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纺织品出口欧元区的影响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随着世界经济贸易迅猛发展,各国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汇率成为各国之间贸易结算的重要方式。汇率作为一个国国家货币相对于另一国家货币的价格,它的变动对商品的进出口具有重大的影响作用。自 1993 年来,中国对外贸易一直顺差,又伴随着人民币升值预期下的热钱流入,截至 2014 年末我国的外汇的储备余额为 47.05 万亿美元,相比 2013 年来说增加了 4.15 万亿美元。外汇的储备的不断增加是使得人民币升值的其中一个原因。
在 2005 年 中国对人民币进行了汇率的改革,把以前单一的盯住美元的汇率政策改变了按照一篮子货币的汇率的政策。从此人民币就一直保持升值的趋势。人民币兑美元一直在持续的升值, 不仅仅美国,欧盟也是中国贸易的重要伙伴。由于欧元是仅次于美元的第二大权重货币。经历过 2008 年金融冲击,2010 年的欧债危机,中国与欧盟的经济都受到了巨大影响。欧元兑美元汇率也大幅的下滑,受到美元的影响,人民币也随着美元对欧元不断地升值。
我国是纺织品最大的生产国与出口国,在人民币升值的形势下,对国民经济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同时欧元区也是我国的最大的纺织品出口贸易区。由于我国纺织行业产品大都价格低廉,质量、档次较低,替代性强,附加值低。中国的纺织业不但对出口依赖性较大大,而且利润率低,大多数企业只是靠出口来获取利润,人民币升值会极大可能的减少纺织品出口的价格优势。
..........................
1.2 研究的内容和研究的方法
1.2.1 研究的内容本文
第一章是绪论的部分包括了研究的背景,研究的目的与意义,和对研究的内容方法的说明。第二章实有关汇率的变动对贸易影响的文献综述包括汇率变动对贸易收支影响的相关理论文献综述与实证的文献综述,第三章是汇率变动对进出口贸易影响的理论分析,第四章人民币兑欧元汇率变动对中国纺织品出口欧元区的理论分析,显示论述了汇率变动对中国纺织品出口欧元区的弹性分析,以及汇率变动对纺织品出口欧元区贸易产生不同效应,如价格效应,贸易环境效应,收入效应,竞争效应,通过这些途径来对我国纺织品出口欧元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影响。第五章对汇率变动对中国纺织品出口欧元区进行了相应的实证分析,首先论述了人民币兑欧元的走势分析,就人民币升值的原因从国外,国内两个方面进行简要的分析论述。然后就纺织品出口欧元区的贸易环境,自身行业的特点来对中国纺织品出口欧元区的现状进行说明。再者对所实证采取的模型,相关变量,以及计量方法进行介绍说明,最后根据出口模型对实证结果进行分析,给出中国纺织品出口欧元区的建议和对策。
1.2.2 研究的方法
本文先通过理论分析的方法对汇率变动对贸易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还运用了文献分析法和规范分析法。就理论分析的方面,通过传经济学的原理理论对外汇汇率变动对于国际贸易收支影响的传统理论进行论述,主要的贸易理论:弹性分析方法、J 曲线效应、国际借贷理论、开放条件下宏观经济理论: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多恩布什模型、其他货币定价视角、市场结构分析视角和不同的汇率对国际贸易收支影响的传递路径。深入研究和分析现有文献同时进行了合理借鉴是论文成功的重要的因素。文献分析法是通过对研究对象进行明确的理清相关研究现状与进程的方法。文献综述对本文选题的明确,从而进行更为细致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进行了文献的归纳和总结进行分析汇率对贸易的影响因素。通过汇率对贸易收支的传递效应分析说明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纺织出口收支效应的影响。于此同时运用描述统计分析,借助图表,图形对人民币兑欧元汇率进行走势分析以及我国纺织品出口到欧元区的现状进行说明。
实证分析:在这个方面,通过使用计量经济模型进行分析说明。最先是对所采集的时间序列的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分析它的平稳性,当分析的结果是数据不平稳时就需进行进行差分检验,将非平稳的数据变成平稳的时间序列数据,再进行协整检验,说明人民币汇率和中国出口欧元区的纺织品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的稳定关系,最后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检验是不是存在了一个方向上的格兰杰原因。最后构建了多元线性回归的模型对相关的数据进行了分析,找出了汇率的变动对我国纺织品出口欧元区的关系,还利用了向量的误差修正模型研究汇率的变动对中国纺织品出口欧元区的短期的影响。从整体上来看是对长期和短期的汇率变动对中国纺织品出口欧元区的影响进行相应的实证分析的。
..........................
第 2 章 文献综述
2.1 汇率变动对贸易影响的理论文献综述
各种汇率对贸易影响的理论按照提出的时间顺序加以排列,产生最早的是重商主义阶段托马斯.孟有关汇率对贸易差额影响的观点,价格-黄金流动机制, 接下来依次为弹性分析说、对外贸易乘数说、吸收分析说和货币分析说。目前,理论界比较有影响的是弹性分析说、吸收分析说和货币分析说。
(1)重商主义阶段理论
汇率变动会通过影响进出口商品的价格和数量,从而影响到一个国家的贸易收支,这个观点最早可以追溯到重商主义时期。该学说的代表人物托马斯.孟在讨论贸易差额对汇率变动的影响后提出,汇率变动会使得贸易差额发生变化。他认为:汇兑上降低我们的币值是对外有害但对我们有利的。因为压低汇率的做法会导致汇率上升,而本国货币汇率上升,在对外贸易中就可以用少量的外币去买外国商品,而外国人却要用更多的货币来买本国商品,这样就使更多的货币流入国内。托马斯.孟认为保持一国货币稳定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因为历史条件的限制,他未能对所处的金本位时期的货币贬值对贸易发展的影响做出充分的分析。
国际吸收分析是 1952 年詹姆士·爱得华·米德和西德尼·亚历山大(SidneyStuart Alexander)提出,从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上,在国民收入和总需求的角度来研究货币贬值政策效应的宏观均衡分析。从凯恩斯的国民收入方程式,重点研究了总收入与总支出对国际收支的影响,而且提出了国际收支调节的相应政策. 也就是说吸收法从总收入与总吸收(总支出或总需求)的相对关系中研究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调节政策,不是从相对价格关系出发,这是它与弹性论的重大差别。从理论基础和分析方法来看,吸收论是建立在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学之上的,采取的一般均衡分析方法,但是弹性论则是建立在马歇尔等人的微观经济学基础上的,采用的是局部均衡分析方法。这个理论的主要缺点是假设贬值是出口增加的唯一的原因,并通过贸易收支代替国际收支,所以从宏观角度看,它有些不够全面和自相矛盾的地方。但是,该理论在国际收支调节理论的发展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是指出了弹性论的缺点也吸收了弹性论其中的合理内容,是在弹性论基础上的很大的进步,二是指出国际收支失衡的宏观原因和注意到国际收支失衡的货币方面。吸收论十分重视从宏观经济的整体角度来研究贬值对国际收支的影响,从货币贬值来讲,吸收论通过贬值对国民收入和国内吸收的相对影响中来说明贬值对国际收支的影响的,但是弹性论是从价格与需求的相对关系中来研究贬值对国际收支的影响的,指出贬值如果要有改善国际收支的作用,一定要有闲置资源的存在。因为只有闲置资源时,贬值后,闲置资源才流入出口品生产部门,出口才可以的得到扩大。
...........................
2.2 汇率变动影响贸易的实证研究综述
2.2.1 国外有关汇率变动对贸易影响的实证研究综述
Rose与Yellen(1989)通过1960到1985年的各个季度数据,研究了美国的贸易弹性与其它G-7国家的双向贸易弹性。研究结果指出美元的实际汇率变化对美国进出口不存在长期、短期影响,J曲线效应不能成立。
Brada,Kuta 和Su(1993)研究人民币汇率变化与中国进出口贸易的之间的问题,利用出口额与进口额的比率、人民币实际汇率、全世界实际gdp和中国实际gdp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结论指出人民币实际汇率,全世界gdp对出口和进口之比率有正的影响,对中国实际gdp有负的影响,也就是说人民币贬值并不能改善贸易收支,马歇尔-勒纳条件不能够成立。
Sohrab Ra?q (2013) 文中用粘性价格模型与最小的假设识别是用来探索汇率对东亚经济体的贸易的影响。本文表明,贸易余额和实际汇率之间的相关性在历史上一直是高度相关的宏观经济冲击。在过去的 20 年中,贸易余额和实际汇率之间受到了一个永久性(暂时性)冲击,产生了一个正(负)的相关性。另一个是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东亚各国的实际汇率变动一直以持续性成分为主,而贸易平衡的动态性则受到了暂时性因素的影响。
Jungho Baek(2014)本研究汇率波动对韩国与美国的贸易印象,运用自回归分布滞后(ARDL)协整的方法估计两国懂得双边出口和 10 个行业朝鲜和美国之间的贸易,韩国的主要出口行业对双边汇率高度敏感,而韩国对美国进口变化是不敏感的。它也发现,两个国家的收入在短期和长期的双边贸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沈国兵(2004)采用 1998-2003 月度的数据对中国和美国的贸易关系进行研究分析,实证结果表明,美国和中国的贸易收支和人民币汇率间没有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人民币汇率浮动不能够解决中国和美国的贸易逆差问题,美中贸易逆差的真正原因是中国在劳动密集型和资源消耗性产品相对于美过发挥了比较优势,然而美国在高技术产品对华贸易上因为出口管制并没有发挥出比较优势。
金洪飞、周继忠(2007)采用了 1994 年 1 月到 2005 年 3 月的月度数据,用 ARDL 的协整分析的方法,对中美贸易的收入弹性和实际汇率弹性研究分析。分析后发现:我国对美国进出口的收入弹性都是显著,而且我国对美国出口的收入弹性大约是我国从美国进口的收入弹性的 六 倍,然而我国对美进口和出口的实际汇率弹性都是比较不明显的。所以得出结果是人民币汇率对中国和美国的贸易没有十分明显的影响,人民币汇率升值不能够改善美国的对中国的贸易收支。
.........................
第 3 章 汇率变动对贸易影响的理论分析....................17
3.1 汇率变动对贸易收支影响的微观经济学理论................17
3.1.1 汇率变动的弹性分析理论..........17
3.1.2 J 曲线效应理论................... 18
第 4 章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纺织品出口欧元区的理论分析...............26
4.1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纺织品出口欧元区贸易的弹性分析....................26
4.2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纺织品出口欧元区的价格效应..................27
第 5 章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纺织品出口欧元区的实证分析...........30
5.1 人民币兑欧元汇率和中国纺织品出口欧元区的现状 .............30
5.1.1 人民币汇率制度及欧元的诞生过程.................30
5.1.2 人民币兑欧元的走势分析.......................31
第 4 章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纺织品出口欧元区的理论分析
4.1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纺织品出口欧元区贸易的弹性分析
根据弹性理论基础来分析,汇率的变动对我国纺织品的出口欧元区的影响。在静态的方面纺织品的出口额决定了出口的贸易量和贸易价格的乘积。这些年来,人民币兑美元不断地在升值,人民币对欧元也是持续的处于升值状态。人民币兑欧元汇率上升时,用本币表示的纺织品出口欧元区的外币价格就会相应的上升,因为汇率变动的不完全传递的效应,汇率变动引起的其他因素也会对纺织品的价格有一定的影响,纺织品出口的外币价格的上升范围就会小于人民币升值的范围。因为纺织品出口到欧元区的欧元价格的会上升的,就会减少欧元区对纺织品的需求的规模。纺织品出口需求价格弹性大小就会影响由于人民币升值导致纺织品价格下降对纺织品出口额的影响。按照弹性理论当纺织品的贸易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时,也就是说纺织品的出口需求价格弹性大于 1,人民币升值会改善纺织品的贸易顺差,其小于 1 时,会加剧纺织品的贸易顺差。
另一方面,从动态的角度,考虑时滞的因素,中国纺织品出口欧元区的贸易不能随汇率的变动立即变动。人民币升值,在短期内由于生产者和消费者行为的粘性作用,纺织品的进出口贸易量不会立即改变,这就导致短期内由于汇率的变动,由外币表示的纺织品的出口价格就会上升,有本币表示的纺织品进口价格的降低。在贸易量不变的情况下,纺织品的贸易收支顺差增大,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纺织品出口价格的上升,国际竞争力减少,出口规模降低。纺织品的进口价格降低,进口规模增加。随着时间的推移贸易收支顺差得到改善,但是由于我国纺织品出口商品的定价能力较低,人民币升值不会对我国纺织品出口价格产生较大变化,又由于纺织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较低,汇率升值带来的价格变动,不会对我国纺织品出规模改变较小,所以汇率升值应该对我国的纺织品出口欧元区的贸易影响有限。
.......................
5.1 人民币兑欧元汇率和中国纺织品出口欧元区的现状
5.1.1 人民币汇率制度及欧元的诞生过程
(1)人民币的汇率制度变化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汇率政策的演变的历史,总的来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并且对于每个阶段的基本的经济特征,都是在根本上决定了当时的汇率政策的选择。
第一阶段是在 1980 年以前:严格管制到固定不变再到后来的币值被高估。这一阶段,,汇率政策的目标是保持人民币升值的趋势。相应的具体做法是,国家会参考国内外物价对比关系和美元等西方主要货币的走势,定期公布人民币的官方牌价,计划供给外汇,严格的限制人民币的用途。所以人民币汇率的实际走势是不断的升值。第二阶段是 1981-1993:两个市场到双重汇率再到人民币的不断贬值。这一个阶段是汇率政策的目标是为了扶持出口。具体相应的行动是,对人民币汇率形成的相应的机制进行了市场化取向的改变,在国家计划供给外汇以外,又设立了相应的外汇调剂的市场,官方的牌价和外汇调剂的价格一起存在。人民币汇率的实际走势是不断大幅的贬值。第三阶段是 1994-2005 期间单一市场到盯紧美元再到后来的稳中有升。这一阶段,汇率政策的主要的目标是保持人民币和美元间的比价关系的基本稳定。具体的行动就是建立统一的外汇交易市场,在国家公布的外汇指导价的基础上,人民币的汇率按照市场的交易的情况上下的浮动,人民币汇率的实际走势是稳定的上升的。第四阶段 2005 年至今:市场调节到管理浮动到人民币不断的升值。这一阶段,汇率政策的目标是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的基础上基本是稳定。相应的做法是放宽企业和居民的用汇的限制,并且不断地放宽人民币汇率的波动的幅度,允许人民币汇率向均衡的水平回归,减轻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自从 1957 年建立的欧共体的《罗马条约》提出了建立经济和货币一体化的目标一直到 1999 年,欧洲追求统一的货币经历了很多年,在这个期间是波遭受了很多波折起伏,可以说是困难重重的。1995 年 3 月 3 日欧盟委员会公布的《绿皮书》中说到“现在当各个成员国间的贸易占整体贸易总额 60%的时候,统一的大市场的建立和资本流动的自由化发展的合乎的逻辑和最关键的就是使用统一的货币。'欧洲建立的包括欧洲中央银行在内的欧洲央行体系,用欧洲统一货币代替欧盟各成员国的货币,形成了欧洲统一大市场这是欧洲经济和货币联盟的主要目的。1995 年 12 月 15 日的欧洲货币联盟的马德里高峰会议上,正式将欧洲货币的命名为欧元(EURO),用来取代欧共体 1979 年实施欧洲货币体系时创立的欧洲货币的单位“埃居”。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581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581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