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机制对西部农村地区教育财政支出效率影响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6-08-04 09:53
1引言
本文具体研究内容如下:首先,回顾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机制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以及"新机制"在各农村地区的实施效果。其次,分析了"新机制"实施前,西部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支出效率偏低的部分原因,"新机制"对造成效率低下的因素的影响。认为"新机制"通过提高中央、省级政府对教育经费负担的比重,调整经费分担结构,扩大了财政支出规模,进而提高了财政经费配置效率。而另一方面,"新机制"仅通过加强监督的途径,对政府和公共部口的生产效率影响有限,应增加激励机制。再次,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分析西部农村义务教育财政经费支出效率。实证结果验证了本文第五部分对"新机制"影响效果的定性分析。证实了,"新机制"通过扩大财政支出规模提高了财政支出效率,但加强监督的政策内容并没有提高政府和学校的生产效率。最后,得出结论,并提出增强教育财政支出力度、建立激励机制、完善预算制度的建议。
........
2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理论基础
公共产品消费效用的不可分割性使得整个社会的成员可以—同消费公共产品带来的效用,而不能依据个人、家庭、企业这样的单位分割成若干个部分,分别享用公共物品的效用。而社会成员也不得不接受公共产品带来的效用。因此,在提供公共产品时,需要注意供给的数量与质量。如果供给不足,则难以满足整个社会对公共产品的需求;供给过量则会带来资源的浪费。公共产品具有非竞争性是指,增加一名消费者带来的边际成本为零,增加这名消费者不会减少现有消费者对公共产品的消费,不管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是指,消费者在享受其带来的效用时,不能排除其他消费者同时享用该公共产品带来的效应。公共产品的属性,使得私人企业既无动力也无能力提供,造成供给不足,即市场机制的作用无法正常、充分地发挥,形成低效率和社会福利损失一一市场失灵。可以通过政府提供公共产品解决市场失灵这一问题。义务教育属于公共产品,具有非竞争性。理想状态下,课堂上学生之间对教育的消费不存在利益冲突,不需要通过竞争来实现消费,即不存在消费拥轿的现象。另一方面,每增加一名学生,教育的成本不会随之提高,义务教育的边际生产成本为零。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带来的社会文明程度的普遍提高、沟通成本的降低是全社会收益的.2.2文献综述
国内对于教育财政支出效率的研究中,对政策执行情况进行计量分析的研究较少。对政策效果的分析大多数是通过政策实施先后的对比分析,并进行统计性描述。关于一项政策效果的评估,除去需要在数据上详实可靠之外,在方法上能把政策效果分离出来。孙志军、杜育红、李婷掉(2010)采用双重差分方法将"新机制"在西部地区的实施情况与中部、东部地区进行了对比,将政策效果分离了出来。并且选取广西、湖北和浙江H省各县、各学校的数据,凸盈了义务教育县为主"的财政管理体制。但是广西、湖北和浙江H省存在一定的历史文化差异,及思想观念的不同,其非观测特征差异较大,难以通过双重差分方法完全消除。3"新机制"在西部农村地区的政策效果..........14
3.1"新机制"政策的特征..........143.2"新机制"的政策效果..........17
4"新机制"对西部农村地区財政支出效率的巧响分析..........24
4.1财政支出效率..........24
4.2教脊财政义山效率的现状..........24
4.3"新机制"对教育财政支出效率的影响效果..........27
5"新机制"实施前后西部农村地区财政支出效率对比的实证分析..........30
5.1DEA模型的应用..........30
5.2样本的选取..........31
5.3指标的选取..........31
5.4数据来源与处理..........33
5.5实证结果............36
5"新机制"实施前后西部农村地区财政支出效率对比的实证分析
5.1DEA模型的应用
与其他计算效率的模型相比,DEA模型能够较好的评价学校等非营利组织的资源配置效率。在本文中,选取西部各省作为模型中的决策单元。DEA模型对西部农村地区义务教育的多个投入、多个产出的进斤效率分析。DEA模型对初中教育投入指标和产出指标进行"黑箱"式的处理,而不进行一一对应。一方面简化了算法,另一方面,避免在给各个指标赋予权重时的主观因素,减小了误差。与传统的生产函数不同,数据包络分析法(DEA模型)属于前沿生产函数中的非参数方法。传统的生产函数将有效的和非有效的决策单元混在一起,通过大量的样本数据,获得所有决策单元作为一个整体的平均生产函数,突出了"平均"水平。DEA将对决策单元相对效率的评价作为运筹学的线性规划问题,利用最优化原理估计出各决策单元的相对效率。对于缺乏效率的省份(DMU),确定决策单元在有效生产前沿面上的投影,从而找出该决策单元与最优生产状态下的投入和产出的差距,分析薄弱环节。5.2样本的选取
本文研究内容为"新机制"对教育财政支出效率的影响,对送一问题的研究是建立在"新机制"获得有效贯彻落实的基础上。在本文第H部分,通过双重差分模型对内蒙古、重庆、贵州、陕西、广西5省"新机制"的落实情况进行了实证检验,并得出政策在这5个省份获得有效落实的结论。因此,在本文对政策影响进行分析时,仍选择内蒙古、重庆、贵州、陕西、广西5省作为西部地区的代表,分析"新机制"对西部农村地区教育财政支出效率的影响。.....
6结论与建议
6.1结论
通过本文的论证分析,获得如下结论,即"新机制"在西部农村地区得到了有效地贯彻落实,并对该地区义务教育财政支出效率带来了积极的影响。"新机制"通过明确中央、地方政府的职责,提高了中央、省级政府对教育经费的负担责任,扩大了财政对西部农村义务教育的支出规模,提高了财政支出的配置效率。教育经费支出的增加,为政府部口和学校有效使用教育经费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新机制"仅提出了完善监督机制等措施,缺少对政府、学校提高经费使用效率的引导和激励。因此,政府部口和学校的生产效率并没有在政策的作用下得到提高,相反有些地区生产效率发生下降。在配置效率和生产效率两者的共同作用下,西部农村地区的教育财政支出效率有所提高,但仍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6.2提高西部农村地区教育财政支出效率的建议
从DEA实证结果看出,在西部部分省份农村地区,对教育的财政支出是规模报酬递增或规模报酬不变的。也就是说,增加教育财政支出,将会获得比增加的支出更多或相同的收益。同时考虑到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基础薄弱,地理面积圧阔,学校较为分散,单个学校的规模较小,部分少数民族地区需要进行双语教学,西部地区义务教育对财政资金需求不断增大。因此,加大财政支出力度将有利于提高西部农村地区的教育产出,提高平均文化程度。可以通过提高财政投资重也的方式加大财政支出力度,缩小各地区财政支出差距。袁连生(2011)在《中国教育财政体制的特征与评价》指出,2006年,中央、省、市和区县及以下的教育支出的比例分别为10%、17%、17%和%%。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高层和中层政府负担的公共教育经费中中小学平均占73%,高等教育缉占%%,以中高层政府负担为主。"新机制"通过调整经费分担比例,增加中央、省级政府分担的份额,有效增加了义务教育财政支出,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财政投资重也,具有--定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略)
,
本文编号:844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844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