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材料解析题研究——以近五年山东卷和全国卷为例
.......
第一章材料解析题史料设置方式
(一)文字式史料
40 题的材料内容属于模块三思想文化史,材料一涉及儒家思想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先秦孔孟思想、汉代董仲舒新儒学体系之间的差异:孔孟儒学突出仁、礼、德等个人道德品质;汉代儒学在糅合法家、道家和阴阳五行家的学说的基础上强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等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服务的主张。同时包括宋代理学发展的思想渊源,为复兴儒学,应对佛道的地位挑战,宋代儒学融合吸收佛教和道教的思想,在传统儒学的基础上,完成了儒学的理论化和思辨化。(二)图片式史料
历史上建筑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有些建筑可以看做政治的物化,是政治的外在体现。图片中,展示了中国三大建筑:太和殿、白金汉宫和唐宁街 10 号。考生需要从建筑中看到其与政治的密切联系。太和殿雄伟高大,象征这中国古代专制政体下皇权至上;白金汉宫威严肃穆,显示君主立宪制下皇室的高贵;唐宁街 10号简单朴素,体现民主政治的特色。这样,通过直观的形式,隐形的信息既生动的再现了历史,又有区分度地考查了学生的认知材料关键信息的能力,符合高考选拔性考试的基本思路。
第三章全国卷与山东卷的区别与联系.......20
(一)山东卷与新课标全国卷的联系...........20(二)山东卷与新课标全国卷的区别................21
第四章教学应对策略...................24
(一)重视知识体系的构建和阶段特征的归纳.........24
(二)教学进度以能力培养为推进策略................24
(三)就地取材进行史料教学.........24
(四)解题的一般规律............25
结语.............27
第四章教学应对策略
(一)重视知识体系的构建和阶段特征的归纳
无论山东卷还是全国卷都立足学科主体知识内容,突出考查学科知识的主干,强调对重要事务和概念的准确理解,考查知识的内在联系。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应该做好三个强化:一是强化理解,做到理解准确、全面理解、深刻理解,这样的知识才是有效的;二是强化记忆,在理解的基础上将基础知识记忆牢固;三是强化运用,在陆上学习了千遍的游泳技巧,不如一次下水的尝试。只有及时将记忆的知识在新情境中运用,才能算是知识真正的掌握。对阶段特征的把握和知识体系的构建应该做好复习课三个阶段的递进:第一个阶段要着重把握主干知识的内涵与外延,与其他历史事件的联系,以精细梳理教材,记忆检查为主;第二个阶段构建学科知识网络的小专题知识归纳复习。教师精选有中心意义的专题,指导学生围绕主干,,添枝加叶;第三个阶段以问题为中心,着重加强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二)教学进度以能力培养为推进策略
在过去的教学中,往往强调教学进度的跃进,突出多轮复习的重要性。这样把课堂教学变成了知识教学,无论新授课还是复习课都是这样。表面看来,复习了多轮,重复了多次,知识应该很熟练了,体系应该很牢固了,实际上这仅是知识再现这一层面的低水平重复,对学科能力的提升没有太大帮助。因此,在日常教学中,要有重视能力培养的意识,不能一味追求进度,不要一讲到底,要让学生参与思考和表达。课堂上要给予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思考时间,尽量让更多的学生有发言的机会。宁可牺牲进度,也不能牺牲能力。........
结语
一份高考试题饱含着政策制定者对教育的要求,凝聚着国家选拔人才的期望,关乎着考生个人的命运,其重要性不言自明。笔者结合自身高三教学的实践经验,通过对两套试卷的分析,从材料设置方式、问题设置类型两大方面对近五年高考历史材料分析题作出了归纳分析,总结了两卷之间的区别联系,提出了对教学的应对建议。同时,作为一种专业题型,总结了解题时,对题干分析,材料读取,规范作答几方面的一般规律,为考生服务,提升应试能力,以更好的适应高考改革,试卷的转型。今年是山东卷向全国卷过渡的第一年,未知情况还有很多,前景并不明朗,也由于笔者的教学经验和能力有限,以上分析总结定会有许多不足,备考对策也有需要结合学情改进之处,期待广大专家学者和教育同仁能有更科学、更全面的分析之作,为广大一线教师和考生服务。结语
..........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830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83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