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英文数据库 >

《认知心理学及其启示(第7版)》(约翰安德森【美】 著,秦裕林 等译)【图片

发布时间:2016-08-25 10:23

  本文关键词:认知心理学及其启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最佳组合

  • 社会学-第14版

    社会学-第14版
    定价:108元
    售价:70.2元
  • 《认知心理学及其启示(第7版)》(约翰安德森【美】 著,,秦裕林 等译)【图片

    认知心理学及其启示(第7版) 特色及评论

    本书是认知心理学领域内的经典教材,自1980年第一版以来,一直是美国著名的认知心理学教材之一,而且其作者也被誉为当今*伟大的50位心理学思想家之一。在本书的翻译过程中,得到了作者的亲身指导,译者与作者的精心合作保证了本书的准确性和可读性。 本书为热爱认知心理学的人带来了该领域内*新、*前沿的知识。

    认知心理学及其启示(第7版) 内容简介

    本书自1980年第一版出版以来,每五年更新一版,是认知心理学领域的经典教材。该第7版于2010年出版,是*新版。 本书系统地将传统认知心理学与脑功能成像技术的应用相结合,侧重于人脑的认知研究。并通过“启示”将研究与我们的生活联系起来。作者以流畅的语言,深厚的学术功底,引领读者进入认知心理学领域。 本书共14章,第1章介绍了认知心理学发展和思路以及人类认知的神经基础,第14章介绍了认知的个体差异。其余12章分别探讨了知觉、注意、心理表象、知识表征、记忆、问题解决、推理、判断和决策、语言等各个人类认知的信息加工过程,其中每两章为一个专题,共六个专题。同事,吸纳了认知神经科学领域内的研究成果,分析了认知的神经基础,内容详尽、深入,具有相当的前沿性。 本书是心理学、计算机等专业的教师、学生和研究人员系统地了解认知心理学及其*新发展的不可多得的教材。

    认知心理学及其启示(第7版) 本书目录

    序 言
    第1 章 认知的科学
    动 机
    知性的好奇
    对其他领域的启示
    实际应用
    认知心理学的历史
    早期史
    启示: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怎样才能有效地学习
    德国的心理学:聚焦于内省观察
    美国的心理学 :聚焦于行为
    认知革命:人工智能、信息论和语言学
    信息加工分析
    认知神经科学
    信息加工:互通讯息的神经元

    认知心理学及其启示(第7版) 相关资料

    1、注意引导学生将书中系统讲解的理论知识应用到自己的学习和工作中去。 2、与认知心理学的发展趋势一致,本书注重高层次认知过程,包括知识的表征、记忆与学习、问题解决、判断推理、以及语言。 3、强调了认知活动的神经基础 4、不是简单地罗列素材,而是突出了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5、行文通俗易懂,内容丰富,取材精当。 本书显示了作者作为第一流的认知心理学家对认知心理学的洞察力,尤其本书在知识表征、记忆与问题解决方面的深刻与全面,这是任何其它认知心理学教科书所难以望其项背的。               —— 秦裕林 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高级研究心理学家

    认知心理学及其启示(第7版) 作者介绍

    约翰·安德森 John R.Anderson
    美国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约翰?R?安德森(John R. Anderson)是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心理学系和计算机科学系梅隆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曾任美国科学院心理学部(Psychology Section) 2001-2004届主席,认知科学学会1988届主席,曾获美国心理学会杰出科学职业奖(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s Distinguished Scientific Career Award,1994)、鲁姆哈特奖(2004)、实验心理学杰出成就奖(2005)、荷兰皇家科学院首届海涅肯(Heineken)认知科学奖(2006)、和富兰克林计算机与认知科学奖(2011)等重大奖项。
       2004年,著名心理学史家Noel Sheehy将约翰?安德森与冯特、弗洛伊德、巴普洛夫以及赫伯特?西蒙并列,评定他为人类历史上“50位*伟大的心理学思想家”之一,而且是其中*年轻的一位。
    译者简介:
    秦裕林 Yulin Qin

    认知心理学及其启示(第7版)        




      本文关键词:认知心理学及其启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030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mishujinen/1030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f4d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