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研究生论文 >

新农保基础养老金水平研究

发布时间:2016-07-16 13:10

第一章   导论

新农保改变了老农保的筹资结构,明确了政府对普惠式基础养老金的财政补贴责任,体现了国家对农村养老风险的责任分担,提升了社会养老保险在农村养老保障体系中的经济支持力度,对保障农村居民基本生活、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以及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具有重大意义。但由于新农保制度目前仍处于探索初期阶段,关于基础养老金水平的确定还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1.缺乏科学的量化机制,导致基础养老金保障水平偏低。基础养老金水平的确定坚持“从农村实际实发,低水平起步”的原则,但 2008年低收入组农村家庭的人均消费水平已达到 2144.8 元/年,新农保试点的基础养老金水平仅为人均 660 元/年,对于无个人账户积累又深陷养老困境的农村老年人而言,基础养老金的作用微乎甚微;2.缺乏合理的动态调整机制,导致基础养老金基本保障功能持续弱化。从试点到实现全覆盖,基础养老金一直采取定额发放形式,目标替代率从 2009 年的 13.8%,下降至 2013 年的 8.3%,虽然 2014 年 7 月将基础老金水平上调至 840 元/年,但替代率水平也仅为 8.5%,远远低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不低于 20%的基础养老金替代率,更无法与行政事业单位退休前工资的 70%-90%的养老待遇相比。3.基础养老金各级政府财政补贴浮动标准不明确,导致省际间及省内各地区的基础养老金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不利于新农保制度的全国统筹。 因此,如何建立新农保基础养老金适度水平的量化、调整机制,并且在有限财政投入的约束下,明确各级政府财政责任分担,实现对适度基础养老金需求水平的有效供给,就成为本文所要集中研究的问题。

.......


第二章   基础养老金水平研究的理论基础和相关概念界定 

第一节   基础养老金水平研究的理论基础

公共支出是指以国家为责任主体,以公共财政的事权为依据,以公共服务为目的进行的财政收入分配和使用活动。对于公共支出的增长规律,德国新历史学派的 Adolf Wagner 于 1882 年提出了政府活动扩张法则(The Law of Expanding State Activity),该法则阐明公共支出不断增加是政府职能不断扩大和政府活动持续增加的物质基础。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提出了公共支出增长的经济发展阶段理论,即在经济发展初级阶段,公共部门对社会基础设施的大量支出是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当经济发展进入到中期阶段后,由于社会基础设施供求趋于平衡,公共支出开始向日益增长的私人投资倾斜。随着经济发展日渐成熟,公共支出对象转变为科教、娱乐、医疗保健和社会福利等方面。陈树文(2011)认为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不同的财政供给水平和可支配能力,也决定着不同的社会需求水平和需求结构,政府应结合不同时期财政供给和社会需求的特点安排公共支出结构。

第二节   基础养老金水平研究的相关概念界定

米红、项洁雯(2015)基于历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农村居民八大类商品服务的支出数据,在用计量模型测算各类商品边际消费倾向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商品服务需求收入弹性系数的大小界定了农村居民多层次的基本生活需求,如表 2-1 所示。通过分析发现,农村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从宏观上分为生存需求、温饱需求及发展需求三个层次,这与马斯洛由低到高的需求层次理论不谋而合。从微观层面分析,农村居民基本生活需求的顺序为:食物>服装>医疗保健>居住>家庭设备及服务>文教娱乐>交通通讯>其他,农村居民最基本的生存需求是食物,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包括食物、服装和医疗保健。 因此,本文将适度的基础养老金需求水平下限界定为满足农村老年人最基本生存需求的食物基础性支出,上限界定为满足老年人最基本生活需求的食物、服装和医疗保健的基础性支出。

第三章   新农保基础养老金水平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 13

第一节   新农保制度发展及基础养老金特征概述 ..................... 13
第二节  新农保基础养老金水平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16
第四章   新农保适度基础养老金需求水平的实证研究 ................... 19 
第一节  实证研究的模型选择与推导 ............. 19
第二节   新农保适度基础养老金需求水平测算 ....................... 20 
第三节  新农保适度基础养老金需求水平的测算结果分析 ............. 22 
第五章   新农保适度基础养老金需求的供给水平研究 ................... 23 
第一节   新农保基础养老金财政供给水平的模型推导 ................. 23 
第二节  新农保适度基础养老金需求的供给水平测算 ................. 24

第六章   2015-2024 年新农保基础养老金需求及供给水平预测 


第一节   2015-2024 年新农保适度基础养老金需求水平预测

通过上文第四章和第五章关于新农保基础养老金适度需求水平及财政供给能力的实证研究,整理出基础养老金需求水平下限和上限的的相关参数指标如表 6-1 所示。通过分析发现,如果食物的价格指数不发生大幅波动,农村居民对基础养老金依赖程度会逐渐降低,使得基础养老金需求水平占上年度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呈递减趋势,年增率明显放缓:2014 年基础养老金下限需求水平占上年度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降至 16.34%,自 2011 年以来平均每年下降 2.3 个百分点,年增长率降至 1.5%,比上年度降低了 2 百分点;上限需求水平占上年度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降至 23.31%,平均每年下降 3.6 个百分点,年增长率降至 0.79%,,比上年度下降了 1.2 个百分点。由此可以推算出 2015 年新农保基础养老金下限和上限需求水平占上年度农村居民人均纯收的比重分别在 14.8%和 21.1%左右,需求水平的年增长率不超过 0.5%。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此时的基础养老金需求水平的总效用达到最大,故假设在经济发展和农村居民收入同步增长的条件下,2016-2024 年基础养老金需求水平的下限和上限占上年度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保持 14.8%和 21.1%不变。

第二节   2015-2024 年新农保基础养老金需求的供给水平预测

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05 年农村 55 岁及以上老年人数为 115934082 人,2010年六普数据显示 60 岁及以上农村老年人数为 99303297 人,由此可以推算出农村 60岁及以上老年人的年均死亡率为 3.35%(死亡率=(2005 年 55+人数-2010 年 60+人数)/2010 年 60+总人数)。分别根据六普数据中农村 46 岁-55 岁及 60 岁及以上的人口数量以及各地区的年龄结构分布,整理出 2015-2024 年全国农村 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及地区分布,如表 6-3 所示。

新农保基础养老金水平研究

.....


第七章   结论与对策建议


伴随人口老龄化的深入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土地、农业生产和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对农村居民的保障作用已大大降低,农村居民应对养老风险的能力日显不足。长期执行以农村居民为受益主体的基础养老金政策既是“底线公平”社会保障理念的基本要求,又是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本文在分析新农保基础养老金水平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借助计量模型和预测模型,将静态研究和动态研究相结合,实证、仿真分析了 2010-2024 年新农保适度的基础养老金需求水平及财政供给水平,整理结论如下: 第一、在不考虑地方激励政策的新农保制度框架下,基础养老金保障水平偏低,还不足以满足农村老年人最基本生存需求的食物支出。本文实证分析结果显示,2009年农村老年人对基础养老金的需求水平下限为 1055.2 元/年,2014 年达到 1616.8 元/年而未调整前 660 元/年的普惠制基础养老金水平仅占需求水平的 62.55%,2014年 7 月调整后的基础养老金水平(840 元/年)仅占需求水平的 51.95%,由此可见,基础养老金对于那些无个人账户积累又深陷养老困境的农村老年人而言,作用是微乎其微的。

........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719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719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d39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