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构建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长效机制探析
发布时间:2016-07-16 13:12
论文摘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而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效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建立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长效机制有着必要性,有利于进一步深入揭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核,建立科学的教育机制、建立高效的传播机制、建立有效的践行机制,实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论文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国特色 价值导向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的“三个倡导”,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我们党从坚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战略举措。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基础,实现伟大民族的复兴和中国梦的价值追求,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进生活、走进群众、走进民心,需要构建有效的长效机制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践行。
一、建立科学的教育机制
(一)增强学校德育体系建设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进行全民教育,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培育方式方法,青少年价值观教育摆在突显位置。十八大提出的培育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的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教育体制改革彰显教育的实践地位,全教育过程育人势在必行,立德树人成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巧用教学手段,改革方式方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到教学内容体系中,潜移默化。在学校德育教育毋庸置疑是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把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贯彻到教学过程中,融入教学课程建设,通过案例分析,核心价值观主题宣讲,从抽象到具体,从概念到形象。青少年既要学习理论知识,更需要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解决问题,深入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到全民教育中,青少年在实际生活中自觉遵循的行动指南,同时,也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二)建设高素质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马克思曾写道:“我们现在假定人就是人,而人对世界的关系是一种人的关系,那么你就只能用爱来交换爱,只能用信任来交换信任,等等。“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教育工作者应该坚守的职业情操和道德理想,教师是价值观教育的主导者,教师队伍的价值观取向和思想道德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因此,教师应该身体力行、言行一致,才能起到带头示范作用。好的教育需要有好的教师,地方发展在教育之计,同时也取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程度。充分利用教育资源,本着“三位一体”的教学理念,更重要是整合好学校的德育力量,培养优秀的教师发挥在学校的德育工作中,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合力,真正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教育的各个环节,自觉形成良好的校园道德文化氛围。
(三)树立先进典型,加强榜样示范教育
各行各业树立典型示范、表率作用,“云岭文化名家”、评选家庭模仿等示范性,保持连续性和持续性,有效提升个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先进典型榜样是个人价值的主观判别的风向标,引导公民有正确的价值评判,成为人生的一面旗帜。诚然,先进典型在全社会中发挥着价值引领示范作用,是健康积极向上的动力,是自觉行动的精神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政治教育中,先进典型是现实情景的重现,公民能够从生动事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优秀的人物形象中领会正确的价值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中,渗透到学生学习和生活实践中,既有高大上的榜样,也有自己身边接地气的案例和故事形式讲解,增强吸引力、感染力、说服力。因此,先进典型示范作用的发挥是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石,能够引领公民有正确的人生方向和人生目标。
二、建立高效的传播机制
(一)深入持久地开展德育宣传工作
1844年,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无产阶级头脑中不会自觉的产生理论思想,是必须要对无产阶级进行宣传指导。1902年3月,列宁在《怎么办?》一书中说:“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各国的历史都证明:工人阶级单靠自己的力量,只能形成工联主义的意识。”强基固本,凝魂聚神,共识的形成,思潮的引领,并非自发的产生,需要持续不断的灌输,正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契机,需要加强对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有效的宣传途径有利于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现,宣传的力度、广度、深度是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保障。
(二)构建完备的媒体传播体系
新世纪新形势,大众媒体的时代已经为老百姓带来了便利,传播媒体能够有效地承担起党和政府“喉舌”的重要角色,并更好地协助党和政府做好主流价值观的弘扬和传播工作。正因此,有关部门应该加强主流文化的宣传,尤其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日常宣传,热点引导和舆论监督,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正能量,不断巩固壮大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思想。同时,加强新闻网站的建设,利用现代科技微博、微信平台,多种形式辅助发展,及时回应网民关注的民生问题,发挥网上舆论的有效引导,即便捷又具有实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本土文化精品网络化传播,创新新兴传播载体,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文化层面的表达。
(三)善于利用精神文明资源
中国文化包含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民族文化,继承和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有效促进公民道德文化素质的提升。加快城市城镇化、现代化、文明化的步伐,需要强调物质文明同时,更加关注精神文明建设。构建道德文化建设的耽误之急,就要求我们进一步落实文化事业的优先发展的地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不是自弹自唱、自说自话,而是合力宣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为促进社会发展和公民素质的提高创造良好条件。现代信息的社会,道德文化不仅取决于其内容是否具有独特的魅力,而且取决于其是否具有先进的大众传播手段。搞好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艺术馆和影剧院等精神文明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展丰富的文化生活,在实践中提升自我和教育自我,潜移默化影响公民的人文素质。加强和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开发和利用,维护现有文化资源,吸纳有益外来文化,不断丰富文化建设。
三、建立有效的践行机制
(一)创建道德实践活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活动关键在于实践、付诸行动,推动公民的社会责任感,提升公民的义务感。把道德实践融入改革发展各项工作中,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实践活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全体公民的共同价值追求。大力开展道德文化实践活动,注重“四德”建设,培育公民在社会中有公德、工作中有操守、家庭中有美德、个人修养中有品德,组织倡导公民道德实践活动,参与道德论坛、道德讲堂、道德修身等活动,要锲而不舍、久久为功,推动道德实践取得更多实实在在的成果。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需要注重社会理想与现实的相统一,从而增加群众理性认知、情感体验,积极稳妥推进道德实践活动,真正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公民工作学习中,,渗透公民的生产生活中,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转化为社会群众意识和人们自觉行动,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强大功能。
(二)发挥重要节庆日,实地践行社会主流价值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开展中国革命传统教育,发扬中国革命精神,继承党领导人民在中国革命、中国建设、中国改革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品质,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创新特征为标志的时代精神。挖掘我国重要节庆日、纪念日和蕴藏的丰富教育资源,利用政治性节日和国际性节日,举办内涵丰富的纪念活动,都是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实地践行活动。大力发展好、利用好红色教育,不断建设和巩固践行社会主义主流价值阵地,把公民的践行意识转化自觉行动,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三)倡导个人参与城市建设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用实际行动推动“实干”之风,每一个人都投身于社会经济文化建设中,倡导遵纪守法的良好公民。利益导向和利益作用的发挥,并不能依靠自身完成,必须是在科学的理论和精神文化的指导、保障下才能去除其自发性可能导致的负面效应,在有利的资源环境中,提高内涵质量发展方式,在充分发挥其内驱力作用的基础上推动社会和个人的发展。需要诚实、公正、正义、友善等方面有良好道德的人去操作市场,推动形成健康向上的社会氛围。马克思、恩格斯在170年前就讲:“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道德文化建设有赖于公正法治的弘扬,实现市场经济与道德文化建设的良心互动,需要核心价值观为引导。
四、结语
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除了在自身内部各个环节需要加强,还需要在国家层面建立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等的支撑,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机制保障。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在宣传力度和方式方法上还需要寻求更有效办法,只有宣传教育到位才能为践行做准备,道德文化建设工程需要每一位公民自觉参与,在正义的社会土壤中,才能培养出道德文化优良的种子。
本文编号:720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shijiedaxue/7200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