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汉学界的“玄奘”(1)
本文关键词:遐迩贯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作者: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海外汉学研究中心 李真
在19世纪英国汉学确立与发展的过程中,来华传教士和外交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们通过对中国的亲身接触和实地考察,翻译中国经典,撰写汉学著作,充当了中英文化交流的先锋,为19世纪后半叶英国汉学的全面繁荣奠定了基础。19世纪后半叶,英国汉学开始有了一定的突破和发展,促使了三位著名汉学家的诞生,理雅各(James Legge)、德庇时(John Davis)和翟里斯(Herbert Giles)以各自独树一帜的学术建树为英国汉学获得世界的认可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被誉为“19世纪英国汉学三大星座”。他们严谨的治学精神和丰硕的学术成果,在汉学领域独领风骚。其中,作为西方汉学史上最重要的汉学家之一,理雅各把中国的四书五经等经典翻译成英文,并出版一系列著作,推动了中国文学文化在英语国家的传播,在西方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
为学数十载推动中西文化交流
理雅各是为英国汉学赢得国际声誉的第一人,他的成就标志着英国汉学从萌芽进入发展期的一个新高度。他是伦敦会传教士,出生于苏格兰一个富庶的商人家庭,自小便聪慧过人,勤奋好学,有着极强的语言天赋和记忆力,1831年以第一名成绩考入阿伯丁皇家学院,并获得学院奖学金,四年后因表现出众又再获最高奖学金,以一人之力获得两项大奖是该校前所未有的,少年理雅各由此声名鹊起。1835年他从阿伯丁皇家学院毕业,熟练掌握希腊语、拉丁语、数学、哲学等多门知识,这些都为他今后的汉学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理雅各于1838年加入伦敦会,被派往马六甲传教。在启程前,他在伦敦大学学院学习汉语,投身于当时伦敦能找到的最好的汉学学者基德门下。1839年,理雅各以基督教传教士身份前往远东,任职于马六甲英华书院(Anglo-Chinese College)。在这里,他努力布道传教,兼管书院教育和报纸印刷的相关事宜,同时也开启了自己数十年的汉学研究生涯。理雅各于1841年获纽约大学名誉神学博士,并担任了英华书院院长一职。1843年,英华书院迁至中国香港。此后30余年,除三次回英国处理事务外,理雅各一直在香港居住。在这里,理雅各开始了他关于中国古代典籍的译介工作,并从1861年开始陆续出版《中国经典》(The Chinese Classics)系列译著。1873年理雅各返英,1876年就任牛津大学汉学讲座首任教授,在此授课长达21年,开创了牛津大学的汉学研究传统。在牛津任教期间,理雅各仍然笔耕不辍,继续修订完善已经出版的《中国经典》各卷。1897年,理雅各病逝于牛津,享年82岁。
在中国香港的数十年里,理雅各不仅积极传布教务,而且也投身于香港的教育制度改革、新闻出版事业和社会公益事业,成为一名慈善牧师、勤奋学者、教育家,以及公益事业推行者。他担任了中国境内第一份中文铅印出版刊物《遐迩贯珍》的编辑工作,其办报理念和创新意识促进了中国报业走向近代化的进程。此外,他还推动了宗教教育向世俗化教育的转向,改革了香港教育制度,推行了更符合社会发展的课程设置,,因此也被誉为“香港教育之父”。
[责任编辑:王锦宝]
2
1
本文关键词:遐迩贯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6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shijiedaxue/35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