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研究生论文 >

工作-家庭增益研究——基于理论构建和实证研究的文献综述

发布时间:2016-06-21 06:41

1绪论


1.1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研究背景

在过去的30多年里,员工的工作域和家庭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一方面,加班文化盛行、工作时间延长及工作不稳定的趋势不断加强:另一方面,性别角色的模糊、雇佣价值观念的转变,使得工作场所中的"双职工"夫妻家庭和单亲家长日益增加,并且更多的员工需要承担照顾老人的责任。工作要求和家庭要求的融合可能是员工和組织双方目前所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因此,,研究学者己经试图用多种方式解释工作与家庭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工作与家庭的关系问题成为管理学和心理学领域日趋重要的研究论题。

进入21世纪,伴随着积极心理学的逐步兴起,组织行为和家庭研究在探究个体和社会系统时更加关注于优势而不是劣势、健康而不是疾病。相应地,越来越多的工作一家庭领域研究学者呼吁关注于工作一家庭界面的积极方面。顺应这一研究需求,Greenhaus和Powell于2006年提出"工作一家庭增益"用以解释工作与家庭间的积极关系,并被认为是能够最好把捏工作一家庭积极界面本质的构念。虽然工作一家庭増益泛一构念自提出后便逐渐受到国内外管理学和也理学等多个研究领域学者的关注,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不断推进,但现有的研究文献最初所关注的焦点在于构念、理论和测量,鲜有对现有研究成果的系统性归纳和总结。尽管国内外学者也曾试图从不同角度对这些文献进行总结,例如,Crain和Hammer将工作一家庭增益作为中介化制,对工作一家庭增益的前因和结果变量进行了系统地回顾与评述;国内学者周路路等对工作一家庭增益的概念、理论基础等方面进行了述评。然而,现有的文献综述数量少,且综述内容并没有能够包含现有研究成果的全部范畴。通过对现有综述类文献的回顾发现,很少有对工作一家庭増益理论构建方面的综述,且在实证研究方面的综述内容多是工作家庭增益的相关变量,也很少有对实证研究研究方法、测量工具和样本选取的概括与总结。此外,由于部分学者混淆了描述工作一家庭积极关系的相似构念,如工作一家庭促进现有文献综述样本选取的准确性有待商榷。因此,本文将工作一家庭增益与其他相似构念相区分,并对工作一家庭增益的理论构建和实证研究两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地梳理和评述,具有一定的研究意文。

........................


1.2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2.1研究内容

本文在简单梳理工作一家庭关系机制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将工作一家庭增益与其他相似构念相区别,选定工作一家庭增益为研究对象,重点对其理论构建和实证研究现有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地梳理和评述,并基于中国学者的研究现状,分析了中国学者工作一家庭增益研究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提出了几个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和议题。

本研究共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是绪论部分。主要说明了本研究的背景、意义、内容及方法,并重点介绍了本文研究样本的选取及其基本情况。

第二章是工作-家庭增益的缘起。在简要梳理工作一家庭关系机制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工作一家庭增益的概念加以界定,并重点介绍了工作-家庭增益的三个重要的理论基础。

第三章是对工作一增益理论构建的综述。这部分主要介绍了五个基于不同研究视角的工作一家庭增益的理论构建成果,分别是双路径模型、文化敏感性模型、生命和职业生涯阶段影响下的工作一家庭关系模型、工作一家庭资源模型和角色资源跨界增益模型,并对其进行评述。

第四章是对工作一家庭增益实证研究的综述。主要从工作一增益的实证研究方法、测量工具和样本的选取三个方面进行梳理和评述。

最后一章为结论和讨论部分。本章首先对本文的研究结论进行概括和总结,而后针对国内工作一家庭増益研究现状,分析中国学者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指出了几个可能的未来研究方向和议题,旨在对国内的工作一家庭研究有所帮助,最后指出了本研究的创新点和主要局限性。

.......................


2工作-家庭增益的缘起


2.1工作-家庭关系机制研究现状

2.1.1传统工作-家庭关系机制回顾

工作和家庭是个人生活中最为重要的两个方面。工作-家庭关系是对个体职业生涯发展及其家庭幸福带来极大影响,同时对组织和社会稳定发展都至关重要。工作指的是工具性活动,旨在为生活提供商品和服务。而家庭指的是具有生物关系、婚姻关系社会习俗关系及收养关系的人群。近年来,工作和家庭结构和角色内容发生了重大变化,如双职工夫妻增加,女性进入工作场所及家庭安排不同于传统的性别角色安排,使得相关学者对工作和家庭关系问题的研究大量增加。回顾相关文献发现,2000年以前学者们己经提出多种描述工作一家庭关系机制的构念,Edwards和Rothbard(2000)对其进行了归纳和总结,认为这些构念可以划分为6个基本类型,分别为溢出、补偿、分割、资源消耗、一致化及工作一家庭冲突。其中,工作一家庭冲突成为国内外研究学者重点关注的研究议题,而于前5个概念,国外的研究成果较少,国内更是没有涉及相关研究。

(1)溢出

Staines(1980)最早提出溢出和补偿两个构念以理解工作角色和家庭角色之间的关系。溢出被定义为"工人在工作中的经历被延续到非工作域,或是非工作域的经历被延续到工作中,这种延续性会促使工作域与非工作域的生活模式间产生相似性"。此后,有学者将溢出这一构念应用于工作-家庭关系研究领域,并认为溢出是工作和家庭两个领域间的相互影响使两个领域产生相似性。根据相似性可将溢出划分为四种类型,分别是工作和家庭的情感、价值、技能和公开行为。溢出发生在从工作到家庭中和从家庭到工作中,即在指向上具有双向性。溢出又可以分为消极溢出和积极溢出两类。从总体上来看,早期对于溢出理论的研究并不多,直到2000年后,溢出理论才逐渐受到学者们的关注。

(2)补偿

Staines(1980)认为补偿表明某些工作和非工作间呈负相关关系。例如,有观点主张对大多数工人来说,当工作现状可能难歲足其在某些方面需求的实现时,他们会选择休闲活动和家庭活动来补偿这些工作现状造成的不满足。换言之,补偿是努力从一个领域寻求满意以抵消另一个领域中的不满意。补偿可以具体分为两种形式,第一种形式是个体会减少对不满意域的投入而增加对潜在满意域的投入;第二种形式是个体会通过在一领域寻求奖赏来弥补另一领域中的不满意。其中第二种形式可以根据产生原因进一步划分为附加补偿和反应补偿。附加补偿产生的原因是个体缺少积极体验,而反应补偿产生的原因是个体过多的负面经历。

........................


2.2工作-家庭增益概念的界定

顺应该研究研究视角转变的趋势,Gree址aus和Powell两位学者于2006年提出工作一家庭增益理论,该理论具体阐述了工作角色和家庭角色间不是相互危害而是相互支持的情况。两位学者首次提出工作-家庭增益这一概念,并将其定义为"在一种角色中的经历会提高另一种角色的生活质量(包括绩效和情感)的程度"。例如,在工作中学到的解决难题的技能可能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与工作-家庭冲突概念相似,工作家庭增益在指向上也具有双向性,即分为工作一家庭增益和家庭-工作增益。具体而言,工作-家庭增益是指工作经历能够提高家庭生活的质量;而家庭-工作增益则是家庭经历能够提高工作生活的质量。Carlson等(2006)在开发工作-家庭増益多维度测量量表时,将工作-家庭增益和家庭-工作增益分别进一步划分出三个维度,即工作一家庭增益包括发展、情感和资本三个维度,家庭-工作增益包括发展、情感和效率三个维度。

迄今为止,已有多个构念被用来描述工作一家庭积极关系,送些构念常会导致研究学者对工作一家庭界面积极层面的错误理解,原因在于这些构念间存在极大的功能通用性和概念重叠性。与工作一家庭增益类似,上文提及的增强、积极溢出和促进三个构念存在相同的潜在的假设,即参与一个角色带来的价值是使另一个角色的参与更为容易,或是使另一个角色获得绩效提高的收益,换言之,角色参与会更多地获得跨角色的个人收益。这种功能通用性和概念相似性使得许多研究学者将送些构念混淆使用,甚至有学者认为送些构念间是可以相互使用的。事实上,这几个构念在概念层面上和操作层面上都是有差别的,随意使用术语描述相似的构念会阻碍理论发展。因此,有必要对这些相似构念加以区分,对这些构念的辨析有助于对工作一家庭增益概念的界定和理论的完善。Carlson等(2006)最早将分别"增益"、"增强"、"积极溢出"及"促进"做了区分。首先,增益与增强两者间的区别在于增强关注的是个体获得的收益及这些收益对生活领域中的活动带来的显著影响,增益关注的是一个领域中的角色绩效随着另一领域获取资源效能的提高。

......................


3对工作-家庭增益理论构建的综述................21

3.1双路径模型...............21

3.2文化敏感性模型.................23

4对工作-家庭增益实证研究的综述.................38

4.1工作-家庭增益的实证研究方法..............38

4.2工作-家庭增益的测量工具.................40

5结论与讨论...............47

5.1结论..................47

5.2中国学者的工作-家庭增益研究之路..........48


4对工作-家庭增益实证研究的综述


4.1工作-家庭增益的实证研究方法

虽然理论构建推动着工作-家庭增益理论的丰富和完善,但实证研究依旧是工作-家庭增益领域的主流研究方法。同工作一家庭冲突问题研究相似,在增益问题的实证研究中,定量研究也是学者们的首选研究方法。在本文选定的64篇文献中,定量研究的文章有54篇之多,而对工作一家庭增益的质性研究凤毛麟角。在定量研究中,学者们集中使用的方法是通过发放电子或纸质调查问卷获取被试者的自陈式报告,并将其作为一手数据进行结构方程分析(SEM)或回归分析等统计分析,证实研究理论与假设。例如,Hunter等(2010)以344名来自4所美国大学的MBA学生和本科生为样本,运用多层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获取的学生数据,最终得出拥有团队资源的个体更可能经历双向的工作一家庭增益,且增益在团队资源与原始域中的满意度关系间起中介作用的结论。再如,Tummers和Dulk(2013)以790名荷兰接生员的调查问卷为一手数据,通过回归分析验证了工作疏离感对工作-家庭增益的影响作用。

由于工作-家庭增益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量化研究所采用的问卷调查研究方法并未表现出统一和趋同的特点,而是呈现出研究设计多样化的特点。部分学者仍然将简单的横截面研究应用于工作一家庭增益领域问卷调查研究方法中,例如,罔淑敏等(2013)通过向上海企事业单位的知识型女性发放问卷的方式,在同一时点获取角色资源、工作投入及工作-家庭增益等几个变量的数据,而后依靠结构方程分析方法对其理论假设进行验证。再如,Yanchus等(2010)在某一时点同时收集情绪劳动、工作-家庭增益的工作满意度等研究所涉及的全部变量数据,并通过回归分析检验工作与家庭两个领域中的情感经历与工作-家庭增益及最终的态度和健康结果间的关系。

..........................


5结论与讨论


5.1结论

作为工作一家庭关系机制研究的一部分,增益间题研究还是个"新颖"的研究主题.。自Greenhaus和Powell(2006)提出增益理论至今,尚不足十年。尽管学者们对其研究时间较短,但不可否认该研究领域已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近10年来,发表的相关文献数量总体上呈波动上升趋势,展现出该研究领域巨大的发展潜力。因此,本文将工作一家庭增益与其他相似构念相区别,选定增益为本文研究对象,重点对其理论构建和实证研究现有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地梳理和评述,旨在对未来研究有所帮助。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首先,工作-家庭增益被定义为"在一种角色中的经历会提高另一种角色的生活质量(包括绩效和情感)的程度",这一概念与促进等描述工作-家庭积极关系的构念间即有相似和重叠之处,但也存在差别。在工作-家庭增益问题研究中应与其他相似构念相区别,否则其会影响到研究结果的准确性。

其次,工作-家庭增益研究领域的理论基础众多,如角色积累理论、资源保存理论、边界理论等,但各个理论对工作-家庭增益研究的理论支撑作用不同。本文通过对现有研究文献回顾发现,相比于其他理论,角色资源理论、资源保存理论和传递理论对工作-家庭增益领域研究的推动作用更为突出。

再次,多种硏究视角的相继涌入为增益问题的研究带来了新意。迄今为止,基于不同的研究视角,研究学者已构建了5个不同的理论模型,分别是双路径模型、文化敏感性模型、生命和职业生涯阶段影响下的工作-家庭关系模型、工作-家庭资源模型和角色资源跨界增益模型。5个理论模型的构建可谓"殊途同归",即每个理论模型都尝试从不同的理论视角切入,深入剖析角色资源与工作-家庭增益间的关系,旨在全面揭示出个体所经历的工作领域和家庭领域间相互增益的本质过程。每个模型都将资源作为增益产生的重要影响因素,仅仅是在资源的划分维度和具体内容上存在差异。其中,双路径模型是目前工作-家庭增益研究领域影响力最大的模型,该模型的提出为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596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596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428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