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研究生论文 >

历史教科书中民族团结意识教育内容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6-06-28 21:50

第 1 章 绪论

历史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思想的教育,其中对民族团结教育意识的培养是思想教育的重要方面,民族团结教育意识第一层含义就是要正确对待我国境内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要通过对祖国历史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各族人民共同的民族遗产和民族精神,从中华民族整体的发展历程和利益出发,懂得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祖国的历史是由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各民族的人民都对中国的历史发做出了贡献;中华民族内部的民族关系应该是平等、团结、友好、融合的关系。”2与民族团结相关的课程设置,其最终目的是使学生树立民族团结和民族平等的意识,了解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们应该尊重不同民族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与少数民族的同学和睦相处、共同进步。民族团结教育是社会主义价值观念的重要取向,对青少年进行民族团结教育符合学校思想教育的要求,通过一定的文化知识传授,使学生深刻体会民团结的重要性,为促进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的友好交往打下良好的基础。
......


第 2 章 现行人教版初高中历史教科书中民族团结意识教育内容的分析研究


2.1 初高中历史教材中民族团结教育内容横向均衡性分析

通过以上内容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不管是在初中教材还是高中教材,民族历史的内容都呈现的非常丰富,导言部分文字生动活泼,运用生动的故事来叙述史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正文部分通过详细的史实来介绍各民族的发展历史以及中华民族的融合,可以帮助学生们进一步了解民族文化,认同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在认同的基础上去尊重和热爱,并且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发扬光大。探究性栏目动脑筋则引发学生的思考,不仅要了解到民族发展的史实,还要思考为什么,是什么因素或者条件促成现在的繁荣发展,激发学生对中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使命感以及社会责任感,在此基础上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图片和地图的设置更具有生动性和直观性,,使他们认识到在漫长的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我国各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已成为一体,不可分割。

历史教科书中民族团结意识教育内容的研究


2.2 初高中历史教材中民族团结教育内容纵向衔接与递进分析

从图 2-14 可以看出,民族历史相关的内容在初中出现了 16 次,而在高中仅仅出现了 1 次,呈现出直线下降的趋势。民族政策在初中分布为 2 次,在高中仅 1 次,初中比率比高中比率大,虽然出现下降的趋势,但初高中的悬殊不大。反对分裂在初中分布 6次,在高中分布仅 1 次,初高中的衔接差距很大。从数量多少的衔接性来看,除了民族理论未提及,民族历史的衔接最为极端,民族政策则出现高中的频率比初中频率低,悬殊不大,反对分裂在衔接上也是不够合理。

第 2 章现行人教版初高中历史教材书中民族团结教育内容分析研究.............13

2.1 初高中历史教材中民族团结教育内容横向均衡性分析...............15
2.2 初高中历史教材中民族团结教育内容纵向衔接与递进分析.....32
2.3 人教版历史教科书民族团结内容的成功之处..............38
2.4 人教版历史教科书民族团结内容的有待改进之处....40
第 3 章 思考及建议.....................41
3.1 关于在当代社会环境中如何将民族团结教育内容内化的思考..................41
3.2 关于改进历史教科书中民族团结教育内容的几点建议...................41
结论.......44

第 3 章 思考及建议


3.1 关于在当代社会环境中如何加强民族团结意识教育内容的思考

对于初高中的青少年来说,初高中的历史课是最适宜于培养他们关于民族观的形成的时期。通过历史教学中的历史事件、历史概念,以及一些英雄人物的讲述,同学们的民族团结的思想观念或许在潜移默化中根深蒂固,一个牢固的民族观不仅能够提高我们整个社会的综合素质,也对社会的长期安宁和稳定有益。为此,在教育部的推动下,各个中小学都相继开展了民族团结教育的活动,相信这些活动对培养一代有宽容善良品德、爱国主义情怀的学生能够起到实际性的作用。而受到市场化环境下功利主义风气影响和应试教育的推波助澜作用,在现实的民族团结的教育中,育人之本常常被“育分”之实所冲击,教育理论往往与教育实践相割裂,主要表现为本身偏重于工具理性,忽视了知识本身所蕴涵的育德功能,被碎片化为一个个孤立的知识点,以应付考试、取得文凭。在此情况下,学生很可能沦为知识灌输的容器,他们的道德情感容易受到漠视,价值态度也缺乏引导。因此,民族团结的教育必须想办法有效融入相关课程与教学这一主阵地,把民族概念与民族情感态度融合为一个协调同步、相得益彰的教育教学过程,使民族理论的观念要求与行为实践真正能够有机统一起来。

3.2 关于改进历史教科书中民族团结教育内容的几点建议建议

连续性意指让这民族团结教育这一知识点在不同年级阶段反复出现,且须作出更深、更广、更复杂的处理,使前后内容编排遵循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螺旋式”顺序。贯通性是指内容的编排既要保持本学段内的有机平衡,也要注重与其他学段的有机贯通。譬如,对于“反对分裂”在初中与高中教科书中的“断层”,以及”民族理论”在初高中教科书中的频次基本为零这样的问题,应着力进行补充和调整。而知识点的衔接也不能过度,部分教材内容可以放在初中教授的,尽量放在初中教授,高中的教材中为了体现衔接,可以在初中的基础上加深教材内容的深度和思想性,不要只停留在学生可以理解的范围中。同时,有一部分初中内容可以缩略编写,在高中阶段再详细描述,相当于初中的教材只是起到了一个“引子”的作用。另外,高中的某些内容在初中教材中要有所体现,这种体现可能只是具体的,初步的,但对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历史学习打下了一个基础,这也是我们课题组所提倡的螺旋式课程的一个表现

.........


结论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人教版教材在民族团结教育内容的编排上有着合理的地方,这是它的优势。其一,在民族教育团结的内容编排上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其二,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创新精神以及实践动手能力;其三,注重历史发展线索,教材中以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上所发生的重大事件,以及一些重要历史概念作为主线索和发展进程,而这恰恰符合了初中生的认知发展,在他们的认知发展中,既可以掌握扎实的基础概念,又可以了解整个历史发展的趋势;其四,注重历史知识的延伸,通过阅读卡拓展等课外的资料,挖掘出教材中的隐性的知识,使学生能够熟悉并最终获得用于解决历史问题的程序性知识。当然,教材内容的编排也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关于民族团结部分的内容,在横向分布上并不均衡;在纵向衔接上,高中历史模块课程和专题史内容体系,与初中历史直线式简洁明了的内容体系存在着一段距离,在知识体系上尚有断裂,在认知程度上也没有相对程度上的递进与上升。

.......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629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629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80e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