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大学论文 >

高中班主任职业松懈成因及对策概述

发布时间:2016-05-13 10:32

一、选题缘由


(一)选题缘由
在我国目前的教育体制下,高考承载着社会和家庭的期望,成为很多学校和家庭所关注的重点。我国高中教师和班主任都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假如这种压力得不到重视和有效缓解,那么逐渐会导致职业倦怠。这不仅会影响到教师自身的身心健康,也会影响教学效果,更会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和学业。工作至今已有十年,对于高中教师的工作生活我越来越了解,自己的感受也在逐渐变化。在任教的同时,我又担任过6年的班主任工作。在这些年的工作中,我发现周围的同事对于班主任工作产生出抱怨厌烦的情绪,很少有班主任是自愿申请担任班主任的。班主任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非常大,不仅要管理班级的日常琐碎事情包括学生的学习和心理问题,还要完成学校布置的大大小小的任务包括组织活动和做材料,此外,还要很有技巧地和家长交流。然而,即使付出了所有,不是每个班主任都能到达学校和校长的要求。所有的付出并不能有所回报。但是这其中所承担的压力却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长久下去,担任班主任多年的老师逐渐对工作失去了热情,没有了动力,甚至产生了懈怠甚至厌恶。因此,大多数老师都不愿意担任班主任。每当幵学的时候,学校确定好班主任名单后,没有承担班主任工作的老师就会非常开心,也感觉非常幸运。然而,承担了班主任工作的老师却像是拿了资手山芋一样,感觉非常烦躁。经常听到周围的同事们说:"最讨厌做班主任了,全是做不完的琐事,吃力不讨好!” “当了这么多年的班主任,我已经当怕了,每天像上紧了弦一样,再不停下来我就要崩溃了。”班主任与普通任课老师相比,承担着更多的管理教育的任务以及过量的工作,也承受着越来越大的思想和精神压力。因此,教师的情绪、情感、工作斗志都会受到损害,最终患上职业倦怠。
………….


(二)文献综述
从理论上讲有以下三种。临床心理学的观点。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费登伯格(Freuderberger),他从临床的角度阐述倦怠,认为职业倦怠是由于工作强度过高并且忽视自己的个人需要所引起的疲惫不堪的状态?。那些愿意奉献、愿意承担任务的人最容易出现这种状态。他们在做出决定之后,需要完成繁多的任务、过大的工作压力、冗长的时间、紧张的工作量。因此,职业倦怠被认为是“过分努力去达到一些个人或社会的不切实际的期望”的结果?。社会心理学观点的代表人物是马勒诗(Maslach)和佩斯(Pines)。他们认为,职业倦怠有三个主要特征:情绪衰竭(emotional exhaustion),即感到情绪耗尽;性格解体(depersonalization),即表现冷酷、麻木,非人格地对待服务对象;缺乏个人成就感(lack of personal accomplishment) ?,即无效能感和缺乏适应性。在对服务行业进行的采访和个案研究的基础上,1981年马勒诗等人编制了专业倦怠量表(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 MBI)。通过对量表分析,Maslach等人发现职业倦怠是指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包括三个维度,情绪衰竭、去个性化和成就感降低气组织观点代表人物是学者车尼思(Chemiss),他认为很多人对工作有着不切实际的期望,因此,容易产生幻想破灭和倦怠。他还认为导致职业倦怠原因主要是工作者的付出与所得不平衡导致的。这种不平衡有两类,一类是个体处于过多刺激的情境之中(比如教师所授课班级人数过多);二类是个体处在有限的刺激和缺乏挑战的情境之中(如教师多年教同一年级或使用同一版本教材)?。车尼思将职业倦怠等同于"不良的态度转变”,但是职业倦怠包含了过多的变量。这样就很难区分职业倦怠和职业疲劳,职业倦怠的特殊性也就体现不了。
……….


二、高中班主任职业倦怠的现状调查


(一) 职业倦怠的涵义
职业倦怠(Jobbumout):职业倦怠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精神分析学家Freuden Berger首次提出。他指出从事助人职业的人因为职业需求要长期付出情感,而没有得到理想的回报。他们在人与人的交往中,由于遇到的矛盾加剧导致自身感觉到强烈的受挫感,从而对自己造成消极影响。美国学者Maslach和Jackson认为职业倦怠主要是指在工作中个体面对长期的情绪和人际关系紧张源而产生的一种心理反应,是工作压力的结果之一,它具有三个方面的表现:情绪衰竭、去个性化(depersonalization)和个人成就感降低。其中,情绪衰竭是职业倦怠的核心成份。教师职业倦怠:目前对此定义在学术界没有一致的看法,但是我们可以看出共同之处即教师由于工作持续劳累、工作压力超大而且又没有得到缓解而产生了身心、情绪疲惫的状态。由于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在日复一日重复工作中,教师逐渐丧失了兴趣,越来越疲意、厌倦,甚至心灵受伤、受挫,逐渐产生倦怠感。通常出现职业倦怠的教师身体上会出现失眠、健忘、抵抗力下降、亚健康等;心理上会对工作失去热情、厌烦、容易疲急、烦躁等;工作上失去进取心和积极性,不愿竞争,不愿意参与集体活动等。教学上不愿创新、不能处理好教学问题、学生问题等。由于目前的高考体制,以及社会高要求,教师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多。

高中班主任职业松懈成因及对策概述


……………


(二) 高中班主任职业倦怠的现状调查
本研究采用的高中班主任职业倦怠调查问卷是在马勒诗的MBI的基础之上做了相应的修改,以适应本文需要,共包含三个维度21个题目。其中1-7题是关于情绪衰竭维度方面的,描述工作所造成的情感资源消耗的情况;8-14题是关于去个性化维度的,描述对待服务对象的一种冷漠的、消极的态度。15-21题是关于低成就感维度的(反向计分),主要描述个体在工作中所体验到的成就感和自豪感;问卷釆用4点计分法,例如“从未如此”,“很少如此”,“有时如此”,“经常如此”分别1计1、2、3、4分。各维度得分为本维度所有项目得分的平均数。测试结果如果是情绪衰竭维度和去个性化维度得分越高,低成就感得分越低,那么显示被测试者的职业倦怠情况越严重。
…………


三、高中班主任职业倦怠的现状分析.......... 14
(一)高中班主任职业倦怠表现 ..........14
(二)高中班主任职业倦怠的原因.......... 16
四、缓解高中班主任职业倦怠的对策.......... 28
(一)班级管理工作的“分享”和减少.......... 28
1.实行副班主任制度 ..........28
2.实行班主任轮岗制..........29
(二)学校管理制度的人性化.......... 29
1.建立合理的评价和考核机制,保护教师积极性.......... 29
2.校领导要注重人性化管理 ..........29
3.弹性工作制度,对教师人本关怀 ..........30
4.情感激励法 ..........  30
5.关注教师的个人成长.......... 31
6.提高班主任管理工作津贴.......... 31
(三)个人工作习惯和心理状态的调整.......... 31


四、缓解高中班主任职业倦怠的对策


(一) 班级管理工作的“分享”和减少
高中班主任学校的各项工作都是由班主任来落实执行。学校的教务处、德育处、总务处、团委、校长室等部门布置的工作都需要班主任来贯彻,而这些事情纷繁复杂、多头并进。另外,班主任要应付的检查、考评、验收、总结等非教学项目多得令人睦目结舌。几乎在每一所高中,教书是每位教书的责任,可是教育和管理却是每个班主任的责任。班主任对于班级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行为、体育锻炼、卫生、习惯、性格、品德等都要负责任,要认真完成稍有懈怠便会带来不良影响。针对目前的这种情况,学校管理层要尝试给班主任减压,要打造全员德育意识,使学校的老师都成为德育的工作者,参与学校学生的教育管理来分担班主任工作。每个班级配备班级副班主任,主要形式是:检查班级卫生、负责班级纪律、负责班级文字材料、负责班级出操、负责学生思想工作等。实行副班主任制度不仅可以让副班主任参与班级部分事物的管理,更多地了解学生,并减轻班主任的工作负荷;也可以使副班主任获得班级管理的实际经验,并能了解到班主任班级管理的丰富经验。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学校实行副班主任制度时,要警惕不能把副班主任当做是空头衔,只挂头衔而不做事。学校在管理时要注意任务分配要明确具体,以免出现副班主任不明任务而拖拉懈怠或不闻不问。
……….


结束语


本人任教10年,其中担任班主任6年,记得刚开始工作时连续担任2年班主任,工作热情高涨,积极性高,也愿意走进学生,乐于和学生交流。回想当时,虽然缺乏班级管理经验,但是凭着一腔热血也能在班级管理中有声有色。可是随着教龄的增长,学校各种考核制度的严格和精细,以及高考制度的调整,不仅教学任务加重,班级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最近4年担任班主任期间,我发现不仅我自己,我身边的班主任教师,甚至其他兄弟学校的班主任教师都不时会发出抱怨的声音,而且大多数都并非自愿担任班主任工作。当然,从心底来讲,既然承担了班主任工作,我也发现这些班主任虽然情绪低,情感比较受伤,但是该做的工作还是在做。所以也可以看出,班主任的上进心和进取心依然存在。而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一定要保护好教师的积极性和进取心。在做这些研究和调查后,我感到班主任职业倦怠并非不可克服。我在反思,如果要改变目前的状态,可是又不能改变周围的管理制度和考核制度,那么也许我只能改变我自己。我们曾经听过这样一句话“改变不了天气,,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情”。我不能决定任何别的事情,可是我还是可以改变我的想法,也许就是一种“阿Q”的精神吧!当然,做这份调查研究,我更希望在此基础之上,能引起相关教育部门以及教育领导对于该问题的重视。我也希望能有更多学者对于高中班主任职业倦怠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寻找到更为有效的方法预防或解决。
…………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446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shijiedaxue/446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fdb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