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NCA研究论文摘要汇编——一级预防用微血管功能预测心血管事件
本文关键词:WONCA研究论文摘要汇编——一级预防用微血管功能预测心血管事件
更多相关文章: 心血管事件 内膜中层厚度 颈动脉 风险因子 反应蛋白 健康男性 心血管病 速度 生物标记 血流
【摘要】:背景动脉粥样硬化生物标记利于对有心血管病风险者做出临床决策。研究以确定表面健康男性内皮功能预后的重要性和其他血管标记为目的。方法和结果入选人群由1 574例无血管病男性(49.4岁)组成。测量包括血流介导的扩张及其微血管刺激,充血速度、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C反应蛋白。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估血管标记、Framingham风险评分与血管病死亡、血管再通术、心肌梗死、心绞痛和脑卒中首发心血管终点之间的关系。参试者有过低中位Framingham风险评分(7.9%)。平均跟踪(7.2±1.7)年,有71例被试发生心血管事件(111个事件)。血流介导扩张与后发心血管事件无关(危害比0.92;P=0.54)。含Framingham风险评分(每单位SD)多变量分析中发现,除C反应蛋白(P=0.35)外,充血速度[危害比0.70,95%CI(0.54,0.90);P=0.006]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HR 1.45,CI(1.15,1.83);P=0.002]两者均与事件相关。此外,经对中间风险组5年跟踪后,充血速度附加于Framingham风险评分所产生的净临床改叙改善28.7%(P0.001)。充血速度总净改叙改善为6.9%(P=0.24)。结论男性,充血速度,即血流介导扩张的刺激,而非血流本身介导的扩张为负性心血管结果的重要风险标记。为传统风险因子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添了预后价值。充血速度成为微血管功能的新标记,也为层化低风险健康男性风险的新工具。
【作者单位】: 中国石油中心医院;
【关键词】: 心血管事件 内膜中层厚度 颈动脉 风险因子 反应蛋白 健康男性 心血管病 速度 生物标记 血流
【分类号】:R543.5
【正文快照】: 原文见:Anderson TJ,Charbonneau FC,Title LM,et al.Microvascular function predicts cardiovascular events in primary prevention[J].Circulation,2011,123:163-169.Published at:http://www.globalfamilydoctor.com/search/GFDSearch.asp?itemNum=12304ContType=Journa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卫菊;;非甾体类抗炎药、对乙酰氨基酚和心血管事件风险的关系[J];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2006年02期
2 Lonn E.;任付先;;关于长期补充维生素E对心血管事件和癌症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心脏病学分册;2005年09期
3 秦纲;;LDL-C低水平,HDL-C是否仍可预测心血管事件?[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08年09期
4 吴平生;;第12届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纪要(二)[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0年04期
5 Stéphane Cook;Otto M.Hess;张刘锋;;静息心率与心血管事件的关系:是时候开始新的行动了吗?[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0年08期
6 伏忠阳;林兆恒;;辛伐他汀治疗血脂正常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试验[J];心脏杂志;2010年05期
7 祝鹏;任辉;万招飞;;血浆FB、BNP、TNI、CRP浓度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关系[J];中国现代医生;2009年36期
8 ;更佳心血管病预后因素:平均血压比血压变异性[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0年10期
9 Kistorp C.;Raymond I.;Pedersen F.;杜媛;;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C-反应蛋白和尿白蛋白水平是中老年人死亡率和心血管事件的预测因素[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心脏病学分册;2005年11期
10 ;荟萃分析结果支持抗高血压治疗可以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心脏病学分册;2005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建林;李斌;王卫;吴忠;林劲;廖旺;吴小波;;血清肌钙蛋白T测定对冠心病患者预后的临床评估[A];第12届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专刊[C];2010年
2 马建林;林劲;张敬文;王圣;吴明;苏哲坦;李斌;陈关良;王卫;;血小板膜糖蛋白和血小板聚集率变化与冠心病的临床意义[A];第12届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专刊[C];2010年
3 贺信详;贺慧芳;;心血管突发事件防治标志物的监测价值[A];第十次中国中西医结合微循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4 王蓓;赵博文;黎鹏;高炎;杨建敏;金建芬;张邢炜;;腺苷负荷超声心动图预测冠心病预后的价值[A];第二届长三角超声医学论坛暨2009年浙江省超声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5 王蓓;赵博文;黎鹏;高炎;杨建敏;金建芬;张邢炜;;腺苷负荷超声心动图预测冠心病预后的价值[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6 肖军;唐发宽;李进;王洪叶;李晓斌;布伦;张伟;陆宏;;BNP、Goldman评分、ACC/AHA指南心脏风险分级评价老年非心脏手术心血管事件的比较[A];CMIA心功能学会和《心脏杂志》编委会联合学术会议摘要集[C];2009年
7 蔡宏文;徐耕;;微量白蛋白尿与心血管疾病[A];2004年浙江省心血管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4年
8 陈慧;;影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抗栓治疗效果的因素[A];第11届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专刊[C];2009年
9 张莹;周颖玲;张崇建;董豪坚;;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血糖增高与预后的关系[A];第8届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10 赵菲;胡淑芬;吴焰;;冠心病介入俱乐部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的应用研究[A];第11届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专刊[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阳明;心血管事件“批示器”[N];医药经济报;2001年
2 姚春霞;维生素C和E对主要心血管事件无影响[N];医药经济报;2009年
3 新美;十年心血管事件风险可降低一半以上[N];中国医药报;2006年
4 亦舟;瑞舒伐他汀可以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N];医药经济报;2007年
5 胡春松;心脏病突发怎样应对[N];健康报;2007年
6 凌蕴_";降压对保护肾脏意义大[N];健康时报;2008年
7 徐成斌;联合用药 降压达标[N];科学时报;2008年
8 罗刚;高血压患者降脂治疗获益大[N];健康报;2006年
9 董欢霁;控制血糖,心脏却被谋杀?[N];医药经济报;2007年
10 魏开敏;无症状高血压也要坚持用药[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如意;北京地区人群心血管事件预测指标的横断面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1年
2 彭应心;儿茶酚胺-β受体-cAMP系统在高血压和心力衰竭中的调控作用[D];浙江大学;2005年
3 朱世明;高血压病颈动脉硬化与脑循环动力学和AT_1R基因关系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4年
4 李清贤;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的临床监测[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5 谢迪;慢性肾脏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D];南方医科大学;2010年
6 汪芳;NT-proBNP对慢性心衰患者病情评估、疗效判定及预后预测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5年
7 杨艳敏;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高血糖对预后影响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9年
8 王琳;社区老年人群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的五年纵向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1年
9 王效浣;血管内皮功能在冠状动脉病变诊断、介入治疗的价值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0年
10 汤磊;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再开通疗效的系统评价[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艺;稳定型冠心病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预测指标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10年
2 曹春歌;动态动脉僵硬指数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D];山西医科大学;2009年
3 刘颖;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微量白蛋白尿与血浆脂联素水平的相关性[D];河北医科大学;2009年
4 韩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C反应蛋白与心血管事件关系的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0年
5 牟长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不同血压水平与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6 赵红丽;临床和冠状动脉病变特征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心血管事件的影响[D];中国医科大学;2003年
7 张汝新;健康老年人颈动脉超声结构和功能随增龄变化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4年
8 赖红梅;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脉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探讨[D];新疆医科大学;2006年
9 孙淑红;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D];延边大学;2002年
10 张春瑜;冠心病的遗传因素及其预防[D];复旦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9050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qiuzhijiqiao/9050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