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分权与收入不平等--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第一章 导论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收入不平衡加大,收入不公现象越来越受到我国政府以及各界的广泛关注,国内学者已经对于收入不平等问题尤其是其成因问题进行了广泛的、多视角的研究。针对不平等的研究,郭熙保(2002)从理论的角度利用发展经济学的观点认为我国存在着库兹涅茨假说,得出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导致我国的收入差距日益扩大的一个因素,同时也认为这是当前我国当前所必经的一个阶段。陈光金(2010)在分析中国收入不平等的成因时指出市场化机制与非市场化因素都最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发挥重要作用,认为经济的市场化改革,以及在收入分配中引入市场化机制,必然导致收入不平等的扩大,同时由于市场化机制的不平等效应与其特定的制度结构基础间的相互关系,使得适应“库兹涅茨假说”的因素和机制难以发挥减少不平等作用。周业安(2004)认为,中国经济在改革开发以来的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使得地区经济和产业结构发展极为不均衡,进而导致了我国收入的不平等。刘穷志(2008)分析经济增长与不平等关系时指出,支出的增长效应和不平等效应共同决定了中国农村地区的减贫效果, 经济程度越发达,收入之间的差距会缩小,居民收入更倾向于均等,从而有助于减少贫困。
.......
第二章 财政分权对收入不平等影响的理论阐释与作用机制分析
第一节 财政分权和收入不平等的内涵界定
说到不平等,首先要说到公平,在法律的角度来讲,公平是法律所追求的基本价值之一,社会公平指的是各种利益,包含了权力的平等、分配的合理、机会的均等和司法的公正等,在全体社会成员之间合理而平等的分配。与之相对,不平等也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不平等有很多种,包括经济利益方面的不平等、政治利益和其他利益方面的不平等,我们这里研究的是收入不平等。收入不平等包含了城乡间收入不平等、地区间收入不平等、行业间收入不平等,基于当前我国所面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形势严峻的问题,结合中国式财政分权的程度,,这里重点探究的是中国式分权对我国城乡居民间收入不平等和地区居民间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第二节 财政分权对收入不平等的作用机制分析
财政分权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存在多种渠道,财政分权可以通过一系列因素来实现对收入不平等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一方面,财政分权对收入不平等的直接影响可能要素流动性存在以及公共支出结构变化等途径引起。另一方面,财政分权引起的间接影响可能会通过一些社会经济因素(如经济增长,社会稳定性,制度的建设程度,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规模等)产生。财政分权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可以以图 2.1 来表示,具体来看,存在着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两种途径。
第三章 中国式财政分权的演变趋势及其重新测度......... 17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式财政分权的发展进程 .................17
第二节 中国式财政分权的重新测度 ...........20
第四章 收入不平等水平的演变趋势及其重新测度......... 25
第一节 我国居民收入不平等描述性分析 ......25
第二节 我国居民收入不平等水平的测度 ........26
一、收入不平等测度方法选取........26
二、我国居民收入不平等的全面测度..........28
第五章 财政分权对收入不平等影响的实证检验........... 34
第一节 数据选取和来源说明 ...........34
第二节 形式检验和模型建立........35
一、形式检验.....35
二、模型建立.......36
第三节 财政分权影响收入不平等的实证结果分析.......36
第五章 财政分权对收入不平等影响的实证检验
第一节 数据选取和来源说明
根据2004-2012年间的全国24个省份的数据,这里运用了省级数据构建了面板模型,被解释变量为收入不平等,这里以总体居民收入基尼系数(GINI)作为衡量,核心解释变量财政分权程度(FD)是以省级财政分权综合指标的测度结果数值加以量化。同时,在构建面板模型时,考虑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结构以及对外开发程度都对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收入水平的提高有重要影响,进而有助于收入不平等问题的改善,本文将地区人均生产总值GDP、非农人口比重以及对外贸易开放度三个变量作为主要外生控制变量,以LnGDP、FN、DK表示。相关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网站相关数据及《中国人口与就业统计年鉴2005-2013》,于建立模型和实证需要,本文对所选取的变量进行了处理:(1)对于地区人均GDP,利用地区对应价格指数进行了指数平减,并进行了对数化处理;(2)控制变量非农人口所占比(FN)以所选省份的城镇常住人口与总人口的比值来表示;(3)对外开放度(DK)则利用各地区进出口总额乘以该年所对应的平均美元汇率,然后比上地区生产总值所得值表示。第二节 形式检验和模型建立
总的来看,面板数据模型有三种基本形式,即普通混合回归模型,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具体来看,普通混合模型中假定了截距项不随着时间和个体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固定效应模型中设定截距随个体和时间变化,但认为二者与解释变量相关,该模型具体又分为三种情况:个体固定效应模型、时期固定效应模型、个体与时期固定效应模型;在随机效应中,彼此不相关,并且解释变量也不相关。本文通过固定效应模型的识别检验---F检验和随机效应检验--Hausman检验来选择和确定最终所需建立的关于财政分权对收入不平等水平影响的模型形式。.......
第六章 基于财政分权角度下促进收入公平分配的政策建议
第一节 深化中国式财政分权改革,构建和完善中央与地方政府财政关系
本文的实证检验的结论表明,分权成都越高,越有利于减缓地区间居民收入不平等水平。自 1994 年开始实行分税制改革以来,中央和地方财政收支有了完善和明确的调整与分配机制,然而一些决定性的权利,比如税收立法权仍旧归属中央,地方缺乏相应自主权,这严重影响了地方自主能动性的发挥;同时,地方政府主体税种的缺失等也加剧地方财政饭的压力,这使得当前我国的财政分权水平整体水平较低。此外,鉴于我国分散的财政体制和集中的政治管理体制的紧密联系的实际,中国式分权的核心内涵更体现出经济分权同垂直的政治管理体制紧密结合,这也决定了现阶段我国财政分权水平程度。新的时期,应确保中央集权体制下赋予地方政府更多的自主权,包括税收权和财政支出权,激励地方政府发挥自身能动性,进而促进地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同时,深化税收体制和改革,确立适合各地区的地方税主体税种,积极构建和完善地方税收体系建设;此外,科学的财政支出管理必须以科学划分政府支出责任为基础,结合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应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科学划分各地区事权和支出责任。具体来讲,应建立起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财政制度,明确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的收入划分,进一步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等方面不断完善和改革。第二节 促进收入公平分配的其他举措
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决定了政府所履行的基本职能范围。构建与完善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需要充分认识到政府与市场之间正确的关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但由于市场自身难以克服的弊端和缺点,单纯的依靠市场来维持社会经济运行和社会生活运转难免会产生一系列的社会问题。除了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发挥作用外,也需要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发挥着弥补市场失灵所导致的收入分配不均导致的收入不平等问题。政府可以通过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和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来实现促进公平分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下,政府通过无偿转移支付建立起在针对弱势群体的保障机制,进而有助于社会稳定和市场机制的有效运行。.........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581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581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