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公益慈善事业发展中的公民参与问题研究
一、公益慈善与公民参与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一)概念的解析
1.公益慈善的含义
公益的英文释义主要有两个:Public Welfare 和 Philanthropy。前者最早被日本学者冈幸助始在《慈善问题》一书中译为“公益”。希腊语“Koinon”是 Public的始源,是主观意义上的人性关怀,在词典中被译为“公有的、公众的、为公众服务的”。Welfare 英文释义为“幸福、福利或福利事业”,即一种主观的美好期盼。而同源于希腊文的 Philanthropy 意味着“对人的爱”,并将爱赋予哲学含义,它与 charity 词义相近,后文将对 philanthropy“慈善”的释义进一步解释。通过对公益语源上的追溯,我们发现,公益起源于一种追求和理想,是人类对公共利益和共同美好的向往。
中文里,我们对公益的概念并不陌生,它常常出现在重大的政治活动、政治命题,并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人们往往简单的认为,公益即公共利益,是私益的集合,几乎与慈善同义。《现代汉语词典》这样定义公益:指有关社会公众的福祉和利益。目前,被学术界广泛接受的是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公益研究中心(The Center on Philanthropy)对公益下的定义:公益是指个人或社会组织基于特定的价值观念所发挥的志愿性行为。目的在于实现社会公共利益。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社会公益研究中心的陶传进主任在《社会公益供给—NPO、公共部门与市场》一书中提到:“公益并不难理解,但不同人在不同的角度,理解存在差异。有时,不论原因为何,能为社会带来益处即为公益性;有时又必须考虑行为动机是否出于公益。”“公益”因具有深刻的社会影响力渗透了各个学科领域,对其概念的明确定义存在着较大争议:政治学角度下的公益可被译为“public good”,是指建立在个体利益基础之上的,众多个体利益中相同利益的集合,是公共利益的简称。其行为主体包括社会组织、政府、国家等公共权力机关,具有整体性和普遍性;伦理学认为,公益是一种行为机制和价值体系,其终极目标是全人类的幸福;经济学所阐述的公益即 Public Interest,定位在他人利益,投资者不参与盈余分配;而社会学着眼于全社会共同利益,通过代表公共权力的组织机构,进行以全社会利益最大化为终极目的的活动,如社会保障、社会救济等。基于此,将公益概念进一步延伸:广义上,一切与公共利益相关的行为和活动皆为公益,而狭义上,则强调一方面,其主体应以非政府的形式进行,另一方面应具有非营利性、非强制性、救助性和社会性的特征。通过对以上概念的综述,本文认为公益本质上就是每个公民,不论社会地位的高低都能参与的,以社会道德伦理价值为标准的,能提升社会大众福利水平并改善社会关系的事业。
.......................
(二)理论基础
1.治理理论
治理一概念自在 1989 年世界银行报告出现后逐渐被发展为一套理论体系。治理(Governance)一词是相对于传统的统治(Government)而言的,它表明政府的行动能力开始受到限制,与社会合作,还权于民是势在必行的选择。关于治理的定义学者众说纷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里斯托克将各国学者对治理的定义总结的五种观点、英国学者罗伯特列举的六大定义以及全球治理委员会在《我们的全球伙伴关系》报告中相对权威的界定和归纳的四大特征等,研究者们尽管对该理论界定的角度不同,但大多都强调治理的多元性、民主性、合作性及非意识形态化的管理,即多主体对公共事物的自主性共同参与。
治理思想对本文的启示是:首先,公益慈善事业不应再由政府独自包揽,应成为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政府与民间组织、志愿组织等各利益主体共同建设的事业;其次,重视公民参与及对公民个体的研究。随着民主政治的发展以及公民意识的觉醒,公民开始重视自身权利的发挥和运用,他们积极参与其发展的全过程,包括影响政策的制定、问责、监督等,政府在公共事务发展中的角色则由统治变为引导,重视公民参与、加强对公民个体的研究不仅有利于政府决策的科学性,也是公民自身价值实现的重要途径;再次,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将市场机制融入公益慈善事业,改变慈善垄断的局面,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对促进慈善组织规范发展,开拓志愿活动发展的新局面意义重大。
2.社会资本理论
社会资本论起源于社会网络理论,是用联结的视角分析个人与组织、组织与组织间关系的理论体系。20 世纪末,法国学者皮埃尔·布迪厄((Pierre Bourdieu)首次对社会资本进行定义:实际或潜在的资源的集合体,这些资源与拥有或多或少制度化的共同熟识和认可的关系网络有关,并以关系网络的存在形式。同期,社会学家詹姆斯 (James S·Coleman)将这一概念系统化并概括其五种主要的表现形式,进一步推动该理论的形成。后续,林南进一步将这一概念理论化,提出社会资本理论,但研究仍停留在个体微观层面。将社会资本理论扩展到宏观层面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罗伯特·帕特南(Robert D·Putnam):社会资本最主要的内容是社会信任、互惠规范(norms of reciprocity)以及公民参与网络(networks of civic engagement),这三者的协调行动能够提高社会效率。后两者推动前者及信任的产生,信任是这其中的关键。
.........................
二、长春市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的概况与研究分析
(一)长春市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的社会背景与现状
1. 该市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的社会背景
地处东北大平原中央的吉林省会——长春市,有着“北国春城”的美誉,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东北地区的第二大都市。总占地面积约 20565平方公里,下辖 6 区,3 县级市,1 县,常住人口约 772.9 万(2013)。2012 年全市生产总值(GDP)为 4456.6 亿,人均生产总值(GDP)57593.69 元,2013 年全市 GDP 总值达 5003.17 亿元,人均 GDP 达 65170.90 元,2014 年 GDP 增长到 5382亿元,人均可支配收入由 2011 年的 20047 元增长到 2013 年的 69633.85 元,增长了三倍之多,处于全国各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名的 60 位左右。这个 GDP 和人均收入在全国排名中游的二线城市,于 2007 年获得“最有人情味城市”美誉后,在后五年连续被评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该荣誉的获得与一个城市的人文关怀,城市文化及和谐度联系密切,更与该市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息息相关。
近年来,长春市公益慈善事业在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发展迅速,且逐步趋向规范化、系统化和平民化,形成了由市、县(区)、乡镇(街道办)、村(社区)构成的四级慈善组织网络体系,80 多个爱心驿站,为公民提供更多参与公益慈善的渠道。五大慈善救助工程,30 多个慈善项目惠及 2 万人次,让长春市的公民幸福感大大增加,同时,“慈善活动月”、“慈善双日捐”等活动的持续成功开展以及《长春慈善》专刊的发行让更多民众了解慈善,唤起了他们参与慈善的爱心与热情。
2.公益慈善发展的现状概述
(1)日益规范的政府工作
除了对“双日捐”、“慈善月”等活动从宣传到开展的重视,为提升全市社会组织(包括慈善组织)的建设水平,长春市民政局民间组织管理局每年组织评估委员会,依照评估指标和程序,对全市申请评估和申请提高评估等级的社会组织从基础条件、内部治理、业务活动与诚信建设、社会评价四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并将结果公示于民政局网站。另外,为了解长春市民的需求,以便有针对性的开展慈善事业,长春市民政局、慈善会、教育局、卫生局、残联、兴业街道、长山社区等相关单位定期联合举办慈善救助项目座谈会,就如何确保慈善资助工作公开、公平、公正和及时等方面进行交流与探讨。同时,政府还积极搭建平台为各公益组织之间提供交流和合作的机会,“青年公益社会组织交流会”、“长春市青年公益社会组织领袖营”的举行让各组织间实现优势互补。此外,政府还出台了《长春市慈善资金管理使用办法》、《长春市慈善会信息宣传工作管理制度》、《中共长春市委、长春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慈善事业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法律规范,可见在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方面,政府工作愈发的规范和有序。
.........................
(二)长春市公民参与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1.研究设计与样本来源
本文调查的主题是“长春市公益慈善事业发展中公民参与问题的研究”,问卷涉及公民的基本情况以及对本市公益慈善的了解、认知、参与情况调查。因变量包括公民是否参与公益慈善以及参与的影响因素、动机、偏好和潜在意愿等,自变量包括长春市市民的经济因素(月平均收入)、社会因素(职业)、文化因素(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宗教等)和慈善组织的自身建设(慈善活动的宣传力度、方式以及慈善捐赠的途径、公信力建设)等。
本次研究的样本针对全长春市的公民,即不论是否参加过或有意愿参加慈善活动的公民个体。问卷以网络填写和现场填写为主,共发放问卷 303 份,收回样本 288 份,有效问卷 219 份,有效率约达 72.3%。剔除无效问卷参考的依据如下:一,30%以上的问题未做答;二,问卷中连续 7 个或 7 个以上问题答案相同;三,,出现明显态度不端正或出现相矛盾的答案。因实际因素限制,现场问卷发放大多在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南湖公园、桂林路、致远街进行,以聊天和问答的方式对问卷内容进行调查。
2.分析方法
为从长春市公民参与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的现状中,归纳公民的慈善行为偏好,分析对公民慈善行为产生影响因素,进而挖掘慈善潜力,以因地制宜地对长春市公益慈善发展中公民参与问题提出建设性建议,本文主要采用统计软件 spss17.0对问卷所得数据进行分析,主要使用到描述统计中的频率分析、列联表分析和相关分析的方法。首先,运用频率分析和列联表分析对调查样本的基本状况、目前公益慈善的参与情况进行描述统计,包括样本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月收入等;其次,运用列联表分析法对不同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等基本情况下,长春公民的参与情况及慈善偏好进行对比描述;再次运用相关分析检验部分变量是否对公民参与公益慈善活动、以及参与的态度、方式、原因等产生影响。
3.调查样本的描述与分析
(1)调查样本的基本描述
本段运用 spss 描述统计的频率分析法,对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汇总如下:
...........................
三、长春市公民参与公益慈善事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39
(一)慈善意识培育不足导致公民参与理念的偏差 ...................... 39
(二)公益慈善的募集难以激发公民参与热情 .......................... 40
四、改善长春市公民参与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现状的建议 ................... 44
(一)培育公民正确的慈善意识,营造全民参与的社会慈善氛围 .......... 44
(二)以联合募集机制集中公民的慈善资源和力量 ...................... 45
四、改善长春市公民参与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现状的建议
资料显示,美国公民的个人捐赠比例约达捐赠总额的 80%,企业捐赠仅达民间慈善捐赠的 5%,属于典型的个人捐赠主导模式。参与公益慈善活动中是每个美国公民的习惯,是生活必备品,被视作是公民的权力,而在针对长春市的调查结果显示,公益慈善的参与往往被看作是美德、是义务、是负担、甚至是部分人谋富、炫耀的途径和手段。调查显示,36.1%的公民认为,慈善是政府的责任,比例占到最大,27.4%认为这是富人该做的事。意识观念是主宰一个人行为的首要因素,因而发展慈善事业首先应矫正公民的慈善理念。
(一)培育公民正确的慈善意识,营造全民参与的社会慈善氛围
1.将公益慈善融入公民教育
营造校园慈善氛围,让公益慈善融入教育。一方面,可仿照西方将学生参与社会志愿活动和公益慈善活动的表现作为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指标。学生目前尚未经济独立,慈善捐助比拼的主要是家长实力,因而学校的慈善教育应把慈善理念重点放在“公益”层面,培养学生关爱他人、服务社会的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公共事务和志愿活动。另外,可将参与志愿服务的时长作为升学的条件之一或学生就业的优先条件。将公益慈善融入学生生活,培养参与慈善的习惯,引导学生从小树立慈善意识,充分认识到慈善不是义务,也不仅仅是政府和家长的责任,而是每一个公民的权利和责任。
2.矫正公民的慈善观念
慈善事业的发展需要公民慈善意识和社会慈善观念的支撑,只有每个公民树立正确的慈善观念,才能形成较好的社会慈善氛围,促进公益慈善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首先,应普及公民对慈善的正确认知,从“公益慈善是什么”、“公益慈善能够做什么”两个基本问题出发,让公民认识到公益慈善不是“扶贫济困”,而是一种“社会互助”,是一种权利而不是任务,同时,捐款捐物与贡献时间精力是同等重要。其次,应倡导公民树立正确的捐赠态度,捐赠不是攀比,而是自愿的对处于困境之人的帮助,是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不应关注他人捐赠的动机与数量,而应重视个人效用,关注我们能为公益慈善做什么,关注他人需要什么,培养公民建立理性的奉献观和助人为乐的幸福观;再次,东北人爱炫富,所以富裕阶层的教育是慈善意识培育的突破口之一。富人拥有着较多的财富,该群体对财富的分配较多被社会关注,因而该群体的财富观和行为会对普通公民产生很大的影响作用。以该群体作为慈善意识培育的突破口,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人们的仇富心理,同时也可通过富人阶级的榜样作用,带动整个社会的慈善行为。
..........................
结论
公益慈善就像一颗会发芽的种子,它扎根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当用真诚去浇灌的时候,就一定会开花,公益慈善不是一个多么伟大的工程,它就是生活的点点滴滴,只要你时常关注便可水滴石穿。目前,长春市以救助促募捐,推出微捐平台及不断完善的五大慈善工程已改变了官办慈善的格局,公益慈善趋于平民化。长春市委市政府等领导机关的规范和重视,该市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东北人热情豪爽的性格孕育着较好的公益慈善发展条件,长春市应适时的抓住时机,正视问题并及时改进问题,按照慈善行为发生前,进行中和发生后的顺序,从公民慈善意识的培育到慈善后期的评估,重视每一个环节的透明性、专业性和创新性,结合刚刚出台的《慈善法》和《国务院关于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用心呵护和培育公益慈善,打造全民参与慈善的氛围,相信这个幸福的城市会变得更加和谐温暖。
公益慈善是由个人慈善汇集而成,因而本文针对公民参与问题的研究对促进整个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 2015 年 12 月 3 日召开的长春市慈善会三届二次理事会上,慈善会会长祝业精对 2016 年本市公益慈善事业发展提出了新展望:要把工作重点放在创新募捐形式、打造慈善品牌、信息公开、发挥媒体渲染作用和加强慈善队伍建设方面,这与本文提出的建议相契合,因而,本文所做的问题归纳具有实践意义,尽管研究样本存在局限性,但所提出的可操作性对策对长春市公益慈善健康持续发展有较大的指导作用,未来的公益慈善应更多的注重专业性、多元化和创新性,“互联网+公益慈善”也将为该领域的发展开辟新天地,相信通过全社会的努力,公益慈善会真正地融入我们的生活,整个城市会因为公益慈善而更加和谐、强大和温暖。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986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986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