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资源利用论文 >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设计 试题 课件 实录 案例 反思

发布时间:2015-10-29 09:45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学科名称:
人教版新课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3课《钓鱼的启示》
二、教材分析:
《钓鱼的启示》是人教版新课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这篇课文文质兼美,作者用抒情的笔触,讲述了一个钓到鱼而放鱼的故事,用烘托的手法,刻画了一个自觉遵守规则的好爸爸形象。从而使学生懂得,自觉遵守规则、诚实守信是一个好公民应有的修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三、学情分析:
本文生字较多,故事情节简单,写的又是人们所熟悉的生活,大部分学生经过预习,能利用生字表和字典认识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多数生词,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而对课文中钓鱼获得的启示,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围绕启示,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是学生学习的又一难点。由于学生的年龄、经历的局限,理解起来很难。教师可以适当点拨,引导学生讨论并联系实际来理解。
四、设计理念: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熏陶。
五、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1)会写本课的生字,辨别形近字并进行组词,读准易误读字的字音,掌握课文中较有特点的多音字的字音、字义与组词。(2)能正确抄写描写月夜美丽景色的句子和课文的重点句。(3)能结合课文理解文中出现的生词的意思;(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方法与过程:(1)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 的心情变化的过程。(3)通过质疑释疑,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地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能力,做一个自觉遵守规则、诚实守信的好公民。(2)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懂得“鱼”有价,而道德无价。但如果禁不住“鱼”的诱惑,那道德的价值就只能相当于一个“鱼”的价格。
六、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理解父亲为什么一定要“我”把钓到的鲈鱼放回湖里的原因。
2.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培养学生的感受、理解能力。
3. 感悟理解作者从这件事得到的启示,懂得遵守规则的必要性。
七、教学难点:感悟作者从这件事得到的启示,懂得遵守规则的必要性。
八、课前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
2、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九、教学课时:2课时
十、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喜欢钓鱼吗?钓到鱼时心情怎样?如果你钓到了一条大鱼,有人让你放了它,你愿意吗?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钓鱼的启示》,看看文中的小詹姆斯是怎么做的?(板书课题)
3、解题“启示”是什么意思?
 【设计意图:谈话导入轻松自然,既能直入主题,突出重点,又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整体感知,读文探究
1、听课文录音朗读,扫清字词障碍。
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1)老师把课文中的生字做成了词串,请自己读一读。
  (课件显示)
   放好鱼饵  抛出钓线  湖面涟漪  耐心等待
   鱼竿剧抖  大鱼挣扎  小心翼翼  操纵钓线
   鱼跃不已  筋疲力尽  拉鱼上岸  父子得意
   乞求无果  不容争辩  放鱼回湖  依依不舍
   月光如水  获得启示  遇到诱惑  思父告诫
   道德抉择  简单问题  道德实践  勇气力量
   师依次指“剧”“跃”“抉”“挣”“获”等字,指导学生学习。
(2)部分词语的意思。
词串中的词语,有什么不明白的,请提出来。
  (重点指导“乞求”“不容争辩”“诱惑”“告诫”“抉择”等词语)
3、自读课文,解疑:小詹姆斯是怎么做的?文中爸爸是怎样的一个人?(提示:或者说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4、小组合作探究、交流。
(板书:钓鱼 放鱼  启示)
【设计意图:在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他们拓展出充足的活动空间,让他们通过独立思考、分析研究、相互讨论,通过交流启发、 取长补短来实现由不会到会,由模糊到清晰的螺旋渐进和分化整合,达到我们预期的教学目的。小组合作探究既活跃了课堂教学的氛围,激发了学生的灵感和创造欲,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合作探究的良好习惯。】
(三)初步体验课文情感
      再读课文,思考:
课文具体写了一件钓鱼的什么事?作者的钓鱼技术如何?(提示:引导学生从文中找也相关内容,并加以分析与概括,要相对具体一些。对于后一问的回答,可以让学生抓住作者钓鱼时的动作加以分析。)
【设计意图:整篇教学设计先让学生从整体的角度把握文章的内容,使学生对文章的思路明晰,为第二课时的细节讲解做好铺垫】
(四)指导写字
学生写本课生字及生词
(五)附板书设计
                                          13.钓鱼的启示
钓鱼      动作一收一放(小心翼翼) 操纵(熟练) 等 迅速 (技术熟练)
放鱼
启示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听写生字词(略)
2、提问:课文具体写了一件钓鱼的什么事?(略)
(二)初读课文,明确启示
1、这次钓鱼给了“我”什么启示呢,我们一起去了解吧。
2、学生接读课文
3、学生评价,并回答所提的问题
4、出示课件:
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5、小结:得到这个启示是非常不容易的,他是怎样得到的呢?让我们一起和作者回到那三十四年前的晚上,那个月光如水的晚上,去回味那令人激动的时刻。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读课文学生应该是能够找到钓鱼的启示的,比较明显,让学生在可以开始就找出启示,直奔主题,是希望学生知道,这是本课的重点、难点,这几句话学生觉得在理解中是有难度的,后面的教学环节中会引导理解句子的内涵,并让学生知道,我们这节课将围绕这个中心进行学习】
(三)精读细品,深入感悟
1、学生默读课文3-11自然段,通过合作、探究交流,同学们对詹姆斯的心理前后变化有了一定的了解,能说一说詹姆斯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吗?(生说)
2、你们是从课文中哪些地方体会到的呢?请认真默读课文,想一想。等会儿用“读到……,我感到……”的句式和同学们交流。
 【设计意图:默读思考,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同时用“读到 …… ,我感到 ……”的模式来训练学生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阅读所得,有利于规范学生的语言。】
3、学生认真默读思考,并在相应的地方作批注,老师巡视。
4、班上交流(随机指导朗读)
⑴理解句子:“突然,詹姆斯的鱼竿猛地被拉弯了,他马上意识到那是个大家伙。他吸了一口气使自己镇静下来,开始慢慢地遛那个大家伙。”(出示课件)
①理解“猛地”“镇静”“遛”等。
②体会詹姆斯的紧张与镇定。(通过读句子体验)(出示课件)
⑵读第四自然段,体会詹姆斯的激动之情。
⑶同桌练读6至11段中的对话描写,体会詹姆斯的不情愿、抗议。
⑷理解读:“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睁开了眼睛,弯下腰,小心翼翼地把鱼钩从那大鱼的嘴上摘下来,双手捧起这条沉甸甸的、还在不停扭动着的大鱼,吃力地把它放入水中。”(出示课件)
抓住重点词“深吸一口气”“小心翼翼”“捧起”“沉甸甸”“吃力地”体会他的悲哀。
⑸爸爸坚决要詹姆斯放掉那条大鱼,爸爸是怎么想的?你觉得爸爸是怎样的一个人?如果你在那里,你会想些什么?引导学生在朗读与感悟中体验。
⑹詹姆斯后悔吗?从哪里看出来?詹姆斯是怎样的一个人?引导学生在朗读与感悟中体验。
出示重点句:
“当遇到道德的问题时,这条大鱼就会出现在他的眼前。”
“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文本内容理解重点句(难点句):捕捉鲈鱼的时间还没有到,钓到的鲈鱼留着,就是错误的;而把鲈鱼放回湖里,就是正确的。道德认识、道德抉择就是这么简单;可是实践道德,就要放掉到手的鱼,就要放弃个人利益,这样做起来不那么容易了!
【设计意图: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教师适时地针对学生的感受和理解进行引导和点拨,帮助学生加深理解,真情朗读,让学生真切地从内心感受詹姆斯在服从中透出的悲哀,反思他的行为,懂得遵守规则的必要性。】
5、出示课件:
 “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①、这里的“鱼”指的是什么?这里的鱼为什么加上引号呢?(教师点拨:金钱、地位、名利等吸引人的,让人喜欢的事物。诱惑人的“鱼”应指不正当的利益与好处。)
②、你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是怎样做的?请联系个人的生活实际和体验想一想,说一说。
6、教师进行提示
学校里,教师多给了分数,没人知道,对于这样的与你怎么办?
买东西时,售货员多找了钱,去归还,还是将错就错?
过马路时,红灯亮了,周围没有警察叔叔,冲过去,还是等一等?
7、教师小结
生活中,与那条相似的诱惑人的“鱼”,我们经常遇到,把握自己,拒绝诱惑,你就是个诚实的有道德的人。但如果禁不住 “鱼”的诱惑,那道德的价值就只能相当于一个“鱼”的价格。其实,不只是作者希望同学们做到不是自己的不能要,做个自觉遵守规则、诚实守信的有道德的人,很多的名人也是这样要求我们,并亲自去实践的。
【设计意图:联系实际,进一步体会父亲告诫“我”的话,并从中进一步了解“我”的父亲教子有方,品德高尚,以及“我”受到的教育是非常的严格的,通过对比,进一步体会。从而使学生懂得做一个自觉遵守规则、诚实守信的好公民】
(四)加深理解,拓展延伸
1、出示课件:
 “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
                                            ——孟德斯鸠(法国著名思想家)
“无论是别人在跟前或者自己单独的时候,都不要做一点卑鄙的事情:最重要的是自尊。”
                                            ——毕达哥拉斯(希腊哲学家)
2、学生自读。
(五)板书设计             
                                             13.钓鱼的启示
“我”心情变化:心情得意(欣赏)——急切——哭出声——乞求——依依不舍(喜爱)   
               拒绝诱惑          道德实践
启示
               做一个遵守规则、诚实守信的有道德的人
(六)布置作业:抄写描写月夜美丽景色的句子和课文的重点句。
十一、教学反思:
    《钓鱼的启示》是一篇哲理比较深奥的课文,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定难度的。选择这篇课文教学,是为了探索深文浅教的教学方法,即对蕴含深刻人文哲理的课文,如何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以及如何选择教学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和释化疑点,以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本案例选择的教学方法:
(1)以读为主、读中体验
对深奥的课文,更要引导学生多读,在读中感悟、体验。教学中读的引导,有筛选主要信息的默读,如找出表现“我”的心理变化的语句,父亲要“我”把鱼放回湖里的语句,“我”得到启示的语句等;有在体验中的朗读,如读“我”的心理变化以及父亲态度的语句等。感悟体验方法的引导力求符合文本特点。一是运用整体感受法。课文中父亲和“我”的人物形象丰满、意境悠远、意象丰富,初读时引导学生整体感受父亲和“我”的形象。二是角色体验法。课文对 “我”的角色着墨多,形象鲜明;父亲的角色着墨虽然不多,但对子女严格进行道德教育的形象栩栩如生,教学中引导学生在朗读与感悟中体验。三是想象体验法。对“我”再次向父亲投去乞求的目光,引导学生想象:儿子向父亲“乞求”,会怎么说? 四是移情体验法。父亲的“不容争辩 ”,引导学生移情体验:你就是父亲,当年儿子投来乞求的目光时,你会不容争辩地说些什么?
(2)引导思维,,问题解决
阅读的本质是思维,要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就必须引导学生学会思维,学会问题解决。如,《钓鱼的启示》以三个问题引导学生思维,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难点。问题一:从钓到大鲈鱼到把大鲈鱼放回湖里,“我”的心情有什么变化? 抓住主要词句感悟放弃已经到手的大鲈鱼有多难;问题二:父亲要“我”把到手的大鲈鱼放掉,态度那么坚决,是不爱“我”吗?他做得对不对?也是抓住主要词句感悟,体会父亲对“我”的严格的道德教育。问题之三,“我”从钓鱼中得到什么启示?引导联系上文理解作者得到的启示,并用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联系生活,通过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而加深对“启示”的理解。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来自费尔教育。 点这里回到顶部

上一篇: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

下一篇:钓鱼的启示教案



本文编号:219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qiuzhijiqiao/219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9a0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