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成江“荷”系列摄影作品创作座谈会举行
发布时间:2017-03-25 04:02
本文关键词:摄影作品创作,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推荐内容 世界优秀摄影师经典作品联合大展征稿 ...
热点内容
《中国摄影家》摄影基地
黄成江“荷”系列摄影作品创作座谈会举行
时间:2016-10-12 14:54来源:未知 作者:中国摄影家责编:
?aid=149908
黄成江“荷”系列摄影作品创作座谈会举行
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摄影家》杂志主办的“黄成江‘荷’系列摄影作品创作座谈会”,于2016年10月10日,在北京举行。受邀嘉宾中国艺术研究院党委副书记、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李树峰、中国艺术摄影学会副主席陈长芬、中国军事文化研究会摄影艺术研究中心主任江志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胥建国、中国摄影家协会理论部副主任许华飞、《中国摄影》杂志新媒体部主任马勇、《中国摄影家》杂志副主编李德林、《中国摄影家》杂志编辑部主任阳丽君及多家媒体记者、评论员参加了座谈会。
座谈会由李树峰主持,话题围绕黄成江近三年创作的“荷”系列摄影作品展开。
黄成江是位善于思考、功底厚实的艺术家。他早期摄影作品“千里雪原人行早”、“破雪垦荒”、“雪花飘飘”、“汗与水”、“春雨”、“家乡的小路”、“牧雪图”、“大地之恋”等等,以及“北大荒知青”、“土地”、“母亲”、“树”等系列作品,在国内外产生广泛影响。
1968年10月,黄成江响应“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号召,从城市来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1971年与摄影结缘,并受到北大荒老一代摄影家的指导。1981年8月,选调中央国家机关,负责全国农垦系统的摄影工作。1983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一分校,他的《画内求情、画外求景》摄影论文,首次提出“摄影是减法”的创作主张,并在摄影界广泛传播。八十年代中期,黄成江改变以往的创作面貌,大胆将黑白灰影调中的灰弱化,突出黑白反差效果,加之粗颗粒的运用,创作出全新的“土地”系列作品,以其“意境幽深、形式独特、影调高妙、得之自然”,1989年荣获首届中国摄影艺术金像奖。时任中国摄影家协会名誉主席吴印咸曾撰文称道:“黄成江至始至终遵循一条准则,就是从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艺术宝库中汲取养料,同时学习和借鉴外来艺术,以发展他的艺术创作,形成了独特的黄成江摄影艺术风格”。1994年10月,黄成江调入行政岗位,没有更多时间创作,便潜心摄影创作的思考与研究,先后撰写了《摄影家要有马拉松耐力与百米冲刺爆发力》《创作圈——摄影家成功的摇篮》《孤独是摄影家的法宝》《身入与心入》《心性记录是摄影的独特魅力》《欣赏格调决定创作成败》等理论文章和创作所感。在刚刚出版的《归于简单》黄成江“荷”系列作品集中,他表达出“创造,是发扬传统,颠覆自我”的艺术心得。不同阶段的人生经历与学养积淀,让黄成江的学术思考、摄影创作趋于娴熟和自由。
荷,乃人类钟爱、仿效之物。2013年开始,黄成江奔波于不同季节、不同地域的荷塘野池,静心专注,在荷的生命轮回中,见证荷“出污泥而不染”,“寡欲无私、甘为奉献、扶正祛邪、谦恭平和”的崇高品格,体悟荷“归于简单”的生命哲理。他深情地说:“每当面对荷塘时,我心中总是泛起一片涟漪,感叹中国古人视‘万物为一’的大智慧。归于简单,是荷之生命真谛,是艺术创造的至高境界,是人生前行的心路与操守,是人类大家庭更加和睦的精神家园”。这是黄成江对荷的生命诠释和敬仰,他发自肺腑的呼唤,化作一幅幅充满思想光辉照彻的作品。
在创作中,黄成江谈到:“一是秉承‘摄影是减法’的创作主张,删繁就简,注重内容与形式相互穿透,跳出‘内容决定形式’的禁锢,让形式随物而营,随心所成。二是秉持‘创造,是发扬传统,颠覆自我’的艺术心得,在学习先人经典的同时,竭力打破固有套路,注重自我颠覆与升华,在‘归于简单’的心境之下,获得心灵与物象的融合”。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中指出,创作不能停留在高原上,要勇敢攀登艺术高峰。在以坚实的脚步攀登艺术高峰中,黄成江坚持实践与学术紧密结合的态度,敢于颠覆自我的勇气,,正是他与众不同、成绩斐然的根本所在。他的“荷”系列摄影作品,其深邃的内涵及创造性的视觉实验与表达,具有独具一格的学术价值与审美价值。
黄成江“荷”系列摄影作品
心灯
始点
冠冕
光焰
吉祥
向善
本文关键词:摄影作品创作,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66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mishujinen/26660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