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家庭养老影响因素分析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研究背景
自古以来,父权文化塑造了一系列的“养儿防老”、“男主女从”“嫁夫随夫”等传统伦理规范,使得女性处于边缘地位,并以家庭养老的辅助者身份出现,“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一般来讲,女儿没有为父母养老的角色期待。“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则使儿子和儿媳背负更大的照料责任。儿媳对待老年公婆的态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已成家的儿子对父母的责任承担和照料经历。
但是,有学者指出,劳动力由农村向城市转移是现代化必然现象,社会老年学认为现代化进程对老人养老有不利影响。这是因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导致子女工作地与父母的居住地距离加大,增加核心家庭,减少联合大家庭,削弱了传统的家庭结构功能和对老年人的照料,并且在城市里,丈夫的家长地位逐渐弱化,妻子在家中的地位上升,婚姻模式由传统的主从型逐渐变为现代的平权型,婚姻关系逐取代亲子关系成为最重要的家庭关系,需要养老资源的老人被家庭地位边缘化。同时外来务工者受现代化思想影响,个人主义价值观得到发展,个人的世俗幸福和享乐受到重视。甚至出现女权主义,拜金主义,功利主义。在城市融合得越好越注重平等和独立,从而导致“孝”的弱化,最终影响他们对老年父母的赡养。
1.1.2 研究问题
自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前赴后继地涌入城市谋求生计与发展。根据国家统计局抽样调查结果,2015 年农民工总量接近 2.8 亿人,在全部农民工中,男性占 66.4%,女性占 33.6%。女性比例比上年提高 0.6 个百分点。研究发现,“养儿防老”已变得难以为继,越来越多的农民外出务工使得家庭的养老功能受到削弱;由于养老中提供生活照料与情感支持的性别角色往往是女性,越来越多的女性农民外出务工更加削弱了农村家庭养老功能,农民工养老困境应运而生。“养儿防老”是均衡世代间取予的中国传统模式,这种模式有着历史上的经济基础——小农经济,而当代经济基础的改变,这种养老模式当然是也要改变的。那么在放弃土地,走向城市工业化的农民工核心家庭中,农民工赡养父母的情况如何?农民工夫妻关系是否由“男主女从”变为“男女平等”?农民工孝道是否受现代化思想的冲击而弱化?是否受核心家庭夫妻关系以及孝道的影响?本文根据以往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和整理,运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农民工养老的影响因素,得出结论,并根据研究结论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提高农民工的养老质量,促进农民工家庭和谐幸福,改善农民工家庭养老现状。
.......................
1.2 研究目标和意义
1.2.1 研究目标
本文主要探究农民工家庭养老问题,旨在研究家庭角色,夫妻相对资源差异和孝道观念与行为对传统家庭养老的不同影响,为农民工家庭养老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农民工的现状描述有:样本统计描述,农民工家庭角色、孝道观念与行为与夫妻相对资源现状,农民工家庭养老在经济支持、情感支持及其生活照料方面的现状描述。农民工家庭养老影响因素分析有:家庭角色、夫妻相对资源和孝道观念与理解对家庭养老经济支持方面的影响,家庭角色、夫妻相对资源和孝道观念与理解对家庭养老情感支持方面的影响,家庭角色、夫妻相对资源和孝道观念与理解对家庭养老生活照料方面的影响。预期达到的目标具体如下:
1、了解农民工家庭养老现状,观察在不同基本特征(个体特征、父母情况和流动特征)下农民工家庭养老有何差异。
2、对农民工家庭养老进行单因素分析,观察在不同家庭特征(家庭角色、夫妻相对资源和孝道)下农民工家庭养老有何差异。
3、对农民工家庭养老进行多因素分析,深入分析家庭角色,夫妻相对资源和孝道观念与行为如何影响家庭养老,比较三者之间,哪个因素对家庭养老更为重要。
1.2.2 研究意义
我国老龄化加速发展,我国农村老人养老困境日益凸显。在经济方面,中国农村大部分老年人的收入水平还不足以为老年生活建立足够的储蓄。在情感方面,农村老人思想意识更为保守传统,依旧渴望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再加上农村落后,除了邻里唠家常打牌之外并没有太多的文娱活动。在生活起居方面,有些老人不能自理或没有能力再干农活,但其子女纷纷外出,老人缺乏子女照料。在我国农村,家庭内部赡养老人依然是农村老人养老的主要方式。现代化进程中,由于农民工放弃土地离开农村迁移到城市工作,传统大家庭逐渐变成由夫妻及未成年子女构成的核心家庭,代际倾斜不由自主的向下倾斜。以往研究农民工代际支持的文献主要集中在经济支持,情感支持和生活照料,或是养老的性别差异等方面。但是站在外出务工的核心家庭角度上来研究农民工家庭养老的文献几乎没有。本文研究现代化背景下核心家庭中农民工的家庭角色、夫妻相对资源、孝道观有何变化,是否对传统的家庭养老有影响以及如何影响。从理论贡献上来看,归纳整理以往学者在农民工家庭养老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进一步研究发现农民工家庭养老的影响因素,得出结论并针对结论提出对策建议。从现实意义上来看,研究农民工家庭养老,体现了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为促进农民工家庭代际关系和睦,社会和谐发展做贡献。
...........................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理论
2.1.1 传统孝道
文化家庭养老,是传统农耕文明背景下长辈和晚辈的长期互惠互利行为,孝道是农村家庭养老的文化基础。家庭养老符合孝道文化的特点,也是孝道文化的具体表现。孝道是人们孝道观念与行为规范的总称,弘扬“孝文化”是解决我国农村养老问题的关键。孝道与家庭养老的关系,以往学者的主要观点如下:(1)孝道是家庭养老存在的基础。(2)孝道观念淡化是家庭养老衰败的原因。离开了孝道的引导和强化,家庭养老很难继续下去。我国目前出现的厌老和不养老的现象,应更多的从孝道缺失的角度去思考。(3)孝文化是家庭养老的出路。在现代社会更应保留孝道精髓,建立并完善孝道,因为这是维持家庭养老的基础。父母在,不远游,传统的孝将侍奉双亲置于首位。然而现在农村子女均离开父母外出工作,他们不可能与父母日夜在一起。所以现在的农村老人更强调子女工作顺利,家庭和睦,这就是给父母增了光,就是孝顺父母。可见,孝顺的内涵在不停变化,老人对子女的孝顺重新有了新的要求。
2.1.2夫妻相对资源理论
一个人的资源愈多,得到这种资源的人或群体所拥有的权力就愈大。资源假说理论认为,夫妻双方的资源占有决定着夫妻间权力分配,夫妻双方在收入、受教育程度、健康程度等方面占优势的一方比另一方拥有更多的家庭决策权。女性农民工在城镇就业参与度提升,这作为经济资源对她们在家庭里地位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笑冬指出当女农民工控制家庭内部资源并掌握家庭权力时,也控制了公公婆婆的养老资源。狄金华的定量研究表明,女性的家庭权力增大会导致降低对配偶父母的经济支持。本文在已有学术成果的基础上,选取夫妻相对文化水平、相对经济收入水平和相对健康水平做为夫妻相对资源的测量指标,进而关注其对农民工家庭养老的影响。
.........................
2.2 国外的养老研究
就目前的养老模式来看,按照养老主体主要可分为家庭养老、社区养老和社会养老,西方国家主要以社会养老和社区养老为主。社会养老是通过社会途径、依靠社会力量、以社会制度保障并以机构养老为核心的一种养老方式,包括老年社会保障、老年社会服务和老年社会福利。社区养老主要以家庭养老为主、以社区机构养老为辅并以上门服务为主要方式的一种养老模式。东方国家主要以家庭养老为主,老人依靠子女及其他亲属的支持来安度晚年。
西方进入老龄化社会较早,社会养老的发展趋于成熟。各个国家的社会养老的养老机构均有不同特点:比如美国人注重自由和独立,故美国的养老机构最大程度上给老人以享受自由的感觉;法国人注重生活品质,故法国的养老机构特别丰富,,由护理院、收容所、医疗服务机构和老年公寓组成,丰富的养老机构满足法国人的不同需求;澳大利亚人注重家庭,由于他们家庭观念强,故养老机构除了追求现代化外,还更加注重家庭温馨的感觉。
社区养老是由家属、志愿者和专职工作人员共同参与的一种养老方式,最早出现在英国。在不久的将来,社区将会成为养老服务的最佳选择,完善的社区服务可使老人安度晚年。社区养老模式意于“依托社区、互助而助、以人为本”,以老人的健康角度为出发点,运用社区养老机构照顾和社区居家照顾为老人提供完善的养老服务。
东方国家的养老主要以家庭养老为主:中国社会保障力度不强,社会保障范围不广,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传统观念又根深蒂固,因此家庭养老(尤其是儿子养老)为主要养老方式;即使新加坡经济发达,还是亚洲四小龙之一,但要主要养老模式依然是家庭养老主,新加坡鼓励成年子女与老人同住,并给予政策支持如与老人同住可得到房屋租金优惠减免,除此之外,90 年代新加坡颁布《赡养父母法》,是全球首个将赡养父母入法的国家。在亚洲,日本率先进入老龄化,并颁布“国民年金法”、“老年人福利法”和“老年保健法”,这三部法律成为老年福利保障体系的支柱。
.........................
3 农民工家庭养老的现状分析............15
3.1 家庭养老总体状况.......................15
3.2 经济支持与基本特征...............................15
4 农民工家庭养老的单因素分析..................27
4.1 研究假设................27
4.2 家庭特征与经济支持.....................29
5 农民工家庭养老的多因素分析................39
5.1 变量设置.................................39
5 农民工家庭养老的多因素分析
5.1 变量设置
5.1.1 因变量
本文中因变量主要为经济支持、情感支持和生活照料,每个测量指标下面又包含了不同的维度。这三个因变量分别通过问卷中“去年一年,您为父母提供的经济帮助(含现金和实物)有多少?”“去年一年,您与您父母通讯(电话、网络等)联系频率是多少?”“去年一年,您回家探望父母的频率是多少?”获得。文中经济支持(一年内提供的经济帮助)为连续变量。情感支持(一年内通讯联系频率)和生活照料(一年内回家探望频率)都是三分类变量。联系频率分为 6 个月 1次=1、3 个月 1 次=2 以及 1 周 1 次=3。探望频率分为 1 年 1 次=1、6 个月 1 次=2 以及 3 个月 1 次=3。特别指出的是,若被访者为已婚女性,则答赡养公婆情况而不是亲生父母。
5.1.2 自变量
自变量主要有家庭角色、夫妻相对资源和孝道理解与行为。家庭角色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家庭角色意识,体现农民工在核心家庭中“认为自己处于什么样的角色,应当担任什么责任,应当享有什么权力”。使用问卷中的“您是否同意以下观点?1. 男人在外面挣钱,女人在家里照顾家庭是天经地义的 2.丈夫应该比妻子多挣钱 3.如果妻子也在工作,丈夫和妻子应该共同承担家务活”,答案为“非常同意、同意、既不同意也不反对、不同意和非常不同意”;二是家庭角色行为,体现农民工在核心家庭中“承担什么责任,享有什么权力的具体行为”。使用问卷中“在您的家庭中,下面这些事情通常是谁决定?1.孩子教育 2.买大件 3.投资或贷款、借钱 4.妇女外出打工”,答案为“自己拿主意、配偶拿主意、夫妻共同商量、老人拿主意”。答案加总后分为丈夫决策型=1、平等协商型=2 和妻子决策型=3。妻子决策型为参照类。
夫妻相对资源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相对文化程度,体现的是夫妻间的学历差异。使用问卷中的“您的受教育程度是?”与“您配偶的受教育程度是?”题目,答案均为“小学及以下,初中,高中,大专,本科及以上”,分别将五个答案赋值一至五。男性样本中,被访者得分减去被访者配偶得分,相减答案为正数则丈夫相对文化程度高,即丈夫+,为负数则妻子相对文化程度较高,即妻子+。女性样本则相反。若相减答案为 0,则认为夫妻相对文化程度相同。分别把丈夫+、一样、妻子+赋值为 1,2,3。以妻子+ =3 为参照类;二是相对经济收入,体现的是夫妻经济收入方面差异。使用问卷中的“近半年来,您打工的平均月收入是?”与“近半年来,您配偶打工的平均月收入是?”相减得到。如果男性相减答案为正数则认为丈夫相对经济收入高,即丈夫+;相减答案为 0 则认为相对收入一样;相减答案为负数则认为妻子相对收入高,即妻子+。女性样本则相反。分别把丈夫+、一样和妻子+赋值为 1,2,3。以妻子+=3 为参照类。三是相对健康状况,体现的是夫妻身体健康方面的差异。使用问卷中的“您觉得您目前健康状况如何?”与“您配偶目前的健康状况如何?”答案均为“非常差=1,较差=2,一般=3,较好=4,非常好=5”。男性样本两题相减答案为正数则认为丈夫相对健康状况好,即丈夫+。相减答案为 0 则认为相对健康状况一样。相减答案为负数则认为妻子相对健康状况好,即妻子+。分别把丈夫+、一样、妻子+赋值为 1,2,3。以“妻子+=3”为参照类。
.......................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本研究在明确了影响农民工家庭养老的家庭角色、夫妻相对资源和孝道理解与行为做为自变量,农民工个体特征、父母情况和个体特征作为控制变量,物质支持、情感支持和生活照料做为因变量后,选用山西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农村流动人口问题研究课题组关于《农村流动人口发展状况调查问卷》调查收集的数据,实证分析了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同时验证了相关假设。首先,用交叉表分析主要变量(农民工家庭角色、夫妻相对资源和孝道观念与行为)与农民工家庭养老的物质支持(一年内给父母的以货币为计量的经济支持)、情感支持(一年内跟父母用电话书信等方式联系的频率)和生活照料(一年内探望父母的频率)的影响现状;第二,根据已有研究和相关理论提出假设并根据因变量的特征建立回归模型;第三,对回归结果逐步进行分析,实证检验了农民工家庭养老的主要影响因素、影响程度大小及影响方向。最后,本文的实证研究成果主要有:
(1)不同的家庭特征在家庭养老的经济支持方面表现出明显差异。 就家庭角色而言,家庭角色行为为丈夫决策型的农民工比妻子决策型的农民工给父母提供的经济支持更多;经济支持在不同的家庭角色意识下,差异并不显著。就夫妻相对资源而言,不论是相对经济收入还是相对健康状况,丈夫更高给父母的经济支持越多;丈夫和妻子在相对文化程度上的高低对养老的经济支持没有显著影响。在孝道观念方面,认为孝道是养父母之志和养父母之慧的农民工给父母提供的经济支持最多,其次是认为孝道是养父母之身的农民工,认为孝道是养父母之心的农民工给父母的经济支持最少;在孝道行为方面,偶尔听取父母意见的给父母钱最多,不听父母意见的农民工给父母的钱最少,可能是因为偶尔听取父母意见的农民工比完全听父母意见的农民工更有主见,更有能力,同时又比不听父母意见的农民工孝顺,故同时具备有能力赡养父母和有意愿赡养父母两个条件,因而偶尔听父母意见的农民工给父母钱最多。
(2)不同的家庭特征在家庭养老的精神支持方面表现出明显差异。不同的家庭角色下,家庭养老在情感支持方面并没有显著差异。就夫妻相对资源而言,妻子文化程度较丈夫高有利于与父母加强联系,可能是因为文化程度更高的妻子更有学识和教养,懂得和父母多联系,给父母提供更多情感支持;丈夫收入更高的农民工跟父母联系更频繁,给父母提供的情感支持更多;农民工的夫妻相对健康状况与为父母提供的情感支持并没有显著影响。就孝道观念与行为而言,孝道观念与行为对农民工为其父母提供情感支持有正向影响,孝道理解程度越低的农民工给父母提供的情感支持越少;越能听取父母意见的农民工跟父母的联系频率越高。
(3)不同的家庭特征在家庭养老的生活照料方面表现出明显差异。就家庭角色而言,家庭角色行为中妻子越强势的农民工探望父母频率越高;家庭角色意识对农民工回家探望父母频率并没有显著影响。就夫妻相对资源而言,妻子收入比丈夫高,回家探望父母频率越高;夫妻健康状况持平有利于农民工回乡探望父母。探望频率在夫妻相对文化程度下无显著差异。就孝道观念与行为而言,孝道理解与回乡探望频率没有显著关系;越能听取父母意见的农民工回乡探望父母的频率越高。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986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986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