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治理中的合作经济组织参与研究一一以H省农民专业合作化为例
第—章导论
对于中国而言,贫困治理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关注的重要发展议题。新中国成立之巧,面临着全国范围内的普遍性贫困问题,经济发展落后,物质极度匿乏,全国处于一穷二白的局面,大部分人都处于不能解决温饱问题的极端贫困之中。新中国成立之后到改革开放这段时间,属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广义扶贫阶段,是中国改变贫困落后面貌的巧步探索时期,处于消灭国家贫困的战略阶段。送一阶段主要通过计划经济体制配置资源,,国家的发展重点是重工业,农村曾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兴起了农业合作化运动,但是并未能充分激发农业发展的活力,而农材贫困人口并未得到根本性的改变。以改革开放为禄志,中国后动了通过制度变革大规模缓解贫困的阶段,开始向贫困全面宣战。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特别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确立,极大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热情。此外,1979年对粮食、棉花等18种主要农产品的收购价格的提升,也保护了农廣利益,对于提高农民收入大有裤益。从1978年到1985年,贫困人口从2.5亿减少到1.25亿。中国进入到经济高速増长的新阶段,中国政府开始后动有计划、有组织、大規模的农村扶贫开发工作。
......
第二章文献综述
一、贫困的相关研究
第三基于上述各种研究,也有学者将贫困群体的贫困状况归咎于客观的社会制度因素和贫困群体自身因素的双重影响,认为弱势群体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而处于政治贫困状态,难以公平获取有效的政治资源,难以拥有公民权利和具备现代政治意识,因而难以有效进行政治参与和保障自身权益。因此,需要对弱势群体进行权利补救、制度补救、经济补救及文化与政治素养补救。贫困之所以产生,绝不可能仅仅由于某个单一因素,而是由于制度、文化、自身素质等多方面综合因素相互作用而成,在其过程中,各因素可能发挥着不同程度的作用,造成了贫困的产生,因此,在解决贫困问题时,应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原因。二、贫困治理的相关研究
贫困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恒久的话题,结合近年"治理"理念的发展,农村减贫工作理念及方法也发生演变,"贫困治理"概念被提出,与之相关的概念有"减贫"、"扶贫"等。"治理"被理解为"在一个既定的范围内运用公共权威维持秩序,以増进公众的利益"的过程。@贫困治理即在面对贫困这一问题时,政府、社会组织和企业等主体运用公共的权威去改善贫函困境,通过资金、技术、理念等资源来援助贫困群体、减少贫困,维护和增进公众的利益。发达国家中,贫困治理的主体最初是以民间慈善组织为主,后来政府的主导作用日益凸显,发展到以政府为主,最终发展到政府、企业与民间力量共同合作治理贫困的过程,贫困治理由单一主体因素逐渐变成多元主体共同参与;而贫困治理的方式也从经历了从救助式治理到开发式治理,再到参与式治理的过程。其中,救助式贫困治理以物质资本救助为主,开发式贫困治理则注重对人力资本的开发,参与式贫困治理则社会资本投资为主,注重多主体的参与与合作。发展中国家的贫困治理也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发展过程,袍有减择贫西和发展经济的双重目标。第三章合作经济组织参与贫困治理的机制研究.37
一、案例介绍..37二、多重主体互动:专业合作社参与贫困治理的架构.......41
三、互助互惠:专业合作社参与贫困治理的模式...47
四、多元利益博弈:专业合作社贫困治理中的资源配置........50
五、多方协作共贏:专业合作社参与贫困治理的持续动力...56
第四章合作经济组织参与贫困治理的现实困境......61
一、关系失调:合作经济组织参与贫困治理的架构缺陷...61
二、机制失灵:合作经济组织贫困治理中的资源配置难题........65
三、益贫不足;合作经济组织参与贫困治理的效益困境......68
第五章合作经济组织参与贫困治理的行动方向...74
一、多元共治:合作经济组织贫困治理的制度构建......75
二、协调治理:合作经济组织贫困治理的化制保障.......79
三、规范运作:合作经济姐织内部治理结构的完善.83
四、共贏机制:合作经济组织贫困治理的常态建构....86
第五章合作经济组织参与贫困治理的行动方向
一、多元共治:合作经济组织贫困治理的制度构建
从倡导对象来看,应重点鼓励三类合作经济组织参与扶贫开发:一是企业领办型合作社,企业领办型合作社拥有优势资源、发展能力强、对贫困人群的带动作用强,只要处理好合作社内部利益的分配问题,就能很好的带动贫困人群发展;二是外部资本领办型合作社,特别是具有乡土情结的企业家在贫困地区兴办合作社,带动贫困人群发展。这种类型的合作社具有较强的财力和狂会资本,市场竞争能力较强,因而带动作用较强;三是鼓励乡村经济能人或返乡创业人员领办合作社,参与贫困治理,带动贫困人群致富。本土能人领办的合作社具有天然的本土优势,在本土资源的利用,人脉关系等方面都具有优势,具有较强的带动和示范作用。从倡导內容来看,既要倡导市场主体的社会责任,也要倡导共赢的舆论环境。调研发现,市场主体参与扶贫斤动不仅仅是为了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也表现为对社会责任的担当。实际上市场主体参与扶贫开发是其经济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综合考量。这种双重属性为政府激励市场主体参与扶贫提供了依据,除了经济上的互利,价值理性也非常值得倡导。
二、协调治理:合作经济组织贫困治理的机制保障
随着贫困的多元治理理念的发展,学界对于多主体的参与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政府主导之外,企业、社会狙织、经济组织,以及个人参与贫困治理成为当下缓解贫困问题的共识。传统攻府主导并传递减贫资源的模式虽然单一,但是这种单线条,自上而下的减贫模式最大的优点就是结构清晰、关系简单、行动统一,能够形成较强的合力。当贫困从一元发展到多维贫困,贫困治理的主体从政府支配式发展到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进程时,的确体现了历史的进步。然而,与之同步呈现的是贫困治理过程中纷繁宪杂的关系,其中既有政府、社会、市场三者协同推进的复杂关系,也有同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合作经济组织、产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户之间的资源配置和利益分配关系,还有合作经济组织内部核必社员、普通社员和贫困农户之间的复杂关系。如何协同治理,形成贫困治理的合力是合作经济组织参与贫困治理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也是合作经济姐织贫困治理的机制保障。......
第六章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对专业合作社参与贫困治理的现状进行了探索。研究基于对五个农民专业爸作社案例的介绍,从四个方面探索了专业合作社参与贫困治理的现状。研究发现:(1)专业合作社在参与贫困治理的过程中存在着复杂的多元主体关系。其中包括三组重要的关系,一是外部环境主体关系,如政府、市场主体和社会主体之间的关系,二是内部环境主体关系,如核也社员、普通社员和贫困农户之间的关系,三是内外部相关作用的主体关系,如利益关联最为密切的政府、舍作经济组织与贫困农户之间的关系。(2)基于多元主体关系的专业合作社参与贫困治理的架构,可以分为四级合作:一级合作为核也成员的参与,这些核也成员的參与是专业合作社参与贫困治理的起始点。二级合作为大户与普通农户的参与,大户与普通农户的参与程度是体现专业合作社功能的重要表征。三级合作与四级合作是专业合作社与外部环境的互动,是其参与贫困治理效果的重要表征。(3)以专业合作社为载体的扶贫资源分配是多元利益博弈的结果。专业合作社在运营过程中面临的环境是复杂的、涉及到的主体是多重的,因此,在处理送些不同主体之间关系的时候,多元利益的博弈成为难以回避的事实。
.......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620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620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