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腐真菌对噻虫嗪污染水体和土壤的修复研究
发布时间:2023-02-07 17:53
噻虫嗪属于第二代新烟碱类农药,是全球应用最广的农药之一,有着应用范围广、水溶性高、半衰期长的特点。虽然大部分农药不会直接作用于水体,但因为它的高水溶性,在施用的过程中,极易通过地表径流、淋溶、干湿沉降、土壤渗透等方式进入水环境中,对水体造成污染。由此引起的农产品农药超标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不容忽视。白腐真菌是一类能将木材腐烂成白色海绵状团块的真菌,因其对底物高度的非特异性,在环境污染治理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目前已发现白腐真菌能有效降解有机氯、有机磷、氨基甲酸酯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本论文主要研究了白腐真菌对噻虫嗪污染水体及土壤的修复效果,在此基础上分析白腐真菌修复过程中的功能酶作用特征、噻虫嗪降解途径及主产物的生物毒性,剖析白腐真菌作用下土著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揭示微生物群落的分子响应机制,最终从白腐真菌修复的作用机理和引起微生物群落响应而影响土壤微环境层面,来洞悉白腐真菌修复新烟碱农药噻虫嗪污染土壤的全过程。本论文主要研究工作及成果为如下三个方面:第一部分为白腐真菌对水体中噻虫嗪的降解及其生理响应研究。首先培养出白腐真菌的模式菌种—黄孢原毛平革菌(Phanerochaete ch...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新烟碱类农药概况
1.1.1 新烟碱类农药的环境残留
1.1.2 风险毒性评估及国内外研究动态
1.2 噻虫嗪概述
1.2.1 噻虫嗪代谢产物
1.2.2 噻虫嗪的环境归趋
1.3 白腐真菌概述
1.3.1 白腐真菌降解特性及降解酶学系统作用机理
1.3.2 白腐真菌降解农药研究进展
1.4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5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白腐真菌对噻虫嗪的降解效果研究及其功能酶作用特性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2.3 实验方法
2.3.1 黄孢原毛平革菌的传代培养
2.3.2 白腐真菌菌丝球的制备方法
2.3.3 白腐真菌对噻虫嗪降解特性研究
2.3.4 白腐真菌细胞活性的测定
2.3.5 白腐真菌蛋白质的测定
2.3.6 过氧化氢酶活(CAT)的测定
2.3.7 过氧化物酶活(POD)的测定
2.4 结果与讨论
2.4.1 标准曲线与线性关系
2.4.2 光解、水解对噻虫嗪浓度的影响
2.4.3 噻虫嗪初始浓度对白腐真菌降解的影响
2.4.4 噻虫嗪初始浓度对白腐真菌细胞活性的影响
2.4.5 噻虫嗪初始浓度对白腐真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2.4.6 噻虫嗪初始浓度对白腐真菌CAT、POD的影响
2.5 结论
第3章 噻虫嗪产物及产物生物毒性分析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3.2.2 LC-MS
3.2.3 噻虫嗪产物对大肠杆菌毒性影响
3.2.4 铜绿微囊藻实验
3.2.5 种子发芽实验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噻虫嗪产物及降解途径分析
3.3.2 噻虫嗪产物对大肠杆菌的生物毒性分析
3.3.3 噻虫嗪产物对铜绿微囊藻的生物毒性分析
3.3.4 噻虫嗪产物对油菜种子生物毒性分析
3.3.5 噻虫嗪产物对白菜种子生物毒性分析
3.4 结论
第4章 白腐真菌对噻虫嗪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研究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4.2.2 白腐真菌形态对修复噻虫嗪污染土壤的影响
4.2.3 土壤中酶的测定
4.2.4 土壤微生物群落变化
4.3 结果与讨论
4.3.1 白腐真菌形态对修复噻虫嗪污染土壤的影响
4.3.2 噻虫嗪污染土壤降解过程中蔗糖酶的活性
4.3.3 土壤细菌真菌Alpha多样性分析
4.3.4 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
4.4 结论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作者简历
本文编号:3737198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新烟碱类农药概况
1.1.1 新烟碱类农药的环境残留
1.1.2 风险毒性评估及国内外研究动态
1.2 噻虫嗪概述
1.2.1 噻虫嗪代谢产物
1.2.2 噻虫嗪的环境归趋
1.3 白腐真菌概述
1.3.1 白腐真菌降解特性及降解酶学系统作用机理
1.3.2 白腐真菌降解农药研究进展
1.4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5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白腐真菌对噻虫嗪的降解效果研究及其功能酶作用特性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2.3 实验方法
2.3.1 黄孢原毛平革菌的传代培养
2.3.2 白腐真菌菌丝球的制备方法
2.3.3 白腐真菌对噻虫嗪降解特性研究
2.3.4 白腐真菌细胞活性的测定
2.3.5 白腐真菌蛋白质的测定
2.3.6 过氧化氢酶活(CAT)的测定
2.3.7 过氧化物酶活(POD)的测定
2.4 结果与讨论
2.4.1 标准曲线与线性关系
2.4.2 光解、水解对噻虫嗪浓度的影响
2.4.3 噻虫嗪初始浓度对白腐真菌降解的影响
2.4.4 噻虫嗪初始浓度对白腐真菌细胞活性的影响
2.4.5 噻虫嗪初始浓度对白腐真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2.4.6 噻虫嗪初始浓度对白腐真菌CAT、POD的影响
2.5 结论
第3章 噻虫嗪产物及产物生物毒性分析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3.2.2 LC-MS
3.2.3 噻虫嗪产物对大肠杆菌毒性影响
3.2.4 铜绿微囊藻实验
3.2.5 种子发芽实验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噻虫嗪产物及降解途径分析
3.3.2 噻虫嗪产物对大肠杆菌的生物毒性分析
3.3.3 噻虫嗪产物对铜绿微囊藻的生物毒性分析
3.3.4 噻虫嗪产物对油菜种子生物毒性分析
3.3.5 噻虫嗪产物对白菜种子生物毒性分析
3.4 结论
第4章 白腐真菌对噻虫嗪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研究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4.2.2 白腐真菌形态对修复噻虫嗪污染土壤的影响
4.2.3 土壤中酶的测定
4.2.4 土壤微生物群落变化
4.3 结果与讨论
4.3.1 白腐真菌形态对修复噻虫嗪污染土壤的影响
4.3.2 噻虫嗪污染土壤降解过程中蔗糖酶的活性
4.3.3 土壤细菌真菌Alpha多样性分析
4.3.4 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
4.4 结论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作者简历
本文编号:37371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qiuzhijiqiao/373719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