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研究生论文 >

中职生父母教养方式对应对方式的影响:心理韧性的中介作用

发布时间:2016-07-01 07:15


第二章研究目的与研究方法


2.1研究目的

探讨中职生父母教养方式、心理初性、应对方式的现状及其相互关系,考察影响它们的人口统计学变量,并揭示心理初性在父母教养方式与应对方式之间的中介作用。

中职生父母教养方式对应对方式的影响:心理韧性的中介作用


2.2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黄希庭等人编制的应对方式问卷,内容渉及中学生在涉及挫折和烦恼时所采取的应对方式,包含问题解决、求助、幻想、忍耐、发泄和退避6个分量表,并将前两项归为积极应对方式,后四项归为消极应对方式。问卷共设置了30个问题项目,使用从从不采用到基本都采用等五个等级进行评价。黄希庭施测表明,各题项的因子负荷均在0.4以上,这说明本问卷具有较好的信效度,本问卷各因子重测的相关系数在0.68-0.89之间。本研究首先探讨在不同人口统计学变量(包括性别、年级、城乡、是否独生、生活区域、家庭状况等)在中职生父母教养方式、心理初性、应对方式上的差异。随后分别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中职生心理初性的影响,不同心理初性的中职生在应对方式上差异,最后找寻心理初性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本研究归纳出研究假设如下;假设1:中职生父母教养方式、心理初性、应对方式在人口学变量上存在差异假设2:中职生父母教养方式、心理初性与应对方式三者之间存在相关假设3:中职生心理初性在父母教养方式与应对方式之间起中介作用。

第三章研究结果...........20

3.1中职生父母教养方式的现状分析.....20
3.2中职生心理初性的现状分析........24
3.3中职生应对方式的现状分析......27
3.4中职生父母教养方式、心理初性与应对方式的关系分析........30
3.5心理初性在父母教养方式与应对方式之间的中介效应分析......35
第四章总讨论.....41
4.1中职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心理初性和应对方式现状.....41
4.2中职生父母教养方式、心理初性与应对方式两两关系...43
4.3心理初性在父母教养方式与应对方式间的中介作用........44
第五章结论与建议...47
5.1结论...47
5.2建议......47

第五章结论与建议


5.1结论

本研究以福清市某二所中职学校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析中职生的心理初性、父母教养方式的现状以及应对方式的差异,并进一步探讨心理初性在父母教养方式与其应对方式中的中介作用,以为中职生心理初性提高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通过对332名中职生发放中职生心理初性问卷、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应对方式量表,回收有效问卷311份,经过统计分析,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一、不同人口统计学变量(性别、年级等)的中职生父母教养方式存在差异。中职生在父亲过分干涉、父亲拒绝否认、母亲拒绝否认、母亲处罚严厉,母亲偏爱初试五个因子项中表现出对应的教养方式。二、中职生心理初性总体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其中心理支持和情绪控制维度比较低。中职二年级学生心理初性要显著高于一年级。中职生的心理初性不受独生与否以及生活所在地的影响。家庭的完整性对子女屯、理初性、心理资源的获得有重要作用。


5.2建议

中职生一般是应试教育的失败者,他们在学习中有比较多的失败经验,一般不愿意采用积极主动的应对方式。从上结果中我们得到启示:父母的教养方式非常重要,它通过心理初性来影响个体的行为。教师和家长必须给予中职生更多的关心支持,家长应当采用合理的教养方式,帮助他们战胜成长过程中的困难,排除障碍,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指导他们采用合理的、积极的应对方式,增强抵抗挫折的能力。

.......


第六章本研究的创新与研究展望


1.从研究对象上,当前国内对心理初性、父母教养方式和应对方式的研究大多数是以大学生、高中生或者特殊青少年群体为被试,而忽略了中职生这一群体。本研究以中职生这个数量日渐庞大同时面临重大心理压力的特殊群体为对象,研究结果填补了该一群体的空白,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2.从研究的内容上看,当前的研究者普遍关注父母教养方式、心理初性与应对方式三者之间两两的关系,依然没有从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考察研究。本研究首次在同一个样本中考察三个因素的两两关系,从而更全面,准确揭示它们的相互影响,避免由于取样范围,测查方式以及测试程序等对研究结果带来的干扰。更重要的是,综合考察这些变量让我们能够揭示心理初性在父母教养方式以及应对方式间的中介作用,从而更深入准确考察这些因素影响中职生应对方式的机制。3.从影响个体父母教养方式、心理初性和应对方式的因素来看,本研究全面综合考虑了性别、年龄、家庭结构、城乡差异、是否独身子等多个因素对个体父母教养方式、心理初性和应对方式影响,从而比较系统地揭示了中职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643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643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792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