的怠结,综合出教师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是建立在教师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爱,以无条件接纳学生和移情性理解学生的"识"为基础,并在教学管理活动中保持宽容性指正、描述性肯定和积极期待的基础上去"赏"学生的心态或行为。因此本研教将教师对学生的赏识教育教师赏识"定位于教师在教学与管理中对待学生的态度和行为,具体界定为"在学校教育活动中,教师对学生表现出的无条件接纳,移情性理解来认识学生的个别差异和独特性,以描述性肯定来赞美其学习亮点和潜能,以维护尊严方式来宽容和提醒其学习上的偏差,并给予学生发展积极期待的行为。

8.2本研教的特色与创新

笔者对本研究的展望,存在几个期望。①期望能对赏识教育中的教师赏识,应该有更细致且深入的探索,以便让卷师赏识的理论得到更有力的理论点支持。②笔者期望能有脱离常规模式的研究方法去探索教师赏识,从而发掘更有效的教师赏识模式。⑤笔者曾分别受邀到几所中学(其中两所是中国花都的中学)办讲座,分享赏识教育,因此对于建立系统成熟度教师赏识操作模式,是笔者在完成博士论文后,要坚持落实到一个理想。④发展学生的"自接赏识"。有句话说"教是为了不教",教室赏识的最终境界心可以是"赏识是为了不赏识",学生不仅能自我赏识,甚至心培养了赏识他人的能力与习惯。⑥发展学校领导的"赏识管理"。学生有老师赏识,那老师呢?如果能发展学校领导的"赏识管理"是不是满足老师的需要或缺失,进而提升教师赏识的力度与深度?这是笔者很感兴趣的方向。

..........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573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573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e93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