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尔雅课答案_跨文化社会心理学
本文关键词:跨文化社会心理学,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基本信息·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页码:358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7月
·ISBN:7115209618/9787115209610
·条形码:9787115209610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外文书名:Understanding Social Psychology Across Cultures
内容简介 《跨文化社会心理学》可供心理学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学习使用;也可供社会学、人类学以及其他跨文化学科的研究生使用;同时还可供研究跨文化问题的学者和移民及跨国工作生活的人士参考。这是一本从跨文化的角度来讨论社会心理学重要命题的专著。第一编是基本概念和框架,介绍了几个重要的文化理论及其研究、跨文化研究方法、跨文化分析和研究的层面;第二编从文化的角度来探讨五个社会心理学话题:发展与家庭、社会认知、人格、沟通和建立关系、组织行为;第三编侧重于世界各国的互动:跨文化互动、群体间关系、全球化与文化发展。
作者简介 译者简介:
严文华,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教授、博士。学术研究领域为跨文化心理学,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实践领域关注管理咨询、心理咨询。著有《跨文化沟通心理学》(2008)、《地震后儿童和青少年团体心理游戏培训手册》(2008,第一作者)、《做一个优秀的心理咨询师》(2008)、《心理画外音》(20c)3)等多部著作。
网上书店QC99COM
媒体推荐 本书具有几个特点:一是它的高度和批判性:三位作者对专业领域非常熟悉,能够站在一定的高度回顾已有研究,能引导读者带着批判性眼光来审视问题。目前很多书和教材只限于描述和介绍,但缺少批判性,而本书恰恰有这个优点。二是它对理论和实证研究的介绍做到了兼顾和平衡,读起来有血有肉,对大学生、研究生和研究学者来说,都能从中找到自己需要的养分。三是它既介绍西方学者的研究,也介绍东方学者的研究。这可能和作者队伍的组成也有一定关系:史密斯教授为英国人,熟悉欧洲的研究;彭迈克教授是加拿大人,长期在香港工作,谙熟亚太地区和世界各国的研究;库查巴莎是土耳其人,对非西方的研究非常关注。四是它的适用范围较广,它的专题既关注跨文化心理学,又关注社会心理学,把心理学放在生态一社会一文化的大背景下来阐述,更具立体性。
——严文华 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
我非常喜爱这本书,我也很乐意向那些想了解跨文化心理学的人推荐此书……我从未见过能够把问题分析得如此清楚明白的理论著作。这本书材料丰富、内容广泛、可读性强,包含了最新的资料并且强调实用导向;书中所引用的全部资料都在充分考虑其背景的前提下经过审慎解读。真是一部杰作!
网上书店QC99COM
——霍夫施泰德(Geert Hotede) 当代著名心理学家、管理学家,跨文化管理研究权威。 代表作有《文化的影响力》《文化与主题:思想的远见》《文化的后果》
编辑推荐 《跨文化社会心理学》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
目录
导读
感谢
中文版序
第一编 建立框架
第1章 跨文化心理学面临的紧迫问题
小结
拓展阅读
思考题
第2章 提高跨文化心理学的有效性
以田野工作为基础的社会人类学视角
心理测量视角
实验的视角
小结
拓展阅读
思考题
第3章 定义方法:理论和框架
文化、国家和社会
价值、信念及行为
霍夫施泰德项目
研究个体与研究文化
作为共享信念体系的文化
作为行为模式的文化
一个全景视图
小结
拓展阅读
思考题
第4章 作为文化的国家以及它们对社会心理学的影响
国家文化的心理学特征描述
国家的生态-政治-社会-经济背景
整合性的模型
小结
拓展阅读
思考题
第二编 核心问题
第5章 文化的形成和再塑:一个发展的视角
为什么我们需要一个发展的视角
人生阶段和文化
子女价值和家庭的变迁
三种家庭模型
自主性-关系性自我诠释
家庭控制
移民的背景
自我诠释、自主性和发展的道路
小结
拓展阅读
思考题
第6章 理解各自的世界
个体层面的自我表征
为失控的马减速
依赖型与认知
依赖型与情绪
依赖型与动机
作为一套持久启动效应的文化
小结
拓展阅读
思考题
第7章 跨文化视角下的人格
为个体和个体所属的文化群体绘制人格地图
人格的组织中是否存在泛文化相似性
小结
拓展阅读
思考题
第8章 与他人沟通和建立关系
沟通的类型
与他人建立关系
小结
拓展阅读
思考题
第9章 一起工作
工作动机
公正理论
冲突与谈判
在团队中工作
领导者和领导力
作为文化的组织
小结
拓展阅读
思考题
第三编 变化中的世界
第10章 应对差异
语言问题
理解跨文化互动
接触的类型
小结
拓展阅读
思考题
第11章 群体间关系
社会认同过程
国籍刻板印象
种族刻板印象
个人主义群体对集体主义群体
移民
评估文化适应
文化适应的过程
接触假设
小结
拓展阅读
思考题
第12章 全球变迁
趋同与现代性
英格尔哈特项目
关于文化变迁的其他数据来源.
小结
拓展阅读
思考题
第13章 未竟之事
讨论的话题
关键术语表
参考文献
译名对照
后记
……
文摘 插图:
第一编建立框架
1跨文化心理学面临的紧迫问题
在这本书中,我们力图展示心理学如何帮助我们理解和应对当今世界上所发生的空前的社会变化进程。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任务,因为它需要我们将注意力均等地分配到两个经常被分别对待的问题上:第一,我们需要展示心理学家如何最佳地应对现今世界人口的多样性。心理学经常通过标准化和简化的设置来开展其研究。研究只是在有限群体中取样时,才会形成清晰的见解,但要将这些见解运用到不同文化情境中时,就会产生问题。第二,我们需要像关注稳定一样关注变化。那些在某个时间点上对事件取样的实验方法——这种方法为大多数研究者所采用——会让我们产生一种“稳定”的错觉,尽管个人经验告诉我们事物是在“变化”着的。
在本章中,我们首先定义我们所关注的问题,后面的各章将为跨文化心理学如何应对这些问题提供一个视角。我们关注的焦点能够通过下面的几句话来加以界定:在过去的一万年中,人类的进化产生出了一系列相对较小和相对分离的群体,我们将这些群体描述为各种社会或各种文化。
后记 终于把这本书翻译完成了。我在心里对自己说。
第一次和这本书相遇,,是在2006年7月的希腊——第18届国际跨文化心理学大会上。也是在那次会议上,和本书的两位作者PeterSmith及MichealHarrisBond相遇。我觉得这本书非常好,和两位作者谈及翻译本书的想法,得到他们的热烈反响。在那一年的秋季学期,我第一次尝试用这本书给研究生做教材。使用下来效果非常好。这更坚定了我翻译本书的想法。我开始带着研究生团队一起来做这项艰巨的工作。
跨文化译著的艰难性在于它涉及文化的多样性、语言的多样性。再加上本书是一本研究性的学术著作,又有一定的深度,三位作者的语言习惯各不相同,翻译过程充满艰辛。在我们定期的讨论会上,大家常常会就一个词的涵义争得面红耳赤,因为它在不同的章节可能有不同的含义。另外,从语言的多样性看,这本书涉及英语、日语、韩语、菲律宾语、中文等的词汇。尽管读者不一定需要懂这么多语言,但作为译者,想要准确了解其含义,还是需要深入学习。除了跟作者深入沟通,我还请教过各个国家的人士。在此向他们表示感谢。
由于国内的跨文化心理学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很多术语没有约定俗成的翻译。这给我们增添了很大难度。我的案头堆了高高的参考书,但有时还是查不出一些词的中译名称。有些名词即便有中文解释,但名词不统一,使用也相当混乱。为此,我们每一个词都经过反复考虑。
本文关键词:跨文化社会心理学,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767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mishujinen/1767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