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网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评价与优化策略研究
第一章 绪 论
1.1 研究背景
湿地是由地表上的水、土壤、水生或湿生植物等要素相互作用而成的一种复杂系统,它长期被水体控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湿地的具体功能包括涵养水源、调节小气候、清除杂质净化水体、提供休闲和科研科普场所、保护湿地物种多样性等。全球湿地面积将近 5.7 亿公顷,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 6%[1]。然而,由于人类对湿地进行过度开发,使全球的湿地数量与质量急剧下降,湿地的生态环境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为改善这一情况,限制城市的蔓延保护湿地,全球多个国家于 1971 年 2 月 2 日签订了《湿地公约》,随后签约国纷纷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湿地的措施,出台了一系列保护条例。截止 2010 年 2 月 2 日,签订该公约的成员国达到 159 个国家[2]。中国于1992 年也随之加入了《湿地公约》,随后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湿地保护条约,致力于开发湿地经济价值并传承湿地文化,以确保湿地生态体系的整体性、传播和保持湿地文化、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繁荣,到目前为止,,已有 40%以上的自然湿地得到了有效保护。湿地公园作为一种特殊的公园,是在湿地基址上建立起来的,具有典型的湿地功能和保护作用。目前,湿地公园被认为是保护城市湿地和合理开发的一种切实有效的方式,能够科学地发挥湿地的社会作用、经济作用及生态作用。此外,建设部于2005 年颁布了《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技术导则(试行)》(建城[2005]97),目的是为城市湿地公园的规划建设提供相关指导依据,实现和谐的保护性建设开发。 近年来,随着国家湿地保护工作如火如荼地开展,江苏省充分响应国家号召,对湿地保护及经营十分重视,不断地完善湿地管理机构并加大投资。截止到 2015 年 1月,我国已建立 900 多个湿地公园,其中,国家城市湿地公园 569 个[3]。江浙水网地区共有 30 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其中有 20 个为试点单位[4],占全国国家湿地公园总数的 5.27%。江苏省的湿地公园数量共有 47 个[5],包括国家湿地公园有 20 个,其中12 个为试点单位,是全国湿地公园和国家湿地公园数量最多的省份[6]。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改善,对于休闲游憩场所的需求日渐加强,在此背景下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纷纷建立城市公园。城市湿地公园作为一种特殊的城市公园,既可以提供休闲场所,自身又能发挥生态环境效益。然而,目前我国城市湿地公园的景观建设过于强调“公园化”,往往忽略了湿地独特的生态功能的建设和保护。 对已有的水网城市湿地公园实现科学的景观质量评价,可为当地湿地公园的建设提供现状判断和完善依据。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城市湿地公园的评价体系过于注重公园的经济效益评价,景观环境和生态功能不够重视,评价体系仍以人为感官定性评价为主,缺乏客观的理性技术参考。本研究在对水网城市湿地及其湿地公园相关意义鉴别的基础上,结合当下各大城市发展的现状、湿地保有量、湿地保护现状、城市湿地公园开发现状,基于景观生态学、城市规划学、美学、风景园林学、数学等理论和技术支持,以“AHP-综合指数模型”为指标评价模型展开水网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评价研究。通过咨询大量专家意见,根据当地生态体系的典型特点,最终选定水网城市湿地公园的生态系统、湿地景观质量、湿地社会文化价值及湿地美学四个层面,旨在建立一套科学、可操作性强的水网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评价体系,为今后的湿地公园景观评价提供参考,找出湿地公园建设不足,调整今后的发展方向。 构建适宜水网城市的景观评价体系,主要解决湿地公园景观建设中景观公园化、生态功能被忽略等问题;并针对当前的水网城市湿地公园建设的弊端提出优化策略,提高恢复湿地公园生态功能。 本研究以层次分析法和综合指数法方法为主,根据水网城市湿地公园的典型特点,从城市湿地公园的生态系统、景观质量、社会文化价值、湿地美学等方面出发,建立一套科学、易行的方法对影响湿地公园湿地景观质量的多种因素做出综合评价。本文从生态-景观-功能-美学四方面全方位对水网城市湿地公园进行综合考虑,建立科学合理的景观评价体系,对水网城市已建湿地公园进行有效的评价,找出不足和缺憾,提出优化策略,为水网城市湿地公园景观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或指导。
..........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指导
2.1 相关概念阐释
水网城市水资源丰富,是水系密集的城市。水网城市密集的水网,由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而成。一方面,水网城市地势低洼,主要由冲击平原构成,域内河道以及自然湖泊丰富,年降雨量充沛[17];另一方面,人们开垦荒地,围墟造田,开挖河道,防洪灌溉,使得人工水网交织纵横。中国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是典型的水网区域,这里密布众多水网城市,形成极具特色的水网城市体系[18]。苏州,地处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南部,是典型的江南水网城市,这里天时地利人杰地灵,气候得天独厚,孕育出灿烂的吴越文化,其他太湖之滨的水网城市亦具有特有的特征。虽然水网城市没有具体的定义,也缺乏相应定性的指标来表明一座城市是否达到水网城市的标准,但从普遍特征看来我们不难发现水网城市内部一般都水网密集,我们还可从空间距离来判断某个选定的区域。比如选择城市某点出发往最近的河流出发,该点到达河流的距离最长不超过 2000 米,即可认为是水网密集区域。基于以上概念,本文对于水网城市的概念做了简单的总结,即城市内部的水网密集度大,降雨量丰富,拥有密集布局的城市。这类城市一般被人们称为中国水乡,如鱼米之乡“苏州”,这类水乡城市大多位于珠江水网及江南水网地区,拥有各自的民俗特征和风土人情,它们的前身多是滨河城镇,发展历程类似,所以本文选择苏州作为典型的水网城市,将其代入水网城市的基础案例部分进行推进式研究。
............
2. 2 水网城市湿地公园资源禀赋分析
水网作为水网城市的脉络,是珍贵的自然遗产和历史遗产。其河网密度、分层水系、水流速度等均影响着水网城市的生态系统。现阶段,水网仍然可对旧城改新、提供居民公共空间、提高城市环境质量等有着积极的意义,其不但能带来生态环境效益,还能创造不菲的社会积极效益,进而推动社会文化效益。 可以说水网在水网城市起着全方位的影响,主要表现如下: 1)生态环境效益 水网及湿地具有一种强烈的边缘效应,内部生物群落复杂,种群竞争激烈,而现代化城市中的水网系统人为活动更为强势,具有很明显的人工化趋势。水网系统具有调节城市气温及适度、降噪消尘、改善局部环境气候,可维持水体自循环、保持水土、调洪蓄水、维持大气成分稳定等作用。除此之外,自然的水体驳岸通过渗透可以实现水体及周边物质、能量的交换,生物也经常沿河道自然廊道迁徙,生物保有能力高[21]。 2)美学景观价值 水网本身具备一定的美学价值,城市规划设计过程中多结合水系创造出优美的滨水景观。具体主要是围绕水体这一个性主体,结合水乡特色文化赋以象征性的空间元素,代入性的进行规划。水网城市景观充分满足了人们的亲水心理,不同特色的主题景观提供给人们不同层次的心理享受[22]。 3)社会文化效益 水网孕育出了丰富的水乡文化,如龙舟竞演、放河灯等,由此可见自古以来水系便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精神寄托。现代化的城市,不仅让当地水系景观满足居民日常文化需求,还考虑到观光游览需求,开发一系列的水上文化项目,达到娱乐和文化效果,同时宣扬自己的本地文化。 4)社会经济效益 一座拥有优美水网环境的城市,必然吸引着众多开发商前去投资,同时也是观光客心驰神往的城市。强烈的吸引力必然给当地带来不小的商机,随着地产项目、旅游项目以及各类社会项目的开发,能给城市带来直接或间接的效益。
..........
第三章 水网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评价 ......... 22
3.1 评价体系构建原则 .... 22
3.2 水网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评价方法 ........ 23
3.3 评价指标的选取 ........ 27
3.4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层次结构 ......... 28
3.5 评价指标权重值的确定 .......... 32
3.6 评价等级的确定 ......... 32
第四章 水网城市湿地公园景观建设与优化策略 .......... 34
4.1 水网城市湿地公园景观现状问题 ........ 34
4.2 水网城市湿地公园景观优化策略 ........ 36
4.2.1 培育健康的湿地系统 .... 36
4.2.2 强化可持续发展研究 .... 37
4.2.3 综合协调利用与保护 .... 38
4.2.4 优化和丰富科教功能 .... 38
第五章 苏州太湖国家湿地公园景观评价与优化策略 ......... 40
5.1 苏州太湖国家湿地公园概况 ......... 40
5.2 苏州太湖国家湿地公园景观评价 ........ 44
5.3 优化策略 ...... 60
第五章 苏州太湖国家湿地公园景观评价与优化策略
5.1 苏州太湖国家湿地公园概况
苏州太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苏州市太湖之滨,是环太湖地区规模最大、原生态保护最完善的国家级湿地公园。湿地公园主要有七大功能分区,分别为湿地渔业体验区、湿地展示区、湿地生态栖息地、湿地生态培育区、水乡游赏休闲区、湿地生态科教基地、原生湿地保护区[32]。太湖国家湿地公园汇聚原生态人文自然保护、休闲观光旅游、科普宣教以及吴文化展示等功能于一体,全面展现了现代水上田园的湿地生态景观。苏州太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长三角的南端,苏州市区的西部,苏州高新区西部镇湖街道南部,总面积 4.6 平方公里。太湖,古代称之为震泽、具区、五湖、笠泽,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处于北纬 30°55'40"~31°32'58"和东经 119°52'32"~120°36'10"之间,地跨江苏、浙江两省,北临无锡,南濒湖州,西依宜兴,东近苏州。太湖湿地西面近邻太湖,湿地公园水域与太湖水贯通相连。该园 2010 年 2 月正式对外开放,2011年 10 月,成为我国首批 12 个正式授牌的国家级湿地公园之一。
..........
结论
本研究在概述城市湿地公园、水网城市、景观评价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水网城市湿地公园景观的影响因子。采用专家咨询法和层次分析法(AHP)构建了水网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评价模型。通过实地探勘苏州、无锡、杭州 24 个湿地公园,分析总结水网城市湿地公园景观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优化策略。以苏州太湖国家湿地公园为例,运用 AHP-综合指数评价法,应用水网湿地公园湿地景观评价模型对其进行评价,针对评价结果提出来相应的优化措施。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是水网城市湿地公园持续性发展的基础,景观质量的良好状况是水网城市湿地公园可持续性的有效保障,而社会文化价值则是湿地公园是否能够发挥功能的体现,湿地美学则是衡量湿地公园是否美观的标准。本文通过以上四个层面建立了评价体系,对水网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进行整体把握。 依据《国家湿地公园评估标准》、《城市湿地公园建设导则》(试行)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专家咨询法,从湿地生态系统、湿地景观质量、湿地社会文化价值、湿地美学四个层面,选取了 17 个具有代表性的因子,构建了水网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评价体系,系统地对水网城市湿地公园开展景观评价研究。
.........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631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63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