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中的最优转移支付——基于空间外部性视角
第 1 章 导 论
目前,中国经济呈现出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正经历着从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向集约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强调依靠经济结构调整和科技创新等促进经济发展,更倾向于增加有助于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和使用效率、技术进步等方面的公共支出。公共支出作为各地区拉动经济增长的一项重要工具,需要得到合理地配置,过高或过低的公共支出水平都将阻碍经济的增长。而当公共支出具有正的空间外部性时,基于本地区利益最大化的地方政府提供的相应公共支出水平就会低于基于整体利益最大化的最优水平,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需要中央政府通过配套转移支付来扭转地方政府在这些公共支出上的无效率行为,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另一方面,现行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转移支付制度的存在问题和不足也日益凸显,在对转移支付制度进行改革之前需要深入了解经济增长中的转移支付与公共支出空间外部性的关系。明确经济增长中的最优转移支付与公共支出空间外部性的关系,即能够通过转移支付有效地调整各地区公共支出水平,推动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为转移支付制度的改革提供理论基础,具有现实意义。
........
第 2 章 文献综述
2.1 转移支付与经济增长关系
本文所研究的转移支付是指:基于地方政府所提供的公共支出对其他地区经济增长存在空间外部性,即某地区的公共支出会对其他地区的经济产生影响,使该地方政府缺乏动力提供最优水平的公共支出,在横向财政转移支付较难实现的情况下,需要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提供必要的转移支付。因此,本文的转移支付指的是纵向财政转移支付,且特指中央政府基于解决空间外部性问题而对地方政府的转移支付。另一方面,虽然地方政府提供的公共支出(包括公共消费和公共投资)限于特定地区,但某地区的公共支出一旦得到提供除了会对本地区经济产生影响外,还会影响其他地区的产出,即公共支出具有空间外部性。所以在研究转移支付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以及最优转移支付时需要考虑地方公共支出空间外部性的影响。但上述理论文献在研究经济增长中的转移支付时,并没有考虑公共支出的空间外部性问题。虽然 Gong et al.(2002b)提到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转移支付为负的结果的可能原因是,忽略了地方公共支出在辖区间存在收益外溢,但其没有对考虑公共支出在辖区间的外部性的情形做进一步的研究。另外张晏(2004)在研究政府的最优税收、最优公共支出和最优转移支付政策时,考虑到地方公共支出对其他地区消费者效用的空间外部性问题,忽略了公共支出对产出的空间外部效应。2.2 公共支出空间外部性的相关研究
外部性源自于对集聚经济现象的观察和思考(胡鹏等,2011)。聚集经济的实质就是外部经济,经济活动中出现的空间集聚现象可看作是某种外部经济在空间上的反映,,或空间外部性的结果,也就是说经济活动中的单个个体和企业在空间上相互邻近是为了从企业外部获得经济上的某种节约或效率。根据胡佛对集聚经济的研究可以看到其背后空间外部性的作用结果。胡佛提出集聚经济的基本形态可分为以下三类:一是企业层面的规模经济,即内部规模经济;二是本地化经济,是指属于同一产业的不同企业在同一个地区集聚而带来的规模效应,这是与区域产业规模相关的规模经济;三是城市化经济,即不同类型的产业集聚到同一个区域所带来的经济效应,这是与区域经济总体规模相关的规模经济。可以看出,第一种形态不属于空间外部性的作用结果,而另外两种形态都隐含了空间外部性的作用。
第 3 章 检验公共支出空间外部性的存在 ............14
3.1 计量模型的选择 ................143.2 公共支出空间外部性估计 ................22
3.3 稳健性检验 ..................25
3.4 小结 .............27
第 4 章 基于空间外部性的最优转移支付理论研究 ......................28
4.1 不存在中央政府干预的情形 .................28
4.2 存在中央政府干预的情形 .................33
4.3 比较两种情形 ..........40
4.4 小结 ...........43
第 5 章 总结与展望 ............45
5.1 总结 ..........45
5.2 展望 ................46
第 4 章 基于空间外部性的最优转移支付理论研究
4.1 不存在中央政府干预的情形
由上述理论推导得到的命题 1 可知,在没有中央政府干预的情形中,追求本地区社会利益最大化的地方政府将地方收入税税率设置在公共支出的产出弹性水平上(即iis ),与 Barro(1990)在不考虑公共支出空间外部性的情况下得到的最优收入税税率一致。说明在没有中央政府干预的情形中,虽然公共支出对其他地区经济产生空间外部性,但由于地方政府仅考虑其所提供的公共支出对本地区经济产生的影响,因此地方政府的财政政策并没有因公共支出的空间外部性而做出相应的调整。命题 2 说明了在没有中央政府干预的情形中,由于地方政府在提供公共支出时没有考虑到其公共支出对其他地区经济所产生的影响,当公共支出对经济增长存在空间外部性时,所得到的经济增长率总是小于公共支出不存在空间外部时取得的经济增长率。又两地区的社会福利总和与经济增长率正相关,所以当经济处于稳态增长时,公共支出存在空间外部性时取得的两地区社会福利总和总是小于不存在空间外部性条件下得到的社会福利。本文在以下部分分析引入中央政府干预的情形。4.2 存在中央政府干预的情形
假设两个地区分别由两个地方政府管辖,每个地区各有一个代表性消费者(即居民),且每个代表性消费者又经营着一个代表性企业。地方政府为追求各自地区居民的社会福利最大化决定公共支出水平,而不考虑其提供的公共支出对其他地区的影响。从两个地区的整体福利角度来看,地方政府提供的公共支出水平可能是次优的,需要中央政府通过对地方政府的转移支付进行干预,因此这里引入中央政府干预。假定地方政府通过向各自地区的居民征收地方收入税为公共支出筹资,中央政府通过向两地区所有居民按同等的税率征收中央收入税从而为转移支付筹资。由于不考虑由中央政府提供的全国性公共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借鉴Zou(1996)的思路,本文假定中央政府没有直接提供公共支出的职责,中央政府征收收入税的唯一目的就是为调整地方政府的无效率公共支出而向地方政府进行的转移支付筹资,即中央收入税总额等于转移支付总额。.......
第 5 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 结
在此基础上,本文在第 4 章内生增长理论模型的构建中引入公共支出空间外部性,研究当公共支出存在空间外部性时的最优转移支付以及各级政府的最优税收,分析公共支出的空间外部性强度如何影响各级政府的最优财政政策。为了进一步分析在公共支出存在空间外部性的条件下,中央政府的介入如何影响地方政府的行为以及是否能够提高社会整体福利水平,本文分别在不存在中央政府干预和存在中央政府干预两种情形下进行了研究,主要得到以下几个结论:1.在没有中央政府干预的情形中,研究表明,①地方政府的最优收入税税率等于公共支出的产出弹性,即地方政府在制定税收政策时没有考虑到公共支出的空间外部性问题;②经济处于稳态增长时,经济增长率和社会福利水平均随公共支出空间外部性强度的增大而降低,即在没有中央政府干预的情形中,公共支出空间外部性强度越大,社会资源配置效率越低。5.2 展 望
前文将公共支出空间外部性引入到 Barro(1990)构建的内生增长模型中,扩展了 Barro 模型,并沿着 Gong et al.(2002a,2002b)的研究思路,通过严谨数理逻辑理论推导出在公共支出存在空间外部性情形中的最优转移支付,分别在不存在中央政府干预和存在中央政府干预的两种情形中探析了公共支出空间外部性对各级政府的最优政策以及社会福利水平的影响,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本文的理论研究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针对这些局限性的进一步改进与研究将可能成为未来研究方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引入多种类型的公共支出。本文在构建理论模型中,将公共支出看成一个整体或者将所有公共支出看成同质的支出来研究,然而现实中存在的公共支出可分为多种类型,且不同类型的公共支出存在的空间外部性也存在差异,对经济的影响方式和影响结果也可能是不同的。未来研究可以在公共支出存在空间外部性的前提下,在理论模型中引入多种类型的公共支出,同时考虑多种类型公共支出不同空间外部性对经济以及社会福利的影响。........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629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629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