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能L镜头十日谈之广角旗舰(转)
发布时间:2016-06-17 10:06
本文关键词:巅峰佳镜——佳能L镜头十日谈,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广角旗舰佳能EF 16-35mm f/2.8L II USM
●L级变焦镜头中最广阔的16mm超广角
●EF变焦镜头“大三元”的重要成员
●明亮的f/2.8光圈直追定焦镜头
●优秀的边缘成像质量
●坚固耐用,性能可靠
简介
在某些人看来,EF 16-35mm f/2.8L II USM是Canon“大三元”变焦镜头中最重要的一枚。在数码摄影时代,Canon是最早扛起“全画幅”大旗的品牌,其专业级和准专业级全画幅机身一直广受好评。全画幅的重要优势之一就在于更能发挥广角镜头的性能,因此如果没有EF 16-35mm f/2.8L II USM这样一枚重磅超广角变焦镜头的话,Canon的全画幅战略无疑会大打折扣。
正因为这个原因,EF 16-35mm f/2.8L II USM对使用全画幅(包括APS-H画幅)相机的专业摄影人以及发烧摄影爱好者来说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是广阔摄影态度的象征。
规格
历史
纵观摄影镜头发展史,广角变焦镜头一直在追求更短的焦距和更广阔的视角,特别是当标准变焦镜头的广角端从35mm、28mm缩短到24mm之后,扩展超广角焦段便成为了广角变焦镜头发展的必然。
1996年4月,Canon推出了EF 17-35mm f/2.8L USM镜头,这是Canon第一枚广角端小于20mm的变焦镜头,其f/2.8的光圈值也与超广角定焦镜头无异。此前制造的几款20-35mm镜头只有1.75x的变焦倍率,20mm显然也难以满足摄影者日益增长的超广角要求。EF17-35mm f/2.8L USM使用了2片非球面镜片、环形USM和内部对焦技术,焦段和性能在胶卷时代都得到了专业用户和摄影发烧友的肯定。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EF 17-35mm f/2.8L USM和所有上世纪诞生的镜头一样,也开始受到了摄影数码化的挑战,此外其最近对焦距离等性能也显得落后。Canon于2001年12月推出了其后续型号EF 16-35mm f/2.8L USM,通过3片非球面镜片和2片UD镜片提升了性能,成为当时焦距最短的变焦镜头(不过这个记录只保持了2年),它的各项性能还满足了数码和胶卷单反相机的使用需要。
2007年4月,在发布顶级数码单反机身EOS-1D Mark III的同时,, Canon又推出了EF 16-35mm f/2.8 LUSM的升级产品EF16-35mmf/2.8L II USM,针对前作广角端边缘成像的不足,改进了前段部分镜片组的设计,更好地矫正了各种像差,获得了更加优异的边缘成像,满足了专业用户最严苛的要求。
外观
EF 16-35mm f/2.8L II USM在EF镜头中并不算是最粗壮的,但比前几代广角变焦镜头都要大,尺寸和重量分别达到了88.5×111.6mm和640g。而其外观上最大的特点是前端开口直径巨大,是少数使用82mm滤镜的EF镜头之一(另一枚是TS-E 24mm f/3.5L II)。
镜筒前段的对焦环和后段的变焦环表面有疏密不同的防滑纹,仅靠触觉就可以轻松分辨,便于盲操作。二者中间是对焦距离观察窗口和对焦模式开关,开关由上一代的突出设计改为防止误碰的凹纹设计。这些都是Canon力图在所有EF镜头,特别是红圈镜头上保持一致的设计细节。
第一块镜片的直径只有约56mm左右,而选择82mm大滤镜是为了避免较小的滤镜边框在16mm端遮挡光线形成暗角。本镜头采用了内变焦+内对焦结构,但变焦时前端镜片组会在外镜筒内伸缩几mm。外镜筒本身是固定不动的,方便操作CPL偏振镜。
这枚镜头外壳坚固,部件结合紧密,卡口、对焦模式开关、变焦环和对焦环内部都做了严格的防尘防水滴密封,可以在严苛的环境下可靠工作。表面的黑色涂层有一定的防滑作用,且在寒冷的环境中也不会像金属表面那样冰凉刺骨。
结构
EF 16-35mm f/2.8L II USM镜头采用了12组16片光学设计,较上一代增加了2组2片,其中包括3片不同类型的高精度非球面镜片(第1镜片研磨非球面镜片、第2镜片复合非球面镜片和第16镜片玻璃模铸非球面镜片)和2枚UD镜片(第12、15镜片)。非球面镜片对超广角和大光圈引起的各种像差进行了良好的矫正,优化了成像各个点的光路,有效抑制了超广角镜头的畸变和边缘成像拖尾现象。UD镜片将广角镜头易产生的倍率色差抑制在极低程度,大大减少了紫边和溢色现象。该镜头整个成像区域内,特别是边缘部分的画质明显优于旧款镜头。
EF 16-35mm f/2.8L II USM采用4结构优化变焦方案,4个结构依次是负透镜组、正透镜组、负透镜组、正透镜组(- + - +),是典型的逆望远结构,变焦时4组镜片全部移动。这种变焦方案缩小了镜头体积,缺点是前部和尾部镜片组在变焦过程中都会移动,不利于密封。对焦通过第2结构的部分镜片(第5~7镜片)进行,自动对焦的负担小。
7叶光圈据称是完美的圆形,可以优化焦外成像。前后双光圈结构可以防止不镜头结构良光线干扰,有助于提升成像质量。
成像
对于广角变焦镜头而言,最大的挑战是边缘部分的成像和畸变两个问题。通过EF 16-35mm f/2.8L II USM的MTF曲线可知,相对于上一代产品,其广角端边缘成像得到了明显改善,长焦端分辨率和反差也都得到了提升。
从实际拍摄情况看,EF 1 6 - 3 5mm f / 2 . 8 L I I U SM的分辨率和反差表现确实是广角镜头中的佼佼者。在f/2.8光圈时虽然边缘成像不如中央,但无论中央还是边缘部分的成像都优于Canon其他广角变焦产品。收缩到f/4~f/5.6时边缘和中央部分的差别已经很小了。
在16mm有一定程度的桶形畸变,在24mm左右基本消失,到35mm转变为轻微的枕型畸变。这个程度的畸变对于广角变焦镜头来说并不算什么问题,通常只在照片边缘部分有直线条的时候比较显眼。
EF 16-35mm f/2.8L II USM对于场曲的矫正也是同类镜头中最优秀的,从中央到边缘一直保持完美的平面效果。超广角镜头上暗角是很难避免的问题。16mm端f/2.8光圈时有明显的暗角现象,不过仅限于全幅成像最靠边角的部分。35mm的暗角相对轻微一些,光圈收缩到f/5.6后暗角不再明显。
镜片结构和镀膜都为数码摄影做了优化,可以将感应器表面与镜片之间反射引起的鬼影和眩光控制在最低程度,让用户可以放心拍摄任何场景。此外,其色彩平衡也是标杆级的。
操作
总的来说EF 16-35mm f/2.8L II USM的操作轻松方便,当然如果直径再小一些就更好了。尽管滤镜直径已经很大,EF16-35mm f/2.8L II USM还是只能安装一个滤镜,否则会产生严重暗角,使用CPL偏振镜也应选择超薄型号。但如果使用的是APS画幅的数码单反相机,则不需要担心这个问题。
对焦环和变焦环的阻尼非常均匀,手感比较紧但并不沉重。广角镜头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它的自动对焦性能绝不会差。使用环形USM驱动的同时,EF 16-35mm f/2.8L II USM还采用了新的高速CPU和自动对焦几何算法,保证对焦快速准确、安静无声。和其他L镜头一样,EF 16-35mm f/2.8L II USM支持FTM全时手动对焦功能
关于操作的小提示
在使用CPL偏振镜拍摄广阔天空时,16mm超广角具有108°10'的视角。在这个广阔的视场中CPL过滤掉了与太阳夹角成90°方向的偏振光,但对其他方向的偏振光过滤较少,有时候会造成天空颜色亮度不均匀,此时只需稍稍调整CPL或相机的角度就会好转。● 劣质的滤镜在广角镜头上尤其容易引起鬼影问题,建议选择双面多层镀膜的高档滤镜。
● 由于变焦时前镜片组移动,所以日常在镜头前面装上保护滤镜或者UV滤镜可以达到更好的防尘防水滴效果。
● 用16mm广角拍摄时,EOS相机内置闪光灯发出的闪光可能会被镜头宽大的前缘遮挡,在画面下方形成阴影。因此建议使用外接的Speedlite系列闪光灯。
运用
EF 16-35mm f/2.8L II USM一枚优秀的新闻镜头,广角和超广角允许摄影者在最近的距离全局记录新闻画面;优秀的对焦性能、恒定的大光圈光可以保证摄影者及时准确进行拍摄;它还具有新闻器材不可或缺的高可靠性。
108°10′的超大视场可以拍摄宽广的画面,并在照片上形成强烈的空间压缩感,改变透视关系,增加物体近大远小的相对比例。灵活使用这一特点可以在照片中创造独特的立体感。这种强烈的个性,正是超广角镜头的魅力所在。
在风景摄影中,EF 16-35mm f/2.8L II USM可以囊括辽阔的景色,2.2x变焦倍率方便取景和剪裁画面,其优秀的成像也是风景照片质量的保证。拍摄环境人像时,超广角的景深较大,很容易囊括人物和背景,其变焦范围给人物造型提供了灵活的空间。24-35mm历来是人文摄影的常用焦段,近期超广角人文摄影也越来越受到摄影人的喜爱,f/2.8的大光圈为快捷的拍摄提供了便利。在城市街道上拍摄建筑物以及在狭窄的室内进行拍摄也都是EF 16-35mm f/2.8L II USM的强项。
APS-C画幅机身使用EF 16-35mm f/2.8L II USM时只能用到其有效成像的39%(1÷1.62),优秀的边缘成像被浪费了,再考虑到其昂贵的价格,这样做似乎有点不值。APS-C机身还是选择EF 17-40mm f/4L USM或者EF-S 17-55mm f/2.8 ISUSM更合适一些。
在APS-H画幅上,EF 16-35mm f/2.8L II USM可以获得相当于全幅上21mm的视角,依然可以当作超广角镜头运用。APS-H机身都是高速机型,使用超广角镜头拍摄运动题材,凝固的瞬间与夸张的透视关系会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以下是对该镜头运用的一些建议
●表现广阔视角:超广角可以收纳广阔的风景画面,但如果全部拍摄远景的话并不能让读者真切体会到其宽广的程度,添加近景形成参照可以增强广阔感。
● 突出前景和主体:超广角拍摄的前景物体会比实际显得更大,这一点对于突出人、物都很有帮助。
● 表现优秀的场曲:拍摄平面物体时EF 16-35mm f/2.8L IIUSM可以提供比普通变焦镜头更平直的成像。常见的是拍摄多人合影时,队列可以保持平直,不需要排成弧形。
● 表现大光圈优势:虽然广角镜头景深较大,但如果结合f/2.8光圈并且尽量拉开主体和背景的距离,EF 16-35mmf/2.8L II USM依然能创造出焦外效果,这是其他广角变焦镜头很难做到的;大光圈也让EF 16-35mm f/2.8L II USM适合拍摄夜景天空,由于提高了快门速度,照片受到星空移动的影响较小。
● 表现奇妙的畸变:拍摄普通人像时,可以利用透视畸变将腿部线条拉长;如果让人物面部接近镜头,会产生大头身体小的有趣画面;同样的方法也适用于其他需要改变比例和透视关系的情况。
● 表现优秀边缘成像:运用EF 16-35mm f/2.8L II USM拍摄时可以将主要拍摄内容占满画面,不必像普通超广角镜头那样对边角部分有所保留。
镜头背后的故事
为什么像EF 16-35mm f/2.8L II USM这样的顶级EF变焦镜头只能达到16mm,而价格低廉的EF-S变焦镜头却可以轻易达到18mm、17mm、15mm甚至10mm?
这是因为单反镜头尾部到成像元件/胶片之间必须留下足够的空间给反光板做“伏地挺身”运动,对于全幅机身这个距离(后焦距)大约是40mm左右。焦距40mm以下的镜头必须采用逆望远结构,焦距越短,镜头体积就愈大,光路设计也越困难,这是限制超广角镜头发展的主要因素。
EF-S镜头用于APS-C机身,其成像元件尺寸小,反光板活动空间小,需要的成像圈范围也小,广角EF-S镜头可以缩短后焦距,相当于把全幅的光学结构等比例缩小了,因此更容易达到小焦距和小体积。当然全幅和非全幅上同样焦距代表的视角就不同了。
样张
以上图文摘自人民邮电出版社《巅峰佳镜——佳能L镜头十日谈》一书
本文关键词:巅峰佳镜——佳能L镜头十日谈,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82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mishujinen/5825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