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研究生论文 >

文化产业集聚水平测度及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6-08-20 06:19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伴随知识经济的迅速发展,文化产业的知识密集性特征越来越显著,并在整个世界范围内快速崛起,据 WIPO(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统计资料显示,2013年,美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在 GDP 中的占比最高,达到 11.3%,其次为韩国、巴西等(具体见图 1-1),而全球平均比重为 5.26%[1]。我国政府对文化产业发展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新型文化业态[2],通过发展文化产业推动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各文化生产主体利用多种方式进行文化生产要素及产品的交易,在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也促进了文化产业要素的流动。在这个过程中,文化资源及要素逐渐趋向于特定空间地理位置上的集中,逐渐形成产业集聚,从而进一步促进文化产业发育和成长。 从发达国家的实际情况可以看出,文化产业逐渐向特定空间上集中,呈现出产业集聚趋势。如洛杉矶的好莱坞、纽约的百老汇、伦敦的西区及 SOHO 区、加拿大 BC 省的动画产业园、米兰的时装周、东京的动漫等都形成了一定程度的文化产业集群,这些集群区汇集了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主体,包括文化企业、金融机构、科研院所及政府部门等,这些主体之间相互分工合作,构成文化产业价值链能有力的提高集群区的经济效应。我国的文化产业集聚起步于 20 世纪 90年代,目前初步形成了首都、长三角、珠三角、滇海、川陕与中部六大集聚区,集聚程度较高的地区主要有江苏、北京、上海、广东等。2004 年以来,先后出现了像北京 798、上海张江、浙江横店等文化产业园区,这些园区的集聚效应较为明显。随着近年 ”网“一带一路”、“互联 ? 等政策的提出,文化产业园区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现有的文化产业园区大部分是由政府规划形成,园区内企业一般以享受相应的政策优惠而进入,并不是遵循市场规律自发形成。不同省市以及不同子行业之间集聚程度存在差异,影响文化产业集聚形成的因素作用大小也存在差异。 综上所述,提出本文的研究命题,通过对中国文化产业集聚水平进行区域与行业间的比较及其集聚机制的研究,不仅可以认识当前我国文化产业集聚状况,还能以此为基础分析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对相应的产业政策的制定提供帮助和依据,这也是本文选题的依据。 
............

1.2  研究意义
本文将文化产业作为研究对象,从区域和行业两个视角测度了我国文化产业集聚水平;探讨文化产业集聚的形成机制,构建文化产业集聚机制的系统动力学模型,以此验证关键因子的影响程度,为相关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并充实相关理论。本文通过实证测量文化产业集聚水平,从区域和行业两个不同的视角分析其集聚现状,以此为基础发现文化产业集聚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同时根据关键影响因子的分析结果,从不同角度分别提出有针对性的发展建议,以期能够促进中国文化产业集聚的发展,并为制定文化产业发展相关战略或政策提供意见和指导。
...........

第 2 章  研究现状及相关概念界定 

2.1  研究现状
Alfred Marshall[3] 和 Alfred  Webber[4]分别于 1890 和 1909 提出了外部规模经济理论和工业区位经济理论,产业集聚的研究也应运而生。此后,韦伯首次提出了“经济活动在区域上的集中倾向”这种聚集经济。波特(1998)[5] 将集群定义为:某区域在特定领域具有的非同寻常的竞争优势的产业聚合,并认为在全球化大背景下,产业集群已成为提升国家实力的源泉之一。克鲁格曼(1991)[6]提出了 CP 模型,从微观角度为分析经济的地理分布或空间特征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并解释了产业集聚的原因、过程等内容。此后,部分学者以此为基础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国内对于产业集聚的研究虽然起步比较晚,但发展非常迅速,主要始于对20 世纪 80 年代江浙地区的中小企业聚集现象的关注,当时的相关研究主要是以现状分析为主,并没有完善的理论支撑。直到 90 年代中后期,仇保兴(1999)[7]、王缉慈(2001)[8]等学者在重点研究西方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逐渐将这些理论引入到对中国实践的分析上,自此,许多学者开始以西方的产业布局理论作为相关研究的理论基础。目前相关研究的理论方面主要集中在集聚优势、机制及效应,如李楠(2007)[9]、张志文(2009)[10]等;实证方面主要是集聚度的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等方面。关于集中度测度方面:梁琦(2004)[11]、吴学花和杨蕙馨(2004)[12]等利用空间基尼系数对制造业的集聚程度进行了测量;路江勇和陶志刚(2006)[13]  、李扬(2009)[14]  分别计算了各省市、西部地区的区位商指数;袁海红等(2014)[15]以北京企业微观数据为基础,利用 DO 指数测度不同细化行业的产业集聚度。关于集聚影响因素研究方面:文玫(2004)[16]运以制造业作为研究对象验证了新经济地理理论;此后徐康宁和王剑(2006)[17]、路江勇和陶志刚(2007)[18]、张宇和蒋殿春(2008)[19]、陈飞(2011)[20]、席艳玲和吉生保(2012)[21]、樊秀峰和康晓琴(2013)[22]、金春雨和王伟强(2015)[23]等都从不同角度对影响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进行了验证。  
..........

2.2  相关概念界定

文化产业的概念最早是在 1947  年由阿多诺和霍克海默[63]首次提出,他认为文化产业为大众传播、消费而制作,按设计的结构能批量化、模式化生产制造的工业,在很大程度上能决定文化消费的性质。之后很多机构和学者进行了探讨。但文化产业的边界应该是怎样的、对文化产业的分类是否能抓住其创造性努力的真实程度,这些问题都很难达成一致。因此,历经半个多世纪的演进和发展,时至今日,国内外对文化产业的定义至今也没有权威解释,各国根据其对文化产业理解的不同,对其解释也不尽相同,称谓也是多种多样,例如“创意产业”、 “内容产业”等。各国对文化产业的不同界定详见表 2-1。 1985 年,中国首次出现文化产业这一概念。2000 年,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首次使用了“文化产业”这一专业术语。随着经济形态的不断发展,文化产业的定义在我国也不断发生变化,我国对文化产业定义的演变详见表 2-2。  

文化产业集聚水平测度及机制研究

............

第 3 章  中国文化产业集聚水平测度及结果分析.... 15 
3.1  中国文化产业园区发展现状....... 15 
3.2  研究对象界定及数据来源........... 16 
3.3  文化产业集聚水平测度及结果分析........... 17 
3.3.1  集聚指数的选择........ 17 
3.3.2  市场集中度指数测算结果分析........ 19 
3.3.3  赫芬达尔指数测算结果分析.... 24 
第 4 章   文化产业集聚机制模型构建与仿真分析.......... 28 
4.1  文化产业集聚机制概述....... 28 
4.1.1  环境因子.... 28 
4.1.2  生产要素因子.... 30 
4.1.3  政府因子.... 32 
4.2  基于 SD 的文化产业集聚机制模型构建 ........... 33 
4.2.1  问题识别和基本假设........ 33 
4.2.2  因果关系图........ 34 
4.2.3  存量流量图........ 36 
4.3 方程构建与仿真分析.... 36 
4.3.1  基础指标的测度........ 36 
4.3.2  方程构建.... 38 
4.3.3  基于 SD 的文化产业集聚机制仿真分析——以江苏省为例 ........ 39 
第 5 章  结论与展望.... 43 
5.1  结论与建议........... 43 
5.2  研究展望....... 45 

第 4 章   文化产业集聚机制模型构建与仿真分析 

从文化产业发展路径来看,产业集聚是其发展的未来趋势。文化产业集聚能促进集聚区内知识、信息等共享,增强文化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产业集聚的环境是集聚形成的关键因素,一个良好的产业环境是形成文化产业集聚必不可缺的。集聚的硬环境和软环境相互作用和融合,共同决定文化产业集聚程度。文化产业集聚的洼地效应越明显,越能够形成有利的氛围吸引人才、资本、技术向着集聚区,有利于文化产业集聚区的进一步发展、成熟。 

4.1  文化产业集聚机制概述 
综合国内外有关研究,影响文化产业集聚的因素很多,在集聚过程中,有很多因素影响着文化产业集聚区未来的发展趋势。本章主要讨论文化产业集聚的形成机制,并以此为基础提炼文化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结合已有研究,文中将文化产业集聚机制分为内部动力机制和外部环境机制,前者是和文化产业集聚主体即文化企业直接相关的各种因素,后者是对文化产业集聚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各种因素(见表 4-1)。
........

结论

通过相关文献及理论的研究,选取指数实证测量文化产业集聚水平,从区域和行业两方面分析其集聚现状;在分析文化产业集聚影响因子的基础上,通过构建文化产业集聚机制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探讨文化产业集聚机制,提炼出影响文化产业集聚的四大关键因子:文化需求、资本、人才及政府;以江苏省为例,运用构建的仿真模型验证四大关键因子的影响程度。主要内容及结论如下: 
(1)选用4CR 和 HHI 分行业、分区域计算了我国 31 个省市及 10 个子行业2005-2013 年的文化产业集聚水平,结果显示,从行业角度来看,各子行业集聚水平与文化产业管理体制相关,广告业属于市场化行业,其发展遵循市场规律,产业更倾向于向具有人才等资源优势的区域集聚,因此其集聚体现出区域的不平衡性,具有较高的集聚水平;广播站或电视台在各省市都有分布,因此广播和电视节目制作的集聚水平相对最低。从区域角度来看:集聚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正相关,因此东部地区所呈现的文化产业集聚水平较高,中部和西部地区的集聚水平相对来说较弱。 
(2)通过分析文化产业集聚影响因子,构建文化产业集聚机制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探讨文化产业集聚机制,提炼出影响文化产业集聚的四大关键因子,在此基础上,以江苏省为例验证四大关键因子对文化产业集聚的影响程度,其中政府因子对文化产业集聚的影响最大,之后依次为文化需求、资本、人才。 
.........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986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986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17c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