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研究生论文 >

明代画论中的园林观研究

发布时间:2016-08-16 07:13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对象和意义
中国古典园林被誉为绘画艺术与园林艺术相结合的典范,有着血脉相连的关系。从某种程度上讲,不明中国画理就不懂中国造园学。中国的造园虽可追溯到数千年前的殷周,但就专门造园理论来说还数明末计成的《园冶》问世后才陆续有园林论著出现。而中国山水画论自南朝已有宗炳的《画山水序》问世。据温肇桐所编《历代中国画学著述录目》增订本记载,从东晋到清代的绘画著作达 814 种之多,可见画论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再则,“园者,画之见诸行事也”,自东晋后,文人画对园林逐渐发挥指导作用。加之,造园多有画家参与或造园家大多精通画理,明代后期工匠们普遍积极提高自身文化素养,所以造园实践中处处体现画论、画理已为寻常,造园与绘画的联系密不可分。 因此,本论文站在园林观的视角上,主要通过研究《中国古代画论类编》著作中有关明代山水、花鸟画论部分,系统化、元素化地重点解读从明代画论文字中提炼出的园论思想,主要包括景观要素、人文要素、空间关系、园林活动等。并以此作为前提基础,进一步探讨在该特定历史时期中,具有实际造园实践经验的代表性画家或画论作者、其营建的明代园林以及各自园林活动三者间的互动关系,最后再用他们自身的画论来对应地分析其各自营建的代表性园林中的景观要素和园论思想,从而深入了解那个时代的文人画家对园林设计的看法以及造园方法。 宋元明清是中国绘画与古典园林的成熟时期,无论在画论著作、造园专著、造园思想、造园方法、造园艺术风格上还是在造园技术工艺上都日臻达到成熟之巅,是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史上集大成阶段,最能璀璨闪耀诗情画意的光芒。从这一时期的画论入手探究明代园林观不失为一个很好的研究方向。本文尝试从园林出发,一方面重新解读画论中的园林观,让我们更全面的看待传统绘画艺术;另一方面将绘画理论与传统造园学理论有机结合起来,以丰富传统园论内容,更好地指导今后的景观设计工作,期待能够给当代中国园林注入新鲜血液,有利于引导我国现代园林向更民族化的方向发展。 
...........

1.2 研究的创新点 
画论,其实是对绘画图卷进行印象再描述与主观上的自我重新解析与诠释。绘画印象与理论阐释可以分解为绘画元素片段以及元素片段的组合,与其相对应的则是特定意境下的景观空间单元及景观空间单元的组合。这是一个独特的研究角度。事实上,本人认为园林设计要达到画意目标,同时,在明末计成的《园冶》问世以前还没有一部可为造园提供系统化的、专门性的理论指导型的权威著作,早期明代文人工匠们均受绘画艺术的濡染与意境的目标来开展私家园林的营建,因此欲探索这些园林的营建方法与造园规律,必然会自动从与其联系最为紧密的绘画艺术理论内容上去汲取养分与启示,这类似于造园入门的启蒙读物或教科书的作用。 鉴于此,本人在本论文中,以明代典型画论著作为研究素材,将画论中的元素片段与园林中的空间信息进行离析与重构,建立相互对应的架构,探索园林营造的方法,包括园林景观要素、人文要素、空间关系、园林审美观、该时期具有历史影响的文人画家与造园家间的密切合作关系以及其中的园林活动研究等。 
........

第二章  背景研究 

2.1  明代绘画的发展阶段与整体特征 
在中国绘画史上,明代画风迭变,画派繁兴。在绘画的门类、题材方面,传统的人物画、山水画、花岛画盛行,文人墨戏画的梅、兰、竹及杂画等也相当发达。在艺术流派方面,涌现出众多以地区为中心、或以风格相区别的绘画派系。在师承方面,,主要有师承南宋院体风格的宫廷绘画和浙派,以及发展文人画传统的吴门派和松江派、苏松派等两大派系。在画法方面,水墨山水和写意花鸟勃兴,成就显著,人物画也出现了变形人物、墨骨敷彩肖像等独特的新面貌。 明代前期的画家,多摹古,好隐逸题材;明中期著名画家文征明、沈周、唐寅开创了文人画的先河;明代晚期,通过整理、研究、归纳传统绘画的画学思想,及历代画家在立意、立形和笔墨上的表现特点,出现了许多专著。如:董其昌《画旨》与《画眼》、唐志契《绘事微言》、顾凝远《画引》等。又如:王原祁、恽南田、金冬心等的画跋以及王世贞、陈继儒、李日华、沈宗骞的话说等。这些论著从传统绘画的各个方面对传统绘画进行了全面的总结,理清了传统绘画的脉络。  明代绘画很重要的一个成果就是董其昌的“南北二宗说”2。董其昌继“莫论”之后再次提出并加以阐释。 在董其昌的《画旨》中,从“禅家有南北二宗,唐时始分”至“亦如六祖之后有马驹、云门、临济儿孙之盛,而北宗微矣!”内容、文字与莫是龙《画说》所载完全相同。   明代  276 年,山水画最盛,文人凡有余力,无不以学画山水、花卉为雅事。仅《明画录》所载山水画家,即得 400 余人。这些画家,多半江南士大夫,出于吴门的画家就不少。这些山水画家,除上述之外,还有如王履、谢缙、张宁、安正文、刘珏、姚绶、颜宗、张复、郑重、吴彬、李士达、关思、李日华、袁尚统、程嘉燧、文从简、宋珏、张宏、恽向、邵之麟、蒋干、吴昌、邵弥、担当、张风等。 
..........

2.2  明代画论的发展背景

明人画论的发展分为三期。 初期未发现论画专书,论文散见于文集或题跋原件中。宋濂《画原》以儒家经世致用观点论画,主张绘画应“助名教而翼群伦”,慨叹当代画家“溺志于车马、仕女、花鸟、虫鱼、山林、水石”,“使古之意益衰”。练安则继承宋以来文人画见解,要求绘画表达“雅人胜士”的意态情性,反映了一般士大夫画家的倾向。王履的《华山图序》又据亲身经验重申了“师造化”的极端重要性,在对古人“宗”与“不宗”,“形”与“意”的关系问题上发表了具有辩证因素的见解。 中期除大量画家均有论画言论外,还出现了较完整的理论专著。例如,代表以吴门派为中心的文人画家见解者有王世贞《艺苑卮言》、文徵明《衡山论画》、何良俊《四友斋书画论》;为浙派张目者有李开先《中麓画品》;杨慎《升庵画品》则大体继承了唐宋论画传统。 后期绘画论著更加繁荣,有专著(包括某一画科专著),有涉及画论的文集杂著,更有后人所辑名家论画之作。各书各文大多持文人画观点,以论山水画者为主,但见地也不尽相同。影响最大者为董其昌3《画禅室随笔》、《画旨》、《画眼》与《画说》。其中心论点是倡导文人画,贬抑“行家画”的“南北宗论”。其他如著《竹懒论画》等书的李日华,写《输蓼馆集》的范允临,著《五杂俎》的谢肇淛,作《燕闲清赏笺》的高濂,撰《绘事微言》的唐志契,写《赤牍》的范式玉,虽在崇尚文人画方面与董其昌大同小异,但《六砚斋笔记》之提倡“真工实能”,《绘事微言》之提出“山水性情”,指出过于看重“画理”与“画笔”的流弊,《五杂俎》之指责“任意师心,卤莽灭裂,动辄托之写意”,《赤牍》之反对“雷同少变化,其丘壑布置,千幅如一”等,均能触及文人画流行中的某些时弊,各有所见。 

明代画论中的园林观研究

.......

第三章  明代画论中的景观要素分析 .......... 17 
3.1 景观要素之山 .... 17 
3.2 景观要素之水 .... 27 
3.3 景观要素之石 .... 32 
3.4 景观要素之木 .... 38 
3.5 景观要素之屋 .... 50 
第四章  明代画论中的空间关系分析 ........... 58 
4.1 单一要素之空间范式 ....... 58 
4.1.1 山之组合 ..... 58 
4.1.2 水之组合 ..... 61 
4.1.3 石之组合 ..... 63 
4.1.4 木之组合 ..... 63 
4.1.5 屋之组合 ..... 66 
4.2 多要素组合之空间范式 ........... 69 
第五章  明代画论中的文化分析 ........... 85 
5.1 明代山水画论中的主题文化分析........... 85
5.2 明代山水画论中的园林活动文化分析 .......... 95 

第五章  明代画论中的文化分析 

5.1 明代山水画论中的主题文化分析 
《论语·雍也》把仁智与动静、乐寿、山水结合, 定位了后世园林和游览的社会学意义。“智者乐水, 仁者乐山。智者动, 仁者静;智者乐, 仁者寿。”道出了山水比德之思,从此仁山智水把人性与园景对位起来.譬如明代常熟北园有乐山亭、浙江东阳有乐山楼。拙政园小沧浪有联:“清斯濯缨, 浊斯濯足;智者乐水, 仁者乐山。”刘庭风教授在《儒家眼中的园林》中认为儒家核心与园林山水进行比照, 是从理论上解决儒家娱乐观, 以此表明园林的核心应是山水, 中国园林被定义为山水园, 一方面是道家自然观, 一方面也是儒家仁智观。明画论中坦陈:“山水之胜,得之目,寓诸心”,亦是继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亦坦陈:“ 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之后对仁山智水更为直接的表达。中华文化源于中原山岳文化, 故先崇山, 后发展到沿海南疆, 遂后崇水。山崇高、稳重、好静, 而水顺下、随形、流动, 以山比德于君子、壮士, 以水比巧于小人、女子。“前辈画山水,皆高人逸士”其实也就是点明了具备高山美德品质的人方能将山水画运筹帷幄。换句话说就是要得山水性情,得之,山情即我情、水性即我性。这里的性情其中一层意思就是暗指德性品格。山水之妙,唯“逸”之一字难解,逸,既有隐遁之意,又承载了超凡脱俗之境,于人则喻超脱品德,山水有逸,正所谓比德。 
.........

结论

栖迟园林、寄情山水, 啸吟风月,排遣仕途劳顿受挫之郁愤, 享受精神的怡然闲适与心灵的虚融清净, 追求“逍遥偃傲”的境界是明代文士的理想。无论是画家还是造园者,均以手传心,或笔绘或力行,再造佳山胜水、修竹古木、冬梅花篱、白鹅紫鸳,以此营建一己心中壶隐天地。 本章主要通过画家的画论心得与他们手中悉心营造出现实园林作品进行具体对应和比对性分析,阐述如何具体将画论体悟与画意融入贯穿到园林实践中,从而加深印证画论与园论之密切关联,更好指导园论之完善与园林之创作。 中国园林自南北朝以来逐渐转为表达诗情画意。不少诗人画家亲自规划经营园林。诗人画家中最为知名的,首推盛唐诗人王维。王维建辋川别业,规模很大,有二十景,他和同代诗人裴迪赋诗赞咏。中唐诗人白居易建庐山草堂,强调返璞归真,与大自然融合。画家以规划园林知名的,除王维外,还有北宋晁无咎在济州建东皋园,园成后画为大图,并题词说明。又有南宋俞徵,堆造园林假山,大小山峰凡百余,称俞氏园。元代有倪云林、顾阿瑛、曹知白等。到了明代更是不胜枚举:有唐寅的桃花庵、王心一的归田园居、顾起元的遁园、林有麟的素园、陈继儒的白石山房、李流芳的檀园等等,也都是画家而兼工造园。还有兼为他人参与造园的画家如文征明,不仅造玉盘山房以自用,亦参与著名的拙政园设计,并绘拙政园图三十一幅,各题以咏景诗,又著《王氏拙政园记》。有关此园将在下一节结合明代画论中的园林观点来具体分析。 
.........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950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950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fd1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