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封顶对棉花株型的调控及评价指标筛选
发布时间:2021-09-02 06:29
【目的】株型是重要的农艺性状,对棉花的栽培适应性和产量等有着巨大影响。研究化学封顶对棉花株型相关性状的影响,并进行综合分析,为化学封顶的应用和推广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于2015—2016年在河北农业大学试验基地,以黄河流域大面积种植的冀棉863和农大棉601为试验材料,设置人工打顶、化学封顶和不打顶3个处理,测定产量构成及株高、茎粗、果枝数等株型相关指标,开展化学封顶对棉花株型性状影响的研究。【结果】人工打顶和化学封顶处理的籽棉产量无显著差异,且均显著高于不打顶处理,冀棉863和农大棉601在化学封顶处理下的籽棉产量比不打顶处理分别提高了7.19%和6.18%。与不打顶处理相比,化学封顶处理显著降低了棉花的株高、节间数、果枝数、果节数,显著增加了上部果枝的近远端直径比。与人工打顶处理相比,化学封顶处理显著降低了主茎的节间长度和上部果枝长度。通过皮尔逊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灰色关联度分析认为可通过株高和上部果枝的近远端直径比来评价化学封顶对棉花株型的调控效果。【结论】化学封顶可显著调控棉花的营养生长,且与人工打顶相比对产量无显著影响,株高和上部果枝近远端直径可作为评价化学封顶对棉花株...
【文章来源】:中国农业科学. 2020,53(20)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2 页
【部分图文】:
2015—2016年试验站棉花生长季内日最高/低温度及降雨量
不同打顶处理对棉花节间数和节间长度均有显著影响(表2)。2个品种的节间数都表现为NT>CT>MT。与人工打顶处理相比,JM863和ND601的2年节间数在化学封顶处理下分别增加了31.36%和18.34%,比不打顶处理分别减少了8.91%和11.56%。与节间数相反,2个品种的节间长度均表现为MT>CT>NT。JM863和ND601的节间长度在化学封顶处理下分别比人工打顶处理减少了18.95%和11.21%,比不打顶处理增加了1.68%和5.36%。2.3 不同打顶处理对棉花果枝形态的影响
由表4可知,茎粗与籽棉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达到了0.618。节间数及株高和产量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达到了-0.483和-0.413。除上部果枝近远端直径比外,株高与其他6个株型性状均达到显著相关,其中,与节间数和节间长度呈显著正相关,与茎粗、果节数、上部果枝数和果枝长度呈显著负相关。节间数和节间长度、果枝数、果节数、上部果枝长度呈显著负相关。果枝数和果节数呈显著正相关,和上部果枝长度呈显著负相关。果节数和上部果枝近远端直径比呈显著正相关,和上部果枝长度呈显著负相关。图4 2015—2016年不同打顶处理对上部果枝长度的影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26个玉米杂交组合农艺性状的相关性与主成分分析[J]. 丁璐,刘海学,王聿双,牟美睿,杨仁杰. 分子植物育种. 2020(03)
[2]增效缩节安化学封顶对棉花主茎生长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J]. 安静,黎芳,周春江,田晓莉,李召虎. 作物学报. 2018(12)
[3]氮肥对棉花应用增效缩节胺封顶效果的影响[J]. 韩焕勇,王方永,陈兵,李保成,张旺锋,田晓莉,李召虎.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7(02)
[4]黄河流域北部棉区棉花缩节胺化学封顶技术[J]. 黎芳,王希,王香茹,杜明伟,周春江,尹晓芳,徐东永,卢怀玉,田晓莉,李召虎. 中国农业科学. 2016(13)
[5]喷施化学打顶剂对棉花冠层结构及群体光合生产的影响[J]. 杨成勋,张旺锋,徐守振,随龙龙,梁福斌,董恒义. 中国农业科学. 2016(09)
[6]棉花化学封顶对植株上部枝叶形态变化的影响[J]. 娄善伟,赵强,朱北京,魏欢. 西北农业学报. 2015(08)
[7]棉花打顶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 邹茜,刘爱玉,王欣悦,向凤玲. 作物研究. 2014(05)
[8]甲哌鎓化控对南疆杂交棉功能叶生理指标及产量性状的影响[J]. 刘翠,张巨松,魏鑫,徐新霞. 棉花学报. 2014(02)
[9]缩节胺和整枝打顶对棉花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 刘燕,原保忠,张献龙,聂以春,付小勤,柯昌煌,叶胜池. 农学学报. 2013(06)
[10]化学打顶整枝剂在棉花上的应用效果研究[J]. 易正炳,陈忠良,刘海燕. 中国农技推广. 2013(05)
本文编号:3378499
【文章来源】:中国农业科学. 2020,53(20)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2 页
【部分图文】:
2015—2016年试验站棉花生长季内日最高/低温度及降雨量
不同打顶处理对棉花节间数和节间长度均有显著影响(表2)。2个品种的节间数都表现为NT>CT>MT。与人工打顶处理相比,JM863和ND601的2年节间数在化学封顶处理下分别增加了31.36%和18.34%,比不打顶处理分别减少了8.91%和11.56%。与节间数相反,2个品种的节间长度均表现为MT>CT>NT。JM863和ND601的节间长度在化学封顶处理下分别比人工打顶处理减少了18.95%和11.21%,比不打顶处理增加了1.68%和5.36%。2.3 不同打顶处理对棉花果枝形态的影响
由表4可知,茎粗与籽棉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达到了0.618。节间数及株高和产量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达到了-0.483和-0.413。除上部果枝近远端直径比外,株高与其他6个株型性状均达到显著相关,其中,与节间数和节间长度呈显著正相关,与茎粗、果节数、上部果枝数和果枝长度呈显著负相关。节间数和节间长度、果枝数、果节数、上部果枝长度呈显著负相关。果枝数和果节数呈显著正相关,和上部果枝长度呈显著负相关。果节数和上部果枝近远端直径比呈显著正相关,和上部果枝长度呈显著负相关。图4 2015—2016年不同打顶处理对上部果枝长度的影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26个玉米杂交组合农艺性状的相关性与主成分分析[J]. 丁璐,刘海学,王聿双,牟美睿,杨仁杰. 分子植物育种. 2020(03)
[2]增效缩节安化学封顶对棉花主茎生长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J]. 安静,黎芳,周春江,田晓莉,李召虎. 作物学报. 2018(12)
[3]氮肥对棉花应用增效缩节胺封顶效果的影响[J]. 韩焕勇,王方永,陈兵,李保成,张旺锋,田晓莉,李召虎.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7(02)
[4]黄河流域北部棉区棉花缩节胺化学封顶技术[J]. 黎芳,王希,王香茹,杜明伟,周春江,尹晓芳,徐东永,卢怀玉,田晓莉,李召虎. 中国农业科学. 2016(13)
[5]喷施化学打顶剂对棉花冠层结构及群体光合生产的影响[J]. 杨成勋,张旺锋,徐守振,随龙龙,梁福斌,董恒义. 中国农业科学. 2016(09)
[6]棉花化学封顶对植株上部枝叶形态变化的影响[J]. 娄善伟,赵强,朱北京,魏欢. 西北农业学报. 2015(08)
[7]棉花打顶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 邹茜,刘爱玉,王欣悦,向凤玲. 作物研究. 2014(05)
[8]甲哌鎓化控对南疆杂交棉功能叶生理指标及产量性状的影响[J]. 刘翠,张巨松,魏鑫,徐新霞. 棉花学报. 2014(02)
[9]缩节胺和整枝打顶对棉花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 刘燕,原保忠,张献龙,聂以春,付小勤,柯昌煌,叶胜池. 农学学报. 2013(06)
[10]化学打顶整枝剂在棉花上的应用效果研究[J]. 易正炳,陈忠良,刘海燕. 中国农技推广. 2013(05)
本文编号:33784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shenghuobaike/3378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