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学习反腐倡廉心得体会
本文关键词:学习反腐倡廉心得体会,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篇一】
5月15日,伴随着安徽省芜湖市中级人民法院的一审公开宣判,广受舆论关注的“于英生杀妻冤案”历经19年终于尘埃落定,真凶武钦元最终受到法律惩处。而在此前的1月5日,震动全国的内蒙古“呼格案”真凶赵志红同样被押上了受审庭,呼格吉勒图的家人终于等到了迟来的公正。
这些标志性事件让当下全国正在开展的司法纠错行动,逐渐为社会大众所认识和了解。近年来,一批曝光多年、有重大社会影响的冤假错案先后得到纠正或正在进行纠正,包括浙江“张高平、张辉叔侄冤案”、“萧山五青年抢劫杀人案”,河南赵作海案,福建念斌案,河北聂树斌案等。这些案件的再审和纠错,是贯彻落实党的司法改革精神的重大实践,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中彰显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
“人世间事,最屈枉不过的,就是冤狱。”这句名言击中事实,令人沉痛。冤案的结果无不令人痛心,不仅给当事人及其家庭带来无法弥补的伤害,同时也对司法公信力造成巨大冲击。冤案的发生自然需要深入揭示,必须在理性批判基础上,充分汲取警示教训,发挥好镜鉴价值。
剖析和反思各类冤案,固然存在社会条件局限、信息缺失、技术手段落后等制约性客观因素,但主要原因还是应从主观因素上查摆,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自身在执法理念、执法手段、执法作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更是根源所在。
法治理念的偏差。无可否认,在过往的一些时期,一些地方出于政绩需要、维稳需求等,推行“严打”、“公审”等运动式办案,在执法思维上将法律效果让位给了社会效果,造成与法治轨道的严重偏离;一些部门和单位制定不合理的考核指标,推行“限期破案”等考核要求,过度强化批捕率、起诉率、有罪判决率等考核项目,造成与司法规律的严重背离。在各种不合理的“指挥棒”作用下,执法办案人员承受巨大的心理和行政压力,往往一有线索就抓,抓了就一定要捕、捕了就一定要诉、诉了就一定要判,粗糙办案、草率定谳为冤假错案的发生埋下了祸根。
法治手段的偏失。西方谚语讲道:“能忍痛者不吐实,不能忍痛者吐不实。”这意味着,刑讯逼供乃是导致冤狱的一个重要原因,中外皆然。从念斌案到徐辉案,再到呼格吉勒图案,几乎每一起冤案背后都能发现非法取证、刑讯逼供的阴影。面对花样百出的刑讯,嫌疑人或者被告人唯有招了再说,以期摆脱暂时的肉体与精神痛苦,“屈打成招”极易发生,而以往通行的司法机制又无法一一排除通过非法手段获取的证据。同理,各类粗暴的法治手段,对应的往往是受审者权利保护的轻易丧失。
法治程序的偏离。当前,冤案纠错的类型正从赵作海案和呼格案等“亡者归来型”、“真凶再现型”,逐渐转变为念斌案等“证据不足型”。相对来说,前两类冤案不难纠正,因为真相显而易见;而现在纠正“证据不足型”冤假错案,却压力重重。以往,过于繁琐严苛的司法责任,导致一些司法机构刻意强调“狱贵初情”的司法操作经验,过于倚重初始办案机构和人员提供的初审供词,审转程序呈现文牍化、空洞化,相应法治程序丧失监控功能。而在冤案产生之后,一些执法机构、办案人员以及负有责任的领导干部,即使明知案件有错,却不愿意及时改正,甚至将错就错,一意孤行,力图把冤假错案坐实做死、铸成铁案,以规避司法责任,司法纠错程序启动困难、运转艰难。
法治干扰的存在。如何正确处理权力与法律的关系,古往今来都是领导干部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从近些年查办的冤案来看,不少领导干部没有经受住权与法的考验,把权力凌驾于法律之上,大搞以言代法、以权压法,甚至干预司法、贪赃枉法。而在以往,基层公安机关、司法机构等在人、财、物等方面较大程度上受制于地方,很难顶住外来压力,“人情案”“金钱案”等的发生难以避免。这就导致一些执法人员不敢独立办案、不愿独立办案,乃至不能独立办案的情形,最终使得“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司法权的目标落空。
冤案如同社会的一道道疤痕,需要“良医良药”来抚平伤痕、阻止新的伤害,而当下的“良医良药”正通过司法制度的改革来实现。作为依法治国“领头羊”的各级领导干部,理应从各类冤案中进一步剖析和反思,切实做到举一反三、引以为戒,更好地维护法治权威、捍卫法治尊严、保障法治实施。
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理念。冤案和假案,只是错案的特殊形式。凡是违反法律规定,定性不当、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程序有重大问题等,都属于错案范畴。各级领导干部应从避免错案的广义角度审视自己,深刻检视用权、执法过程,以对国家、对人民、对法律、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理念。一方面,应重温传统中国的司法理念,汲取“哀矜”、“慎刑”与“中罚”等思想的现代价值。在“仁政德治”精神和原则的引领之下,领导干部应将心比心、换位思考,扫除陈见、克服喜怒,不沾沾自喜于既有案件线索,不在自鸣得意的心境下匆忙作出决断;审慎用权,以中正无偏的执法原则,力求客观公正地做出于律无亏、于情妥恰、于理贯通的裁决,实现“天理、人情、国法”的融通。另一方面,应与时俱进、与法同行,深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强化“法治”核心价值观。领导干部应着力树立不枉不纵的价值取向,绝不放过一个坏人,也绝不冤枉一个好人;淡化考核排名,强化能力提升,从“命案必破”转向“命案不错”,切实将执法质量作为追求导向;坚决杜绝冤案假案、严防错案,坚持错案必纠、有错必罚,切实将公平正义作为法治最高准则。再有就是,领导干部应切实领悟“法不阿贵,绳不挠曲”的法治精神真谛,真心信仰法治,坚守法治定力,面对权势、金钱、人情、关系,抵得住诱惑、抗得住干扰,筑牢防止冤假错案的思想防线。
严格运用现代法治方式。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新形势新任务,对各级领导干部的依法办事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严格运用现代法治方式,确保自身的执法办案活动严格依法进行。首先,应积极适应司法改革的新要求,建立完善符合司法规律、科学合理的办案绩效考评体系,始终恪守社会主义法治原则,切实做到严格公正执法、理性平和执法、文明规范执法并重。其次,应坚持惩治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依法办案、合法取证,坚决杜绝通过刑讯逼供等非法手段获取证据。建立健全客观性证据审查模式,切实扭转过于倚重口供,轻视物证、书证等的不正确倾向,进一步发挥技术性证据在发现和证明案件事实、防止冤假错案发生中的作用。再者,应牢固树立程序意识,更加重视程序的正当性和独立价值,严格遵守各项程序性法律规定,严格遵守强制措施、办案期限等规定,更加重视听取供述和辩解,通过程序公正实现和保障实体公正。
自觉履行法治建设责任。法治建设成效,是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作为依法治国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领导干部必须切实履行好肩负的各项责任。首先,应坚决维护司法独立,健全维护司法权威的法律制度,确保司法审判的专业化、职业化;严格落实错案倒查问责制和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案件登记制,坚决不做违反法定职责、有碍司法公正的事情,守住底线,不越“红线”。其次,应完善权力制约机制,牢固树立监督意识,坚持敢于监督、善于监督、依法监督、规范监督,加强对执法不严、司法不公问题的监督,加强人权司法保障,增强法律监督的公正性、有效性和及时性。再者,应提高司法公信力,推动形成维护司法权威的良好社会氛围。牢记“一次不公正的审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将公正视为法治的生命线,将司法作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通过自身行动和有效带动,努力消除执法不公、办案不廉现象,清除金钱案、关系案、人情案等突出问题,营造法治建设的优良社会生态。
翻阅中外法律史,总能读到因各种原因而导致的冤狱。总体来看,一部人类司法制度史与司法实践史,无疑是一部逐步消减和克服冤案发生的努力史。可以说,将冤案降到最低程度,乃是考量法治建设人道化和文明化的一项关键指标。在当下中国,司法改革正在有序推进,各级领导干部坚守法律底线,肩负法治责任,通过引导和带领全社会一起共同努力,定能推动实现“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崇高理想
【篇二】
从一开始,网上出现举报时任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刘铁男的微博;到国家能源局新闻办公室有关负责人第一时间出来“辟谣”,刘铁男继续掌握审批实权,此后媒体噤声、举报人失语;再到刘铁男接受调查并被免职,公众在网上宣泄着快意,媒体纷纷标榜自己“事后诸葛”式的明智——整个过程的各个环节,人们的不同表现,都呈现出诸多不确定性。而穿越层层疑云,事件虽说有了一个初步结果,却不免留下诡异的想象空间。
卡夫卡在小说《城堡》里,曾塑造了一个由不确定性原则统治的国度。书中的主人公K应聘城堡的土地测量员一职。在经历一番长途跋涉后,终于抵达城堡管辖的一个村子。他向人们亮出自己的“聘用公函”,却被告知“没有被聘用”,因为根本找不到相关的公函备案或副本。对此,村里人无一能给出解释。当K向村长讲到自己的困惑,村长认为这其中必有个小差错,却是不可避免,因为正体现了城堡中官僚机构“出色的组织性质”。
具体到刘铁男案件,同弥漫在故事里的荒诞味道有几分神似的是,包括举报人、舆论甚至刘铁男本人及国家能源局在内,好像都无法把握事态发展的具体走向。各方只能被动地做出反应,一切等待上层机制的定夺。而这种不确定性在现实中还有更极端的例子,比如官员已被判了刑,人们对此该有定论了吧?恐怕也未必。前段时间,河南固始县官员被判刑后,居然连获升迁。对这个支配社会的“不确定性”原则,人们也只好乖乖认了。
有批评家认为,卡夫卡在借《城堡》讽刺当时奥匈帝国的官僚体制,而《城堡》中描述的官僚行为也正是现代行政学批判的对象。官僚行为本身的不确定性,源于官员工作向上负责、官员选拔依赖上级评断的体制。而由此引发的一连串社会效应,更会普遍造成“不确定”的心理环境——人们不确定规则是否有效,不确定规则的破坏是否要付出代价,也自然不确定遵守规则的意义何在——因为规则本身已无权威性可言,像个傀儡一样被幕后的主子操控着。
在确定性和预见性匮乏的地方,市侩心理与赌徒心理自会趁虚而入,人们一方面逆来顺受,一方面又抱着赌注押宝的心理。恰如有人在《人民日报》上撰文称,“我们虽无宗教信仰,却有文化信仰。”诚哉斯言,在我们这里,消极者固然信奉犬儒主义,默守着“闷声发大财”之类的世俗信条,不少积极者也是投机主义的信徒,往往在一番精致的功利算计后,下着“姑且赌一把”的决心。
赌徒心理在文化史上并不鲜见,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在《思想录》一书中,就曾尝试用“骰子”定夺人类的信仰。在他看来,在上帝是否存在这个问题上,人们必须下注,赌上帝是否存在——若上帝存在,信仰的人就会获胜;若上帝不存在,也无多大损失。
在一系列官员涉腐事件中,谁能说没有这种心理呢?比如在一项针对某官员的实名举报出现后,在尚看不清“政治风向”的情况下,作为媒体可以赌一把,只要噤声失语,就不会有什么损失;作为部门可以赌一把,只要第一时间辟谣,也不会有什么损失;作为涉腐官员本人亦可以赌一把,只要继续大权独揽,就可能俯视一片“噤若寒蝉”的景象。
【篇三】
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是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反腐倡廉建设新目标。纪检监察机关应正确把握“三清”建设的具体要求,准确定位在“三清”建设中的地位,积极履行在“三清”建设中的职责。
在清正干部建设上,纪检监察干部要争做模范践行者。纪检监察干部首先要正人先己、勇于表率,做清正干部建设的排头兵。将执纪者先守纪,监督者首先接受监督作为纪检监察干部的基本要求,不断加强自身党性修养,加强自身作风建设,强化业务知识学习。其次,纪检监察干部要公正无私、敢于监督,做清正干部建设的清道夫。必须始终保持“苍蝇”和“老虎”一起打的决心和态度,查处违纪违法问题不动摇,惩治腐败腐化行为不手软。再次,纪检监察干部要讲求实效、善于执纪,做清正干部建设的行医人。要善于“把脉形势”,对党员干部关注的热点问题、违纪违法行为易发多发领域及时进行政策法规解读,让党员干部尽早知晓法律、道德底线,尽早预防违纪违法行为发生;要善于“医治病根”,将惩治腐败与规范制度、教育干部有机结合,发挥案件查办治本功能;要善于“保健防治”,将廉政勤政教育以喜闻乐见方式拓展至党员干部家属和社会各界,促进党员干部廉洁自律。
在清廉政府建设上,纪检监察机关要争做有力推动者。一要在维护法纪权威、助推法治政府建设上有所作为。加大机关单位和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规范力度,保障宪法和法律权威;加大对执法行为的监督检查,切实解决多头执法、多层执法、不执法、乱执法等问题;加大行政审批、项目分配、资金拨付等关键环节的公开力度。二要在改进工作作风、助推高效政府建设上有所作为。加大机关效能明察暗访力度,坚决整治存在问题;改进文风会风和公务接待,坚决刹住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以及铺张浪费、迎来送往等不正之风。三要在推进源头治腐、助推廉洁政府建设上有所作为。充分发挥电子政务、阳光政务的公开监督作用,全面推进各项公开工作;加大制度创新与执行力度,加强对一把手和权力集中人员的制约监督。
在清明政治建设上,纪检监察机关要争做忠诚捍卫者。一要坚决维护中央权威,坚决反对和查处违背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的言论和行为,坚决维护党的集中统一。二要加强对中央及各级党委重大决策部署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决不允许“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决不允许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三要切实推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有效落实,分解责任要明确,检查考核要严格,责任追究要到位。
2015年学习反腐倡廉心得体会
爱国是公民应有的道德情操,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国是属于每一个公民的,爱自己就是爱国。公民活得有尊严,表示国家有尊严。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爱国手抄报内容资料大全,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mip-img alt="爱国手抄报内容资料大全" src="http://www.bigengculture.com/uploads/allimg/170306/2349293018_0.jpg" />
爱国手抄报内容资料篇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清)顾炎武
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汉)司马迁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 陆游
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陆游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万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瞒人之事弗为,害人之心弗存,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 —— 吕坤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扬子江》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是事事关心。——顾宪成
爱国手抄报内容资料篇二苏步青1902年9月出生在浙江省平阳县的一个山村里。虽然家境清贫,可他父母省吃俭用,拼死拼活也要供他上学。他在读初中时,对数学并不感兴趣,觉得数学太简单,一学就懂。可量,后来的一堂数学课影响了他一生的道路。
那是苏步青上初三时,他就读浙江省六十中来了一位刚从东京留学归来的教数学课的杨老师。第一堂课杨老师没有讲数学,而是讲故事。他说:“当今世界,弱肉强食,世界列强依仗船坚炮利,都想蚕食瓜分中国。中华亡国灭种的危险迫在眉睫,振兴科学,发展实业,救亡图存,在此一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有责任。”他旁征博引,讲述了数学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巨大作用。这堂课的最后一句话是:“为了救亡图存,必须振兴科学。数学是科学的开路先锋,为了发展科学,必须学好数学。”苏步青一生不知听过多少堂课,但这一堂课使他终身难忘。
杨老师的课深深地打动了他,给他的思想注入了新的兴奋剂。读书,不仅为了摆脱个人困境,而是要拯救中国广大的苦难民众;读书,不仅是为了个人找出路,而是为中华民族求新生。当天晚上,苏步青辗转反侧,彻夜难眠。在杨老师的影响下,苏步青的兴趣从文学转向了数学,并从此立下了“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的座右铭。一迷上数学,不管是酷暑隆冬,霜晨雪夜,苏步青只知道读书、思考、解题、演算,4年中演算了上万道数学习题。现在温州一中(即当时省立十中)还珍藏着苏步青一本几何练习薄,用毛笔书写,工工整整。中学毕业时,苏步青门门功课都在90分以上。
17岁时,苏步青赴日留学,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在那里他如饥似渴地学习着。为国争光的信念驱使苏步青较早地进入了数学的研究领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写了30多篇论文,在微分几何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并于1931年获得理学博士学位。获得博士之前,苏步青已在日本帝国大学数学系当讲师,正当日本一个大学准备聘他去任待遇优厚的副教授时,苏步青却决定回国,回到抚育他成长的祖任教。回到浙大任教授的苏步青,生活十分艰苦。面对困境,苏步青的回答是“吃苦算得了什么,我甘心情愿,因为我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道路,这是一条爱国的光明之路啊!”
这就是老一辈数学家那颗爱国的赤子之心!
<mip-img alt="爱国手抄报内容资料大全" src="http://www.bigengculture.com/uploads/allimg/170306/2349234O9_0.jpg" />
爱国手抄报内容资料篇三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情。
——列宁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邓小平
中国惟有国魂是最可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人才真有进步。
——鲁迅
人民不仅有权爱国,而且爱国是个义务,是一种光荣。
——徐特立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清)顾炎武
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汉)司马过
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却有国界。
——(俄)巴甫洛夫
谁不属于自己的祖国,那么他也就不属于人类。
——(俄)别林斯基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关于热爱祖国的手抄报内容
2.关于爱国的手抄报图片六年级
3.爱国爱党手抄报资料
4.爱国的手抄报图片大全简单
5.关于爱国的手抄报资料
6.关于爱国的手抄报图片大全
7.爱国手抄报边框设计图大全
8.爱国手抄报漂亮又有字
9.爱国手抄报简单又漂亮图片
10.爱国手抄报内容简单
爱国手抄报内容资料大全
没有国哪有家,没有家哪有我——这看似平常的话语,道出了最深刻的爱国理由:国家是小家的寄托,更是个人的寄托;国家是物质利益的寄托,更是精神家园的寄托。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小学生爱国手抄报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mip-img alt="小学生爱国手抄报内容" src="http://www.bigengculture.com/uploads/allimg/170306/23492611S_0.jpg" />
小学生爱国手抄报内容篇一夏完淳,是那个特定历史时代的儿子,同时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人。郭沫若在抗战时期以夏完淳事迹为基础创作的话剧《南冠草》曾激动过多少誓以热血拯救祖国的中华儿女!今天,尽管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时代,但对祖国的义务没有变,青年人追求向上、追求真理的激情没有变,因此在他的身上,我们同样能汲取许多做人的力量。
对青少年来说,夏完淳这个人物有着不可磨灭的榜样作用,而且他的无论是做人还是事业的成功,都很有值得人们深思的价值。在历史上曾出现过许多关于神童的记载,但他们大多只是天上的流星,闪烁一时便没了光彩。王安石那篇著名的《伤仲永》对这种情况加以了分析,对社会上不正确的培养神童方法进行了指责。确实,这些天资聪慧的孩子将来有可能成为有用的人才,但盲目的吹捧迎合只能让这些还未完全成熟的孩子丧失进取心和清醒的认识,飘飘然不知天高地厚,同时又不再继续学习,因此大多数孩子很快就江郎才尽,像仲永一样沉溺于大人的指挥和机械的创作中,“泯然众人矣”。
陈继儒曾写诗赞:“包身胆,过眼眉,谈精义,五岁儿。”
现代爱国诗人柳亚子先生在青年时期读了夏完淳的诗歌后,敬慕不已,写下“悲歌慷慨千秋血,文采风流一世宗。我亦年华垂二九( 即十八岁——作者注),头颅如许负英雄。”以自比自励,从完淳的诗中吸取成才的精神力量和艺术营养。四川辛亥革命元勋熊克武回忆说:“我在家念私塾时,……,特别喜欢明末夏完淳的诗文,一面抄写,一面熟读,至今还可背诵一二。”汪辟疆在《三百年前一位青年抗战的民族文艺家》中也慷慨激昂地说:“我早年从《艺海珠尘》内得读《夏内史集》,诵至他16岁所作的《大哀赋》和《狱中上母书》、《遗夫人书》这几篇,有时热血上涌,有时酸楚欲绝,不知不觉的使我对于这一位青年抗战的民族文艺家敬佩不已”。闻亦博在《明代模范学生夏完淳传记》中说:“他的一生,始终不肯休息,不肯妥协,燃烧着似火一般的民族思想,在诗句中发生伟大的力量,比之于普通抒情的作品,描写春花秋月的文章,不知要充实多少倍了”。文坛巨匠郭沫若先生也多次著文对夏完淳的诗作进行详细评点。
小学生爱国手抄报内容篇二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楚怀王时的大臣,「博闻强志,明於治乱,娴於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 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因为他受到楚怀王的重用,引起上官大夫及令尹子兰的嫉妒,就在楚怀王及继位的顷襄王之前毁谤屈原. 楚王汏而逐渐疏远屈原,而且也不采纳他的谏言,最后甚至将屈原放逐. 屈原满怀愤怒,落拓江湖,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后,怀石投汨罗江自尽. 屈原死后数十年,楚国终因谗臣误国而为秦所灭. 但是屈原这位忠而见疑的悲剧英雄还活在楚国百姓的心中. 下面这个故事可以用来说明楚人爱戴屈原的心情。
雄黄酒:
据说屈原投江后,楚国的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渔夫们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尸身. 有位渔夫还拿出事先准备的粽子,鸡蛋等食物,扑通的往江里面丢,说是让鱼甲吃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尸身(另一说是鱼就看不出来了,屈原就能吃到了)。一位老医师则拿了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了蛟龙,使它不能伤害屈大夫. 过不了多久,水面上浮起了一条昏晕的蛟龙,龙须上还沾著一片屈大夫的衣襟. 人们就把这恶龙拉上岸,抽了筋,然后把龙筋缠在孩子们的手腕,脖子上,又用雄黄酒抹七窍,使那些毒蛇害虫都不敢来伤害这些小孩子. 据说屈原投江的那天是五月五日. 从此以后,每年到了五月五日,人们都要划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来纪念屈原. 有些地区,则在端午节在门上插菖蒲和艾草,这固然是因为蒲艾有解毒的功用. 不过,关于这项艾习俗的起源,民间则有一种说法。
插菖蒲,艾草
唐朝僖宗年间,黄巢领兵造反,所到之处,杀人百万,血流成河. 老百姓只要一听见黄巢来了,就急急忙忙的逃难. 这一年五月,黄巢的军队攻进河南,兵临邓州城下,黄巢骑马到城外勘察地形,只见一波波的老弱妇孺涌出城外,他看见一个妇人背著包袱,一手拉著一个年纪小的男孩,另一只手却抱著年纪较大的男孩. 黄巢感到很奇怪,就下马问道: 「大嫂,你急急忙忙的要到哪里去」那妇人回答: 「听说黄巢是个杀人不眨眼的大坏蛋,不日就要攻进邓州. 城里的男人都被徵调去守城,我们这些老老小小,不如早些逃命」. 黄巢又指著小孩问她: 「你为什麼手牵小的,却怀抱大的呢」那妇人就说: 「怀里抱的,是大伯家唯一的活口.手 里牵的才是我亲生的儿子. 万一情况危急时,我宁可丢掉自己的儿子,也得为大伯家留下一支根苗」. 黄巢听了,深受感动,就对那妇人说: 「大嫂,好快快回去,用菖蒲和艾草插在门口,这样黄巢的军队就不会伤害你了. 」妇人听了,将信将疑,不过她还是回到城里,把这个消息传了出去. 第二天正是五月端阳,黄巢的军队攻进城里,只见家家户户门上都挂弓菖蒲艾草. 为了遵守对那位妇人的承诺,黄巢只得无可奈何的领兵离去,全城因而得以幸免於难. 为了纪念这件事,此后每到端午节,大家就会在门上插菖蒲,艾草,这项习俗一直流传到今天.
<mip-img alt="小学生爱国手抄报内容" src="http://www.bigengculture.com/uploads/allimg/170306/23492023O_1.jpg" />
小学生爱国手抄报内容篇三徐特立“一生都是教书”,他自身的革命精神、高尚的情操和优秀品质被人们喻为“没有字的教科书”,教育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学生。
徐特立断指血书的故事是一本最感人的爱国主义教科书。1906年,他在周南女校教书,有机会阅读了《民报》、《猛回头》、《新湖南潮》等革命刊物,思想上发生了变化,积极从事革命活动,并指引学生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1909年的夏天,他应约在修业学校作时事报告。他痛斥了帝国主义在中国无所不至的侵略,列举了一桩桩传教士毒害中国人民的惨案,他越讲越愤怒,慷慨激昂,声泪俱下。忽然,他跳下讲台,跑到厨房取出一把菜刀,当众砍下自己左手的一节手指。他用鲜血写下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八个大字,表示对帝国主义的愤恨和雪耻的决心。因为流血不止,他晕倒了。事后,省内外许多报纸都以显著位置报道了这一消息,徐特立的爱国壮举教育了各界人士,激发了许许多多教师和学生的爱国热情。
作为一位杰出的革命教育家,徐特立一生都保持着朴素节俭的优良品质,这是一本难得的修身教科书。早在湖南一师的时候,徐特立的生活节俭,就是全校闻名的。他的住处简简单单,没有大皮箱,没有大柜,没有什么值钱的家具,有的只是破旧的书籍。当时,长沙教育界有一个风气,中学教师被认为是有体面的人,出门都要坐轿子,显示绅士派头。可是徐特立却从来不坐轿子。他在长沙师范当校长,又在一师兼课,两个学校相距约10里地,他每次都是往返步行。遇上雨雪天,他就穿着“钉鞋”,打着雨伞,夹着讲义,从不缺课或迟到。一些教师看了很感动,慢慢地也都学着不坐轿子了。
1937年,徐特立领导着陕甘宁边区的教育工作。党中央刚进驻瓦窑堡的时候,当地只有一所学校。一天,徐特立去听课,他穿着破皮袄,腰系一根绳子,学校的教师还以为他是红军的马夫,没在意。第二天,徐特立又和董必武、冯雪峰一起去听课。冯雪峰向教师们介绍了徐特立,教师们大吃一惊,原来那穿着极为朴素的“马夫”,竟是边区教育部部长。有两首小诗描述他在延安时的俭朴生活:“延安诸老惟公特,生活简单如老卒;粗布征衣常补绽,自煮瓜果充粮食。”“少骑公马多徒步,不要随从来照护。携带两个冰馍馍,一天开会好几处。”
建国以后,徐特立住在北京,物质条件好了,他依旧保持节俭的作风。他常对亲属说,生活上的简朴,不仅可以省下钱来用于公共事业,更重要的是不脱离群众,锻炼人的革命意志,培养人的高贵品质。他的衣被鞋帽都是从延安时一直穿用到解放后,只要能补的,他就坚持不换新的。后来,他同意添置一套料子服和一双皮鞋,平时也不穿,只是因为要经常出席一些重要宴会和参加外事活动的需要。他在饮食上也十分简单,一直爱吃五谷杂粮和蔬菜。开始,他和中央宣传部的部分工作人员住在一起,房子很旧,也较挤,孙辈回家就睡在办公室的地板上。1952年,组织上要给他盖几间房子。他几次表示不同意,说等将来生产搞好了,人民生活富裕了再考虑。后来经过多次说服,并将修建费减去了1/2,他才勉强同意。他住在香山时,很少一个人坐小车。他跟警卫员算过一笔帐:汽车、汽油是用实物或黄金从国外进口的,从香山到城里,来回几趟就把一个中农的全年收入跑掉了。后来进城居住了,他还常常以步代车,保持了优良传统。
1968年11月28日,91岁的徐特立老先生因病去世。他是一位伟大的师表,他为中国教育事业奋斗的一生,永远为人们缅怀,被人们称颂。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关于热爱祖国的手抄报内容
2.关于爱国的手抄报图片六年级
3.爱国爱党手抄报资料
4.爱国的手抄报图片大全简单
5.关于爱国的手抄报资料
6.关于爱国的手抄报图片大全
7.爱国手抄报内容资料精简
8.爱国手抄报边框设计图大全
9.爱国手抄报简单又漂亮图片
10.爱国手抄报内容简单
小学生爱国手抄报内容
爱国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关于爱国的手抄报,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mip-img alt="关于爱国的手抄报图" src="http://www.bigengculture.com/uploads/allimg/170306/234914J15_0.jpg" />
关于爱国的手抄报篇一升起来了,升起来了,升到万众瞩目的高度。
虽然没有惊涛骇浪,但有一种排山倒海的气势在起伏,有一种雷霆万钧的力量在激荡。
升起来了,万物在这个高度里陶醉!
多么鲜红的高度,尊严从这里独领神州风骚,太阳就在灿烂里陪伴……
多么有力的凝聚,自信从五角星的光芒中笑傲风景,万物就在激情中生长,自信愈发坚强起来……
多么豪迈的情怀,期待从这种浪漫中孕育美好,龙的传人在伫立守望,期待愈发坚韧起来……
升起来了,升起来了,升起世人惊叹的目光。
这鲜艳的五星红旗哟,猎猎飘扬着半个世纪的辉煌,展示着神州风采!
面对国旗,山,站起来;水,活起来;天,阔起来!
面对国旗,每个生命都庄严起来、神圣起来,沿着国旗下的路向前延伸。
飘扬的国旗啊,您是我昼夜难眠的情感……
关于爱国的手抄报篇二1、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2、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3、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
4、国耳忘家,公耳忘私。——汉·班固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6、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宋·范仲淹
7、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 宋·陆游
8、位卑未敢忘忧国。——宋·陆游《病起书怀》
9、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宋·陆游
10、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宋·陆游
11、一寸赤心惟报国。——宋·陆游《江北庄取米》
12、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宋·陆游《示儿》
13、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宋·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14、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 宋·陆游
15、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宋· 陆游
<mip-img alt="关于爱国的手抄报图" src="http://www.bigengculture.com/uploads/allimg/170306/23491H495_0.jpg" />
关于爱国的手抄报篇三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楚怀王时的大臣,「博闻强志,明於治乱,娴於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 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因为他受到楚怀王的重用,引起上官大夫及令尹子兰的嫉妒,就在楚怀王及继位的顷襄王之前毁谤屈原. 楚王汏而逐渐疏远屈原,而且也不采纳他的谏言,最后甚至将屈原放逐. 屈原满怀愤怒,落拓江湖,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后,怀石投汨罗江自尽. 屈原死后数十年,楚国终因谗臣误国而为秦所灭. 但是屈原这位忠而见疑的悲剧英雄还活在楚国百姓的心中. 下面这个故事可以用来说明楚人爱戴屈原的心情。
雄黄酒:
据说屈原投江后,楚国的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渔夫们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尸身. 有位渔夫还拿出事先准备的粽子,鸡蛋等食物,扑通的往江里面丢,说是让 鱼甲吃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尸身(另一说是鱼就看不出来了,屈原就能吃到了)。一位老医师则拿了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了蛟龙,使它不能伤害屈大夫. 过不了多久,水面上浮起了一条昏晕的蛟龙,龙须上还沾著一片屈大夫的衣襟. 人们就把这恶龙拉上岸,抽了筋,然后把龙筋缠在孩子们的手腕,脖子上,又用雄黄酒抹七窍,使那些毒蛇害虫都不敢来伤害这些小孩子. 据说屈原投江的那天是五月五日. 从此以后,每年到了五月五日,人们都要划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来纪念屈原. 有些地区,则在端午节在门上插菖蒲和艾草,这固然是因为蒲艾有解毒的功用. 不过,关于这项艾习俗的起源,民间则有一种说法。
插菖蒲,艾草
唐朝僖宗年间,黄巢领兵造反,所到之处,杀人百万,血流成河. 老百姓只要一听见黄巢来了,就急急忙忙的逃难. 这一年五月,黄巢的军队攻进河南,兵临邓州城下,黄巢骑马到城外勘察地形,只见一波波的老弱妇孺涌出城外,他看见一个妇人背著包袱,一手拉著一个年纪小的男孩,另一只手却抱著年纪较大的男孩. 黄巢感到很奇怪,就下马问道: 「大嫂,你急急忙忙的要到哪里去」那妇人回答: 「听说黄巢是个杀人不眨眼的大坏蛋,不日就要攻进邓州. 城里的男人都被徵调去守城,我们这些老老小小,不如早些逃命」. 黄巢又指著小孩问她: 「你为什麼手牵小的,却怀抱大的呢」那妇人就说: 「怀里抱的,是大伯家唯一的活口.手 里牵的才是我亲生的儿子. 万一情况危急时,我宁可丢掉自己的儿子,也得为大伯家留下一支根苗」. 黄巢听了,深受感动,就对那妇人说: 「大嫂,好快快回去,用菖蒲和艾草插在门口,这样黄巢的军队就不会伤害你了. 」妇人听了,将信将疑,不过她还是回到城里,把这个消息传了出去. 第二天正是五月端阳,黄巢的军队攻进城里,只见家家户户门上都挂弓菖蒲艾草. 为了遵守对那位妇人的承诺,黄巢只得无可奈何的领兵离去,全城因而得以幸免於难. 为了纪念这件事,此后每到端午节,大家就会在门上插菖蒲,艾草,这项习俗一直流传到今天.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关于热爱祖国的手抄报内容
2.爱国的手抄报图片大全简单
3.关于爱国的手抄报资料
4.关于爱国的手抄报图片大全
5.爱国手抄报内容资料精简
6.爱国手抄报边框设计图大全
7.爱国手抄报漂亮又有字
8.爱国手抄报内容简单
9.爱国手抄报简单又漂亮字少
10.爱国手抄报花边简单
关于爱国的手抄报图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核心精神,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高度重视对本国国民,尤其是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三年级爱国手抄报图片大全,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mip-img alt="三年级爱国手抄报图片大全" src="http://www.bigengculture.com/uploads/allimg/170306/23492023O_0.jpg" />
三年级爱国手抄报篇一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宋代杰出的诗人,也是诗史上最多产的诗人,今集存诗九千三百余首。陆游生活在北宋后期至南宋前期,当时战争不断,百姓苦难深重,江山支离破碎, 陆游的诗歌充分触及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回荡着爱国忧民的激情,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
他的诗毫无保留地体现了自己的肝胆肺腑。年轻时因触犯秦桧被黜之后,仍保持万里从戎、以身报国的豪情,并一如既往;壮年之后坐卧所思仍是抗战立功、洗雪国耻。这些在他不同时期的作品中都表现的很明显。即使是到了八十二岁的高龄,诗人的爱国热情依然没有一丝衰竭,直至临终时,还写下来耀照千古的绝唱——《示儿》,表露出念念不忘祖国统一的一片丹心。
陆游满怀对理想的执着和追求,而现实社会却使他的理想难以实现。于是诗人便通过发挥充沛的想象,或运用独特奇妙的夸张,淋漓尽致的表达了现实中无法实现的雄心壮志。陆游的诗中,还有不少篇章韵致翩翩,风采流溢,恰似画轴,有如乐曲,描绘了祖国山河的美好,抒发了对生活的热爱。
他的诗不仅在思想上,而且在艺术上也很有成就,陆游早年曾从江西派诗人曾几学诗,后来,陆游否定了这个阶段的成果,改学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岑参等人,他们的人格和诗格使陆游叹服不已、推崇备至,他以其创作实践,剔除了江西派留下的积弊。南宋后期诗人刘克庄评价陆游“近岁诗人,杂博者堆队仗,空疏者窘材料,出奇者费搜索,缚律者少变化。惟放翁记问足以贯通,力量足以驱使,才思足以发越,气魄足以陵暴。南渡而后,故当为一大宗。”
陆游的诗歌创作,植根于现实生活,基本特征表现为现实主义,同时许多诗中又洋溢着浪漫主义精神。陆游语言造诣很高,风格简练自然,一方面由于内容的扎实,感情的充沛,诗人本无须专意于字句的雕琢,另一方面为了把主旨表达的清晰通畅,使作品富有感染力, 诗人也很重视在语言的锤炼上精益求精,追求新意,读起来亲切感人。
陆游的诗个体兼备,古诗豪健,律诗精工,绝句小诗,情趣盎然;他七绝被人誉为“诗之正声”;而七律则被推崇为“诗家之能事毕,而七律之能事亦毕。”他的诗不仅在当时,也给后世的诗坛以深刻的影响。梁启超在《读陆放翁诗》中写道“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诗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更是把陆游的诗用来鼓舞民族的斗志。
三年级爱国手抄报篇二戚继光,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明嘉靖七年(1528年)生于山东微山县。世代为登州(今蓬莱市)将门之家,父戚景通为登州卫指挥佥事。他幼承庭训,通晓行军打仗。嘉靖四十年(1561年),倭寇骚扰福建沿海,为害甚烈。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秋,莆田遭受倭寇严重蹂躏,民不聊生,福建巡抚向明廷告急,戚继光奉命率精兵六千余人来闽平倭。戚家军在宁德横屿痛击倭巢获大捷后向南挺进,击破福清牛田等地倭寇据点。其时部分倭寇集结莆田林墩,依仗河沟纵横,构筑巢穴。九月十四日凌晨,戚家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进攻倭寇林墩大本营。官兵们游水进逼,奋勇杀敌。驻在宁海桥的张谏部与戚家军前后夹攻,与倭寇短兵相接展开巷战。戚家军连克营垒几十座,歼敌3000多名,解救百姓2000多人,倭寇残部仓皇败退到平海后遁逃出海。这次大规模歼敌战,就是历史上著名林墩抗倭大捷。
十一月,倭寇闻戚继光回浙,重聚残部进犯福建沿海,福宁、政和、兴化相继失守。他们攻陷兴化府城后大肆奸 淫屠杀,无恶不作,府城内外尸横遍野,惨不忍睹。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正月,倭寇退出府城,集结在平海卫和东峤许厝。福建巡抚谭纶紧急上书朝廷,请求再召戚继光回师援救。戚继光率军抵闽后,会集俞大猷、刘显三大营合围夹击许厝倭巢并乘胜追击,歼敌主力,取得平海卫大捷。随后,戚继光挥师南下救援仙游。戚家军配合仙游城官兵围攻倭寇,一连交锋18阵,歼敌1000多人。接着又在大蜚山下全歼500残寇,夺取全胜。仙游城外西北那一带战场,后人称为“五百洗”、“十八战”。
为缅怀戚继光恩德,倭患扫平后各地民众纷纷立祠纪念。三一教主林龙江捐地30亩在林墩建戚公生祠奉祀;此外,还在江口建惠德祠,涵江建功德祠,忠门莆禧、江口东岳观等地亦竖立戚继光石雕像。
戚继光纪念馆位于黄石镇林墩南塘湖畔,原名戚公祠,1995年在戚公祠原址上兴建纪念馆,1997年被批准为莆田县文物保护单位,莆田市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现定为福建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纪念馆大厅伫立着高达2.1米的戚将军塑像,威武雄壮,令人肃然起敬;厅堂两侧廊壁专栏刊载戚继光两度入莆平倭英雄史迹。这里每年接待不少中小学师生和干部群众前来参观瞻仰,重温林墩抗倭大捷历史,弘扬戚继光英勇抗倭,爱国惠民崇高精神。
<mip-img alt="三年级爱国手抄报图片大全" src="http://www.bigengculture.com/uploads/allimg/170306/2349116002_0.jpg" />
三年级爱国手抄报篇三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与苏轼并称“苏辛”。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
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贪污豪强,注意安定民生。一生坚决主张抗金。在《美芹十论》、《九议》等奏疏中,具体分析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对夸大金兵力量、鼓吹妥协投降的谬论,作了有力的驳斥;要求加强作战准备,鼓励士气,以恢复中原。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江西上饶、铅山一带。
晚年一度起用,不久病卒。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辛词继承了苏轼豪放词风和南宋初期爱国词人的战斗传统,进一步开拓了词的境界,扩大了词的题材,几乎达到无事无意不可入词的地步,又创造性地融汇了诗歌、散文、辞赋等各种文学形式的优点,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形成了辛词的独特风格。辛词以豪放为主,但又不拘一格,沈郁、明快、激励、妩媚,兼而有之。他善于运用比兴手法和奇特想象,对自然界的山、水、风、月、草、木都赋予情感和性格,并有所寄托。他还善于吸收民间口语入词,尤其善于用典、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文句,往往稍加改造而别出新意。但也有些作品因用典、议论过多而显得晦涩、呆滞。《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其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于倚声家为变调,而异军突起,能于剪红刻翠之外,屹然别立一宗。”吴衡照《莲子居词话》说:辛稼轩别开天地,横绝古今,论、孟、诗小序、左氏春秋、南华、离骚、史、汉、世说、选学、李、杜诗,拉杂运用,弥见其笔力之峭。”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但部分作品也流露出抱负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消极情绪。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辛弃疾是“一世之豪。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范开《稼轩词序》)。和陆游一样,是南渡后坚决主张北伐恢复的代表人物。他还能用以民为本的思想看待北伐事业,他说:“恢复之事,为祖宗,为社稷,为生民而已,此亦明主所与天下智勇之士所共也,顾岂吾君吾相之私哉!”(《九议》)他还能用战略家的眼光,根据敌我双方的实际情况,提出抗敌救国的三原则:“一日无欲速,二日宜审先后,三日能任败。”(《九议》)
辛弃疾虽没留下系统明确的文学主张,但从一些词句中也能看出他的一些文学倾向。他说:“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鹧鸪天》)说明他不但重视文学作品的感情作用,而且强调文学应反映重大的社会内容。又说:“诗在经营惨淡中”(《鹧鸪天)》,“诗句得活法,日月有新工。”(《水调歌头》)说明他提倡严肃的写作态度。又说:“有意雄华泰,无意巧玲珑。”(《临江仙》)说明他特别推崇豪放风格。他还对陶渊明在静穆恬淡之中带有一股兀傲不乎之气深表推崇。这种审美情趣也直接影响了他的词风。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关于热爱祖国的手抄报内容
2.爱国的手抄报图片大全简单
3.关于爱国的手抄报资料
4.关于爱国的手抄报图片大全
5.爱国手抄报内容资料精简
6.爱国手抄报边框设计图大全
7.爱国手抄报漂亮又有字
8.爱国手抄报内容简单
9.爱国手抄报简单又漂亮字少
10.爱国手抄报花边简单
三年级爱国手抄报图片大全
本文关键词:学习反腐倡廉心得体会,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484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shijiedaxue/248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