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雷峰塔的倒掉教案_北京版《论雷峰塔的倒掉》教案2
本文关键词:论雷峰塔的倒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会员:qqqq1130 友情提供
学习目标
1.学习议论文以议为主、夹叙夹议的特点。
2.体会文章语言的幽默讽刺的特色。
3.学习本文由社会新闻引出民间故事,从而生发议论、表现思想感情的手法。
教学步骤
导入
我们学过鲁迅先生的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风筝》,学过他的小说《社戏》和《故乡》,这些都是以叙事记人为主的文章,今天我们再学习他一篇有名的文章《论雷峰塔的倒掉》,这是一篇杂文,以发表议论为主。
0.这篇杂文的主要特点是借题发挥。借什么“题”,发挥什么呢?
解析:借1924年9月25日“西湖十景”之一的雷峰塔倒掉之题,抨击封建复古派,阐发邪恶的封建制度必亡、人民必胜的真理。文章扣紧雷峰塔的始末原委而写。
1.读过全文,你能理出鲁迅先生对雷峰塔的态度与看法的线索吗?
并不见佳―希望倒掉―心里不舒服,希望倒掉― 倒掉后的欣喜快慰。
2.本文能分为几部分呢?
文章分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至第5自然段)论述雷峰塔倒掉是我,也是普天之下人民共同的愿望。
第二部分(第6自然段至第10自然段)论述搬弄是非的法海终于受到应有的惩罚。
3.思考回答:既然雷峰塔已经倒了,为何说“听说”?
明确:明明消息确凿,用“听说”“听说而已”,不是表示自己不相信,而是对复古派嘲弄、挖苦。
4.既然写雷峰塔倒了,又为何写未倒之前的雷峰塔?
写未倒之前的雷峰塔不是描绘它的美,而是与众不同,写它的“破破烂烂”,表达厌恶的感情,这就为希望它倒掉作了铺垫。这样写婉而多讽,,看来是漫不经心的话,但为全文定下“幽默而含讥”的基调。
5.作者为什么这样厌恶雷峰塔呢?
明确:问题的实质不在“胜迹”不“胜迹”,而在于雷峰塔是一座“镇压的塔”,是封建势力的象征,不是空谷来风,而是有原因的。
首先,民间传说的情节深深印在童年鲁迅的心灵里,激起了鲁迅的不平与正义感,从关心白蛇娘娘命运,同情白蛇娘娘命运出发,故“惟一的希望”是塔“倒掉”。后来,长大了,读了书,明知塔的建造和法海并无关系,下边也无白蛇娘娘,可仍然“希望他倒掉”。原因又何在呢?由于对冷酷诡诈的镇压者法海极端憎恨。争取自由幸福、善良勇敢的白娘娘遭到封建卫道士的镇压与摧残,被装在钵盂里,并在上面造起一座镇压的塔,因此,塔是封建势力的象征,当然希望它倒掉。
6.请说说“现在,他居然倒掉了,则普天之下的人民,其欣喜为何如?”的作用。
明确:不仅倾吐了作者久积在心头的愿望实现后的欢快与喜悦,而且表明普天之下人民共同的欣喜心情。这一论断说明雷峰塔倒掉合乎民心。
7.第5自然段与第4自然段有何关系?
为了证明塔倒、人民欣喜的论断,第5自然段摆事实加以证明。用吴越的“民意”说明是非自有公论。“除了几个脑髓里有点贵恙的之外”,是对有封建思想意识的人的讽刺。
8.文中怎样由议塔转人评僧的?揭露了法海怎样的心灵?他的下场如何?
学生议论后,明确:由上一自然段的法海“太多事”转入对法海的评论,揭露其镇压善良的罪恶心灵,描绘了他可耻的下场。
9.第9自然段中三句话哪一句是点睛之笔?
最后一个反问句是点睛之笔,揭示了骑在人民头上的反动统治者决无好下场这个真理,点明了文章的中心。
10.“活该”一词独成一段,说说你对此的理解。
“活该”,独成一段,笔力千钧,倾注了作者的爱和憎,欢乐和嘲笑,给读者留下无穷的回味。
小结
写作特色
1.鲁迅先生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此文是以欣喜为基调的,笑中表同情,笑中表憎恨,笑中揭示真理,表达反封建的革命精神,表达对革命高潮的期待和信心。
2.借雷峰塔之题,阐述深刻的政治思想内容。
1924 年9月,雷峰塔因年久失修倒,一伙“正人君子”资产阶级文人纷纷作文,以惋惜为借口,重弹“保存国粹”“整理国故”的老调,妄图维护垂危的封建势力。为此,鲁迅奋起反击,也借题发挥,给他们以“小不舒服”。
3.夹叙夹议。
开头叙,表对雷峰塔的憎恶;叙述故事后评论,以民意表达自己的观点;叙法海结局后,又作一番痛痛快快的议论。
4.语言富有感情。
嘲笑讽刺,同情欢快,均通过富有感情的语言鲜明地表现出来。
5.剪裁得当。
对白蛇娘娘的故事只叙述了白蛇、许仙结为夫妇,法海怎样干涉、等有关情节,“祭塔”等消极内容就摒弃不用了。
拓展
搜集一则民间故事或民间传说,用夹叙夹议的方法写一篇短文,说明一个观点,歌颂或贬斥。
练习
1.分析倒装句:并不见佳,我以为。
解析:不是一般的倒装或追求奇特,而是对“并不见佳”的强调。
2.两个“不舒服”,两个“希望他倒掉”,表明了什么?
表明了鲁迅一贯的心情,表现他坚决反封建的精神。
3.写吃蟹的过程目的何在?怎么写的?
文中细致地描写了吃螃蟹和取“蟹和尚”的过程,情趣横生,使人哑然失笑。特别是“切下”“取出”“翻转”,笔调轻快。“有头脸,身子,是坐着的”绘其难看的形象,提其可耻的下场,充满幽默感。这种讥笑讽刺的光芒,使文章随处跳动着战斗的火花。
本文关键词:论雷峰塔的倒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998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qiuzhixinhan/1998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