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学术论文 >

汉英学术论文引言体裁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5 16:01

  本文关键词:汉英学术论文引言体裁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体裁 学术论文引言 对比修辞 CARS语篇分析模式


【摘要】:语言是一种文化现象,而且每一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修辞准则。语言与文化的差异在文章的篇章结构上可体现于不同的修辞模式。对比修辞学主要研究不同语言中篇章结构的差异,预测二语学习者用外语写作时所遇到的困难。自从1966年Kaplan提出对比修辞这个概念以来,对比修辞逐渐发展成跨语言、跨文化之对比。随着语篇分析和篇章语言学等学科的发展,对比修辞的研究领域也从过去主要研究学生作文扩大到对其他体裁的分析,如对报刊文章、商业信函以及学术文章等的分析。 以前的对比修辞研究主要集中在说明文体裁上。学术论文引言这一语篇体裁的研究长期被忽视了。学术论文引言语篇具有特定的交际目的和交际对象,并在语篇结构、文体风格、社会功能等方面都具有特定的体裁特征。虽然同一体裁的语篇具有相同的篇章结构特点,然而特定的篇章结构也会受到社会、文化、背景因素的制约。引言有着特定的篇章结构,在不同的语言文化中也会呈现不同的特征。 本文以学术论文引言语篇体裁为研究对象,尝试在对比修辞的理论框架下,从语篇的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对汉英引言语篇体裁进行比较分析,试图分析属于同一语篇体裁的汉英语篇之间的差异,同时也探求汉英语篇结构背后的不同社会文化因素。本文研究的语料是四十篇学术论文引言,取自于汉英学术期刊杂志。本文采用的分析原理是CARS语篇模式。在这一语篇分析模式中,引言体裁结构由三个语步组成:确定研究领域,设置合适的研究地位,占据研究地位。根据不同的交际目的每一语步又由特定的步骤来实现。作者运用这一模式,以引言体裁结构的语步和步骤为标准,对所选语料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比较了汉英学术论文引言在宏观结构和微观语言层面方面的相同点以及不同点,并从社会文化的角度对其差异进行解释。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在宏观结构上汉英学术论文引言语篇虽然有着细微的差别,却具有大致相同的篇章结构。相比之下,汉英学术论文引言语篇在微观语言层面有着明显的
【关键词】:体裁 学术论文引言 对比修辞 CARS语篇分析模式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H05
【目录】:
  • Abstract (Chinese)4-6
  • Abstract (English)6-10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10-17
  • 1.1 The background to the research10-11
  • 1.2 The rationale for the research11-14
  • 1.3 The objective of the research14-15
  • 1.4 The outline of the thesis15-17
  •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17-27
  • 2.1 Contrastive rhetoric17-20
  • 2.2 Genre-specific studies in contrastive rhetoric20-24
  • 2.2.1 Genre analysis20-22
  • 2.2.2 Studies on genre-specific writing22-24
  • 2.3 Studies on the genre of research article introductions24-26
  • 2.4 Summary26-27
  • Chapter Three: Research Design and Methodology27-34
  • 3.1 Research design27-28
  • 3.2 Data collection28-30
  • 3.3 Research method30-32
  • 3.4 Summary32-34
  • Chapter Four: Data Analysis and Discussion34-54
  • 4.1 Move-Step analysis34-44
  • 4.1.1 Sample analysis34-36
  • 4.1.2 Rhetorical structures of the introductions36-38
  • 4.1.3 Linguistic realizations of moves and steps in the introductions38-44
  • 4.2 Discussion of the results44-52
  • 4.2.1 Findings at the macro-structural level44-48
  • 4.2.2 Findings at the micro-linguistic level48-52
  • 4.3 Summary52-54
  •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and Implications54-61
  • 5.1 Summary of findings of the study54-56
  • 5.2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implications56-59
  • 5.2.1 Contribution to contrastive rhetoric57-58
  • 5.2.2 Significance for academic writing and teaching58-59
  • 5.3 Limitations of this study and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research59-61
  • Notes61-62
  • References62-67
  • Appendix Ⅰ67-69
  • Appendix Ⅱ69-70
  • Appendix Ⅲ70-72
  • Appendix Ⅳ7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马广惠;中美大学生英语语篇对比修辞分析[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2 郭丽辉;硕士学位论文引言的写作情况[J];洛阳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3 杨玉晨;英汉学术论文开头段语篇模式和思维方式对比分析[J];外语教学;2003年04期

4 许力生,李广才;汉英论说文语篇的修辞模式对比[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本文编号:10380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zy/10380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a9d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