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水产品冷链物流绩效评价研究
1绪论
1.1研究背景
1.1.1我国水产品生产和消费状况
(1)我国水产品产量逐年稳步增长
从1990年至2012年,我国水产品总产量连续23年居世界首位。《2013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水产品总产量达5907.68万吨,人均占有量达43.63千克,渔业产值达9048.75亿元。
(2)生产加工及消费区域化特征明显
从1-2表中可见全国水产品产量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且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基本保持稳定。其中排位前6的山东、广东、福建、浙江、江苏、辽宁水产品产量2010年占到全国总产量的64.6%,2011年占到64.7%。从表1-3中看出全国水产品加工量同样集中在沿海地区,其中排位前6的山东、福建、浙江、辽宁、广东、江苏水产品加工量2010年占到全国总加工量的85.4%,2011年占到85.8%。
1.2论文框架
本文从研究背景分析、国内外研究成果的总结入手,在对相关概念、研究范围进行界定的基础上,结合绩效评价的基础理论和水产品冷链物流的目标、功能和特征,提出我国水产品冷链物流绩效评价的体系模型,提出水产品冷链物流绩效评价指标模型并以该模型为框架设计水产品冷链物流各环节及整体运作的评价指标。使用实证企业的实际经营数据及部分算例数据,运用成熟的权重确定方法和绩效评价数学方法对水产品冷链物流各环节及整体运作的绩效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水产品冷链物流的绩效改进措施,建立相关模型对绩效改进措施进行仿真验证,最后得出本文的主要结论和创新点。
2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相关概念及研究范围
2.1.1概念界定
(1)冷链物流
关于冷链物流世界各国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定义。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将冷链定义为“贯穿从农田到餐桌的连续过程中维持正确的温度,以阻止细菌的生长。”欧盟将冷链定义为“冷链是指从原材料的供应,经过生产、加工或屠宰,直到最终消费为止的一系列有温度控制的过程。”欧盟的定义强调冷链的实际操作和运作的规范化,美国的定义更加注重供应链的全过程。
可见我国关于冷链物流的概念随着冷链物流的发展而逐步完善的。我国关于冷链物流的三个定义虽然各有侧重,但都强调了“从生产到消费的全过程”、“低温环境”和“品质保障”三个方面,都抓住了冷链物流的核心要素。《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中给出的定义明确指出冷链物流是一条特殊的供应链系统,更加强调从生产到消费各个环节的协调与衔接,更加全面科学,本文倾向于此定义。
(2)水产品冷链物流绩效
不同学科、不同学派对绩效有着不同的理解。从管理学的角度看,绩效是组织期望的结果,是组织为实现其目标而展现在不同层面上的有效输出,包括个人绩效和组织绩效两个方面。。从前文对冷链物流的定义看出,水产品冷链物流绩效强调的是冷链物流的功能,但是冷链物流功能的承载者和实现者是冷链物流企业或者冷链物流供应链,也即具体的组织,因此,本文从组织绩效的角度来研究冷链物流企业和冷链物流供应链的绩效。从管理学界众多学者的研究结果看,对于绩效的理解可分为三种观点:将绩效视为一种结果、一种行为(过程、或是结果与过程的结合体。
上述对绩效的不同理解虽然在认识上各有侧重,但基本上都强调了绩效与特定目标的紧密关系。具体到水产品冷链物流领域,各冷链物流参与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重要目标之一,在古典经济学中把追求利润最大化视为企业的基本目标,本文将此目标视为水产品冷链物流企业的自身目标。然而在当今的经济社会大环境下,企业存在的目的还包含市场道德伦理、社会责任、创造顾客价值等多层涵义。管理大师德鲁克强调将企业目的误认为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观点源自一种错误的观念:将工商界人士的利润动机等同于其理性行为与正确行动的指引,利润只是企业的一种绩效结果。换句话说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要受到伦理道德、社会责任等因素的约束,而企业在伦理道德和社会责任方面表现优秀就会赢得客户和社会的信赖,反过来会促进利润最大化目标的实现,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本文将该类目标视为水产品冷链物流企业的社会目标,因此水产品冷链物流参与企业应兼顾企业自身和社会双重目标。
2.2本章小结
本章采用《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中的定义对水产品冷链物流进行界定,结合绩效管理的相关观点,提出水产品冷链物流绩效应是各相关主体为实现其组织自身目标和社会目标而采取的计划、组织、控制等管理活动的过程和结果的总和。进一步指出水产品冷链物流绩效评价应是对水产品冷链物流整体、各节所进行的事前、事中、事后分析评价,是对整个水产品冷链物流的整体运行效、供应链节点企业、供应链节点企业之间的协同关系所做出的评价和改进。确定了本文的研究范围是水产品供应链中的流通环节,渔业生产环节和最终消费环节不作为本文的研究内容。本章对、平衡计分卡、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等绩效评价指标设计方法,层次分析法、网络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灰色关联度法、逼近理想解法等数学绩效评价方法以及系统动力学绩效仿真方法进行了理论总结,对其基本原理、理论框架和基本方法进行了说明。
3水产品冷链物流绩效评价体系构建.......43
3.1水产品冷链物流的功能、目标及特征......43
4水产品冷链物流绩效评价指标设计.....61
4.1绩效评价指标总体设计.......61
5水产品冷链物流绩效评价.......83
5.1绩效评价方法选择.....83
6绩效改进措施与仿真
6.1水产品冷链物流绩效改进主要措施
6.1.1快速响应和延迟策略
传统的商业模式依据对市场需求的预测来组织生产,根据预测到的市场信息预先准备大量库存,是预测和生产驱动的、由供应链前端到后端的商业模式。但是由于技术手段和信息获取的不充分,预测结果的准确性往往得不到保证,甚至会出现较大偏差,如果过多地预先生产产品,就会造成很大的库存风险。对于水产品来说,库存量越大、库存时间越长,造成的损失就越大。出于市场竞争的需要和现代信息技术所带来的便利性,供应链成员企业通过信息共享和紧密协作形成了快速响应型商业模式,该模式是由销售驱动的、由供应链后端到前端的商业模式,可以降低供应链整体库存、消除重复环节、减少客户获取产品的最终时间。
快速响应型商业模式的核心是基于时间的竞争,而时间的竞争在于企业是否具备将客户化定制和物流供给的准时性尽可能向后延迟的能力。即在获得完全的釆购信息之前不进行生产甚至不进行原材料的采购,在接到客户的具体要求时再开始针对性的生产和釆购活动,在运输配送环节同样如此,只有在接到订单后,再进行库存产品的分拨配送,此时企业才全力以赴用最短的时间将产品送达客户手中。在水产品冷链物流中,同种水产品的不同商品类型在成分上没有本质的区别,生产加工过程相对简单,即分级、分割、包装、冻结。理想的做法是在接到订单之前不进行分割和包装作业,而是根据客户订单在水产品具体部位、包装大小、包装印刷等方面的要求再进行生产加工。这样既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客户需求,又降低了库存压力。不难看出,延迟策略对企业的生产工艺、生产柔性、供应链上下游的协同、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7结论与展望
7.1主要结论
我国水产品产量连续20多年居世界首位,水产品作为高蛋白、高营养的食品,也越来越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提高,我国对水产品的需求逐渐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质量型的需求越来越大且有较强的增长潜力。然而我国水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尚处在起步阶段,水产品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物流效率不高、水产品物流损失严重、食品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无法切实得到满足。
绩效评价作为一种管理手段,能够衡量水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状况,找出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找出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釆取相应的改进手段,从而推动我国水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本文通过对我国水产品冷链物流的现状、目标与特征、水产品冷链物流绩效评价体系的系统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1)保障质量安全是水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首要目标。从物流的基本职能来说,如果水产品的质量安全得不到保障,那么水产品冷链物流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从成本角度来说,本文认为质量损失成本是最大的成本;从食品安全角度说,保障质量是关系民生的重要问题;从发展的角度来说,保障质量安全是水产品冷链物流长远发展的必由之路。
(2)水产品冷链物流绩效评价必须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平衡。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天经地义,但企业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没有社会资源和大环境的支撑,企业也难以取得较高的盈利能力。事实上,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统一的,企业保持全程冷链的低温环境、加快物流时间、保障产品质量不仅有利于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提高盈利水平,而且对于降低社会财富损失、保障民生具有积极作用。因此在评价指标的设计要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水产品冷链物流绩效评价必须有完善的评价体系。首先,绩效评价必须清晰地传递水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目标。其次,水产品冷链物流绩效评价不同于单个企业的绩效评价,因此绩效评价要突破企业边界、突破流程边界、突破职能边界,强调供应链协同,同时要兼顾各参与主体的利益诉求。再次,评价指标的设计要有明确的导向性,在关键指标权重的设定上要有所偏重。最后,绩效评价的目的是绩效改进,绩效评价工作结束并不是终点,而是绩效改进的开始。
参考文献(略)
,
本文编号:425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shijiedaxue/425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