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继续教育学分互认系统的研究
1 导论
学分互认的产生与发展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孕育而生并迅速成长,并体现了世界范围内的教育合作与分工的重要性。其有助于打破教育领域内自然隔绝的状态,有利于实现教育资源的多渠道共享,它的出现与发展符合教育发展的规律,我国高等教育正在探寻与国际接轨的道路,学分互认或将成为我国教育国际化改革的重要途径之一,学分互认系统的建立和完善具有深刻意义(赵天琦,2010)。目前,国内对学分互认的相关研究不断得到重视,对理论的研究和讨论较多,实践环节的研究较少,仅有的实践研究仅体现在学校之间的学分互认的研究,而这种形式的学分互认主要是不同学校间的课程学分互认,且必须先由学校之间签署学分互认协议,有需要的学生通过参考该协议的相关内容实现学分互认,该协议大多数为纸质版文件,传播范围较窄(袁耀宗,2009)。现有的理论研究也有所不足,缺乏对学分互认系统的具体系统构成、运转条件以及有效的监督评价机构的研究,尤其是在继续教育领域的学分互认系统,对不同层次间的互认形式、流程和规则研究较少。具体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
2 我国高校学分互认系统的现状
2.1 同城大学联盟式
同城大学联盟式的学分互认指的是在同一城市或地区,由各大高校或高教园区组成教学共同体,通过资源共享、联合办学、交换生计划等形式实现学分互认。随着高校学分制改革的推进,高等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国内高等教育领域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许多高教园区和大学城在全国各地相继兴建起来,并形成区域的“教学共同体”(黄冰和魏银霞,2009)。这种形式的学分互认在北京、杭州、武汉等多个教育比较发达的城市都有一定的实践。下面以表格的形式描述这种同城大学联盟式的学分互认的实践探索,见表 2-1。这种同城大学联盟式的学分互认,发生在相距较近的学校之间。这种形式的学分互认通过资源共享提升了办学质量,提高了办学效率,通过资源整合与重组,促进了重点学科的建设和特色专业的形成,有利于各高校发现自身优势、加快学校建设和培养特色人才。
2.2 跨区域大学间联合办学式
这种跨区域大学之间联合办学式的学分互认有利于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发展。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这种形式的学分互认提升学生的异地学习与交流能力,开拓了视野,有助于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从教师的角度出发,这种形式的学分互认更利于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颜冰和张洪珍,2008),作为国家科研课题任务的承担者,作为学校培养优秀人才的引导者,优质资源的共享和优秀团队的形成,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科研竞争力和自身实力。在学生和教师发展的同时,学校间的教学方法、课程设置、管理理念和方法都在不断发生碰撞和更新,有利于学校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薄建国和杜萍,2012)。3 继续教育学分互认系统的探索.....20
3.1 高校继续教育学分互认系统的探索.203.2 教育行政部门的探索............ 24
3.3 制约继续教育学分互认系统发展的因素...... 26
3.4 影响继续教育学分互认系统发展的原因................ 28
3.5 小结................................ 30
4 农业继续教育学分互认系统的构建................ 31
4.1 个人信息系统.................. 31
4.2 课程管理系统............................ 32
4.3 质量认证系统............. 34
4.4 财务管理系统 ................36
4.5 后台服务系统........36
4.6 小结 ..................37
5 农业继续教育学分互认系统的良性运转 ...........38
5.1 政府支持,统筹协调,创设良好的发展环境 .......... 38
5.2 高校响应、全民参与,营造诚信的学习氛围 ...................39
5 农业继续教育学分互认系统的良性运转
5.1 政府支持,统筹协调,创设良好的发展环境
目前,国外的学分互认系统不论从政策法规的出台还是实践操作的经验都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例如,欧洲在 1987 年就正式以欧盟条约和宪法为法律基础出台了关于一系列教育政策和法律条款,而国内最早研究学分互认第一则案例的是 2001 年12 月,直到 2004 年国家教育部才开始提出有关学分互认的相关政策,之后也仅有少数的文件提到我国需要建立这样的学分互认系统,但对具体的组织结构、技术、标准、服务等一系列的细节都缺乏相应的政策指引。为了学分互认系统的快速形成和发展,使学分互认系统高效运行,政府宏观指引和政策干预是必不可少的。包括组织政策、结构政策、技术政策、标准政策、服务政策和资金政策,以及其他对学分互认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政策和法规,同时要注重颁布各省市及相关院校的政策指引和具体实施方案。有了相应的政策和法规,才更有利于开展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5.2 高校响应、全民参与,营造诚信的学习氛围
学分互认系统的核心是如何使学分的互认和转换更系统、更合理、更科学。学分体系需要有一个较稳定的系统,课程设置和学分转换方式影响到标准模式的设立,关系到系统运作的效率(李联明,2002b)。要在已存的、繁多的学分体系中规划出一个相对合理、认可度较高的标准模式,需要学习发达国家的成功模式,构建兼具灵活性与规范性的学习资格框架,全面研究国内外重点或特色高校的课程和学分设置,在实施过程中结合我国的特色和社会发展的需求逐步调整标准的融合度和匹配度,才能顺利地建立出学分互认系统。.....
6 结语
学分互认系统的实施与应用在我国正如火如荼地展开,虽然目前互认的范围有限,但是这是全面实施学分互认系统的重要一步,本研究希望通过对国外现有学分互认系统的比较,国内有关学分互认系统的分析,具体了解国内学分互认系统在农业继续教育领域的现状、问题以及实施过程存在的困难,最终建立农业继续教育学分互认系统的标准模型以及监督评价机构的职责,提出更有科学性、可操作性、符合我国国情的相关对策建议。本文通过对南京、上海、湖北三个地点 6 所高校或机构的实地调研和有关管理人员的深度访谈,了解了农业继续教育学分互认系统发展的现状,构建了农业继续教育学分互认系统的雏形,以及农业继续教育学分互认系统良性运转的条件,得出如下结论:首先,,国外的学分互认系统建立早、范围广,但是应该结合我国的国情和各地各校的特色建立稳定又不失自由度的学分互认系统;其次,访谈结果显示,教育思想观念、系统标准设定、管理机构建设、网络建设和经费都会限制学分互认系统的发展,而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实践经验的总结会加快发展的进程.
........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628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628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