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法治建设 创新驱动重庆平安建设步入法治化轨道
法制网记者 吴晓锋 见习记者 战海峰
在今年的南昌会议上,孟建柱书记强调,要坚持创新引领,积极推动理念、制度、机制、方法创新,不断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
近年来,重庆坚持以“大平安”为统揽,以“大综治”为平台,以创新为驱动,夯实“三基”建设,坚持法治引领,推动社会热难点问题在法治化轨道上有效解决,提升了社会治理的能力和水平,确保了全市社会大局持续稳定。
今年1月至11月,全市刑事立案同比下降9.9%,八类主要刑事案件在连续四年下降的基础上又同比下降7.5%,尤其是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感的抢夺、抢劫、盗窃机动车、入室盗窃案等分别同比大幅下降;初步统计,三年来,全市上下实施了5000余个“三基”建设项目,特别是投入24.8亿元用于技术装备建设,有效改善了基层工作条件,提升了基层实战能力。
增加的是真金白银的刚性投入,降低的是影响群众安全感的直接指标,这一组对比强烈的数据,生动凸显了三年来重庆平安建设取得的明显成效。平安法治建设
创新:深化平安建设新动力
“装上这个门禁,好得不得了,现在那些认不到的人再也不能到处乱窜了。”重庆市巴南区李家沱合建社区的老居民冯大爷激动地说。
李家沱合建社区住房老旧,经常容易遭贼。但自装上智能门禁系统后,小区治安环境有了180°大转变,保持着零发案率,大大提升了群众安全感。
据悉,智能门禁系统是巴南打造的“1+5科技护城墙”防控体系中的一张“网”。该系统运用智能门禁将一栋栋单体楼和一个个物业小区防控起来,织密了镇街和社会治安防控网。
今年以来,市级有关部门和各区县扎实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注重用创新织出一张守护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的平安“网”。
“猫鼠同步”是涪陵区公安局借助“天网工程”,创新推行的图侦作战模式,在打击犯罪、综合防范、便民服务等方面发挥了成效。今年9月,涪陵被批准为全国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示范城市。
“要针对突出问题和短板,深化和创新综治工作,以此为基础推动整个社会治理创新。”近日,重庆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刘学普在垫江县检查调研政法平安建设工作时说。
重庆坚持问题导向,紧紧抓住当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不断创新综治工作,加强重点防控。
随着寄递物流行业的迅猛发展,寄递渠道安全隐患也日趋突显。为此,去年12月,垫江挂牌成立了全国直辖市及重庆市首个县级邮政监管机构——垫江邮政管理局,并建设综合性寄递物流集散中心,实现寄递物流“统一入园、统一平台、统一安检、统一物流”,严防利用寄递物流渠道实施违法犯罪,确保社会公共安全。
除了强调方法手段创新,重庆还注重体制机制创新,将实践中的好经验好做法上升为制度机制,有效整合资源、共享信息、形成合力,推动了平安建设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
市委常委会每季度专题研究一次平安稳定工作,在重庆已形成制度。在以上率下、示范效应的推动下,全市各区县党委常委会形成了每月或每两月专题研究平安建设、不定期分析研判平安稳定形势的制度。平安建设大事合议、难事快议、组织保障有力有序,全市上下形成了高位推动、强力保障的党政主导平安建设新格局。
如何让各级领导干部把平安建设的责任担在肩上?重庆市陆续出台若干重要的规范性文件,形成一系列制度体系。从最初试行的《平安重庆建设领导责任制暂行办法》到《重庆市健全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领导责任制规定》,明晰各级各部门对平安建设的领导责任。《关于加强公共安全风险防控的意见》《关于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实施意见》《重庆市社会治理“十三五”规划》等系列重要文件明晰了各级各部门责任。
为解决重大涉稳事项预知预警和主动处置的问题,重庆建立了涉法涉诉涉稳信息综合研判机制,实现舆情收集研判、交办督办、处置反馈一体化运行。该机制在今年的南昌会议上得到了孟建柱书记的充分肯定。
在这个机制的统筹下,2014年初针对部分民办培训机构引发不稳定问题,各部门信息共享、整体联动,出台了《重庆市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管理暂行办法》,从根本上解决了审批多头、监管缺位的问题。
此外,重庆还创新建立了社会治安形势定期分析研判机制、平安建设专项工作组推进机制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机制,化解了一批热点,破解了一批难题。
三基:创新社会治理着眼点
近日,记者来到距重庆市彭水县城37公里的郁山镇镇政府大楼前,新建的郁山派出所、司法所、中心检察室、法律服务所和消防中队分列在办公大楼两侧。
记者在郁山派出所看到,该所已实现办案区、办公区、生活区分设,设有涉案财务保管室、基础信息采集室、询问室、讯问室等,其中,基础信息采集室还装有目前最先进的信息采集设备,可现场采集指纹、脸谱、DNA等公安要求的所有基础信息且自动生成电子文档。民警在大山里办案也用上了城市才有的“高科技”手段。郁山派出所教导员吴成均欣喜地说:“我们基层干警是政法综治三基建设的直接受益者!”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如果基层不牢、基础不稳,那么创新就成了“空中楼阁”。刘学普强调,“抓基层打基础是创新社会治理的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
2013年,重庆创新提出“做强区县、做实镇街、覆盖村居、形成网格”的总体思路。近年来,重庆更是把加强“三基”建设作为创新社会治理、深化平安建设的战略性、先导性工程来谋划和推进,一年一个主题,形成“人往基层配备、财物向基层倾斜,能力在基层提升,工作成效在基层检验”的良好导向。坚持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保障下倾,着力强化基层建设、夯实基础工作、提升基本素质,全面提升基层维护社会安全稳定的能力水平,打造‘升级版’平安重庆,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
据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市综治办副主任文天平介绍,三年来,全市恢复或新建标准化派出所888个,基本实现了“一镇街一所”的目标。建成42个派驻检察室,规范化建成1000余个乡镇街道司法所,并在乡镇街道全部设置政法书记、综治办主任,在村居设置综治专干。同时,普遍在乡镇街、社区(村)建立治安巡逻队,并由财政资金采购一大批统一标识的治安巡逻车,在城乡形成了群防群治“天网”。
今年是“三基”建设的提升年,重庆市综治办重点部署了基层组织建设规范化、工作手段信息化、平安创建社会化、基础工作精细化四项任务,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本文编号:12663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qkzz/1266311_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