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研究生论文 >

企业商业信用授信绩效研究

发布时间:2016-07-29 07:53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商业信用授信是指企业提供商业信用的行为,是企业间由于商品的赊销和预付而形成的企业流动资产,在财务报表上反映为应收账款、应收票据以及预付账款,是衡量一家企业商业信用授信规模的量化指标。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链上的经济活动越来越频繁,商业信用授信对企业经营活动的重要性不断上升。截至 2014年,在剔除金融类上市公司后,在我国中小板上市的公司提供商业信用授信总额达5,827.64 亿元,同比增长了 15.5%,商业信用授信总额占中小板上市公司流动资产和总资产的的比例分别达到了 32.8%和 19.2%。商业信用授信形成的债权构成了企业的一项重要资产。 与主板市场的企业相比,中小板上市的企业一般规模相对较小、客户认知度也相对较低,这类企业迫切需要通过商业信用授信来扩市场、增客户、创品牌。商业信用授信作为企业获取竞争力的一种商业手段,不仅能帮助企业扩大销售、取得更多的市场份额,稳固优质的客户,还能有助于企业加快产品周转,降低仓储成本,增加企业的营业利润。但是,商业信用授信对企业的影响是双面的,它既能帮助企业加快资金周转,提高企业经营绩效,也会因企业授信政策制定或落实不当,风险管理不到位,导致企业应收款质量下降,资金周转受阻。如果企业通过银行贷款或者拖欠上游企业的货款来解决资金周转困难,将提高企业资金成本或造成“三角债”的发生,这样不仅不能提高企业的经营业绩,同时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对该企业所处的供应链产生极其严重的影响。 本文把商业信用授信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作为研究主题。在研究方法上,本文以商业信用授信指标做为解释变量,以销售利润率、资产周围率、资产负债率和 GDP 增长率作为控制变量,以净资产收益率和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作为被解释变量,分别建立面板数据模型。研究目的主要包括两点:一是探析企业商业信用授信对企业业绩的综合影响;二是探析企业商业信用授信对基于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形成的业绩指标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据此推断企业商业信用授信形成的债权资产质量,企业是否存在利用商业信用授信虚构利润,粉饰业绩的行为,最终为完善证券市场监管、规范信息披露、促使企业合理授信提供对策与建议。 

企业商业信用授信绩效研究

..........

1.2  研究内容及方法 
本文以中小板上市的制造型企业作为样本,对中小企业商业信用授信的特征,影响因素以及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展开理论探讨与实证分析: 文章结构安排如下: 第一部分为引言。论述企业商业信用授信绩效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研究内容与方法,相关的基本概念的界定,包括商业信用授信,企业绩效和中小板制造业的定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的创新点。 第二部分介绍了商业信用授信绩效研究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商业信用授信对企业经营绩效正效应理论,商业信用授信对企业经营绩效负效应理论,以及企业绩效评价方法理论三部分。其中商业信用授信正效理论包括促销动机理论、存货管理理论、市场竞争理论、降低交易成本理论等;商业信用授信负效应理论包括:机会成本理论、管理成本理论、坏账成本、再融资成本;企业的绩效评价方法理论包括:财务指标绩效评价理论与非财务指标绩效评价理论。这部分内容为商业信用授信对企业经营绩效影响作用的分析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三部分析中小板制造业企业商业信用授信的特征,影响因素及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第四部分为实证研究。本文以 2004 年在中小板上市的 34 家制造型企业作为研究对象,构造中小企业商业信用授信对企业净资产收益率影响的面板数据模型,以及中小企业商业信用授信对企业营业现金流影响的面板数据模型,探析企业商业信用授信对基于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形成的业绩指标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 第五部分为结论与建议。以第四部分的实证检验结果为基础,得出本文的结论,为企业合理利用商业信用提供意见与建议。
.....

2  商业信用授信绩效的基本理论 

2.1  商业信用授信对企业经营绩效正效应的基本理论
商业信用的促销动机理论指企业提供商业信用授信是刺激企业销售增长的有效手段,当产品市场的竞争处于比较激烈的时候,企业可以允许客户延期付款,以此来增加本企业产品的竞争力,从而在竞争中胜出。Emery(1994)的研究观点进一步说明商业信用授信的促销动机理论,即企业能够利用商业信用销售占比的变化规律来缓解商品需求的季节性波动,当企业产品销售处于旺季时,该企业可以提高商业信用销售的价格,或者减少商业信用供给;相反,当处于销售淡季时,企业可以通过增加商业信用的折扣力度,或者增加延期支付的销售比例,来增加销售收入。Uchida 等(2013)的研究认为:如果供应商的顾客拥有较多的选择时,产品供给市场的竞争就变得激烈,供应商就会明显增加商业信用授信的比例。企业持有存货不仅具有比较高的成本,而且还面临很多销售不确定性问题,例如存货水平太低,供不应求,则会出现脱销的风险,因此,,企业会在商业信用供给与存货管理之间进行权衡,而对于融资约束较大、存货管理能力较弱的企业更愿意为客户提供商业信用授信,通过这种方法减少存货投资。
...........

2.2  商业信用授信对企业经营绩效负效应的基本理论
机会成本是把一定的经济资源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时而放弃生产另一些产品所能获得的最大价值。企业为上下游合作商提供商业信用授信所占用的资本金以应收账款,应收票据与预付账款的形式体现在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中。通常情况下,企业的流动资产占全部资产的很大一部分,而流动资产中占重要比重的一般是商业信用授信形成的应收账款。虽然应收账款也是企业的资产,但是何时变现,变现多少都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应收账款想要创造利润,变成银行存款才能实现。因此,企业提供的商业信用越多,企业承担的机会成本越高。如果应收账款超过一定限度,并且商业信用授信的提供并不能为企业带来超过机会成本的收益,就会限制企业的未来发展,甚至丧失竞争力。企业为供应链上下游合作商提供商业信用授信产生应收账款形式的流动资产。企业为了防范商业信用的风险,会采取诸多措施对其应收账款加以控制和监管,例如组建商业信用调查部门,成立应收账款风险管理部门并配备相应的应收账款风险管理人员,如信贷分析员、信贷控制经理等。企业为了顺利的收回应收账款,需要通过这些举措来予以强化,会为企业带来大量的财力、人力和物力等资源的消耗。企业的商业信用授信越多,其所面临的应收账款的风险管理难度就越大,随之而来的是管理成本的增加。 
............

3  中小板制造业商业信用授信特征分析 .......... 15 
3.1  中小板制造业上市公司商业信用授信的影响因素 ..... 15 
3.1.1  行业特征 ........ 15 
3.1.2  企业经营策略 .... 15 
3.2  中小板制造业上市公司商业信用授信与绩效的特征 ............ 16 
3.2.1  商业信用授信总体占比高 ............ 16 
3.2.2  商业信用授信时间延长 ..... 16 
3.2.3  经营绩效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17 
3.3  商业信用授信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 ...... 18 
4  实证分析 ....... 19 
4.1  实证目的与样本选取 ........... 19 
4.1.1  实证目的 ........ 19 
4.1.2  样本选择 ........ 19 
4.2  变量的选取与相关假设 ......... 19
4.3  模型的设定及实证过程 ......... 22 
5  结论与建议 ..... 29 
5.1  结论 ....... 29 
5.2  建议 ....... 29 

4  实证分析 

4.1  实证目的与样本选取
通过对中小板制造业上市公司提供商业信用的分析,可以发现,商业信用授信在流动资产和总资产占有很大的比重,在中小企业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这部分资产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对中小企业经营绩效产生的作用是正效应还是负效应,至今还存在争议,理论界还没有得到实证检验。本文运用中小板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建立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的目的主要包括两点:研究目的主要包括两点:一是探析企业商业信用授信对企业业绩的综合影响;二是探析企业商业信用授信对基于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形成的业绩指标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据此推断企业商业信用授信形成的债权资产质量,企业是否存在利用商业信用授信虚构利润,粉饰业绩的行为,最终为完善证券市场监管、规范信息披露、促使企业合理授信提供对策与建议。原则上,归属于中小板制造业的 613 家上市公司都应该作为本文实证的研究样本,但是由于本文的实证研究需要对企业基于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形成的绩效指标分别建立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分析,而制造业商业信用授信的回收期又比较长,同一笔经济业务,在权责发生制基础下形成的应收款项起码需一到三年才能变现为企业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因此要尽可能多的选择样本企业的研究年度。因此本文选取 2004 年在深圳交易所中小板上市的制造业公司为研究对象,利用其 2005—2014 年的招股说明书和年报中的财务数据,采用实证方法对中小企业提供商业信用与经营绩效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经筛选,最终确认有效样本数为 34 个(证券代码分别为  002001-002038,剔除 4 家非制造业上市公司,共  34  家)。本文使用的财务数据主要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深交所的创业板市场网站、wind 数据库,最后采用  Eviews6.0  软件建立两个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分析。  
..........

结论

首先,确定以保护投资者利益为原则的信息披露政策。市场强制上市公司披露会计信息最根本的目标是保护投资者利益。在经营权和所有权相分离的上市公司,投资人和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极易出现经营者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基于对投资者利益的保护,证监会要建立一套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强制企业披露相关信息,营造健康的市场环境。 其次,针对信息披露政策增加证券市场的监管主体。信息披露政策不完善的根本原因是针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监管主体效率低下造成的。在我国证券市场,证监会作为政府代表是主要的监管主体,但从成熟资本市场的监管经验来看,虽然有的监管活动是由政府监督实施完成的,但是有些监管活动却是由行业组织,利益共同体联盟以及非政府机构来完成的,资本市场越发达,其非政府监管主体的监督作用越大,越能保护投资者利益。因此,增加证券市场的监管主体可以提高监管效率,完善市场的信息披露政策。 最后,完善信息披露制度的法律体系建设,加大违规违法处罚力度,防止财务造假。信息披露违规行为层出不穷,会计造假行为屡禁不止,从根源来说是违规成本低于其利益驱动。因此应建立有效的诉讼机制,不断完善证券行业法律法规中的民事损害赔偿制度,保障广大投资的合法权利;  加大处罚力度,对信息披露违规行为中有关个人,应通过行政处罚、民事赔偿和刑事责任“三管齐下”,增加其违规成本。
.........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780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780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d2b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