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资源利用论文 >

苯并噻唑类污染物的植物吸收与代谢过程

发布时间:2025-01-19 14:58
  苯并噻唑及其类似物(Benzothiazoles,BTs)是一组带有1,3-噻唑环稠合到苯环的杂环芳族化合物,作为高产量化学品,被广泛应用于多种工业和消费产品,包括橡胶生产中的硫化促进剂、防冻剂中的腐蚀抑制剂、除草剂、杀藻剂、皮革和造纸中的杀菌剂以及纺织品和塑料中的光稳定剂。由于BTs的广泛应用,在水体、土壤、沉积物、街道径流、空气、食品中均被检出,甚至在人体血脉、尿液和脂肪中都有检测到。由于其广泛存在及其致突变性、致癌性等毒性,其在环境中的行为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以苯并噻唑(Benzothiazole,BTH)及其5种类似物为目标物化合物,在胡萝卜、生菜、地葫芦植株及胡萝卜细胞体系上研究其吸收、转运、富集和代谢过程。(1)胡萝卜与生菜植株栽培实验表明,各目标化合物于2-3 d内在植株中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其含量范围为21.12~23.36%(胡萝卜)。在胡萝卜不同部位中目标物化合物被富集的含量不一,具体体现为:根>叶>茎,且在根中检测到的含量较多的目标物化合物在茎、叶中的含量较少。2-羟基-苯并噻唑(2-Hydroxy-Benzothiazole,2-OH-BTH),2-氨...

【文章页数】:7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BTs的结构特征、物理化学性质及来源
    1.3 环境中BTs的赋存和归趋
    1.4 BTs的毒性效应
    1.5 BTs在环境中的降解
    1.6 植物对有机污染物的吸收机理
    1.7 植物对有机污染物的代谢机理
    1.8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1.8.1 研究内容
        1.8.2 研究目的
        1.8.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实验方案
    2.1 实验内容
        2.1.1 BTs的植物吸收、富集和转运特征
        2.1.2 BTs的分根实验
        2.1.3 基于植物活体与细胞的BTs代谢动力学
    2.2 实验仪器与材料
        2.2.1 实验仪器
        2.2.2 实验材料
    2.3 活体植物及植物愈伤组织培养
        2.3.1 活体植物的培养
        2.3.2 植物愈伤组织的培养
    2.4 实验方案设计
        2.4.1 活体植物吸收实验
        2.4.2 地葫芦活体植物分根实验
        2.4.3 胡萝卜植物及其愈伤组织代谢实验
        2.4.4 胡萝卜愈伤组织代谢产物鉴定
    2.5 样品前处理
        2.5.1 样品前处理方法
        2.5.2 前处理方法的优化
    2.6 仪器分析方法
    2.7 数据分析方法
    2.8 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QA/QC)
        2.8.1 储备液及标准曲线的配制
        2.8.2 回收率
        2.8.3 检出限
第三章 苯并噻唑类污染物在植物中的吸收与转运
    3.1 BTs在胡萝卜内的分布
        3.1.1 BTs在胡萝卜植物体内不同部位的吸收特征
        3.1.2 BTs在整株胡萝卜植物内的吸收特征
    3.2 BTs在生菜中的吸收特征
    3.3 BTs在植物中的生物富集与转运
        3.3.1 根浓度因子
        3.3.2 茎、叶浓度因子
        3.3.3 转运因子
    3.4 植物中基于韧皮部的BTs的运输
    3.5 小结
第四章 苯并噻唑类污染物在植物中的代谢过程
    4.1 BTs在胡萝卜愈伤组织上的代谢
    4.2 BTs在胡萝卜活体植物上的代谢
    4.3 BTs在细胞与活体植物上的动力学分析
    4.4 小结
第五章 苯并噻唑类污染物的代谢产物及其代谢路径
    5.1 BTs代谢产物的鉴定
        5.1.1 2-SH-BTH代谢产物的鉴定
        5.1.2 2-NH2-BTH代谢产物的鉴定
        5.1.3 2-OH-BTH代谢产物的鉴定
        5.1.4 2-Me-BTH代谢产物的鉴定
        5.1.5 2-Me-S-BTH代谢产物的鉴定
        5.1.6 BTH代谢产物的鉴定
    5.2 BTs代谢产物的路径推测
        5.2.1 2-SH-BTH的代谢产物路径
        5.2.2 2-NH2-BTH的代谢产物路径
        5.2.3 2-OH-BTH的代谢产物路径
        5.2.4 2-Me-BTH的代谢产物路径
        5.2.5 2-Me-S-BTH的代谢产物路径
        5.2.6 BTH的代谢产物路径
    5.3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 作者简历
    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3 参与的科研项目及获奖情况
学位论文数据集



本文编号:40291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qiuzhijiqiao/40291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d05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