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研究生论文 >

洛阳万安山山脊线游览空间设计探讨

发布时间:2016-06-18 05:05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从 2011 年城镇化水平 51.27%首次的城市人口超过农村人口,到如今稳步发展,中国逐步进入了城市社会。按照美国城市学者诺瑟姆(Ray.M.Northam)发现并提出的“诺瑟姆曲线”表明:城市化进程呈现一条被拉平的倒 S 型曲线,当城市化超过 30%时,进入了快速提升阶段[1]。快速的城市化导致了城市人口的加剧,城市中心区内的用地日益紧张,建设用地中开放绿地空间严重不足,造成城市游憩空间严重超载。中国历史文化中一直对高山自然空间有着独特的情结[2],人们向往自然,崇尚自然生活,也依赖者自然山川的资源。文明之初,由于生产力有限,改变自然的手段有限,自然环境的变化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同时人们也渴望探寻自然的奥秘,渴望在闲暇之余攀越名山大川进行游憩活动。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就有诗词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纵山小。”的吟唱。“诗仙”李白也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都是在闲暇之余游览山地风景时所描绘。中国地形复杂,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概况,实际上中国陆地面积 960 万 km2,位居世界第三位[3],其中山地面积 662 万 km2 占陆地面积的将近 70%。尤其是云、贵、陕、川等省份山地面积超过了 80%之多。面对目前城镇化十二年持续增长的情况(图 1‐1),全国许多城市开始相继对城市郊区或者边缘区的山地进行开发,以补充城市绿地开放空间不足和城市居民就近旅游休闲观光的需求。其中山地省份的建设尤为突出,例如:福州重点建设保护58 座山体;安徽合肥市近年有超过 9 个山地游览空间开发建设;浙江温州 2011 年起就启动10 个山地游览空间项目。这些举措都是解决游憩空间紧缺,建设生态城市的有效途径。但是山脊线游览空间建设有其独特性,目前我国对山脊线游览空间综合规划建设的研究多而杂乱,山脊线游览空间建设也因地而异。没有针对性的规范制度去约束控制指导,面对现状,笔者通过借鉴国内相关案例和研究成果,以及相关理论,完善补充我国山脊线游览空间规划设计理论方法,使快速城市化时期山脊线游览空间建设更加满足城市的需求。
.........

1.2 研究问题
山地是地理学中的概念,属于地貌类型的一种,一般是指高度较大、坡度较陡的高地。《中国百科全书》中对山地概括为两种意义上的概念:广义与狭义。广义上的山地包括山、高原、丘陵等三部分[7];狭义上的山地包括极高山、高山、中山和低山四部分。而在景观学中将山地概括为具有一定的起伏变化与地形变化,给人有不同的心理感受,具有较为特殊利用性的场地。本文所研究的山地是山地城市内外地形具有一定起伏变化的场地。《现代汉语词典》中山顶是指山或山岳的最高处,按照形态类型可以分为圆山顶(圆山脊)、尖山顶(尖山脊)和平山顶(平山脊)(图 1‐2)。山顶部分一般视野开阔,可以全方位观赏山体地形地貌和自然风光。在山顶的部位建设标志性的建筑或者构筑物可以加强山体的地标性特质,增加景观视线的集中度[8]。山脊线一般指沿山脊走向的线性空间,山脊线在山体等高线中表现为一条凸向低处的曲线(图 1‐3)。在空间属性上,山脊形坡顶具有一定的空间导向性,可以分割两侧的山坡,在方位上有两个或三个开阔的视线空间,同时山脊线坡顶对于山体空间的分割性表现为强烈的延伸性[9]。在极限空间规划中通常沿坡顶建造视觉导向型的标志、观景平台和景观亭作为景观节点。山脊通常被称为山体的脉络,是山体整体形态的骨架,是游览空间视觉上的天际线和中轴线[10]。
...........

2 基于案例分析指导下的山脊线游览空间综合设计

2.1 引论:通过设计项目过程和结果研究设计模式
设计模式的研究作为设计师来说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研究的问题,设计自身不仅包含理论性,还包括具体的设计实践内容,既与研究的成果密切关联,又依赖于设计案例的研究和分析。关于设计之研究学术界普遍认可的理论是 1980 年阿瑟(Archer)提出的“设计研究是一种体系化的求知”这一概念[11]。简单地说就是“为了设计而研究”,它主要侧重对设计过程的探索,包括设计前期的调研,设计过程的追踪,设计结果的反思三个步骤。再进一步表述就是对相似案例的综述与回顾,深刻的剖析与解读,将最终的研究成果和结论——设计过程模式运用到设计项目中[12]。 设计研究的目的就是通过设计的研究的出的方法和认识,一方面对设计领域的方法论和认识论得到提升,补充设计理论体系;另一方面就是的到设计人员与设计研究的学术人员达到共识,最终将设计理论提升一个台阶,为今后的设计实践提供理论指导,这也正是风景园林专业硕士培养和展现的关键点。
..........

2.2 平顶山山顶公园设计

平顶山位于河南省中部,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工业基地、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图 2‐1)。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尤其是“中原经济区”的确立,按照《平顶山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和长远发展需要,优化配置各项资源,协调城乡各项建设,加强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实现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总体规划目标为:1)按照“城市现代化、大地园林化”的高标准进行规划建设。规划目标人均绿地面积 14.3 平方米。2)中心城区范围内,,应保证居民在 500 米半径之内有相应服务面积的公共绿地。3)中心城区内,保护和建设适当面积的水源涵养与净化绿地。规划到 2015 年,平顶山市公园绿地面积达到 1013.3 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10.0 平方米;绿地率 35%;绿化覆盖率达到40%。在中心城区建设用地紧张,绿化用地不足的情况下,发展郊野公园尤其是城市周边山体绿化建设是解决平顶山绿地空间补充的途径(图 2‐2)。山顶公园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区北部 3.5 公里的平顶山山顶,为市级大型山体公园。山顶公园园中平坦如砥,风光旖旎,北窄南宽,略呈三角形,东西南北各约 1 公里,面积约 0.6平方公里,周边 3800 米长的古城断垣残壁裸露着沧桑岁月遗留的历史踪迹(图 2‐3),公园内道路纵横,奇木成行,花坛锦簇,草坪如毯,山前有成片的松林、柏林、槐林,茂密旺盛,生机盎然,登山石阶 666 级,直冲山顶,雄伟壮观。

洛阳万安山山脊线游览空间设计探讨

........

3 洛阳万安山山脊线空间设计性分析......17
3.1 宏观:与城市的联系——“洛阳的”万安山......17
3.3 中观:万安山片区定位——万安山之于洛阳.......21
3.3.1 空间上洛阳对外旅游带的窗口......21
3.3.2 与洛阳城区关系——洛阳南部生态屏障....22
3.3.3 与伊滨区关系——伊滨新区景观轴线交汇与城市天际线....23
3.3.4 万安山片区自身规划定位.......23
3.3 微观:理论指导下的具体山脊线空间设计....24
4 实证求解——洛阳万安山山脊线游览空间设计.......30
4.1 项目背景....30
4.2 洛阳万安山概况......31
4.3 山脊线游览空间设计....33
4.4.专项设计....41
5 结语........52
5.1 研究成果....52
5.2 不足之处....53

4 实证求解——洛阳万安山山脊线游览空间设计

4.1 项目背景    
洛阳市是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文化积淀丰厚。悠久的历史留给洛阳光彩夺目的文化遗产和取之不尽的旅游资源。近几年,洛阳旅游发展迅速,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和景区建设都跃上了新的台阶。目前洛阳市拥有省级以上森林公园总数达 15 个,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 7 个,分别是:宜阳花果山森林公园、栾川龙峪湾森林公园、嵩县白云山森林公园、天池山森林公园、洛宁神灵寨森林公园、洛阳国家牡丹园和新安县郁山森林公园。此外还有省级森林公园 8 个,分别是偃师双龙山森林公园、汝阳大虎岭森林公园、洛宁全宝山森林公园、洛阳市周山森林公园、孟津小浪底森林公园、栾川倒回沟森林公园、伊川荆山森林公园和河南省香鹿山森林公园。因此,作为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洛阳市的旅游潜力巨大,旅游市场广阔,极易形成一条结合新区及其拓展区建设发展的旅游线路。万安山生态示范区位于洛阳伊滨新区东南部,总面积约 116 平方公里,项目依托万安山地形、旅游、水系、环境等优势,计划用五到十年,把万安山区域打造成世界级生态文化旅游度假目的地,中原经济区文化旅游龙头带动项目,国内一流的城乡统筹综合发展示范区(图 4‐1)。使其成为洛阳市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的重要载体。建设内容包括土地一级开发整理、田园生态小区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高端文化旅游产业、特色休闲度假产业等。
..........

结语

我国正处于快速城市化的阶段,目前的山地开发与建设是缓解城市用地资源紧张与绿地空间紧缺的重要途径,山地园林建设由于许多客观因素对山地自然环境造成了破坏,对山地空间尤其是山脊线游览空间的合理规划和设计缺乏统一的理论指导和法律上的约束,如何在不破坏山地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科学合理的利用山体自然条件优势,打造具有文化和地域特色的山脊线游览空间,塑造城市美丽的天际线是本文探讨的重点。通过对山脊线游览空间的相关文献和案例的归纳分析,最后以洛阳万安山山脊线游览空间设计得出了山脊线游览空间设计的五方面的结论:
(1)洛阳万安山设计从洛阳宏观山水格局与城市发展沿革出发,从整体入手,探讨城市与山体的具体联系,包括绿地格局的生态联系、“城景一体”的景观联系、历史人文的“文化”联系等,然后中观结合万安山自身上位规划,再结合微观山脊线空间的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具体入手,建立宏观——中观——微观的设计模式。   
(2)山地园林规划设计要遵从生态学的角度出发,从山地的自然形态、地形地貌、植被条件等资源的详细分析下,充分利用场地现有资源进行规划设计和布局,减少对原有形态风貌的破坏,保护或者恢复山地自然风貌。
(3)山脊线游览空间的设计实际就是空间资源的设计,通过对场地空间类型和特点进行分类,因地制宜的设置不同的景观空间类型,然后再串联起来各个空间类型,最后得到一个科学合理的游览空间路线与布局形式。   
(4)重视地域性与文化性的展示与景观的融合,地域性和文化性是山脊线游览空间设计的特色所在,在如今公园景区“千篇一律”的现状环境下,保持地方特色的人文和地域景观是让规划设计“搬不走”的关键。    
(5) 山脊线游览空间设计的优势是“山顶观景”,合理布局观景地点和观景空间是发挥山脊线空间特点的关键,观景平台要与景物形成“对景”。以洛阳万安山为例,洛阳城区是山脊线观景的对景,同时山脊线又是洛阳城区的天际线,景观互动是山脊线游览空间规划设计的最高境界。
.........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585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585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b6b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