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非洲的影响力
第 1 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在过去的 15 年里,,中国已经成为了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主要的经济伙伴。1中国与非洲国家之间的商品贸易总额由 2000 年的 90 亿美元增长到 2012 年的1660 亿美元,中国成为了非洲国家最大的贸易伙伴(UN Comtrade, 2014)。在外商直接投资(FDI)方面,中国是非洲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投资者,中国对非洲的直接投资从 2000 年的 2 亿美元增加到 2011 年的 29 亿美元(UNCTAD, 2013;MOFCOM)。中国在经济和技术合作方面对非洲的援助活动也显著地增加。据中国国家统计局(NBS)的统计资料显示,中国对非洲的经济合作项目2的规模由 2000 年 12 亿美元增长到了 2011 年的 290 亿美元。非洲经济增长情况也得到了显著地改善。经历了 20 世纪 80 年代到 90 年代的负增长之后,从 2000 到 2009年,非洲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平均增长 2.4%;在 2010 到 2012 年间这个数字是 1.8%(世界银行,2014 年)。由此观之,研究中国的投资是否对非洲的经济增长做出贡献就显示出了现实的必要性,这也是本文要讨论的重点。显然,各种其他因素也促进了非洲经济增长,这些因素包括基础设施的显著改善、冲突的减少和宏观经济的发展(OECD et al., 2013; UNECA, 2013),在实证研究中,我们将对这些因素进行研究。
........
1.2 文献综述
中非之间形成了较为紧密的经济联系,对中国投资对非洲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是适当的。在评价中国投资对非洲经济的影响时,中国的经济活动使非洲的贸易、外商直接投资和援助总体规模水平得以提升,而不是简单地对第三国现有现金流的分流,这具有积极的影响。在国际贸易中,非洲国家可以通过扩展与新的合作伙伴(例如中国)的贸易来拉动经济增长,而这种贸易合作主要是通过增加世界其他国家对本国产品(主要是原材料)的需求来实现的。同样,非洲实现贸易伙伴的多元化可以降低出口数量的波动性,从而降低产出量的波动性,进而提高经济的长期增长率(Hnatkovska and Loayza, 2004)。此外,中国对原材料的巨大需求导致了国际市场上较高的原材料价格,这个因素改善了非洲国家自然资源出口商的贸易条件(Zafar, 2007)。非洲消费者享受到了从中国进口的制成品,他们可以通过消费低成本的中国产品来削减他们的开支,他们可获得的消费品的种类也不断增加。同样,非洲生产者也可以在生产过程中利用中国低成本的投入。与贸易类似,来自中国的投资也实现了较快地增长。预计非洲国家的资本存量会得以扩大,通过更高强度的竞争提高产品的水平,这与更高的税收收入相联系(UNCTAD, 2006)。外国投资可以促使非洲公司产生生产力的溢出效应。
..........
第 2 章 中非经济关系概述
中非经济关系虽然起步于 2000 年,但是中国和非洲的政治关系却可以回溯到几十年以前。事实上,中国在 1971 年恢复其在联合国的席位很大程度上要归因于非洲国家的大力投票支持,它们为了中国而结束自己同台湾的外交关系。20 世纪 80 到 90 年代,中非关系仍旧主要体现在政治领域,此时中国正在经历经济体制的改革并向世界其他国家开放自己的经济。在 20 世纪 90 年代,中国经济的显著增长使政策制定者意识到要维持经济高水平的增长就需要保证自然资源的供应。正因如此,非洲成为了对于中国而言特别重要的区域。非洲在中国外交政策中的重要性体现在 2000 年中非合作论坛的成立。本次论坛决定每三年举行一次部长级会议,并且成为贯彻特定对非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平台。此外,中国在 2001 年提出的走出去战略同样提升了中国和非洲的经济关系。为了鼓励对外贸易以及对外投资,中国政府制定的政策为中国企业提供了便利的贷款,外汇以及在税收、进出口方面的条件(UNCTAD and UNDP, 2007)。尽管政策不是主要针对非洲,但它确定了关键领域,鼓励外商直接投资,包括资源的勘探项目,这使中国在非洲的活动变得极为重要。当分析中非经济关系时,三个方面占据主导的地位,即贸易、外国直接投资和援助(经济合作)。
...........
2.1 贸易
中非的贸易量在 2000 年之前可以忽略不计,但双边贸易额却在过去十年中得到了显著的增加,在 2012 年增加到了 1660 亿美元(图 1)。总体而言,在2012 年,非洲对中国的出口(占 GDP 的 7.8%),超过了其进口(占 GDP 的 4.8%),以美元计算,这相当于 390 亿美元的顺差。 中非贸易大量集中于一部分国家和产品组中。在 2012 年,自然资源占了非洲对华出口的 66%。所有的贸易数据都来自 UN Comtrade (2014);非洲 GDP 数据来自 World Bank (2013)。2012 年主要的对中国出口国包括安哥拉、南非、刚果(布)、赞比亚。除了南非,资源出口占到其他国家对中国出口总量的 90%以上,这反映了贸易高度集中于自然资源领域。当考察非洲从中国进口的产品的时候,贸易的模式是相反的,也就是说,非洲国家从中国进口的主要是非资源型产品(在 2012 年这个比例是 97%)。在 2012 年,南非、尼日利亚和埃及是中国非资源产品的最大进口国。非洲出口资源和进口非资源产品体现了传统的赫克歇尔 ‐ 俄林式贸易模式。非洲在自然资源的出口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反过来从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中国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有趣的是,南非与中国的贸易不同于其他的国家,南非向中国进口和出口的都主要是非资源型产品。尽管南非是中国主要的资源进口对象之一,但其 2012 年出口的非资源产品占到对华出口总额的72%。总的来说,南非是中国非资源型产品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占到中非非资源产品贸易总额的 40%),同时在 2012 年,南非也是中国在非洲第二重要的资源型产品出口国(占到中非资源产品交易总额的 16%)。就资源贸易而言,在 2012年,安哥拉是中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占到中非资源交易总额的 42%)。
........
2.2 外国直接投资
尽管中国对非洲的直接投资相对于中国流向其他国家的投资较少,在过去的十年里其仍得到了显著的增长。图 2 显示出了这个趋势。中国的对外投资显示出了上升的趋势,但是实际数量却是比较小的,无论是在非洲的国内生产总值和非洲的外国直接投资总额的流入方面。在 2000 年到2011 年期间,中国对非洲的直接投资仅仅占了非洲收到的外国直接投资总额的5%。尽管如此,根据世界投资报告 2013 (UNCTAD, 2013),中国仍旧是目前非洲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投资者。事实上,中国的投资对与某些非洲国家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资本资源。举例来说,可以观察 2000‐2011 年中国对外投资占总的外国投资的比例。2009 年的大幅下跌可能意味着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在金融危机后有所下降。在 2008 年,由于南非标准银行的一个意外的大规模投资使南非成为拥有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最大存量的国家。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占津巴布韦外国直接投资流入量的 52%,占毛里求斯的 26%,占南非和赞比亚的 13%。主要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国包括南非、苏丹、尼日利亚以及赞比亚。在中非贸易当中,中国的直接投资主要集中于资源丰富的非洲国家除了南非。根据 Asiedu (2006)的研究,对非洲的外国直接投资与东道国的资源禀赋,市场潜力和良好的制度有关。中国投资模式的独特之处还体现在对非洲国家薄弱的基础设施的投资。举例来说,中国的国有石油公司在安哥拉、苏丹、尼日利亚、赤道几内亚以及肯尼亚进行了主要的资源投资(Kolstad and Wiig, 2011)。中国的国有有色矿业公司在赞比亚的铜矿业有相当大的投资,成立了赞比亚‐中国经济贸易合作区这样的一个经济特区。
...........
第 2 章 中非经济关系概述 ....... 5
2.1 贸易 ...... 5
2.2 外国直接投资 .......... 7
2.3 经济合作 ........ 8
第 3 章 实证研究方法和数据 ........... 11
第 4 章 主要结果 ........... 15
第 5 章 扩展和稳健性检查 ..... 23
第 5 章 扩展和稳健性检查
为了检查所得到的结果的稳健性,我们运行许多附加的实证研究。在方法方面,我们优先呈现固定效应估计结果。实际上,我们已在许多额外的回归测试系统 GMM估计的有效性。使用不同的规范,不同的滞后结构,采取不同的时间段或年度平均数。部分地,这是由于国家的数量相对较少以及时间序列较短。虽然结果对本文感兴趣的变量没有太大的影响,但固定效应模型似乎比所述的 GMM 方法的估计更稳健。此外,固定效应估计不控制一些解释变量的潜在内生性。但是,由于 GMM 估计支持各种贸易变量的基本结果,我们仍然相信,内生性问题不是一个主要的问题,我们的研究结果也可以被看作是因果关系的影响。在下面,我们限制扩展和稳健性检查的介绍到两个维度,以节省空间:不同的国家的样品和不同周期的平均值。我们开始与样品的变化,在表 3 中第一次提出,本文扩展了样本,并增加六个北非国家(列 1 和列 2)。北非国家与撒哈拉以南国家不同,他们与中国有相当大额的贸易和投资活动。在第 3、4 列,我们指的是最初的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样本,不包括非洲四个岛国,如佛得角,科摩罗和毛里求斯,它们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大陆国家的情况不同。这可能也适用于马达加斯加。从历史上看,马达加斯加和毛里求斯与中国经济互动效果产生的最大影响可能是亚洲侨民问题。更重要的是,岛国经济体的贸易结构与非洲大陆国家有很大不同。例如,毛里求斯具有较高的贸易/ GDP 水平及出口更多的制成品,这高于其他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萨勃拉曼尼亚,2013 年),包括北非国家阿尔及利亚、吉布提、埃及、利比亚、摩洛哥和突尼斯。
............
结论
我们研究了中国的贸易,外国直接投资和对非洲援助如何影响非洲经济增长。通过实证研究,本文考察了中国对非活动的三个主要通道同时产生的影响。本文的实证研究结果可以总结如下: 一般情况下,中国的直接投资流入和世界其他地区以及中国的经济合作与来自其他国家的外援似乎对促进非洲国家经济发展没有什么大的作用。但是中非贸易有重大的影响。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从中国进口产品,尤其是非资源的进口,对非洲经济增长产生了负面影响。这一发现是稳健的,使用不同的样本和期间的平均值,以及一个工具变量。虽然并不在所有的规范下显著,非洲出口到世界各地(不包括中国)都与非洲增长产生积极的影响。最后,我们发现非洲对自然资源产品的出口受益于中国对原材料的需求上升,由于其贸易条件的的积极变化进而增加出口的自然资源。在政策影响方面,这些结果清楚地表明,当与像中国这样一个新的合作伙伴打交道,非洲国家所面临着机遇和挑战。非洲出口的自然资源是一个明显的例子。资源丰富的非洲国家会得到较高的(总)出口收入。这些额外的资金必须花费好,例如,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如改善基础设施和教育。不足之处主要是如何避免资源诅咒的产生(CARMIGNANI 和乔杜里,2012)。同样,非洲消费者受益于来自中国的廉价非资源性产品的进口。这适用于非洲生产者从中国进口低成本的中间产品。这提高了消费者福利水平并使生产商更具竞争力。本文发现有力的证据表明,位移效应使非洲生产者可能无法与中国同行企业开展竞争,这尤其适用于特定的劳动力密集型制成品,如纺织品,鞋类和家具,非洲生产者在当地市场至今都占据着相当大的市场份额(莫里西和 Zgovu,2011)。贸易保护水平(关税和非关税贸易壁垒)的暂时增加可能使非洲生产商保持了市场份额,合适的(长期)政策选择必须提高非洲生产商的竞争力水平。在这方面,非洲公司远落后于中国竞争对手。这些替代效应被视为中国企业主导许多行业/产品类别,在这些类别中中国企业没有非洲竞争对手。然而问题是,中国的崛起是否会阻碍世界市场上非洲公司的出口机会,这些非洲企业同样要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到目前为止,得到的研究结果并不利于非洲国家,如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可能会阻止该细分市场(卡普林斯基和莫里斯,2009 年)。
.........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986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98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