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社框架下烟叶生产专业化服务标准化的设计与实施路径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当前,我国农业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的重要时期。发展现代农业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发展现代农业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党的十七届三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 烟草是我国重要并且特殊的产业。首先,烟草能够提高烟农收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据统计,1994—2008 年烟业连续 15 年位列全国各产业利税第一大户,烟草税收占财政收入比重稳定在 7%以上,对国民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财政增收做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1。其次,烟草是一种特殊的农产品,法律赋予了烟草企业对烟草的生产销售进行垄断经营,国家垄断、专卖专营的形式使烟草产业成为一个特殊的产业。在这种特殊的体制下,活跃在烟区的烟技员在烟叶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及时为烟农推广新技术,提供服务;但是烟农在一些具体生产环节仍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例如育苗、植保、烘烤、分级等。烟叶生产不仅生产环节多,而且劳动强度和技术要求高,随着烟农单户种植规模逐渐扩大,家庭生产的方式已经逐渐不适合烟业的生产发展。当前,农村劳动力素质与劳动技能不高的问题成为制约烟业持续发展的突出矛盾,专业化分工服务的社会需求也日益突显。 为大力发展现代烟草农业,2007 年烟草行业提出了“一基四化”的发展措施,即打牢烟田基础设施基础建设,实现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专业化分工和信息化管理。 在当前烟农专业合作社服务供给水准总体偏低的现实背景下,我国政府在 2008 至 2010年的三个“一号文件”中陆续提出了一系列促进农业服务业发展的基本政策。2014 年国家局更是提出“深入探索实践精益生产”的烟叶生产发展方向,并明确了“服务标准化是解决目前专业化服务供给与需求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的发展思路。在此背景下,为全面提升专业化服务供给水准,,提高烟叶集约化经营水平,实现专业分工,拟通过本项目研究烟叶生产专业化服务标准化的相关内容。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烟草农业是大农业的一个分支,大力发展现代烟草农业是当前我国烟草产业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发展现代烟草农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是烟草行业的内在需求、是烟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传统的烟叶生产方式主要通过投入大量劳动来获得生产效益,烟农劳动力素质不高,烟叶生产积累低。现代烟草业主要通过提高信息化管理、实现专业化分工等方式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其中发展专业化服务不仅能够解放生产力,同时也重新调整了生产关系和生产组织形式,促进了烟业生产效率提高。 自全面推进烟农专业合作社建设以来,烟叶生产专业化服务的覆盖率、服务比率和服务水平都显著提升并为烟叶基地单元建设、现代烟草农业推进提供了基础性的组织基础和技术支撑。但是,在国家局明确提出烟叶生产专业化服务总体水平显然还远不能适应精益生产的要求,国烟办[2014]46 号明确提出“服务的标准化是解决目前专业化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的有效途径,必须创新烟叶生产专业化服务的提供方式,构建稳定机制以适应精益生产的需要”。因此,本项目关注的合作社专业化服务标准化问题具有极强的政策意义与实践意义: 第一,在国家局推进实施烟叶精益生产的背景下,本项目基于案例的服务标准化问题的研究无疑是精益生产的有益探索,有助于为精益生产的实施提供有益的借鉴。 第二,在行业强力推进烟叶生产专业化服务的背景下,本研究有助于提高合作社专业化服务与烟农之间的对接效率,实现双满意、双赢。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烟叶生产专业化服务角度的研究
农业标准化生产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钱德州则于 2007 年指出农业生产专业化服务是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的重要途径,伴随着农户专业化服务需求的不断增加,多元化服务需求特征越发明显,学者们认为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需要培育多样化的服务供给主体,以满足农户多元化的服务需求(熊鹰,2010)。 传统的烟叶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劳动强度大、生产技术缺乏、烟农收益低下、烟叶质量参差不齐,对整个行业的原料供给造成影响。发展现代烟草农业,基础在于改善烟叶生产条件,前提是进行规模种植,重点则是不断完善专业化服务体系、逐步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姜成康,2008)。近几年来,国内不少烟区已在育苗、耕地、移栽、采收、编烟、烘烤等环节的专业化服务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取得了一定成效。 与此同时学术界也积极致力于相关领域的研究。大致来看,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专业化服务的供给主体及供给效果;二是关键环节专业化服务开展的研究。代表性的文献如下: 全面建立和完善烟叶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是烟叶生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李芳芳,2010)。现代烟草农业的发展促进了专业化服务体系的不断构建(王道之,2010)。 最初的烟叶生产专业化服务队的成立主要有两种组织形式,一是烟农自发组建,二是以村委会的名义成立,两种组织形式主要面向本村烟农的需求开展服务,这两种组织形式在成立初期确实促进了当地烟业生产,但随着现代烟草农业的推进,发现存在着服务标准不规范、服务价格不合理、服务质量不过关、市场运作水平有限等问题,目前正逐步被服务型合作社取代(张浩然等,2011)。
.........
2.2 烟叶生产服务标准化角度的研究
国外关于服务标准化的研究多集中其供给与需求方面。例如,Normann(1991)认为,服务企业很容易被迫提高服务生产率、实施产业化,发生的主要原因在于竞争压力。Schmenmer(1992)指出,服务业领域逐渐增加了对标准化的需求,而需求的增加主要是因为劳动强度的不断降低、消费者互动的逐渐减少和定制服务信息的缩减等趋势。Vries(1999)对服务业分行业的标准化需求进行了专门研究,而 Blind(2002)分析了服务企业引入ISO9000 标准的动因等。2005 年,以《美国国家标准战略》(NNS)为基础,美国制定《美国标准战略》(USSS),美国政府认为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服务业在全球经济和劳务市场所占比重越来越大,理解服务标准化需求是一项重要内容。因此,美国需要更多地了解服务部门的需求,以便建立符合需要的服务标准战略。Jakobs(2009)主要针对电子商务部门探讨了其通信服务技术标准化的供给与需求。 国内关于农业标准化的研究主要在农业标准化的特点、原理、作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开展农业标准化工作的意义及与国外相关工作的对比等方面(杨隆飞,2009)。烟叶标准化工作起步相对较晚,学术界在这方面的研究比较少,仅有的研究更多关注的是生产标准化,是从标准化生产的经营模式、生产技术、生产管理等角度研究标准化,而对于专业化服务的标准化研究文献十分缺乏。 所谓烟叶生产标准化,即以烤烟等烟叶产品标准为着重点,把标准化融入到烟叶生产经营的产前、产中、产后等过程中,构建出一套个性化烟叶生产标准体系(范黎等,2008)。 服务标准化在标准化领域中还是一个新的概念(常乐,2012)。服务标准化是通过对服务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以及对标准化原则和方法的运用,以达到服务质量目标化、服务方法规范化、服务过程程序化,从而获得优质服务的过程(郭政,2012)。2007 年,我国在物流、运输、商贸等领域开始试点服务标准化(张书,2013)。从现有文献来看,服务标准化的应用与研究非常少,仅有极少的学者提到相关的一些概念,比如 2009 年,张黎明提出为配合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应改变服务,朝着“标准化服务+个性服务”方向发展。
...........
3 相关概念及理论 ..... 8
3.1 基本概念 ..... 8
3.1.1 标准化 ........ 8
3.1.2 服务标准化 .... 9
3.1.3 专业化服务标准化 .... 10
3.2 受众本位论 ......... 11
4 合作社框架下烟叶生产专业化服务标准化的设计 .... 12
4.1 服务标准化的分类依据 ...... 12
4.2 烟叶服务标准体系设计的基本原则 .......... 13
4.3 烟叶生产服务标准化的规程性设计 .......... 13
4.4 烟叶生产专业化服务标准化的基本内容 ...... 15
5 烟叶生产专业化服务的应用评价及优化.... 23
5.1 研究区域的基本情况 ........ 23
5.2 基于受众本位论的评价指标设计 ..... 25
5.3 专业化服务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 28
5.4 专业化服务的实证性评价 .... 29
5.5 实证性应用评价小结 ........ 32
5 烟叶生产专业化服务的应用评价及优化——以许昌襄城里川烟农专业合作社为例
5.1 研究区域的基本情况
襄城县,位于中原腹地,东倚伏牛山脉之首,西接黄淮平原东缘,为许昌市属县,辖 9镇 8 乡 441 个行政村(街道、居委会),面积 920 平方公里,耕地 82.5 万亩,总人口 83万。2008 年以来,襄城县坚持发展现代烟草农业方向,以“一基四化”为目标,积极推进传统烟草农业向现代烟草农业转变。 襄城县里川烟农专业合作社由周洪波、闫奎民、张利刚、李现涛、郭团 5 人发起,于2013 年 1 月 28 日召开设立大会,2013 年 1 月 30 日登记注册,是一家综合服务型合作社。成员现有 88 户,烟农入社率达 100%,成员户均种植面积 113.7 亩;拥有张庄、黄柳、大庙李三个专分散收烘烤工场,密集烤房 555 座,机械 259 台(套),四联体育苗大棚 14 组,总资产 2736 万元;组建了 15 支专业化服务队,专职队员 204 人(含队长),专业化服务覆盖全镇。按照“三室五中心”组织架构模式,合作社成立了理事长室(经理室)、财务室(档案室)、培训室(会议室),作业调度中心、技术服务中心、设施管护中心、物资供应中心、多种经营中心。健全了“三会”制度,聘请了总经理,完善了“三室六队五中心”经营管理机构。同时健全内部管理制度体系,推行社务公开,完善审计制度,加强财务监管,规范会计行为,按照章程规定组织编制本社年度业务报告、盈余分配方案和财务会计报告。
........
结论
为了全面为全面提升专业化服务供给水准,本项目采用文献研究法、统计分析法、实地调查法、问卷调查法和案例分析法,研究了合作社专业化服务标准化的基本内容及设计标准探讨了合作社专业化服务标准化的基本思路及实施路径。本研究主要结论如下:
第一,服务标准化是解决目前专业化服务供给与需求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 烟草业是我国的一个重要产业。传统的烟叶生产方式根深蒂固,并且烟叶生产积累低,主要依靠烟农投入劳动来获得种烟效益。而发展专业化服务是生产力解放、提升的过程,也是生产关系和生产组织形式重新调整的过程。当前烟农专业合作社服务供给水准总体偏低,2014 年国家局更是提出“深入探索实践精益生产”的烟叶生产发展方向,并明确了“服务标准化是解决目前专业化服务供给与需求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的发展思路。在此背景下,全面提升专业化服务供给水准,提高烟叶集约化经营水平,实现专业分工是当前现状烟草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第二,专业化服务标准化的基本内容包括服务流程、服务雇员和服务组织管理三方面。 本研究按照成本性、可操作性、客观性和系统性等原则,研究了专业化服务标准化的基本内容。其中,专业化服务流程主要按“签订服务协议—服务准备—组织开展服务—服务验收确认—服务结算” 的标准进行。服务雇员主要分为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两大类,其标准主要包括资格标准和技术培训标准。服务管理标准是针对服务组织的有序发展进行设计的,主要包括管理范畴、管理机构的设置和财务管理等主要方面。
第三,合作社有助于专业化服务标准化的推广实施。 服务型烟农专业合作社是指由烟叶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使用者组成,为烟叶生产提供专业化服务的烟农专业合作社。 基于受众本位论,本研究通过对许昌襄城里川专业合作社的实地考察发现,通过专业化服务,烟农实现了增收减工、节本增效;烟叶质量得到提高;烟叶技术信息有效推广;同时需要进一步细化专业化分工;加强烟叶质量监测和信息化管理;积极培育职业烟农。烟农专业合作社是专业化服务标准化的有效实施路径,因此,应结合实际,选择适宜的烟农专业合作社类型,大力发展服务性烟农专业合作社,积极探索以基地单元为基础发展烟农专业合作社,推进专业化分工、社会化服务、集约化经营。
.........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592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592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