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研究生论文 >

“幸福”如何可能——论海子诗歌创作

发布时间:2016-06-25 06:43

一、海子的写作发生:幸福主题的成因


来自贫苦农家的海子从来都没有抱怨过自己的出身,也许这样的身世是一种不幸,但海子却从来没有抱怨过自己的出身,反而对幸福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他深知自己的贫苦现状,通过学习,汲取东西方的文化精髓,对个体存在的本质有着独特的理解。他把对幸福的热情毫不掩饰地写在自己的诗歌里,海子为何如此关注幸福这一关乎个体存在体验的主题,我们可以通过对海子写作原因的分析,继而得出幸福主题的成因。


(一)物质贫乏与精神渴求

海子出生和成长的时期,正处于建国以来中国社会较为艰难的时期,这一时期,人们不仅在物质上,而且在精神上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在文学领域,不论是小说的写作者,还是诗歌的写作者,都试图通过写作这一途径来憧憬向往的生活,抑或达到对眼下生活的一种暂时性超越。诗人王家新说:“一个荒凉的,从漫漫长夜中醒来的年代,是一个富有诗的冲动和精神诉求的年代,是一个在‘文革’废墟上重新为生存寻找根基的年代。”海子正是从这样一个新时代前夜的起点上走上诗歌创作道路的。在他的诗歌中,我们不难发现,处处都打印着这一特殊时期给予诗歌的特殊烙印。

海子自诩是最后一位乡村诗人。在组诗《诗人叶赛宁》中这样写到:“我是中国诗人/稻谷的儿子/茶花的女儿”。这一点海子的生前好友西川在《怀念》一文中曾有详细描述:“海子在乡村一共生活了 15 年,于是他曾自认为,关于乡村,他至少可以写作 15 年。”故乡虽然清苦,但海子依然把这里作为自己的写作起点,从这里不断挖掘诗歌资源。在大量描写乡村景色的诗歌中,海子抒写了像河流、土地、麦地、村庄、云朵这样令人感觉美好的意象,这些意象共同构建起海子诗歌中乌托邦乡村景象。但在抒写乡村美好的同时,海子也写到了乡村的落后与贫穷,这是不能被忽略的。如在《新娘》中写到:“故乡的小木屋、筷子、一缸清水/和以后许许多多日子/许许多多告别/被你照耀”,房子及其简陋,里面只有一些简单的生活必需品,却是许许多多日子里的全部。即便过着如此清苦的日子,但联想到就要迎娶的“新娘”,而且还想象到甜蜜的婚后生活:“过完了这个月,我们打开门/一些花开在高高的树上/一些果实结在深深的地下”,可见,即便守着清苦的日子,但能过上平稳舒心的生活,诗人依然能够从中获得幸福的体验。处在贫困状态的人们似乎对幸福生活的期待就更为强烈,海子暂时能做的就是用幸福的诗歌慰藉贫苦的心灵。

........................


(二)神性启示与生命哲学

海子在大量的阅读过程中,引发其诗歌写作的重要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西方宗教神学,另一个是西方近代哲学。宗教和哲学关乎到人类的思维与活动,因其特有的奥秘与科学,不断地吸引海子。据说海子的好友骆一禾可以背出《圣经》中的许多段落,可见那一时期,《圣经》这本作为西方文化源头的圣书,对当时的大学生的影响有多大。海子也对《圣经》产生了迷恋,殉难时身边还带着《新旧约全书》。此外,海子在大学期间还开始阅读黑格尔的著作,并与好友们一起讨论哲学问题。可见,西方基督教和哲学一开始就对海子产生了深刻影响。而诗歌因其充满神性与哲思的语言,便自然而然地走进海子的阅读范围。在经过一番准备和学习后,海子便开始走上了自己的写作路程。海子清醒地认识到,唯有诗歌才能让他看到另外一个世界,也唯有诗歌才能让他从内向外洞察生命的真谛。他进而透过宗教和哲学的镜片反观诗歌抒写的意义,海子正是在这两个因素的启示和牵引下完成写作的。

最初的神话和哲学都作为远古时代的文化载体,而诗歌又是文化的一个方面,因此,在诗歌与宗教之间,诗歌与哲学之间,必然有一道若即若离的内在通道,海子正是循着这一通道步入诗坛。此外,宗教与哲学作为人测度自身存在的两把尺度,必然会触及有关人类存在的方方面面,其中,不乏对于人自身幸福的思考。

海子对西方基督教及神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在诗歌中这样比喻:“圣书的上卷是我的翅膀/无比明亮/有时像一个阴沉沉的今天/圣书的下卷肮脏而快乐/当然也是我受伤的翅膀。”这里的圣书指的便是《圣经》,《圣经》是整个西方文学的源头,海子把《圣经》的上下两卷比作自己的一对翅膀,充满神话色彩,他把《圣经》视为牵引自己飞翔的动力。海德格尔说:“世界黑夜的贫困时代久矣。既已久长必会达到夜半。夜到夜半也即最大的时代贫困。于是,这贫困时代甚至连自身的贫困也体会不到。这种无能为力便是时代最彻底的贫困,贫困者的贫困由此沉入暗冥之中”,海德格尔在这里所指的贫困并非物质贫困,而是指由于上帝的缺席,进而造成人类精神世界陷入了空前漫长而虚无的境地。海德格尔的一个重要贡献就是发现了荷尔德林的价值,他通过对荷尔德林的阐释,不仅让一个尘封的诗人重见光明,而且也提出了一个非常尖锐的问题——在贫困的时代诗人究竟为何?海子深受荷尔德林的影响,必然会考虑到哲学家对诗人们提出的问题。

.......................


二、海子的诗歌意象:培植幸福的土壤


 (一)“麦子”与“村庄”

“麦子”是海子诗歌中一个非常突出的核心意象,海子不厌其烦地反复抒写麦子,为此赢得了“麦地诗人”的美誉。一些评论者认为海子此番作为是为了给自己贴标签,为了突显自己的鲜明特点,但这种臆断式的评论完全是肤浅的。悠哉在其著作《海子诗歌研究》中认为,“麦子”这一意象,是海子受梵高的启发,然后根据自己的中国经验,最终“找到了自己独特的‘诗歌语言’”。燎原也在其评论文章《孪生的麦地之子》中提到:“中国的向日葵——麦子,是被众多醒悟了的青年诗人寻找而由海子骆一禾最先找到并且说出的”。但他只是找到了这一意象的由来,还没有深入去探寻海子如何从“麦子”中如何获得诗意的灵感,以及海子在麦子中注入的深厚情感,其中不乏海子从麦子身上得到的充盈的幸福感。

如果我们深入到海子诗歌的内部,仔细去思索海子的良苦用心,我们就会发现,在“麦子”这个意象之中,海子注入了非常深厚的感情。这种感情主要基于两个层面:一是对麦子感激、敬畏之情。在这一层面上,海子沿袭了传统的农耕思想,但麦子在海子的诗歌中已经被抽象为粮食符号。对于生长在几千年的农耕文化里的海子而言,他当然知道粮食对于中国人的重要意义。粮食对于民族和个体的生存意义无疑是非常重大的,也是最为亲切的。海子已然看透了人类对于粮食的依赖,所以他敏锐地意识到,抓住了麦子即粮食就算是抓住了幸福的根本。基于这种哺育的恩情,海子写到:“诗人,你无力偿还/麦地和光芒的情义”。海子懂得感恩,收到了麦子的无私馈赠之后却无以为报,这种无力偿还的情义是一种让他产生备受恩宠的幸福感,他从生命的赠送与承受中体验到了无限延伸的光芒,是麦子的光芒,他要借此光芒照亮别人,让所有人都理解这种被光芒照耀的幸福。

在海子眼里,痛苦意味着承担,承担意味着幸福,用个体的痛苦换取集体的幸福,这个痛苦的个体也必将得到幸福的安慰。这里幸福的意味已经远远超出一般的理解水平,这是一种伟大而痛苦的承担,如果说痛苦是一种命运的表征,那么幸福对于生命而言,则是一种命运的化身。

村庄是海子得以安顿下来的地方,海子在诗歌中以自己的故乡安庆为原型,营造了一个心目中的幸福理想国。这个村庄不完全是他生活过十五年的地方,而是一部分是真实的,属于海子对家乡的深刻记忆;一部分是幻想的,是海子理想中的世外桃源。从村庄出发,又引出母亲、果园、少女、月亮等一系列意象,它们被海子安置在村庄里,一起组建起一个属于海子个人的幸福居所。

........................


(二)“土地”与“水”

作为生存的必要条件,土地和水两大因素必不可缺,土地作为人类栖居的载体,而水则是孕育生命的摇篮。人类与土地和水之间的关系不再仅限于单纯的生存依赖,而且还应有生命本质上的内在联系。海子从整个人类的角度出发抒写土地与水,揭示出二者关于生命本质需求的因果关系。因为,只有在土地承载和水的滋养下,人类才会得以繁衍,幸福才会得以延续。在具体的抒写过程中,土地,水这个意象又分别向外延伸,各自形成一个丰富的意象群。从这些相关的意象抒写中,我们可以找到海子关于幸福的深层思考。

海子对土地有着深厚的情感,十五岁之前他一直生活在乡村,通过读书来到都市,骨子里继承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心中挥之不去的乡愁情绪。这种愁绪随诗人走上了还乡之路。在海德格尔看来,诗人的天职就是还乡,还乡使得故土成为 亲近本原之处。当人们满怀激动和喜悦回到故土,仿佛一下子投入了母亲的怀抱,在母亲的怀中,可以完全回到童年的纯然状态,那个压抑的“本我”终于浮出水面。在这里个体可以释放在外面所遭受的一切幸与不幸。“大地”在这里不再简单的指称脚下的黄土,而是一个具有极大的包容性的载体,一切回到这里都可以找到肉体和精神上的寄托。在海子的诗歌中,大地意象具体有两个主要的承载作用:一是承载生命存在的家园,二是承载民族历史文化的书卷。海子通过对家园和历史的重建,来获得幸福的体验。

土地承载了自然界的万事万物,也包容了人类社会。人类生活在大地之上,大地作为依托,它给人类提供生存、生产、活动和繁殖的空间。特别是像海子这样从黑土地里走出来的诗人,非常了解土地对农民的恩情,这一点在《农耕民族》中有很好的体现,在诗的结尾写到:“北方马车/在黄土的情义中住了下来/而以后世代相传的土地/正睡在种子袋里。”这里大地是供人类居住和播种的物质家园,它承担了人类所需的一切,它让流浪的人类开始有了固定的栖居之所。而接下来的任务便是要《重建家园》,海子这样写道:“生成无需洞察/大地自己呈现/用幸福也用痛苦/来重建家乡的屋顶。”生命存在是一个自然的状态,这里的“痛苦”和“幸福”预示着生存是一个需要不断通过劳动改造的过程,而这种改造更侧重于教导人类应该放弃以往只知道一味索取的本性,在获得幸福的同时也要承担一部分痛苦。这样获得的幸福就不是巧取豪夺,不带有任何的欺骗色彩,它完全是一种存在的自然属性。

..........................


三、 海子的写作衍化:抵达幸福的内核 ............... 188

(一)面对“实体”的写作 .................... 188

(二)“由风景进入元素” .............. 199

(三)“诗歌是一次行动” ................ 20

四、海子的写作危机:幸福景象的隐喻 ............ 23

(一)古典消遁之后的绝望 ................. 23

(二)诗歌写作面临的瓶颈 ................ 25

(三)无法解开的死亡情结 ................... 27


四、海子的写作危机:幸福景象的隐喻


(一)古典消遁之后的绝望

八十年代中后期,社会已经趋于稳定,国家正在经济建设的快车道上稳步前进,整个国家正朝着工业化、商业化的社会转变,加之西方日新月异的文化思想席卷祖国大江南北,国家正处于一个历史性的转型节点上。在此大背景之下,影响到一个写作者生存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传统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型,这对一个深受乡土文化浸染的中国诗人而言,仿佛斩断了乡愁;二是受商业文明的冲击,大众文化价值观的转型,导致文化精英被消解,文学自身面临的转型,但一时又不知转向何方,处于交叉路口的诗人陷入空前的绝望。

为了解决贫困,传统的乡村必须对工业社会敞开,工业社会对乡村的蚕食已无挽回的可能。傅立叶说:“工业制度乃是一切罪恶——弄虚作假、垄断、破产、证券投机、囤积居奇、重力盘剥等等的渊薮。”裹挟其中的个人私欲,互相欺诈不信任,人性中美好的本质已不复存在,原本黑暗的大地在奔向现代文明的路上却陷入了更深的黑暗。海子是及其反对工业社会的,因为工业社会逐渐蚕食乡村,他依赖乡村建立起来的乌托邦家园就会被摧毁,站在家园的废墟上,绝望的海子,再也看不到光明,在《黑夜的献诗——献给黑夜的女儿》中,海子写到:

“黑夜从大地上升起/遮住了光明的天空/丰收后荒凉的大地/黑夜从你的内部上升。”①这首诗是海子一次从安庆老家回到北京后所作,他还曾对好友痛心疾首地诉说这次回乡的所见,觉得一切都变了。大地呈现一片黑暗,黑夜甚至从大地上升起,升起的黑夜进而又将天空遮蔽,世界彻底陷入黑暗之中。

面对如此被黑暗笼罩的大地,海子对待幸福也是绝望,这种绝望却是不漏痕迹的,甚至还以高昂的基调,但已经遮蔽不了绝望的生长。在其名篇《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诗中,海子对幸福依然充满期待,但已是绝望的期待。他写到:“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为何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这里说明两个问题:一是至少今天及今天以前诗人是不幸福的,因为今天已经被现代性腐朽的东西侵蚀,既然自己渴望幸福,那么就应该从新开始,要有一个脱胎换骨的起点;二是做一个幸福的人是一个突然的决定,说是突然,但也经过了一番仔细思考,才非常正式地宣布,也可以算作是对以往不幸的生活的告别,警醒自己开始新的生活。值得一提的是,海子不但下定了决心,还给出了谋取幸福的具体行动,幸福在这里预示着一种行动能力,这种行动能力要落实到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具体到每个生活的细节,仿佛新生活即将来临。

........................


结语

经过对海子诗歌创作过程的梳理,我们对海子的写作历程和其诗歌中呈现出得幸福主题有了一个比较清晰地认识,这对于丰富海子研究具有一定意义。同时也可以看出海子是一个高度关注个体存在的诗人,幸福则是他众多主题中较为隐蔽但又不可无视的重要部分。在其诗歌创作的不同阶段,对幸福的关注一直没有间断,而是伴随着他的诗歌写作,经历了一个从开始到结束的过程。

在第一章中着重分析了幸福主题的成因,这与海子的创作成因紧密相关,通过对海子的生活和学习过程的分析,总结出引发其创作的三个原因,即生活上的贫乏与精神上渴求;西方宗教和哲学对他的深刻影响以及海子自身渴望超越个体存在悲剧的努力。第二章重点分析了海子诗歌中的诸多意象,这些意象在组建海子诗歌中乌托邦家园的同时,也是他借以书写幸福主题的载体,其中,“麦子”、“乡村”、“土地”、“河流”、“王”、“太阳”这些具有代表性的诗歌意象,是幸福主题形成的关键性基础。第三章通过对海子创作阶段的总结,主要对海子诗歌中的三个核心概念即“实体”、“元素”、“行动”的重点分析,得出海子为达到幸福目的付出的艺术努力。第四章则从海子为何终结生命和写作的原因入手,在对海子所处的特殊历史节点和自身写作瓶颈以及强烈的死亡意识的分析后,最终得出海子诗歌中幸福景象破灭的必然性。

海子如彗星般地陨落,但他的诗歌及其诗歌理想却铭记在诗歌史上。他在诗歌中所展现出来的对于生命存在的关注,,将使人对存在本身的认识更为深刻,而幸福这一主题经他抒写后,使我们越过理解的表层,从而达到新的深度。这一关乎每个个体存在的问题,在海子这里被追问究竟,在一次次逼近幸福本质的同时,也从另外一个方面阐释了生命存在的意义,这是海子做出的巨大努力和贡献。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612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612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37e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