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期与密度对鹰嘴豆物质积累运转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8-21 17:31
为探讨播期、密度及其交互作用对鹰嘴豆物质积累转运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确定适宜东北地区鹰嘴豆种植的播期和密度,本试验于2018—2019年选用‘白鹰1号’为试验材料,设置4个播期(3月29日、4月7日、4月16日和4月25日)和4个密度(16.7万株·hm-2、11.1万株·hm-2、8.3万株·hm-2和6.7万株·hm-2)处理,通过测定鹰嘴豆干物质含量、叶面积指数、产量性状以及叶绿素、可溶性糖、粗淀粉和全氮含量,对不同播期鹰嘴豆的生育进程、光合特性、群体质量、碳氮转运和产量形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播种期的推迟,鹰嘴豆的出苗期、开花期、成熟期均推迟,生育期缩短,单株荚数先增加后减少。随着生长发育的推进,不同处理的叶绿素含量和叶面积指数先上升后下降。早播的鹰嘴豆营养器官的干物质积累量低于晚播,晚播能够提高花后氮素积累量对籽粒氮素的贡献率;高密度的单株干物质积累量低于低密度,减小密度能促进可溶性糖转运量及其转运率上升,同时提高花后氮素积累量。产量与单株荚数呈正相关。播期(X1)、密度(X2)与产量(...
【文章来源】: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2020,28(10)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3 页
【部分图文】:
播期与密度对鹰嘴豆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播期、密度、播期×密度对鹰嘴豆花前同化物转运量(TAA)、花前同化物转运率(TAR)、花前同化物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CTA)、花后同化物积累量(PAA)和花后同化物积累量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CPA)的影响均表现差异显著(表2)。TAA在D3播期M2密度下达最大值(2 249.48 kg·hm-2),D1、D2、D4播期中TAA最大值分别出现在M4、M3、M2密度。D3播期M2密度的TAR最大(30.79%),D1、D2、D4播期中TAR最大值分别出现在M1、M3、M2密度。CTA的最大值出现在D3播期M2密度(43.56%),D1、D2、D4播期中CTA的最大值分别为M1、M2、M2。不同播期的PAA最大值均出现在M3密度,表明M3密度更适宜开花期后同化物积累。D3播期M3密度的CPA最大(73.88%),其次为D2播期M4和M1密度、D4播期M1密度。图3 播期与密度对鹰嘴豆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播期与密度对鹰嘴豆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160份外引鹰嘴豆种质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J]. 郝曦煜,杨涛,梁杰,郭文云,肖焕玉,王英杰,马信飞,刘婷婷,宗绪晓.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20(04)
[2]鹰嘴豆营养功能研究进展[J]. 陈文晋,孔庆全,赵存虎,贺小勇,田晓燕,席先梅. 北方农业学报. 2019(02)
[3]白城市特色食用豆产业发展优势分析[J]. 郝曦煜,梁杰,郭文云,王英杰,肖焕玉,尹凤祥. 东北农业科学. 2019(01)
[4]鹰嘴豆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J]. 陈文晋,孔庆全,赵存虎,贺小勇,田晓燕,张向前,席先梅. 北方农业学报. 2018(05)
[5]鹰嘴豆功能活性及应用研究进展[J]. 张旭娜,么杨,崔波,任贵兴.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18(09)
[6]密度对鹰嘴豆主要性状及种子产量的影响[J]. 关耀兵,牛永岐,周丽蕾,赵永峰. 种子. 2018(01)
[7]鹰嘴豆种质资源多样性评价[J]. 邵千顺,关耀兵,程炳文,撒金东,周丽蕾,牛永岐,赵永峰,李玉莲. 西北农业学报. 2017(12)
[8]鹰嘴豆种质资源筛选及多样性分析[J]. 邵千顺,杨琳. 安徽农业科学. 2017(34)
[9]鹰嘴豆根瘤菌多样性研究进展[J]. 张俊杰,郭晨,杨旭,J.P.W.YOUNG. 轻工学报. 2016(06)
[10]鹰嘴豆种质资源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J]. 聂石辉,彭琳,王仙,季良.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5(01)
博士论文
[1]行距和密度对冬小麦冠层结构、微环境及碳氮代谢的影响[D]. 杨文平.河南农业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播期和密度对小麦产量形成和品质的影响[D]. 孙学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7
[2]播期和密度对登海618高产机理影响的研究[D]. 刘少坤.山东农业大学 2017
[3]不同播种方式与播量对冬小麦群体质量与产量构成的调控效应[D]. 雷锦雯.河南农业大学 2017
[4]不同播期及氮肥基追比对大豆产量品质及氮代谢的影响[D]. 李龙.南京农业大学 2016
[5]不同播种方式下播期与播量对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影响[D]. 孙中伟.南京农业大学 2011
[6]播种期和密度对冬小麦群体质量和产量的调控效应[D]. 胡焕焕.河北农业大学 2008
[7]新疆鹰嘴豆产量和品质关键栽培技术调控研究[D]. 吾尔古丽·艾麦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356036
【文章来源】: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2020,28(10)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3 页
【部分图文】:
播期与密度对鹰嘴豆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播期、密度、播期×密度对鹰嘴豆花前同化物转运量(TAA)、花前同化物转运率(TAR)、花前同化物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CTA)、花后同化物积累量(PAA)和花后同化物积累量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CPA)的影响均表现差异显著(表2)。TAA在D3播期M2密度下达最大值(2 249.48 kg·hm-2),D1、D2、D4播期中TAA最大值分别出现在M4、M3、M2密度。D3播期M2密度的TAR最大(30.79%),D1、D2、D4播期中TAR最大值分别出现在M1、M3、M2密度。CTA的最大值出现在D3播期M2密度(43.56%),D1、D2、D4播期中CTA的最大值分别为M1、M2、M2。不同播期的PAA最大值均出现在M3密度,表明M3密度更适宜开花期后同化物积累。D3播期M3密度的CPA最大(73.88%),其次为D2播期M4和M1密度、D4播期M1密度。图3 播期与密度对鹰嘴豆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播期与密度对鹰嘴豆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160份外引鹰嘴豆种质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J]. 郝曦煜,杨涛,梁杰,郭文云,肖焕玉,王英杰,马信飞,刘婷婷,宗绪晓.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20(04)
[2]鹰嘴豆营养功能研究进展[J]. 陈文晋,孔庆全,赵存虎,贺小勇,田晓燕,席先梅. 北方农业学报. 2019(02)
[3]白城市特色食用豆产业发展优势分析[J]. 郝曦煜,梁杰,郭文云,王英杰,肖焕玉,尹凤祥. 东北农业科学. 2019(01)
[4]鹰嘴豆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J]. 陈文晋,孔庆全,赵存虎,贺小勇,田晓燕,张向前,席先梅. 北方农业学报. 2018(05)
[5]鹰嘴豆功能活性及应用研究进展[J]. 张旭娜,么杨,崔波,任贵兴.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18(09)
[6]密度对鹰嘴豆主要性状及种子产量的影响[J]. 关耀兵,牛永岐,周丽蕾,赵永峰. 种子. 2018(01)
[7]鹰嘴豆种质资源多样性评价[J]. 邵千顺,关耀兵,程炳文,撒金东,周丽蕾,牛永岐,赵永峰,李玉莲. 西北农业学报. 2017(12)
[8]鹰嘴豆种质资源筛选及多样性分析[J]. 邵千顺,杨琳. 安徽农业科学. 2017(34)
[9]鹰嘴豆根瘤菌多样性研究进展[J]. 张俊杰,郭晨,杨旭,J.P.W.YOUNG. 轻工学报. 2016(06)
[10]鹰嘴豆种质资源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J]. 聂石辉,彭琳,王仙,季良.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5(01)
博士论文
[1]行距和密度对冬小麦冠层结构、微环境及碳氮代谢的影响[D]. 杨文平.河南农业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播期和密度对小麦产量形成和品质的影响[D]. 孙学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7
[2]播期和密度对登海618高产机理影响的研究[D]. 刘少坤.山东农业大学 2017
[3]不同播种方式与播量对冬小麦群体质量与产量构成的调控效应[D]. 雷锦雯.河南农业大学 2017
[4]不同播期及氮肥基追比对大豆产量品质及氮代谢的影响[D]. 李龙.南京农业大学 2016
[5]不同播种方式下播期与播量对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影响[D]. 孙中伟.南京农业大学 2011
[6]播种期和密度对冬小麦群体质量和产量的调控效应[D]. 胡焕焕.河北农业大学 2008
[7]新疆鹰嘴豆产量和品质关键栽培技术调控研究[D]. 吾尔古丽·艾麦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3560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shenghuobaike/33560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