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料库的科技论文摘要翻译显化特征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语料库的科技论文摘要翻译显化特征研究?
【摘要】:语料库语言学是描写性翻译研究的新发展,是一项实证性的研究,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文章采用语料库的实证方法对汉英科技类文章中的显化特征进行研究,以自建的小型理工科硕士论文摘要英汉平行语料库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文本连接词的考察和分析,验证了在科技文章中也存在显化特征这一假设,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方法和新思路。
【作者单位】: 西安理工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语料库语言学 显化 连词
【分类号】:H059
【正文快照】: 一、语料库与显化研究纵观国内外翻译研究的发展,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实证的方法在翻译研究中逐步受到重视,已从最初的规约性研究发展成为描写性翻译研究。[1]基于语料库的翻译研究是描写性翻译研究的最新发展。正如Laviosa(1998)所说:“基于语料库的方法正在不断发展,从理论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2011中国语料库语言学大会[J];英语教师;2011年08期
2 本刊记者;;“2011中国语料库语言学大会”将在北京举行[J];语言科学;2011年04期
3 田原;王东;;语料库语言学对语言学理论的贡献分析[J];作家;2011年16期
4 李淼;;关于建设历代汉语俗语词辞书语料库的初步构想[J];文化学刊;2011年04期
5 盛玉麒;;“汉语语料库及语料库语言学圆桌会议”在香港召开[J];当代语言学;2011年03期
6 田原;曾德波;;语料库语言学的西方语言哲学探源[J];作家;2011年14期
7 盛玉麒;;整合资源 走向共享——香港“汉语语料库及语料库语言学”圆桌会议述评[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年07期
8 李静莹;;Alice Deignan《隐喻与语料库语言学》评介[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9 唐丽萍;;语料库语言学在批评话语分析中的作为空间[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10 滕延江;刘永芳;;语料库视角下的口语语法研究:现状与问题[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普;;关于大规模真实文本语料库的几点理论思考[A];世纪之交的中国应用语言学研究——第二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2 安娜;刘海涛;侯敏;;语料库中熟语的标记问题[A];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张志毅;;辞书编纂现代化的基础理论(代序)[A];2004年辞书与数字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杨蔚;;在比较中探寻NULEXID语料库系统的未来之路[A];2004年辞书与数字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解海江;章黎平;;汉语文化词典的设计与编纂[A];2004年辞书与数字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许余龙;;对比语言学研究的新趋势、新思考——第五届国际对比语言学大会述评[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7 《词典》编写组;徐德宽;杨同用;张会;刘兰民;;《现代汉语常用实词搭配词典》编撰中的几个问题[A];2004年辞书与数字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王伟;周卫红;;试论语法化理论在对比语言学中的应用——以英汉语篇中替代类型之对比研究为例[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牛洪梅;吐尔根.伊不拉音;;维吾尔语的词性标注校对初探[A];第三届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向琼;;语言潜、显理论与语言的预测观[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续辑——暨王希杰修辞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许家金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语料库语言学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顾曰国;语料库语言学的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3 本报记者 唐红丽;新词语记录社会变化脉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盛玉麒 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语料库方法:语言学研究的范式转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陈浪;当代语言学途径翻译研究的新进展[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2 赵明鸣;12-13世纪中亚《古兰经注释》语言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3 梁敬美;“这-”、“那-”的语用与话语功能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律;基于PACCEL的翻译显化现象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2 杨进;基于语料库的英汉空间词对比研究[D];安徽大学;2006年
3 刘康龙;结合语料库探索新型翻译教学模式[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4 高毓申;基于小型语料库的会议交传口译中显化和隐化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1年
5 向娟;承诺类言语行为中的语义韵和被承诺者角色[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6 田慧芳;对比性语篇标识语在语言学学术论文段首句中的分布特点及功能[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7 郑海丽;谓语位置上的动词自主义隐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朱雷;英汉词汇衔接手段多维对比分析[D];上海海事大学;2007年
9 张燕;从目的论看法律翻译中的显和隐[D];上海海事大学;2007年
10 雷友芳;多项定语与“的”字隐现的定量研究[D];北京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9852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qiuzhijiqiao/985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