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栽培种植论文 >

萎锈灵包衣对低温胁迫下棉种萌发特性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12-11 22:22
  为减轻低温胁迫对棉花种子萌发能力的影响,探索萎锈灵包衣提高棉种萌发期耐低温能力的功效。以对温度敏感的"新陆早50"棉种为实验材料,设置25℃、18℃、15℃和12℃共4个温度处理,将萎锈灵按照不同含量制成悬浮种衣剂即0(种衣剂中仅含惰性成分)、4.2%、5.7%、7.2%、8.7%和10.2%共6个梯度对棉种进行包衣处理,以光籽不包衣处理为对照,采用砂培法,观测各处理条件下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以及活力指数等种子萌发活性指标和干物质质量、种子干物质转化效率以及呼吸消耗量等干物质转移指标,计算低温胁迫与正常温度下相比的抗逆系数,比较不同含量萎锈灵包衣对低温胁迫下棉花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包衣的情况下,正常温度下(25℃时)棉种的萌发指标最高,发芽率可达80.5%,随着温度降低棉种萌发指标均呈下降趋势,说明低温胁迫严重影响棉种的萌发;而在萎锈灵包衣的情况下,正常温度下(25℃时)棉种的萌发指标最高,发芽率可达96.0%,随着温度降低各处理棉种萌发指标均呈缓慢下降趋势,说明萎锈灵能够明显缓解低温胁迫对种子萌发的伤害。在相同温度条件下,随着种衣剂中萎锈灵含量的增加,除种子的呼吸消耗... 

【文章来源】:中国农业气象. 2020,41(08)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1 页

【部分图文】:

萎锈灵包衣对低温胁迫下棉种萌发特性的影响


不同温度条件下各包衣处理棉种发芽进程的比较

相关指标,萎锈灵,温度,条件


棉种萌发活性相关指标的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表1),萎锈灵包衣和温度对棉花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的贡献度不同,从萎锈灵包衣和温度所占总平方和的百分比来看,温度对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的贡献度较高,分别为96.0%、98.0%、95.5%和94.6%;萎锈灵包衣对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的贡献度为其次,分别为1.5%、0.9%、0.6%和2.9%。由此表明,温度是影响棉种萌发的主要因素,萎锈灵包衣是次要因素。2.3 萎锈灵包衣对低温胁迫下棉种干物质转移的影响

干物质,相关指标,萎锈灵,温度


棉种干物质转移相关指标的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表2),萎锈灵包衣和温度对棉花种子的鲜苗质量、干苗质量、干物质转化效率和呼吸消耗量的贡献度不同,从萎锈灵包衣和温度所占总平方和的百分比来看,温度对鲜苗质量、干苗质量、干物质转化效率和呼吸消耗量的贡献度较高,分别为90.9%、44.0%、45.9%和60.1%;萎锈灵包衣对鲜苗质量、干苗质量、干物质转化效率和呼吸消耗量的贡献度分别为6.4%、23.1%、24.4%和31.5%。由此表明,温度是影响棉种干物质转移的主要因素,萎锈灵包衣为次要因素。2.4 萎锈灵包衣对低温胁迫下棉种抗逆性的影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萎锈灵杀菌剂对提高棉花耐低温冷害胁迫能力的影响[J]. 周小云,李进,张军高,刘梦丽,甘恩祥,翟梦华,王莉,杜鹏程,梁晶,雷斌.  新疆农业科学. 2020(04)
[2]CottonXL模型模拟研究延迟型低温冷害对棉花纤维品质的影响[J]. 王森,王雪姣,吉春容,江远安,杨明凤,季芬.  农业工程学报. 2019(20)
[3]PEG-6000模拟干旱对春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J]. 王志恒,邹芳,杨秀柳,黄思麒,郝正刚,魏玉清.  种子. 2019(07)
[4]黄淮棉区棉花品种种子萌发期低温耐受性评价[J]. 高利英,邓永胜,韩宗福,孔凡金,申贵芳,李汝忠,尹燕枰.  棉花学报. 2018(06)
[5]近十年新疆北疆主栽棉花种子低温萌发能力差异评价[J]. 徐建伟,张晨,曾晓燕,张小均,李志博,魏亦农.  新疆农业科学. 2017(09)
[6]外源水杨酸缓解低温胁迫对玉米种子萌发和早期幼苗生长伤害的生理机制[J]. 杨小环,赵维峰,孙娜娜,孙亮亮,马金虎.  核农学报. 2017(09)
[7]种衣剂对低温处理下棉花胚根及幼苗外部形态和超微结构的影响[J]. 雷斌,李进,段留生,张鹏忠,李杰,谭伟明.  中国农业气象. 2017(04)
[8]18.6%拌·福·乙种衣剂提高棉花耐低温胁迫能力验证[J]. 雷斌,李进,胡鹏,李雪梅,李杰,马德英,段留生.  农药. 2017(04)
[9]外源调节剂包衣对低温胁迫下棉花种子萌发及幼苗耐寒性的影响[J]. 李防洲,冶军,侯振安.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7(01)
[10]玉米自交系抗旱相关性状的主成分分析与模糊聚类[J]. 胡树平,苏治军,于晓芳,陈春梅,高聚林,吕佳雯,王鹏飞,许子清.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6(06)



本文编号:35355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shenghuobaike/35355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670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