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英文数据库 >

美国新闻摄影教程新版

发布时间:2016-09-23 19:28

  本文关键词:美国新闻摄影教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美国新闻摄影教程新版

序言

鲍昆

 

    肯尼斯·科布勒的《美国新闻摄影教程》是美国畅销二十多年的新闻摄影教材。2004年3月由北京紫图图书有限公司引进,至今已经两年多过去了。紫图公司当时引进的是该教材的第四版,现在科布勒又再次对这本书进行了修订,现在呈现在读者眼前的是该书的第五版。

    此教材在中国一经面市,立即获得了中国读者的欢迎,也迅即成为学习摄影专业的学生教材和媒体从业者几乎人手必备的手册式的工具书,在中国的新闻摄影界甚巨影响。肯尼斯·科布勒是美国摄影理论家、新闻摄影师,,他长期在院校教授摄影,同时为签约图片机构拍摄照片,具有极丰富的实战经验和鲜活的拍摄体验。因此,他撰写的这部教程,完全没有一般高校教师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痼疾,是一部读后可以立刻上手的实战指南。而且,科布勒可贵的是没有囿于自己个人的经验视野,能够以一个学者的眼光,在报道摄影史中的各种案例中纵横捭阖,将涉及这一行业中最精粹的理念规则生动地开掘出来,而且叙述得条理分明、丝丝入扣,让复杂的现象融入紧密的逻辑,既提纲挈领又活泼生动,令读者阅读学习起来兴味盎然。

    本书虽然是以美国传媒业中的报道摄影作为基本的参照系,但其中所谈及的问题对我们正在成长的报道摄影业却有着极大的参考意义。一些中国新闻摄影界长期困惑的问题,在此书中都有十分明确的答案。

    发达的美国报道摄影,一直是世界摄影的辟路先锋,我们今天才刚刚碰到的一些问题,在美国许多都是久经诉讼而泾渭分明的结论。像记者报道中时刻面临的禁忌、传媒在发布摄影报道时的尺度、灾难报道和社会公众的关系,以及摄影记者良知的自律等,本书都以案例的形式进行了生动的阐释。我们在这些案例和分析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报道摄影对建构一个和谐进步健康的社会所起到的巨大作用。它不仅仅是一种传播的信息,更是一种协调推动社会良知尊严的力量,是一种救赎疏导人们心灵的药方。它也是一种有关精神的文明,是和传媒共生共存的文化现象。最值得称道的是本书中强烈的人文倾向。在本书的第十五章《伦理问题》中,关于一个记者在碰到一个危急的场面时,是冷漠地在旁拍照还是放弃职业意识去对需要支援的人施之援手?作者给出了明确而肯定的答复,即“新闻摄影记者首先是一个人,给予需要的人及时的帮助是他首要的责任,新闻是第二位的。”作者科布勒还对此引证了两个案例来支持这一主张。并引证一案例中人物法新社记者J·大卫·埃克的话,“当有人在你身边摔倒,一个有人性的人都会去帮忙,而不是往后退,看他摔在那里。”对此,让我们不得不想起2005年中国新闻界出现的一个事件,即厦门一个年轻记者一直在雨中等待因马路积水导致人摔跤的照片,和由此引发的该记者道德素养的争论。在那场举国关注的讨论中,居然最后形成肯定记者职业素质的占了多数。本书最重要和最精彩的部分,是第十六章关于报道摄影史的回顾。在此章节中,作者在回顾了报道摄影的技术和行业发展之后,很快进入关于摄影在推动社会历史进步中作用的探讨。作者举出了两个后来深刻影响报道摄影的人物——雅各布·里斯和刘易斯·海因的事迹,来说明报道摄影在社会历史进程中的公器作用。作者指出,由里斯和海因创立的这一报道摄影理念,后来成为二十世纪像多萝西娅·兰格和沃克·伊文思等一系列重要摄影师所遵循的方向,并因此推动了历史的发展。此一章节是本书最大的亮点,点出了报道摄影这一职业的灵魂所在。相当多的中国报道摄影师在进入这个行业后,兴趣的着眼点是技术、技巧和如何争取照片的市场化,反而对报道摄影的价值观念漠然视之,忘记了匡扶正义和抑恶扬善才是报道摄影的生命所在。本书在这些问题上的价值探讨,实际上一直悄悄渗透在各个章节的叙事之中,可以让读者在不经心的阅读中逐渐建构这一价值取向。各种各样的摄影教材很多,但许多仅止于技术层面的指导,缺少人文关怀的教养意识,相比之下,本书成为专业摄影人士的必读之物,其理由就不言自明了。

    本书的另一大看点,就是关于新闻报道摄影可能涉及的法律问题的解述了。在西方一直有传媒是除议会、政府和司法三大权力之外的“第四权力”一说,甚至将此权力的尊严维护水平上升到是否是一个自由公民国家的判定标准。那么媒体是否就此具有了无上的权力了呢?作为媒体主要内容形式的新闻报道摄影是否也因此具有神圣不可侵犯的采访报道权呢?本书在这些问题上都通过案例进行了生动透彻的回应。首先,作者从公民社会的私人权利说起,举例了已故遇刺总统肯尼迪夫人杰奎琳被摄影记者跟踪冒犯,然后进行的一场有趣的诉讼,和法院最后根据此案所限定的摄影记者对当事人的“拍摄距离”的裁决。对于各种形势下的灾变人物和个人形象及隐私经历,都是属于需要保护的隐私权利,摄影记者都不能无所顾忌地随意拍照,更不能轻易在媒体上披露。对在我们中国屡见不鲜的,媒体记者随警务执法人员拍照记录嫌疑对象的现象,书中更是以一系列发生在美国的典型案例来介绍和解答这种行为是否具有合法性。作者强调指出“公共视区”的概念,告诉读者私人住宅的不可侵犯性,即使是警方以公务的名义邀请也不成,因为记者并不是执法人员,没有法律允许除警务执法人员之外的身份人可以闯入私人住宅。同样,作者也十分明确地告诉了读者在“公共视区”拍照的合法性。对于“公共视区”的界定,书中不但以实例进行形象性的描述,甚至还以列表的方式进行了明确和逻辑性的交代,是对报道摄影记者合理处置自己工作合法性的极有价值的参照。随着经济文化生活的高速发展,中国传媒业在同步发展的同时,也越来越面临来自行业内部的激烈竞争,报道摄影记者经常在恶劣的竞争环境中希望自己出类拔萃,于是因采访报道侵犯个人隐私的事件频生。如何规范自律自己的职业道德,恪守正当报道的底线,成为摆在广大新闻传媒从业人员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因此,阅读此书将会使许多长期骚扰我们的问题迎刃而解。同时,本书中此类问题的案例和法律解释,也适合相关法律界人士的阅读,相信会对他们合理判定有关案件,提供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参照角度。

   对图片编辑工作的性质、操作规程和如何判断照片、如何策划选题,以及如何把握传媒披露照片的尺度,本书也作了非常专业的论述。图片编辑是现代传媒工作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分工。随着影像技术的成熟和普及,和信息爆炸所逼迫的传媒视觉图像化,图片在传媒产品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图片编辑的工作,也开始在整个媒体运作过程中作用凸显。一些传统媒体,如印刷传媒的报纸,近年来正处于向视觉图像化的转型期,报纸的传统制作意识形态也因之处于调整期。如何解决诸如摄影报道和图片编辑工作与报纸整体运作的协调,本书也将美国媒体存在的相类似的情况作了介绍,并指出这是一个需要不断协调的长远工作。对于图片编辑工作的本体要求,最主要的是如何挑选优秀的图片,本书举《华盛顿邮报》图片编辑乔·埃尔伯特推荐的图片评估体系,将新闻报道图片划为四个层级。这四个层级是评估一幅图片时不断加分的递进体系,也就是说,最优秀的图片应该这四个指标都能达到。它们是:1,信息含量;2,形象价值;3,情感因素;4,亲切感。这种评估方法,简单明确,易于掌握,不但是图片编辑工作的窍门,也是任何人进入图片解读评价的有效路径。

    本书在如何拍摄图片故事和处理题材形象上,有大量鲜活的示例,而且图文对应,叙事活泼,充分体现了科布勒先生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富有洞见的理论素养。这本书,对初入报道摄影行业的新手,无疑是一本全面细致的工作指南,对在校学生则是一本生动有趣的教材。再有,本书同时还是一本了解美国社会生活和文化形态有价值的参考读物。

2006-5-23


  本文关键词:美国新闻摄影教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214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mishujinen/1214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e08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