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研究生论文 >

京杭大运河沿线主要城市旅游竞争力研究

发布时间:2016-06-25 22:25

1 绪 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近年来世界经济处在高速发展阶段,经济全球化程度也在不断加深,世界旅游业在市场格局上取得了新的突破,呈现出了新的发展轨迹。原本由欧美主宰市场的格局已被打破,现已形成欧、亚、美三足鼎立的新市场格局。旅游业逐渐成为各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在此背景下,世界旅游业的竞争如火如荼,各国政府都高度重视旅游产业的发展,为了提升本国旅游竞争力,纷纷挖掘并整合当地富有独特性和代表性的旅游资源,使当地旅游业在激烈的角逐中能够占据一席之地。如果我国能准确把握当前世界旅游业的发展特点和发展轨迹,确立科学的旅游业发展战略,就能进一步提升我国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由旅游大国向旅游强国的迈出坚实的一步。目前国内旅游业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城市与城市间旅游竞争日益加剧,寻求地方特色,实现旅游差异化是旅游业发展的基本要求。京杭大运河沿线城市旅游业的发展亦是旅游业发展大潮中一个特色鲜明的竞争主体,在激烈的竞争中,只有集中力量打造独具吸引力的旅游资源,突出地域特色,扩大与其他区域旅游业的差异度,培养自身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具备参与旅游景点竞争的实力,从而更好地适应我国旅游业发展趋势。京杭大运河作为一条贯通南北的交通要道,从古至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运输作用。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国家安定统一、文化繁荣多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2011 年 4 月,在扬州召开的“大运河保护和申遗工作会议” 标志着大运河申遗项目已步入倒计时阶段;2014 年 6 月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了第三十八届世界遗产大会,会上正式宣布将中国大运河项目收入《世界遗产名录》。同年 6 月 24 日在杭州召开了“京杭大运河城市旅游推广联盟”成立大会,会上沿线城市共同发表了《京杭大运河城市旅游推广联盟杭州共识》。这一切都为京杭大运河沿线城市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以此为契机,整合区域资源,挖掘区域潜力,提高区域核心竞争力成为京杭大运河沿线城市未来发展的核心任务和努力方向。 
............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通过对京杭大运河沿线主要城市旅游竞争力进行客观评价,具体分析了各城市在发展旅游业方面存在的差异性和互补性,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大运河沿线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这 13 个城市的城市旅游竞争力进行分类比较和总体评价,再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得出大运河沿线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分类级别,最后从区域旅游协调发展出发,提出更加有效的一体化合作机制,以此实现单个城市主体和区域整体旅游竞争力的同步提高。同时本文挖掘了各城市旅游业的发展潜力与不足之处,提出了相关对策,为大运河沿线城市旅游业的发展贡献微薄之力。 
..........

2 城市旅游竞争力的理论基础 

2.1 城市旅游竞争力相关概念界定
城市与区域的差异是在研究城市旅游竞争力之前必须区分清楚的问题。城市的定义一直在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在不断演变,至今尚未形成定论,但综合现有的研究成果,一般认为城市是特定范围内政治、经济、文化、人口等的集中之地,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为主的集聚区。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第三条明确规定:城市是指国家按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镇。而区域是一个有别于城市的概念,由于研究范围不同,不同的文献所选取的空间尺度存在较大差异。根据不同标准,各学科对区域有着不同的界定。在社会学中区域是拥有相同语言、信仰和民族特征的人类聚集地;政治学认为区域是国家管理的行政单元;经济学将区域定义为在人类经济活动中形成的、具有某种地域特征的社会综合体;地理学中则将区域看做是地球表壳的地域单元。虽然以上学科对区域的界定各不相同,但有着三点共同之处:(1)组成区域的要素必须是同质的;(2)区域是一个有机的系统;(3)区域具有一定的独特性[47]。1964年,斯坦斯菲尔德在其著作《美国旅游研究中的城市不平衡》中首次提出“城市旅游”的概念。随后的20世纪70年代,城市旅游逐渐得到西方学者的重视。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和90年代,国内外发表了大量关于城市旅游的学术研究成果[48],跨入21世纪城市旅游已成为旅游研究领域的一大热点课题。Page认为城市旅游是城市为旅游者提供专业化功能和一系列的服务设施[49]。袁俊指出城市旅游是在城市地域内,以城市为实体、城市现象为对象,组织并进行的所有旅游关系的总和[50]。现代城市不断发展演变,旅游业范畴也不断扩充,城市旅游作为一项城市功能其内涵与特征也不断的发展变化,所以学术界对城市旅游还难于形成统一的界定。本文结合现有研究成果认为城市旅游是以城市及其周边地区为目的地,以现代城市设施为依托,以自然、人文景观和相关产业的旅游服务为基础的旅游体验和旅游消费过程。 
...........

2.2 城市旅游竞争力基础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是从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中发展而来,于 1817 年由李嘉图提出,认为资源优势的大小于市场份额是相对应的。竞争力主要有土地、劳动力、资源等生产要素决定;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导致了相对成本的差别,进而成为国家间贸易往来的本质驱动力。比较优势理论在绝度优势理论的基础上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较前者有更广的理论适用性和实践应用性。但比较优势理论也有自身的局限性,在此后的经济发展进程中出现了一些该理论无法解释的现象,例如 20 世纪的日本,不具有资源比较优势,但却取得了惊人的发展。尽管如此,比较优势理论依然是研究旅游竞争力的重要基础理论之一。  
........

3  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分析方法 ...... 14 
3.1  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要素分析 ....... 14
3.2  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15 
3.3  城市旅游竞争力分析方法应用 ....... 17 
3.3.1  主成分分析法 ........ 17 
3.3.2  聚类分析法 .... 18 
4  京杭大运河沿线城市旅游竞争力分类比较和总体评价 .......... 19 
4.1  研究区域概况 ........... 19 
4.2  京杭大运河沿线城市旅游竞争力测定 ........... 20 
4.3  京杭大运河沿线城市旅游竞争力量化分析 ........... 20
4.4  京杭大运河城市旅游竞争力水平划分 ........... 25 
4.5  京杭大运河城市旅游竞争力要素评价 ........... 27
5  京杭大运河沿线城市旅游竞争力提升策略 ...... 33 
5.1 旅游竞争力最强城市提升对策 ........ 33 
5.2 旅游竞争力较强城市提升对策 ........ 33 
5.3 旅游竞争力中等城市提升对策 ........ 34 
5.4 旅游竞争力较弱城市提升对策 ........ 35 
5.5 京杭大运河沿线城市提升整体竞争力策略 .... 35 

5 京杭大运河沿线城市旅游竞争力提升策略 

5.1 旅游竞争力最强城市提升对策

旅游竞争力最强城市:北京是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经济决策和管理中心,在旅游业的发展中占据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北京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和国际化大都市,是我国对外开放与国际交流的窗口。要想进一步提升其旅游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还应当加大对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力度,吸取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教训,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好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提高在目标客源市场中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打造国际一流旅游城市。同时由于北京大运河景点主要集中在通州地区,距离市区较远,很难与北京其他知名景区形成呼应,因此要进一步完善交通网络,增强交通可达性。旅游竞争力较强城市:这类城市从经济、文化、政策、交通等多方面来看,发展旅游业优势较为显著。天津处于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是首都北京的门户,也是我国沿海开放的国际口岸城市,发展旅游业应依托滨海新区的优越政策,发挥港口优势,将“近代中国看天津”的旅游品牌做大做强,实现“京津联动”,吸引更多中外游客观光。苏州和杭州享有“人间天堂”的美誉,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是其发展旅游业的优势。要想提升城市旅游竞争力,就要利用自身的区位优势,在上海的辐射带动下加强与周边城市合作,开拓客源市场[59],[60]。通过合理的旅游规划与开发,形成更多的高品位旅游资源,提升旅游目的地吸引力,从而提升城市旅游综合竞争力。

京杭大运河沿线主要城市旅游竞争力研究

..........

结论

本文将京杭大运河沿线十三个主要城市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旅游竞争力进行理论与实证分析,基于之前学者所创立的经典理论模型与最新研究成果,构建了京杭大运河沿线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出了适于分析的模型,并通过对指标数据的收集以及应用 SPSS17.0 对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从城市旅游竞争力总体而言,北京经济发展水平遥遥领先于其他城市,发展旅游业优势显著,但环境问题也相对严重,如果不及时加以治理,可能会制约旅游业的长远发展。杭州、苏州、天津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便捷的交通、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强有力的政策支撑,为其旅游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镇江、扬州、徐州、济宁与第一、二类型城市相比存在一定差距,但其经济发展能力较强,有自己的支柱产业,旅游资源各具特色,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发展旅游业具有较大潜力。相比之下,淮安、德州、沧州、聊城、枣庄几个城市旅游竞争力较为薄弱,它们都属于三四线城市,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旅游资源单一,知名度不高,交通不便利,基础设施尚不完善,政策扶持力度欠缺,但其环境质量相对优于第一、二、三类型中的一些城市,,因此在发展旅游业时应注意扬长避短。 
(2)从城市旅游竞争力提升对策而言,第一类型的城市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应该注重环境保护,促进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第二类型的城市有着雄厚的经济基础、便利的交通和丰富的旅游资源,要进一步提升城市旅游竞争力水平,还需从根本入手,通过合理的旅游规划与开发,形成更多的高品位旅游资源,提升旅游目的地吸引力,从而提升城市旅游综合竞争力。同时加大对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力度,吸取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教训,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好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打造国际一流旅游城市。第三类型的城市发展旅游业的条件不及第一、二类型城市,因此应当扬长避短,引入先进的开发和管理模式,提高组织接待能力,打造便利的交通网络,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第四类型的城市尽管旅游竞争力总体水平较低,但均在某方面具有一定竞争优势。应当大力发掘自身优势,并依托周边城市的辐射,完善城市旅游功能;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开发旅游产品,打造属于自己的旅游名片,抓住发展契机推动城市旅游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同时注重文物和古迹的保护,既要充分利用政府主管部门的公信力,又要发挥非政府组织如行业协会的力量,大力提倡文明旅游,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3)从京杭大运河沿线城市提升整体竞争力策略而言,各城市应当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强化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打造精品旅游路线,丰富运河旅游产品种类,开展联合营销,降低营销成本,提高营销效率,以树立运河旅游品牌,同时发挥政府在旅游业发展中积极的引导作用,依靠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来规范京杭大运河旅游的健康发展,维护旅游市场秩序,坚持以保护为前提进行开发,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开发旅游资源要遵循不破坏运河原有坏境的原则,对京杭大运河遗产、环境进行统筹规划,加大投入,为运河旅游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615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615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8b1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