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种植模式对宁南山区艾草生长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3-01-14 15:09
为优化艾草栽培技术,提高艾草产量,本试验研究4种不同种植模式下艾草株高、叶绿素SPAD值及产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模式在各生育期均能提高艾草株高、叶绿素SPAD值、产量,其中常规V字型种植模式影响程度最为显著,常规V字型种植模式下,艾草收获期株高达119 cm,叶绿素SPAD值与对照相比提高了27.7%,产量较对照增加了30.6%。因此推荐宁南山区艾草适宜种植模式为常规V字型。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1.2 供试材料
1.3 试验设计
1.4 测定指标与方法
1.5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种植模式对艾草株高的影响
2.2 不同种植模式对艾草叶绿素SPAD值的影响
2.3 不同种植模式对艾草产量的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20年来宁夏中南部山区农业生产发展分析[J]. 崔勇,马自清,田恩平. 作物杂志. 2019(02)
[2]种衣剂和起垄栽培对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J]. 李巧珍,丁军军,李玉中,徐春英,郭家选,毛丽丽,孙东宝. 中国农业气象. 2018(08)
[3]艾草的发展前景及栽培注意事项[J]. 康海平. 河南农业. 2017(22)
[4]菊科几种野菜的营养价值与种植技术[J]. 张晓青,韩琪,魏国平,王伟明. 江苏农业科学. 2016(03)
[5]宁夏中药材栽培现状及对策分析[J]. 李明,安钰,左忠,刘华,张旭,陈宏灏,李吉宁. 宁夏农林科技. 2016(03)
[6]不同光照强度对费菜形态和生理特性的影响[J]. 朱小青,杨柳青,曾红,吴红强,刘志昂,廖飞勇,陈月华,黄琛斐.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5(06)
[7]野生艾草黄酮的含量及抗氧化性研究[J]. 孙锋,张宽朝.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09(03)
[8]蕲艾挥发油的抗疲劳作用研究[J]. 蒋涵,侯安继,项志学,陈友香.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5(03)
[9]艾叶的化学成分、生物活性和植物资源[J]. 周峰,秦路平,连佳芳,郑清明. 药学实践杂志. 2000(02)
本文编号:3730674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1.2 供试材料
1.3 试验设计
1.4 测定指标与方法
1.5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种植模式对艾草株高的影响
2.2 不同种植模式对艾草叶绿素SPAD值的影响
2.3 不同种植模式对艾草产量的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20年来宁夏中南部山区农业生产发展分析[J]. 崔勇,马自清,田恩平. 作物杂志. 2019(02)
[2]种衣剂和起垄栽培对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J]. 李巧珍,丁军军,李玉中,徐春英,郭家选,毛丽丽,孙东宝. 中国农业气象. 2018(08)
[3]艾草的发展前景及栽培注意事项[J]. 康海平. 河南农业. 2017(22)
[4]菊科几种野菜的营养价值与种植技术[J]. 张晓青,韩琪,魏国平,王伟明. 江苏农业科学. 2016(03)
[5]宁夏中药材栽培现状及对策分析[J]. 李明,安钰,左忠,刘华,张旭,陈宏灏,李吉宁. 宁夏农林科技. 2016(03)
[6]不同光照强度对费菜形态和生理特性的影响[J]. 朱小青,杨柳青,曾红,吴红强,刘志昂,廖飞勇,陈月华,黄琛斐.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5(06)
[7]野生艾草黄酮的含量及抗氧化性研究[J]. 孙锋,张宽朝.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09(03)
[8]蕲艾挥发油的抗疲劳作用研究[J]. 蒋涵,侯安继,项志学,陈友香.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5(03)
[9]艾叶的化学成分、生物活性和植物资源[J]. 周峰,秦路平,连佳芳,郑清明. 药学实践杂志. 2000(02)
本文编号:37306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shenghuobaike/37306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