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英文数据库 >

普通教育学 赫尔巴特_《普通教育学》试卷

发布时间:2016-09-28 17:08

  本文关键词:普通教育学,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小题1分,共20分)
 1(   )被人们看作是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开始。
   ①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②洛克的《教育漫话》   ③卢梭的《爱弥尔》  ④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2教育是年轻一代成长和社会延续与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为一切社会所必需,与人类社会共始终。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具有(  )。
   ①生物性  ②永恒性  ③历史性  ④阶级性
 3普通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    )。
   ①幼儿教育   ②中、小学教育   ③高等教育   ④职业技术教育
 4广泛意义上的教育目的存在于(    )活动之中。
   ①家庭教育   ②社会教育   ③学校教育   ④一切教育
 5培养学生审美(    )能力是美育过程的起点。
   ①感知   ②理解   ③判断   ④创造
 6对人的身心发展来说,学校教育是一种(    )环境。
   ①宏观的   ②间接的   ③一般的   ④特殊的
 7(    )是现代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它的出现在教育史上是一大进步。
   ①课堂教学   ②复式教学   ③开放教学   ④电化教学
 8教育过程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是(    )。
   ①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现状   ②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可能性
   ③教育要求   ④教育影响
9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但需要高级科学技术专家,而且迫切需要大量素质良好的中、初级技术人
员、管理人员、技工和其他城乡劳动者,所以必须大力发展(    )。
   ①高等教育   ②中等教育
   ③职业技术教育   ④初等教育
 10教育者是教育过程中的基本要素之一,其基本特征是(    )。
   ①主体性、示范性和目的性   ②主体性、目的性和社会性
   ③主体性、个体性和社会性   ④主体性、示范性和主动性
 11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知与行的统一,就是(    )。
   ①理论加实践   ②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③读书加劳动   ④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统一
 12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规定把发展( )的责任交给地方。   ①基础教育
   ②中学教育   ③中等教育   ④职业教育
 13备课时,教师要按顺序写出(    )三种教学计划。
   ①课时计划、单元计划、学期计划   ②学期计划、单元计划、课时计划
   ③单元计划、课时计划、学期计划   ④学期计划、课时计划、单元计划
 14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自身具有的(    )乃是人成为教育对象的根本原因和条件。
   ①生物性和社会性   ②生物性和阶级性
   ③历史性和阶级性   ④受教性和可教性
15教师把实物、教具呈示给学生看,或者向学生作示范性实验,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从而获得
知识、发展能力的方法,叫做(    )。
   ①参观法   ②实验法   ③演示法   ④练习法
16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如果只看到学生差的地方,认为无可救药,那就违背了( )原则。
   ①统一要求与从实际出发相结合   ②对学生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
   ③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   ④发扬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
17教师向学生叙述事实材料或描绘所讲对象的讲授方式称为(    )。
   ①讲解   ②讲读   ③讲述   ④讲演
18(    )说:“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
   ①《论语》   ②《孟子》   ③《学记》   ④《大学》
19李小林私拿水果摊上的一只苹果,经同学揭举,被老师叫到了办公室。老师问道:“李小
林,你私拿别人的东西,这已经是第几次了?”李小林低着头回答:“第五次了”。“你为什么
不改呢?”“我、我也晓得不对,就是、就是有时忍不住。”教师应从(    )入手对李小
林进行教育。
   ①道德认识   ②道德情感   ③道德意志   ④道德行为
20夸美纽斯指出:“凡是需要知道的事物,都要通过事物本身来进行教学;那就是说,应该尽
可能地把事物本身或代替它的图像放在面前,,让学生去看看、摸摸、听听、闻闻等等。”乌申斯基
进一步指出:“一般说来,儿童是依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的。”“逻辑不是别的
东西,而是自然界里的事物和现象的联系在我们头脑中的反映。”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视运
用( )原则。
   ①循序渐进   ②因材施教   ③直观性   ④巩固性


  本文关键词:普通教育学,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257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mishujinen/1257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87f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