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NCA研究论文摘要汇编——严重抑郁症抗抑郁联合用药法:双盲随机研究
本文关键词:WONCA研究论文摘要汇编——严重抑郁症抗抑郁联合用药法:双盲随机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米尔塔扎平 氟西汀 联合用药 联合疗法 抗抑郁药 文拉法辛 丁氨苯丙酮 症状缓解 抑郁症 病人
【摘要】:目的不同种类抗抑郁药通常仅使1/3患严重抑郁症的病人症状缓解。之前研究,仅用米尔塔扎平或帕罗西丁,或联合用药法,发现联合用药组6周内症状缓解率是仅用其中某药的2倍。本双盲研究,作者寻求抗抑郁药不同联合疗法的优势证据。方法将符合美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DSM-IV)的病人(n=105)随机纳入接受启动治疗:即氟西汀单疗法(20 mg/d)或米尔塔扎平(30 mg/d)与氟西汀(20 mg/d)、或文拉法辛(225 mg/d用14 d逐渐增量)、或丁氨苯丙酮(150 mg/d)联合用药6周。主要结果为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测试分数。结果中途退出率为15%,4组无显著差异。与氟西汀单疗法比较,3个联合治疗组汉密\顿抑郁量表测试改善明显要大,氟西汀组为25%;米尔塔扎平+氟西汀组为52%;米尔塔扎平+文拉法辛组为58%;米尔塔扎平+丁氨苯丙酮组为46%。反应良好的病人停用某制剂后症状再发率为40%。结论联合疗法与氟西汀单疗法耐受性相同,临床效果要好。研究结果加大了证据范围,且表明与单药疗法比较,抗抑郁联合疗法可加倍缓解症状。
【作者单位】: 中国石油中心医院;
【关键词】: 米尔塔扎平 氟西汀 联合用药 联合疗法 抗抑郁药 文拉法辛 丁氨苯丙酮 症状缓解 抑郁症 病人
【分类号】:R749.4
【正文快照】: WONCA研究论文摘要汇编——严重抑郁症抗抑郁联合用药法:双盲随机研究$中国石油中心医院@周淑新目的不同种类抗抑郁药通常仅使1/3患严重抑郁症的病人症状缓解。之前研究,仅用米尔塔扎平或帕罗西丁,或联合用药法,发现联合用药组6周内症状缓解率是仅用其中某药的2倍。本双盲研究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淑新;;WONCA研究论文摘要汇编(五十)——严重抑郁症抗抑郁联合用药法:双盲随机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1年19期
2 傅恩厚;;三唑仑与氟西汀合用的药动学评价[J];医药导报;1993年05期
3 杨勇;;莫沙必利联合氟西汀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J];重庆医学;2010年05期
4 马兰;吴慧芳;;氟西汀致癫痫持续状态一例[J];临床误诊误治;2008年12期
5 陈军;;小剂量短程奥氮平联合氟西汀治疗老年卒中后抑郁的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0年35期
6 龙森;;氟西汀和氯氮平联用与血压升高相关[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8年05期
7 孙中义;王亚林;陈立军;靳风烁;;伊木萨克片联合盐酸氟西汀治疗早泄的临床研究[J];中国男科学杂志;2010年05期
8 王家新,钟杏圣;氟西汀与丙咪嗪治疗抑郁症的双盲对照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1997年03期
9 赵玫,王志敏,王萱,马建东;氟西汀单用与合并心理治疗对脑卒中抑郁疗效观察[J];健康心理学杂志;1999年03期
10 白照庆;氟西汀与阿米替林治疗抑郁症临床对照研究[J];四川医学;199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玉柱;刘又宁;郝峰英;;氟西汀治疗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10例报告[A];中国睡眠研究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论著汇编[C];2001年
2 罗和春;沈渔(惃);Uriel Halbriech;孟凡强;赵学英;梁炜;谭春香;韩毳;周东丰;刘平;;电针治疗重症抑郁的疗效——随机分组、安慰剂、氟西汀双盲对照研究[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七届精神疾病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2年
3 赵学英;孟凡强;梁炜;罗和春;;电针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对甲襞微循环影响的研究[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七届精神疾病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2年
4 赵学英;孟凡强;梁炜;罗和春;;电针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对甲襞微循环影响的研究[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七届精神疾病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2年
5 应益飞;叶剑辉;;度洛西汀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临床对照观察[A];2011年浙江省心身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6 桂冠;蒋耀娟;;氟西汀片治疗灼口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A];中华口腔医学会第六届全国口腔黏膜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7 李海燕;周东丰;罗和春;;电针和氟西汀治疗抑郁症对血小板蛋白激酶C的影响[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七届精神疾病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2年
8 孙成亮;刘继红;王少刚;邓荣进;杨为民;叶章群;李家贵;;氟西汀 帕罗西汀 氯丙米嗪治疗早泄的临床研究[A];中南六省性学会第一次学术年会暨湖北省性学会第二届第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9 杨伯泉;;氟西汀在治疗非抑郁症中的临床应用研究[A];2007年浙江省精神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10 张静;张慧芳;刘向阳;;氟西汀与氯丙咪嗪治疗强迫症的比较分析[A];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社临床心身疾病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健康时报记者 吴尧;抗抑郁不主张联合用药[N];健康时报;2008年
2 陈立;联合用药 抗击结核[N];人民政协报;2007年
3 武警总医院供稿本报记者 吴卫红整理;联合用药注意事项[N];健康报;2006年
4 湖南省郴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王小衡;联合用药≠药物累加[N];健康时报;2008年
5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主任 邹先彪;治脚气最好联合用药[N];保健时报;2010年
6 睿谨;降压:初始就可联合用药[N];上海科技报;2009年
7 记者 朱国旺;高血压初始治疗也应强调联合用药[N];中国医药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朱国旺;联合用药可提高调脂治疗安全性[N];中国医药报;2011年
9 余光明;联合用药降压效果好[N];家庭医生报;2007年
10 河南平顶山市平煤医疗集团总医院临床药理室主任 王秋冬;联合用药须“联”之有理[N];医药经济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福中;雌二醇和氟西汀对抑郁症大鼠模型行为及5-羟色胺递质系统的影响[D];复旦大学;2010年
2 姬仲;氟西汀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及离体海马神经元缺氧-复氧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4年
3 王莹;药物难治性抑郁形成的炎症机制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1年
4 刘德祥;氟西汀抑制脂多糖诱导的小胶质细胞炎症介质释放及其机制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5 杨灿;抑郁模型大鼠再次急性及慢性应激后海马细胞支架的改变[D];武汉大学;2010年
6 郭兴杰;氟西汀与去甲氟西汀的分析方法及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2年
7 马成杰;茶多酚及联合血管生成抑制剂抗肺腺癌移植瘤血管生成分子机制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年
8 戴飞锋;氟西汀对内皮素-1诱导的人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与凋亡失衡的保护机制[D];武汉大学;2012年
9 陈彤;抗癌复方硫酸长春新碱脂质体给药系统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10 周婕;新型环糊精手性固定相的制备及其对氟西汀对映体的拆分[D];浙江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锡球;氟西汀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疗效的实验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2 姜薇;氟西汀的手性拆分及机理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3 冯学敏;抗抑郁药氟西汀对小鼠肝脏脂质代谢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2年
4 王宝蕊;氟西汀中间体的合成及拆分[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5 石海霞;脱离低压低氧环境对大鼠低氧性肺血管重建的影响及氟西汀的干预作用[D];青海大学;2011年
6 周冉;阿司匹林联合氟西汀对CUMS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7 何萍;氟西汀早期干预卒中后抑郁的临床及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8 王占军;氟西汀预处理对正常大鼠和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TrkB和bcl-2表达的影响[D];第一军医大学;2004年
9 张晓莉;抑郁模型大鼠海马MKP-1表达及DNA甲基化状态的研究[D];新乡医学院;2012年
10 陈卫银;中药复方与氟西汀对卒中后抑郁神经功能康复影响的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10068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qiuzhijiqiao/10068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